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目前20个月,我前前后后买了好多玩具给他,我推荐几个给你参考一下。
有声画图。有数字的,字母的,称谓的,动物蔬菜等等分类,一按就出声,还有跟读,儿歌在上面,一岁的宝贝应该挺适合的,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刺激听觉系统。有那种一张挂墙上的,也有一套像书一样的。
拍拍鼓。我儿子特别喜欢,到现在还天天得拿出来拍一拍,放放音乐。可以放儿歌,讲故事。有按键和击打鼓,小宝宝拍来拍去,觉得挺有意思的。
各种车车。带音乐的挖掘机,回力车,模型车,赛车等等。虽说男孩子一般比较喜欢玩车,我觉得女娃娃也可以玩,毕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车。
贴画。自己撕下来再贴到墙上,地上,甚至身上,锻炼宝宝的手部协调能力和力量。就去要注意一点,不要吃到嘴里。
沙滩玩具。特别是小铲子和小铁锹,经常出去玩,那些铲铲土啊小草啊,也能玩半天。
电动狗。会走路的话,牵着走,特别萌。
一岁的宝贝适合玩的玩具还是挺多的,我认为多买一些带声音的玩具,宝贝可能会更喜欢,更能吸引小宝贝们!
黑白卡片
一岁的宝宝很适合使用黑白卡来锻炼视觉,如果觉得卡片颜色单一,可以多加一些红黄绿之类的。
2.认知卡片
认知卡片也就是一些印有水果、蔬菜的儿童卡片,不仅可以帮助宝宝认识一些日常的水果蔬菜,还可以锻炼一下宝宝的语言能力。
3.摇铃
摇铃一般会有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材质的,父母可以给宝宝买几个不一样的,既有助于锻炼宝宝对颜色的认知,也可以激发宝宝对不同材质的触觉。另外,摇铃发出的声音也可以帮助宝宝分辨声音与方向。
4.发声类玩具
例如手拍鼓、手敲琴等,可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及听力的发展。
5.绘本
绘本尽量选择一些颜色鲜亮,图片简单,文字有很少的,可以给宝宝边看边学习,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
从出生到1岁是婴儿期,从1岁到3岁是幼儿期,鉴于您的孩子还没有满一周岁,从这个划分标准来看你的孩子正处于婴儿期
1.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
(1)7-12个月为步行前时期,仍然以移动运动为主,包括独坐、爬行、扶站、姿势转换、花样爬(障碍爬)、扶走等。这个时期宜进行站立动作训练,练习次数每天4~5次。训练方法:
1.扶物站起:让宝宝从卧位拉着东西或牵一只手站起来,或把宝宝抱椅子、沙发旁边,诱导婴儿扶着东西站起来,在站位时用玩具引逗3-5分钟扶住双手慢慢坐下,扶站几分钟后要扶坐,以免疲劳。
2.坐膝站起:成人盘腿坐在地垫上,让宝宝坐在腿上,成人帮助其站起来再坐下,反复多次。
3.坐椅站起:让婴儿坐在高度适宜的椅子上,练习站起来再坐下。
4.站起坐下:大人用语言要求宝宝站起或坐下,训练宝宝能较灵活地站起坐下,建立平衡感。
(2)13-18个月为步行时期,以行走平衡感发展为主,包括站立、独立走(向不同方向走、直线走、曲线走、侧身走、倒退走)、攀登、掌握平衡等。这个时期适合进行行走动作训练,每天4~5次。训练方法
1.推车走:提供小推车,让宝宝扶着推车的扶手,边推车边走。大人要跟着旁边保护宝宝,及时用语言鼓励宝宝
2.独走几步:两个成人对面站立,让宝宝在成人之间走过来,再走过去。也可以用玩具在距离宝宝几步远的地力逗引宝宝前进,当宝宝走到
玩具处,要让宝宝玩玩具,体验成功的喜悦。
3.踢球走:大人将球放在宝宝脚的前方,鼓励宝宝用脚踢球,并鼓励宝宝追球走,追上了再踢球,反复进行。大人要及时帮助宝宝将球放在脚的前方。
2.精细动作发展
(1)7-12个月是拍打、取物、对击、松手、扔物动作发展时期。可以提供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小鼓、琴等)让宝宝拍打;提供小玩具和容器让宝宝取物和投放;提供不同规格和质地的小球让宝宝抓捏和扔球。这时期可进行松手投入动作训练,每天4-5次。训练方法
1.“小动物搬家”游戏,训练宝宝松手投入的动作。步骤如下:①准备捏响小动物玩具若干个,塑料小盆2个。②妈妈出示装有小动物的小,逐
一介绍动物的名称,说这是小动物的家,让宝宝把小动物搬到新的家,示范将动物从一个盆子搬到另一个盆子。③鼓励宝宝给小动物搬家。
(2)“小球入杯”游戏,训练宝宝松手动作和对准投入的动作。步骤如下:①准备乒兵球若干个,高杯子一个。②妈妈示范将小球投人杯子。③妈妈让宝宝把小球投人杯子,并发出“咚咚”的声音,激发兴趣。如图5-10所示。
(3)“形状投入”游戏,学习将不同形状积木对应投入孔内、练习手眼协调。步骤如下:①准备几何投放盒,每人一个。②妈妈示范将圆形、方形、三角形积木投入相应的洞穴内,然后先让宝宝投放圆形积木,当宝宝放进去时,育
婴师要给予鼓励,然后再让宝宝投放其他形状的积木。③反复进行2-3次后妈妈指导宝宝收抬玩具。
(2)13-18个月是套圈、垒高、食指按压、敲打、舀的动作发展时期。可以提供彩色套圈、方形小积木、按拨器、打击飞人、打球台、小勺、小碗等玩具进行练习。这时候可以进行套、垒高动作训练,每天练习4-5次,训练方法
1.“彩色套塔”游戏,练习将圈拿出柱子,套进柱子的动作,训练手眼协调,步骤如下:①准备彩色套塔玩具,每人一个。②妈妈和宝宝面对面,示范将套圈一个一个地拿出柱子,再一个一个地将套食进柱子。③鼓励宝宝将套圈一个一个地拿出柱子,再由妈妈按大小的序将套圈逐个递给宝宝,让宝宝一个一个地将套套进柱子。反复2-3次。
2.搭积木游戏,初步学习积本垒高6-8块,训练手眼协调,培养信心。步骤如下:①准备方形小积本(字母冲印),每人8块。②妈妈指导室宝搭积木的方法,语言清晰、动作夸张,家长要悄悄保护宝宝搭高的积木不让倒下,让宝宝体验成功,培养垒高的兴趣和信心。
当宝宝1岁+的时候,建议家长选择能够增强活动能力的玩具。
1.套塔
推荐理由:研究表明:套塔类玩具可以满足宝宝对接敏感期及秩序敏感期的不同需求。通过套的动作提高宝宝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帮助宝宝建立空间感、提高动作准确性;分辨大小、感知序列,提高宝宝数学智能的发展。
玩法推荐:
1、将底座放在离宝宝一步远的地方,鼓励宝宝将套圈套在底座上,发展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及动作准确性。
2、每次给宝宝两个套圈,请宝宝找到大的,依次套在底座上。
3、选择三个大小差异较大的套圈,带领宝宝按照大小顺序排序。
2.涂鸦玩具
推荐理由:研究表明:绘画活动不仅能发展宝宝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小肌肉灵活性;还影响宝宝的性格发展。由于宝宝年龄较小,使用水彩笔、油画棒会出于好奇放入口中,水笔绘画垫、磁力画板无色无毒,即可满足宝宝创作欲望又能保证宝宝安全。
玩法推荐:
1、让宝宝用画笔随意涂鸦,培养宝宝想象力、创造力。
2、教宝宝用小手蘸满颜料,然后在纸上随意涂抹,做成手印画。 【温馨提示】 宝宝虽已渡过口欲期,仍会出于好奇将画笔、印章放入口中,请给宝宝耐心解释:“画笔是画画用的,不能吃。”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绘画习惯。
【温馨提示】
宝宝虽已渡过口欲期,仍会出于好奇将画笔、印章放入口中,请给宝宝耐心解释:“画笔是画画用的,不能吃。”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绘画习惯。
3.大龙球
推荐理由:研究表明:小宝宝在大球上运动的感觉与在母体中的感觉类似,经常练习能够有效促进宝宝大脑发育,提高宝宝的运动能力、身体协调性,发展宝宝前庭平衡,锻炼胆量;球体表面的颗粒可以发展宝宝触觉感知能力,刺激大脑发育;妈妈抱宝宝一起锻炼,还可以培养亲子感情。
玩法推荐:
1、妈妈将宝宝抱在怀中在大龙球上坐稳,向左右、前后不同方向晃动、旋转,也可上下起伏,让宝宝感受空间及体位的变化。
2、宝宝躺、趴、坐在球上,妈妈扶住宝宝跨部或脚腕,向不同方向轻推,也可上下起伏,培养宝宝感觉统合能力。
3、宝宝趴在球上,妈妈扶住宝宝,并用玩具逗引宝宝抬手够玩具,锻炼宝宝胆量。 【温馨提示】 注意在游戏时扶好宝宝,以免宝宝跌落。
4.拖拉玩具
推荐理由:宝宝处于行走敏感期,能够独立行走的宝宝开始尝试不同的行走方式,如:上台阶、踩地砖等。拖拉类玩具可促进宝宝身体协调性发展、促进骨骼发育,提高运动企划能力,同时对宝宝左脑的组织能力、理解力和判断力有强化作用。
玩法推荐:
1、让宝宝拖着玩具向不同方向随意行走,也可以倒着走,提高宝宝身体协调性。
2、给宝宝设置障碍,如:椅子、鞋盒等,让宝宝拖着玩具从其中穿梭走过,发展宝宝运动企划能力;也可和妈妈比赛,增进亲子感情。
【温馨提示】
宝宝行走敏感期时会出现“越不好走的地方越要去”的现象,并拒绝父母的帮助。父母应尽量配合宝宝,让宝宝在敏感期内获得良好发展。
5.学步推车
推荐理由:不同的玩具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大多数的宝宝目前已经可以扶着东西很好地站立了。他下一个目标就是要迈出人生的第一步。而以前宝宝刚刚学会爬或是会坐的时候为宝宝准备的玩具已经不适合他了,如果宝宝还迷恋他之前的那些玩具,那么他可能仍然喜欢坐在地上玩,而对于站立起来没有更多的欲望。因此,妈妈应该适当地为宝宝做些改变了。
温馨提示:虽然小推车的好处多多,但是妈妈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如果宝宝只能站着不能走,那么家长一定注意固定推车轱辘,宝宝如果想要练习走路,可以原地抓住小车边缘进行挪步练习,以免没有固定,小车滑动而使宝宝摔倒。
6.木制积木
推荐理由:研究表明,积木类的玩具是可以提高宝宝空间感并且促进宝宝手眼协调性的经典玩具。通过简单的模仿、分类搭建,可提高宝宝观察力、分辨能力,促进大脑发育。
玩法推荐:
1、积木基本玩儿法:搭高、接长、搭桥。
2、根据颜色、大小分类搭建,如:搭建红色楼房和绿色楼房。
3、请宝宝按照妈妈范例的样子模仿搭建。
总结: 1岁以后,宝宝体力与智力进一步发展,尤其喜欢模仿成人的生活和动作。学会走路以后,他活动范围加大,模仿能力增强,可选择的玩具也更多,如:迷你家具、整套的过家家玩具、水果蔬菜切切乐、游戏屋等都可以玩。 还有能让宝宝拿着到户外去活动的玩具,如:小铲小桶这样的沙滩玩具、开动的小车、大皮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