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的理学思想有什么不同

问答分类: 育儿二程的理学思想有什么不同
2 回复
0
少了我地球都要抖三抖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2-12之前

哥哥的思想接近心学,被陆王继承了,弟弟的思想接近理学,被朱熹继承了。但因为哥哥早死,编辑著作时,是二程合著的,所以具体的分别很难再分清了。

同样是以太虚为起点,二程却认为理才是最真实的本体:太虚以理为体,理才是最具有真实的本体,理的实性即是“诚性”。与理比起来,气只是由理所派生的,天地之化以生生不穷之理为根源与依据,新旧相资之气是无法脱离理的根源的——或者说,理为形而上之道,气只是形而下之阴阳,但借助对阴阳相峙特性的洞察,可以从中推衍出理的内容。

同时,既然心能洞察理,因此理又与心性贯通,故仁(心之道)即是理,此心此理此性皆是仁,而这也成就了儒家的特色性内容——直接以仁为天理,而不再是如早期儒学者如周敦颐那样,将至善(仁)看作是天理在道德领域内的显现。

二程并不以物质可比,自然可感之气为本原,张载如此做,是强调天人合一的一起流通,待到他重归儒家的道德诉求时,已经是一种民胞物与的同类相惜的理想境界,然而这种理想并不带有上升为道德律令的法则与责任高度。

而二程却构建起了这种道德律令般的高度价值化体系,他们将虽不可见,但依旧有规律的理为本原,但光说一个理本身,毕竟是空的,不如气那般充满自然朴素色彩,而是更为复杂抽象,至于理的内容如何具体填充,那就要看唯一能体会其的心所体会到的究竟是什么——而这就将心性中蕴含的道德理性植入了形而上学,成为价值本体论,同时也为心学开辟了发展可能。

0
谢旺发严选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2-12之前

程颢(明道,1032—1085年)、程颐(伊川,1033—1107年)兄弟是道学“北宋五子”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两个人物,由他们而创立了宋代道学的“洛学”一派。

说到二程异同,就是他们气象的不同。二程兄弟年龄仅差一岁,从小所受是同样的家庭熏陶,青少年时又同受过周敦颐的启蒙,这都是他们同的一面。但他们气象上的差异在此时也已显现,这从二程本人的言论、二程弟子的记录和二程同时代人的评价中即可窥出。具体点说,也就是兄弟俩在个性上的差异,由此反映出他们在精神境界、生活态度、待人接物诸方面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