孩子4岁,玩游戏的时候,如果自己输了,就很不开心,怎么办?

问答分类: 游戏孩子4岁,玩游戏的时候,如果自己输了,就很不开心,怎么办?
4 回复
0
嘟嘟宝贝 管理员 回复于2022-03-01之前

孩子4岁,玩游戏的时候,如果自己输了,就很不开心,怎么办?

父母都不愿意看到孩子不开心,希望孩子能够总是快快乐乐的,我们也会经常鼓励孩子: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但是在现实中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总是赢,总会有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有个小男孩,在比赛打球的时候输了,小男孩很沮丧,他的爸爸为了鼓励他,就对他说,“输了不要紧,你在爸爸心中一直是最棒的”。但是孩子仍然不开心。

其实这个男孩的爸爸的作法效果并不好,一是孩子仍然有情绪,二是也不利于孩子吸取教训、下次改进。

正确的作法应该是什么?

1、接纳孩子的情绪,与孩子共情。

任何人输了都会不高兴,包括成人,所以应该看到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有些难过,爸爸(妈妈)也输过,而且输了也会不开心。

孩子觉得被理解,而且父母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孩子的情绪就会逐渐缓和,也许过一会儿孩子就会忘了这件事。

2、与孩子一起查找原因,帮孩子进步。

那个男孩的爸爸虽然是在鼓励孩子,但是这样的做法无法改进现实,也不能让孩子的球技提高,爸爸应该先与孩子共情,然后,再帮助孩子查找失败的原因,再陪孩子练习,提高孩子的技能,增加赢的实力,这样才能帮孩子进步。

3、引导孩子重视过程,不必事事一定要赢。

不管是打球还是玩游戏,是为了享受过程,所以要重视过程,对结果不用太在意,不必事事都要赢。

当孩子“输不起”时,父母的态度非常重要,正确的引导,不仅能让孩子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抗挫能力,也会使亲子关系更为融洽。

0
乐陪娃 管理员 回复于2022-03-01之前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如果赢了就高兴的手舞足蹈,但如果输了就很不开心,甚至嚎啕大哭。

究其原因,可能是孩子缺乏“输”的体验。比如大人平常对孩子的赞美较多,孩子习惯了赞美,习惯了“赢”的感觉,缺乏“输”的体验,当他一旦输了,就会不适应。

一、孩子怕“输”,让孩子有“输”的体验

1. 玩游戏之前先讲好规则

在孩子玩之前,先给孩子打好预防针,比如“这个游戏玩的时候可能会赢,但是也可能会输,如果输了咱们不能哭。”

然后让孩子重复一遍规则,如果孩子懂了,就可以开始玩了。

2. 大人给孩子示范“输”的情况

我经常和孩子一起玩纸牌游戏,开始玩的时候,我肯定先输,就是想给孩子示范输了应该怎么做。当我输了的时候,我说,这回我输了,下一局我要继续努力,并跟她分析我输她赢的原因,我下局玩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注意。

再次给她打预防针,“你看我也会输,游戏有赢也会输,如果下次你输了,也不要难过哦。”

3. 给孩子制造输的场景,经常让孩子有“输”的体验

在玩的过程中,我给她示范了输的场景后,就按照规则继续玩,让她有输的情况,有时她还是会不开心。但是有了上面的两次预防,应该会好一些。这种输的场景多进行几次,让孩子多一些输的体验,慢慢地就会平常心了。

二、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孩子怕输归根结底还是孩子的“抗挫力”差,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孩子的抗挫力进行训练。

1. 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玩一个游戏,游戏当中缺少了一张卡片,游戏没法玩了,孩子就不开心了。后来我建议她自己画一张,通过我的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画了一张临时卡片来替代。虽然画得没那么好,但这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这样能够激励孩子遇到问题不怕,积极去解决问题。

2. 孩子遇到困难时充当孩子的“脚手架”

孩子在玩或者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在情感上需要共情,把困难摆出来,鼓励孩子,并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困难。给孩子搭把手,引导或示范孩子去完成。

在不断的强化中,孩子会用积极解决问题来代替哭哭啼啼,久而久之,抗挫力也就养成了。

0
哎呀呀熊孩子 管理员 回复于2022-03-01之前

很正常的心理状态,大人也是一样啊。但是还是要正确的引导,推荐阅读《不是第一名也没关系》

0
俊玥爸爸的日常 管理员 回复于2022-03-01之前

我家孩子就会有这样的情绪,每次有什么游戏赢了就会很高兴,输了就会发脾气。

我想孩子有这样的情绪很正常,毕竟小朋友都会喜欢有人夸奖,而现在的教育又奉行鼓励教育,小朋友平时听到的夸奖太多,而批评又太少。

一开始我会觉得,要不要给孩子加一些挫折教育,多让他认清一些残酷的现实,起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会不会好一些。

后来又想其实没有必要,这个年纪的孩子,没必要过于成熟,肆意表达情绪是天性,谁不喜欢胜利,非要像我们大人似的,把欲望藏在心里?

毕竟他未来人生路上有的是挫折等着去经历,由他去吧~

有时候我们大人挺惨的,一方面很想把自己的人生经历都告诉孩子,一方面又发现,其实自己似乎人生体验也不怎么好,很多失败的案例已经甚至正在发生,而我们正要总结的所谓经验未必好用,索性在孩子面前闭嘴。

40而不惑,我们自己还在惑与不惑之间蹉跎,真没有太多资格在孩子面前当大人,反而孩子偶尔有一些举动,是我们忘却许久的天性,这么说的话,孩子是我们的老师。

我一直在想,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我跟随第二次长大的过程,而孩子今后势必比我进步的快,那时候正好说明,我们也老了~

承认普通,承认老,这大概是人生阶段的必然吧。

我是致被遗忘的自己,写下这篇东西留下些许感悟,不敢说对你有所帮助,我们共同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