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的孩子,应该教孩子什么?不该教孩子什么?怎样教育才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问答分类: 游戏四岁的孩子,应该教孩子什么?不该教孩子什么?怎样教育才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0
妈妈网 管理员提问 3 年之前

我妹妹家孩子四岁了,是个活泼开朗,情商很高的男孩儿。她跟我说,现在教育局要求减负,幼儿园都不敢教孩子学习。但是,很多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给孩子找各种兴趣班,学习班儿学习。她很迷茫,不知道孩子该怎样教。有些人不赞成教孩子,因为孩子太小,学习会产生逆反心理;另一种观点又说,孩子现在不学,会输给别人家孩子。我是赞成现在不要教太多,不要盲目地报各种学习班儿,学习班坑太多。我建议家长多带孩子读书,培养读书兴趣。我妹又偏偏是个不爱读书的。她怕孩子看电视伤眼睛,会带孩子到外面玩儿。可是,外面疯玩儿也是最好的选择。我从小就疯玩儿傻玩儿,心智成熟得很晚。我的老家就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我朋友家孩子在《小神童》幼儿园,每天都像小学生一样留作业,我看了一下作业内容,一年级根本可以跳过去,直接上二年级一点问题都没有。家长都特别认可,他们的生源不断。这就矛盾了,到底上学之前,该学还是不该学呢?

10 回复
0
雨后山林静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10之前

我从事幼儿教育多年,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四岁的孩子,主要还是以游戏为主。幼儿园里也有教材,内容有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焦虑,如果孩子不早点学小学的内容,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开始给孩子报各种班。孩子超前学习小学的内容就会赢在起跑线上吗?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教育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行。我们来看看一个案例: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双胞胎练习爬楼梯,一个实验对象A在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一个实验对象B在出生后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A练了8周,B只练了2周。

这两个孩子,哪个孩子的爬楼梯的水平更高一些呢?大多数人会认为肯定是练了8周的A比练了2周的A好。但是实验结果却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B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你A好。B在10秒钟内爬上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A则需要20秒才能完成。

通过格塞尔爬楼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果,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还早了点。孩子在行为和能力上没有成熟,没有做好准备,训练就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在53周开始爬楼梯的话,孩子的身体发育成熟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实验用在大一点的孩子身上也是一样的。6岁不到的孩子去学大量的小学的知识,而且有的幼儿园连小学都可以跳过去,直接上二年级,这孩子是上了多久的小学的课呀?这些孩子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小学的课程上了,我不知道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去玩呢?当孩子进入小学后,这些课程是要重新再学一遍,还是直接跨级读三年级呢?

对家长来说,他们当然非常认可。因为家长有着从众心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学,自己就想让孩子学。他们没有考虑到其他问题,超前学习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另外,也有着焦虑心理,总是担心不让孩子提前学,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的这两种心理导致幼儿园生源不断。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有谁想过,父母的起跑点都在哪呢?如果父母自己不努力,自己的视野狭小,而只是一味的让孩子赛跑,可能会提前消耗掉孩子的精力和兴趣。想要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父母自己要先努力。用自己的思想去引领着孩子,而不只是要求孩子不断的超前学习。

我再来说说4岁的孩子应该教什么。在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领域中,家长都不会有什么担心。主要就是在数学的加减法和拼音上,家长很担心,希望能多学一点。在幼儿园中,4岁的孩子数学认知的内容有:

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2、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起来就是5.

4、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5、有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物体的造型。

6、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孩子要教的所有内容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写得很清楚。但内容太多,我不能为大家全部分享出来。总之,我们现在不需要去教的就是,超出孩子理解水平的内容就不要教。那样会让孩子感到学起来很困难,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而孩子玩的时间会很少。有的孩子会学得没有自信心。

我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视频。一位奶奶教小女孩背九九乘法口决表,可是孩子背了很久都没背出来,奶奶一直让她背,最后孩子难过的痛哭起来。不断地说着:“这太难了。”这种枯燥的背诵早早的把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给磨灭了,还谈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怎样的教育才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就是减少一点孩子的学习时间,给他们一点游戏探索的时间,发展孩子的智力和注意力。等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以上是我对此事的一点看法,各位父母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进行留言。我是雨后山林静,感谢您为我点赞并关注我。

0
豌豆妈妈育儿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10之前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教育孩子我们应该把眼光放的更长远。

四岁的孩子应该教什么?

1.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包括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脸,自己最好能够把衣服,被子叠整齐。

如果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更强,证明孩子的自控能力会更好。

2.给孩子建立规则,让孩子知道界限教育,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4岁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所以遵守规则是必须教给孩子的。比如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听讲,碰见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动。

很多生活的小细节,如果父母不建立规则孩子是没有是非观念的,比如我女儿的同学是奶奶带大的,父母都在铁建上。有一次下楼碰见恰巧我手上拎了个袋子,孩子二话不说就过来拉开袋子看。

我们只能说孩子没有界限感,但终究是大人没教好。回家后我问我女儿,同样的事情她怎么做。她说:妈妈,翻大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我不会去翻的。

所以不是孩子学不会,只是大人没有教好。日常的基本礼仪要怎样去做,大人教了孩子才知道。

生活中孩子应该知道的规则:

  • 见到熟人要知道打招呼;拿了别人东西要说谢谢!
  • 学会尊重长辈;
  •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随意去拿;
  • 学会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 如何礼貌的拒绝别人;
  • 吃饭时基本的餐桌礼仪(不要吵闹,不要捡菜,不要挑食,不要任何东西只顾自己)
  • 远离陌生人,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零食;
  • 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让孩子适当的参与家务,帮助孩子学会协作与同理心。

孩子做家务除了锻炼孩子,也是为了让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苦。当孩子亲身参与之后我们再去引导,孩子才能理解作为父母的不容易。

同样每次一旦和朋友出现冲突,教会孩子用同理心来处理问题,可以锻炼孩子的上半脑更理智。

4.试着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任何事情让孩子先去尝试,当孩子向父母求救的时候,应该启发孩子自己解决,而不是直接拿过来父母解决。

不要教孩子的东西

第一,不要教孩子写字。如果孩子有兴趣,当然可以认字。但是不要让孩子写字。因为不到5岁,孩子的手指都没有发育好,过早握笔,并不适合孩子的发育。

第二,不要给孩子报太多的兴趣班。孩子的兴趣需要挖掘,但是对于4岁的孩子报上1-2个就可以了,报的太多,孩子学的太多,容易导致孩子厌学。

第三,不要教孩子算数。4岁的孩子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学了2+3,她记住的只是背下来的答案,并不是孩子大脑经过计算得出的答案。

因为孩子还不具备计算的能力,教了并不见得有效果。

并不是孩子学的越早就会赢在起跑线上。如果孩子卯足了劲,却续航能力不行,赢在起跑线也没有意义。

4岁孩子所应该学习的基本能力,就像是人生马拉松的续航所需,只有能坚持下去,才能谈得上起跑线的重要!

0
大象文娱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10之前

怎样教育4岁的孩子,首要的就是要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的教育方式永远是最正确的。

4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1.执拗秩序敏感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固执的遵循着自己认为对的行为准则,门必须爸爸开,钥匙必须妈妈拿。

这个时候,家长不能一味的纠正孩子,怎么样是对的,怎么样是错的。这个时候温和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多了解门妈妈也是可以开的,而且开的比爸爸好;钥匙爸爸也可以拿,而且比妈妈拿的有意思。

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执拗,但是如果能在这个时期教会孩子对的行为规范:

  • 鞋子进门要放在柜子里,

  • 衣服脱下来要挂起来,

  • 吃饭不能剩饭等等······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件好事,能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2.空间敏感期:

孩子这个时候喜欢把东西摞起来,再推到,而且乐此不疲。

家长可能会觉得很无聊,会制止孩子。比如:

孩子把象棋摞起来,推到,爸爸可能会教孩子下象棋。这就是不对的,孩子太小,下象棋可不是轻易就能学会的。

这个时期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摞东西,每次都摞不一样的形状,这样就会培养孩子的三维空间能力。

3.动手敏感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就是愿意破坏一些东西,剪东西,贴东西,画东西,家长可能会经常制止孩子在墙上画画,往身上贴纸片,制止之后却没有帮孩子找到正确画画,贴纸片的方法。

其实,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大点的画板,让孩子在上面画画。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可以将动手能力进行很好的开发,对孩子的手部肌肉和审美都有一定的帮助。

教育孩子不一定是跟风上兴趣班,而是因材施教,适时施教。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轻松赢在起跑线。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从事育儿工作多年,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0
淅爸育儿记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10之前

这是家长的需求和国家政策相矛盾的一个问题,也是很多家长所疑惑的问题。政策要求减负,家长要求增压,夹在中间的是各种幼儿园。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政策、家长、幼儿园。

幼儿园-生存压力与政策的夹心饼干

姑且用夹心饼干来形容吧(词穷),幼儿园分公立和私立,公立幼儿园是国家开设的,财政由国家支持,可以说毫无生存压力,君不见公立幼儿园挤破多少家长的头。

  • 公立幼儿园意味着质量与安全由国家直接监督保障,师资力量、办学环境等等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退一万步来说,即便公立幼儿园招生不足,也毫无生存压力。
  • 私立幼儿园则不同,幼儿园的各项开支全由私人斥资,是商业行为,既然商业行为就需要有客源作支撑,不然就要倒闭。客源越多,老板才能赚到钱。

这就意味着私立幼儿园需要迎合家长的需求来进行招生,而其中最好利用的,就是利用家长的焦虑。

再退一步讲,幼儿园没有考试一说,所以教学的质量就没那么容易体现出来了,那么小学的内容就非常重要了。如题主所述,“朋友家的小朋友直接上二年级都没问题”,单是看到这样一句话,就已经击中了许多家长的“死穴”。

从这方面来看,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一点都不矛盾:公立学校没有生存(财政)压力,配合政策即可;而私立学校是盈利机构,迎合家长口味是必须的,至于政策什么的,该“潜”的时候就“潜”。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明确规定,不允许幼儿园提前教小学内容。

政策-暂时不被理解的矛盾存在

  • “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原意

既然提到起跑线,那么就还得提这句话的出处。

这句话是世界之初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韦钰教授所提的,那是韦钰教授在去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观摩完外国的脑研究成果后,回来提出的一句口号,原意指的起跑线是家庭教育。

韦钰教授也在后来出来给大家辟谣了,在《红蕾·教育文摘(下旬)》2015年,第5期的内容里,专门对韦钰教授进行采访,韦钰教授也在报中特别澄清(原话):

在世纪之交,由于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许多国家都紧急调整了儿童早期发展政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强调“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是说我们必须重视早期教育,绝不是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更不是把小学课程提前教给幼儿,这绝对是个误区。

我的意思是,从孩子一生下来,孩子都要把父母就要把孩子的发展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起点要高。

所以,请不要继续曲解这句话。至于这句话为何被曲解,一方面是家长的焦虑所致,另一方面是各种机构不断利用家长的焦虑;

  • 政策为何规定不让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学小学内容

原因有三:

1. 幼儿身体条件不允许

以握笔为例幼儿要到达5岁,手部才能具备准确握笔、写字的程度,提前学习对孩子有害而无一利。

2. 为家长减负

因为要逼着孩子学他们还难以掌握的内容,家长会采取高压政策,高压政策一出,孩子身心疲乏,家长也疲乏,久而久之就是家庭的亲子矛盾,这就与幼儿所需要的稳定、温暖、健康、互动的环境所违背。

反过来想,如果该政策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毁了一代人,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吗?那可是祖国的未来啊!

3. 限制盈利性办学机构

政策一出,所有幼儿园都得遵守,不遵守的可能面临被举报的风险,被举报意味着整改停办了。而部分幼儿园不遵守,当来检查的时候遵守规矩,就例行公事,检查人员一走该咋样还咋样。这种情况也确实存在。

跟我家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园长沟通时,他直接说了:“查得很严,每周一次,来的时候就把东西都收起来,家长也不会去举报,都想孩子学多点小学内容,不教不行啊,不教学生都流失了。”

家长-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许多家长的急切需求,已经不是愿望那么简单了。

看,才4岁,一年级内容可以跳过,直接上二年级都没问题,这孩子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其实,这只是家长在转移自己的焦虑罢了。家长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了,他们对自己能否适应这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是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

焦虑让家长不会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而是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孩子设计人生。

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报上各种班了,你家孩子还在“快乐教育”;

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会背唐诗三百首了,你家孩子还在“快乐教育”;

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ABCD倒背如流了,你家孩子还在“快乐教育”;

……

焦虑在家长之间蔓延得非常快,就像病毒一样,而这种病毒在各方的推导下,根深蒂固。(在评论区会有家长认同必须让孩子提前学,最好是让孩子3岁就能学会1年级的课程,以免跟不上人家的孩子)

到底学还是不学?

  • 学不学,看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家长的焦虑和攀比

有些孩子,他特别喜欢古诗词,喜欢认字(在他看来和图画没什么分别),这是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学完全没问题。

因为没有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在内,就不存在什么高压政策,孩子学得轻松、自然、稳定而且快乐。

当然,家长可以有意的去引导孩子的兴趣,这点完全不反对。

  • 不学小学跟不上怎么办?

必须承认,让孩子提前学小学内容是可以让孩子在小学早期的时候有优势的,仅仅是学业上的优势。

把战线拉长些,到3年级,这种优势将渐渐被拉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1、2年级的内容

一二年级的内容有哪些?语文的识字、古诗、笔画、拼音;数学的加减法,九九乘法表;英语大部分都是3年级开始学习;

那么以上几种学习内容,哪一种不是靠死记硬背记下来的?哪一种不是靠反复不断的练习运用如流的?都是机械动作,强调一个反复。

你理解与不理解,1+1就必须等于2,ABC就必须这样写,古诗就那几句容不得你改造。

在这种机械动作中,取决孩子是否跟的上的,是孩子的练习次数,而不是提前学与否;

2. 智商

普通人的智商都差不了多少,除非先天不足或疾病影响。这两种因素之下,提前学也起不到任何作用,须得听从医嘱。

3. 影响孩子成绩的根本原因

在我办补习班所接触的三四百例学生中,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学习态度不好,学习习惯不好。

学习态度不好:厌学,小学会厌学的原因基本都是因为家长高压政策,不给孩子时间去适应,反复逼孩子学。要知道,即便是1+1=2,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刚刚接触的,而我们至少使用了20年(以孩子6岁上小学,家长26岁为例)。

每个孩子的条件不同,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有差异,掌握知识的速度也有差异,这很正常,可偏偏就要嫌弃孩子笨…

学习习惯不好:在幼儿园的时候,最应该培养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事关态度)以及学习习惯。

许多小学生,回到家第一时间是放飞自我,写个作业还讲条件,好不容易坐下来写点作业,一会儿肚子饿,一会儿上厕所,再接着没文具了,忘记作业了…这就是学习习惯不好。

以我们家两个娃为例,回家第一件事情:做作业!

做作业之前,把各种东西准备好:该上厕所上厕所,学习要用的文具、作业、书本放桌面整理好,倒好水放一边,桌面只有学习用品。全家保持安静,他们写作业,其他人该做饭做饭,该看书看书,总之不能影响孩子。

作业有困难,自己想,想不出来再来问,不要指望父母会在旁边守着。如果当天教的东西还不懂,那么原因只有一个:上课不认真。做完作业了,该上政治课了。

淅爸有话说:在孩子的学业教育上,个人主张:不盲目、不跟风、不焦虑、不强迫。快乐需要付出代价,高压的风险也不小。把战线拉长,给孩子信心,做孩子的辅助。

0
三宝妈妈养娃记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10之前

谢谢邀请

这种现象目前非常普遍,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家长的焦虑所造成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夙愿,家长往往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了还在身上。

其实,养孩子真是个慢功夫,就要炖肉,所有的调料都备齐后,还需要小火慢慢炖,火候不到,味道就不好。养育孩子也是如此,想想孩子的人生之路漫长,在漫长的人生中想要长足的发展,还需要后劲十足。

我认为上小学之前,要培养孩子的 理解力、思考力和表达力,培养孩子的耐心、集中力和热情。这些都是学习文化知识需要的软实力。

这些内在的东西,如果在上学之前都培养好了,上学之后家长就不用操心了。但是这些能力的培养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父母家长下大功夫,需要家长跟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现在就培养孩子的理解力,多给孩子讲故事,讲完以后,跟孩子共同回忆讲的什么内容,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看孩子能不能理解,既锻炼了理解力又锻炼了孩子的表达力

培养孩子的耐心,集中力和热情,是为了以后能够坚持学习打下基础,我们知道学习绝对不是轻松的事情,必须阅读枯燥的文章,必须忍耐无聊。所有没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和集中力是学不好的。


可以适当的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我给孩子报了英语班和美术班,这些都是她喜欢的,画画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力,从小学会对美的欣赏。

英语算是刚性需求,所以还是有必要学一学。

我是三宝妈妈,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欢迎给我反馈,谢谢

0
诺妈育娃记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10之前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句广告语,搞得中国所有的家长都绷紧了神经,即使一些心理淡然的家长,也开始不断的追问自己:我这种方法会不会害了孩子?

现在教育局对幼儿园禁止“小学化”,是有着科学依据的,遵循着儿童生命发展规律。这个社会有一个常识,那就是一线城市的教育水平要高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高于三四线城市,城市的教育水平整体高于农村。

现在你会看到一个现象,城市里公立幼儿园,什么也不教孩子。私立幼儿园虽然教一点知识,但一般也是等孩子上了大班或者幼小衔接班时。而反观农村里的幼儿园,反而是孩子刚一入园,就发好几本书,回家后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敲黑板: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只是对我见到的现象的客观描述。)

这个时候,家长们一定要记得常识啊!不要看了一些孩子在4岁时已经会加减法了,心态一下子崩了,觉得自己家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孩子刚出生后,家长就开启了教育之路。在孩子4岁多时,已经认识了好几千字,20以内加减法也都会。你认为这样的孩子就一定聪明吗?长大了一定会是一个出色的优秀的成功人士吗?

而让一个儿童教育学专家看了看这个孩子,给出的结论是:你的孩子心智发展落后了,心智状态只有2岁。因为这个孩子不管是写一个字,读书里的一句话,只要妈妈不给他反应,他就表现的没有自信,不能确定,不会思考。这种只有靠外界反应才能得出答案的孩子,学的知识只是死知识,他不会和生活相结合,也不会自己掌握学习方法。


再回到题目上,4岁孩子应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

先说不该教的,最不该教的就是知识。现在不止幼儿园在改革,小学、中学都在改革,以前那种填鸭式教育早已经不再适用。一些专业教育人士呼吁了这么多年,现在因为时代的发展趋势(AI,机器人普遍应用),国家终于有动作了,我们应该欢呼才对,反而一群家长开始拥促起传统教育方式了,我真的不理解。

4岁孩子应该教的:用这个“教”字,我觉得就不准确。应该用引导,或者不打扰。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秩序敏感期到达顶端,形成执拗,之后完美敏感期到来。发现语言的力量,爱剪纸,爱绘画。家长要做的是:在了解孩子生命发展的的基础上,给与孩子自由和引导,提供给孩子一个丰富的探索环境。

比如孩子这段时间迷上了剪纸,回家就剪个不停。那么家长要做的就是,准备好剪刀和纸张,让孩子去剪。到睡觉时间了,孩子还坚持不睡,那就让她继续剪。孩子对于乱剪不满足了,要求有图案的,给孩子买点有图案的剪纸。孩子当时有这个要求,而家里却没有,买也得等明天再去买,那就给孩子画。

记得我女儿班里有个小女孩,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恋剪窗花,她妈妈说每天回家后就是自己一个人剪啊剪。后来她妈妈拿来了她的作品,让我们惊叹:一个将近5岁的小女孩,窗花剪的那么漂亮。我感觉我自己即使学习过一段时间也不一定剪的比孩子好。

这就是孩子的创造,你能说这种创造力不是孩子的智力吗?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我是豆角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10之前

四岁的孩子,刚刚能听懂话,他对世界很好奇,也想学东西,但是学什么好呢?学什么才不输在起跑线上呢?这个答案我有自己的见解。

首先我认为四岁的孩子肯定是要教给他一些东西的,学习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等等。学习待人礼节,比如见到客人会问好,会说谢谢等等。简单的认一些字也是可以的,比如大,人,口等这些简单的字。四岁的孩子学会这些已经相当不错了,他会自己吃饭,他懂礼貌,他知道感谢,他认识一些字了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这些足够了。

我不建议四岁就让孩子学一些数学加减法啊拼音啊等等文化课知识,虽然也有些天才小时候就学习很多文化课知识,但是四岁的孩子习惯的养成自己动手能力的养成也很重要,文化课知识可以慢慢学。

所以我认为孩子在四岁,还是以养成习惯为主,毕竟小时候再多的知识也没有一个好习惯重要,知识可以大一点再学都不晚,但是习惯的养成是从小就要开始的。除此之外在培养一些孩子的兴趣带好,锻炼一下社交能力,能做好这些就很好了。

0
芯妈心语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10之前

是学虎爸虎妈做鸡娃家长;还是安静下来,做一个身体力行带着孩子一路前行的沉稳的家长?

早期教育不是送孩子去培训班提前学习。

所有社会办学的机构,都有一个市场属性—-让家长满意。

否则收不到孩子。

所以培训机构追逐短频快的出效果,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学英语,最好学完一天就会说一句英语问候语;学一周 就有点词汇量;

学满一个月,还不会说一句地道的英语,那这个培训班就不要去了。

家长都着急死了,哪里等得了那许久,你说语感语境,一边去吧。

我要孩子学了就能用、学了就得会说。

那么这个四岁左右的孩子就得被动的开始训练记忆力了。

除了背会,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输在起跑线的,永远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家长以为砸钱、猛砸钱就会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报班再报班。

上次我看到一个家长在问,刚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给报了四五个培训班,

钢琴书法舞蹈英语演讲。

哪个都不能少。

家长是真的急了,再节俭的家庭都会毫不吝惜的在孩子的学习上面大把的花钱。

以为把孩子交给培训班,就是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家长没辙了。寄希望于外面的力量。

可是孩子是有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记的。

家长对孩子最初四年的影响力其实已经造就了孩子的以后。

那些骨子里面的东西不会通过后天的知识量学习而改变。

所以,输在起跑线上的,从来不是孩子。

在学习知识和内心愉悦的感受之间,家长更认同实在的成绩。

我们更喜欢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成绩,比如晋升,比如任何形式的功名利禄。

孩子内心感受的丰富和细腻,只有极少数幸运的孩子遇到可以看懂并愿意培育开发那些东西的父母。这是一个人内在力量的起源和幸福感受的源头。

这种最重要的属人的品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摒弃和遗忘。

我们只要知识。

其他的,你是扯呢。

————————————————————————————————

未读万卷书,已行万里路;途中万千风光,最惬意的,莫过于握住一双小手前行,感受当下的温暖和幸福。分享育儿经验,感悟有情世界。我是芯妈心语,我在这里,和你共议育儿路上的新鲜事儿。喜欢一起聊话题?请关注【芯妈心语】。

0
爱唠叨的马小妈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10之前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文化社会里,很多妈妈经常给孩子进行清单式的教育,甚至在学前就已经开始追求孩子的各项奖杯。

但是马小妈我觉得,孩子的童年不应该是一场竞赛,像题主提到的,其实,4岁的孩子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多个方面的能力,例如生活习惯,好奇心,创造能力等。


01

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不要嫌烦

4岁这个阶段,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多话年龄,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听和说,千万不要阻止了孩子说话的能力,不要用“你太啰嗦,闭嘴,能不能不要说话,”这样的字样抹杀了孩子说话的兴趣。

在孩子讲话的时候,也可以看着他们的眼睛,回应“哦原来是这样呀”。

在家里有很多客人,或者是你要跟你别人说话前,可以事先和孩子约定:“妈妈现在要跟阿姨说话,等一下再听你说话好不好。”通过这样的事前约定,也就培养了孩子说话的良好习惯。

02

培养孩子阅读和探索玩具很重要

等孩子上高年级,最能得高分的就是从小培养的阅读,但是这个阅读,不是学习卡片,不是练习册,而是爸妈们每天陪伴孩子的亲子阅读时光,还有教会孩子如何爱上阅读。

给4岁的孩子设立一个专属他的阅读空间,每天晚上或者是早起时,陪孩子读一两页绘本故事书,都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些探索强的玩具如乐高,积木等都可以让孩子玩,从中加强创造的能力。

03

培养孩子的耐心

耐心与专注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而4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身边的很多事情都很感兴趣,常常是画到一半,可能就会被身边的电视声音给干扰,就会放下笔去看电视。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进行正确地引导,可以在画画前告诉孩子,你等下画完的时候,要告诉妈妈你画的是什么,或者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耐心,比如一分钟看时钟法等。

总结

马小妈我只想告诉题主的是,每一个孩子学习说话,走路,算数,拼写等都是有自己的速度,我们要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4岁的孩子更多的是应该被好奇心探索,玩具,阅读兴趣还有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包围。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我的采芊迷——@爱唠叨的马小妈,并点个赞哦!不仅有家庭育儿干货,还有每日亲子游戏与你分享哦~

0
Usedpsych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10之前

看了你的描述,我的建议是该学。

那学些什么东西呢?

第一,阅读,这个最重要,虽然你的妹妹不爱读书,但也要劝她,多陪孩子读书,这里的书主要指绘本。如果你妹妹实在做不到,也要让你妹夫陪着阅读绘本。多读绘本有很多好处,有很多绘本实际上是工具书属性,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培养出各种习惯,包括情绪培养等。多阅读绘本的附加赠品—识字多。孩子认识的字多,会带来很多想不到的发展。识字多,阅读能力就强,讲故事的能力强,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幼儿园很多活动,比如小主持人等等,一定会选识字多的小朋友,因为老师教着省力,锻炼的机会多,各方面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小朋友。一旦领先,小学也一样领先。理由也是一样,老师教着省力。

第二,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要教,我这里的幼儿园可以算几十的加减法,确实有些超出小朋友的能力,但是二十以内的加减,在上小学前要学会。

第三,其他内容的学习,这里可以看看小朋友的兴趣,可以参考多元智能理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