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三岁多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只能赢,不能输。后来五岁多去学跆拳道,教练也反应过这个问题。说是教练发了跆拳道奖励的币,但大宝做的动作不标准,要退回去一些,他就不干了,哇哇哭,能得不能失。训练、比赛也是,一旦输了,就倒地哭。
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在意输赢呢?
孩子在5岁的年龄,正在从“自我中心化”到“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中,还需要一段时间。再加上他对输赢的规则,并不是那么清晰,他不知道,在真实的社交当中,规则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每个人都要遵守?
比如一起吃饭,说好了15分钟吃完,但孩子吃不完,家长可能会说,算了,延时吧,孩子可能就觉得,15分钟也不是什么规则,自己完成了就是赢了,跟时间没关系。这也就打破了规则,也无法理解,规则到底对他有什么好处?
跟孩子一起看过《我赢了,不,我赢了,不,我赢了》这本绘本后,他有了很大的转变,好像没那么在乎输赢了。
这本绘本中劳拉有个同龄的哥哥叫查理,可以帮他在真实社交中,学会如何正确跟别人比赛。后来我问他,为什么没那么在乎输赢了?他说:“输赢就像哥哥和弟弟,他们都是在的,这次输了,你上次也赢过,下次还可以赢啊!”听到这里,我很是欣慰。
接着大宝说:“玩游戏最重要的是开心啊!”一句话让我觉得,他真的长大了,懂得了输赢对于自己的意义,并没那么重要,过程更重要。
如何帮孩子正确理解输赢?
孩子在乎输赢,和我们成人理解的不同,他只是不明白,输赢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赢就很好!”所以,才回很在意。
第一,家长折中发挥。
在跟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不必要用全部力量跟孩子玩,这是在碾压未成年人。比如,家长跟四岁的孩子赛跑,无一例外都是成人占上风。孩子会很着急,为啥每次都是你赢?
但如果选择,用单腿跳跟孩子进行比赛,这样比较公平,游戏也更好玩了。
第二,帮孩子总结失败的原因
不管比赛也好,其他事情也罢。一旦输了、失败了,这肯定有原因的。孩子可能会闹情绪,家长不必因为他这样的行为就感觉很生气,每个人失败了都会很难过的。跟孩子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下次想赢回来,就要多总结,失败的原因,并提高技能和水平,这样才有机会取胜。
Tips:直面结果,别说“没关系”这种话,真的失败了,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弱,加上家长的话,他更难过。可以跟孩子总结,过程中是不是有进步,是不是很喜欢、很享受。如果是,这就不算失败,不必拿“成败论英雄”,有进步就不算失败。
第三,正确发泄情绪。
孩子失败了,情绪上会有失落的表现,或者非常沮丧。这些都是正常的,别觉得孩子输不起,更不要恶语相向、讽刺他。可以帮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比如,大喊或听他倾诉。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跟他一起分析原因和讲道理。
第四,具有成长型思维。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呢?就是这一次失败了,下次继续努力,还会赢的!成功从来不是只靠运气和天赋,和努力、方法都有关系。
告诉孩子,哪怕周围的人都被打败了,自己也要相信,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远比垂头丧气更容易赢。
事实上,没有哪个人不喜欢赢,孩子喜欢赢,很正常。输不起只是他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不必太过忧虑。帮孩子建立正确的输赢价值观,并适当进行引导,孩子才能逐渐明白,到底输赢代表着什么,也能正确看待结果了。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跟我儿子一样大。这种问题不是好正常吗?
所以我家五岁的哥哥和三岁的妹妹天天打架。只要不涉及太严重的欺压或拼命来拉住我一定要我怎样,我一般不太管他们。
如果实在超出这些范畴了,我会引导他们好好沟通,谁先想办法解决问题就加小红旗。这招不是百分之百管用,但能解决百分之八十的问题。我挺满意的了!??
另外,为什么要告诉他输赢不重要呢?输赢当然重要啦!他有这种心理也是正常的。等他更大些,再慢慢引导他,那时他自然会懂的啦!
您好,我是lulu老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父母发现孩子在玩有输赢对抗的游戏时,喜欢赢,输不起,怎么办?
父母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去调整:
1、和孩子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做孩子的“受气包”和“垃圾桶”,满足孩子掌握话语权和对赢的需求;
2、先要让孩子赢,期间要观察孩子的反应和需求,调整游戏难度,让孩子偶尔输一次,逐渐让孩子接受输了也没关系,再来一次的信心。
3、不对游戏结果评价,每次游戏结束之后,和孩子聊聊游戏的过程,并用游戏释放孩子的失败感,把过程当成乐趣。
每个孩子都会在生活中体验到无力感,需要有机会暂时忘掉现实世界的规则,以重获自信,而游戏中,不断可以重新开始的设置,正是帮助孩子重获信心的机会。
有益的、有创造性的游戏,尤其是父母能加入的游戏,不仅锻炼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自信心,同时让孩子在多人同伴的游戏中,获得合作的尝试、坚持的勇气以及情绪的控制。
以上分享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1.toutiaoimg.com/origin/tos-cn-p-0000/b0c903a8a6a54efcab02312ee215cdc5”, “thumb_width”: 960, “vid”: “v02016330000bqk3g558n75ph131g3o0”, “vu”: “v02016330000bqk3g558n75ph131g3o0”, “duration”: 54.3, “thumb_url”: “tos-cn-p-0000/b0c903a8a6a54efcab02312ee215cdc5”, “thumb_uri”: “tos-cn-p-0000/b0c903a8a6a54efcab02312ee215cdc5”,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54.3, “h”: 960, “w”: 960}, “ultra”: {“duration”: 54.3, “h”: 960, “w”: 960}, “normal”: {“duration”: 54.3, “h”: 960, “w”: 960}}} –}
孩子在意输赢是相当正常的现象,可以说,整个人类的进化就是从优胜劣汰、从竞争中一路走来的,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所以,大可不必刻意地去教孩子不在意输赢,这反而会导致孩子未来不能面对他成长道路上的不间断竞争。
其实,喜欢竞赛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不论是玩游戏、锻炼身体,甚至是学习,他们喜欢赢的成就感,那会让他们很开心。但一旦输了,孩子们往往又会觉得受挫,情绪一下子跌落到低谷,不愿意面对。脾气大点的孩子可能还会因为输了比赛哭鼻子闹性子什么的。
我家8岁的孩子也还是这样,比如和她一起跳绳,她就想比赛。旗鼓相当她还能接受,一旦我跳得比她多或是比她好,她就有点闷闷不乐了。
同样作为家长,我有几点小小的建议:
1.不要为了让孩子开心,家长在游戏中就故意输,一直输,只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这并没有好处,反而可能导致孩子未来无法面对挫折,试问谁的人生只有一帆风顺呢?
2.游戏中的输赢对孩子原本就是一种锻炼,输也是一种锻炼,尽管他可能会难过会不高兴,但这必须是他成长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小的挫折的反复长期锻炼,孩子将来才可能经得起大的考验。
3.家长在陪孩子玩游戏时,也不能一味地让孩子输。总是输,输得太多,孩子可能会自卑乃至自暴自弃。所以可以适当地偶尔放放水,也得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这也是孩子不断进取以及承受挫折的动力。
4.多鼓励孩子。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输的时候,甚至闹脾气的时候,家长别跟着上火发脾气。可以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聊聊天,给他讲讲家长小时候的经历,将家长遭遇过的挫折甚至是糗事跟孩子分享分享,让孩子认识到输是人人都要面对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5.如果孩子稍有进步,尽管总体上还是输的,但只要比上次稍有进步,家长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夸他表扬他,这种情况下,输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孩子自己体验到通过努力慢慢扭转局面、慢慢打败那些“输”的成就感,这会慢慢积聚成他以后“抗挫折”的能力以及不断努力的动力。
我觉得不应该教会孩子输赢不重要,毕竟长大的世界都是竞争。
应该教会孩子怎么面对输,这个结果。现在太多孩子跳楼自杀的案子都是心理承压能力差。
玩游戏这个算是小事,玩游戏输了没有什么太大影响,问问孩子游戏输了,他有什么损失么?其实并没有,只是不如赢了那么高兴,但他在游戏中得到的快乐是不是比输了游戏的难过更多。
帮助他去理解游戏规则,分析下次怎么才能赢。引导他去玩一些逻辑性高,比较动脑的游戏。
1
小孩子都是争强好胜的,玩游戏输了有不开心的情绪也是正常的情况,但如果任由这样发展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好的,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态。建议您:
2
要认可孩子的感受。孩子如果输了比赛,肯定会很沮丧,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不要理解为输不起,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这样说:“妈妈能看出来你因为自己输了真的很失望。有这种感受没关系。”这有助于孩子认识到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他能应付得了。不要批评,而是接纳。有时一个安慰的拥抱就足够了。
3
帮助孩子总结失败原因。小孩子失败了,比赛输了,要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让孩子下次提高警惕,提高水平,让孩子有机会取胜。
4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平常生活中家长在跟孩子玩游戏或者比赛的时候,一定要正常去玩,不要故意让着孩子,总是让孩子取胜,否则,孩子总是赢,一旦某一次输了,就会不高兴,要提高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5
家长要给孩子以身作则。家长有时候也会参加一些比赛,如果家长输了比赛,在孩子面前也要表现出积极大度的态度,家长如果都输不起,会让孩子学会这些毛病,更不好改正。
6
最后家长要当心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者孩子行为好时爱孩子,行为不好地就不爱。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时,他内心的力量会逐渐强大起来,父母不需操之过急
那父母就要经常和孩子一起互动做比赛形式的游戏,比如打牌、下棋、猜谜语等,你首先故意输几次,不要让孩子发现你是故意输的,你每次输都要以乐观高兴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输,还自信的说:“哎呀!我又输了,输,没什么,输一次,经验长一次,我相信自己,一定会赢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那有成功。”
输几次赢了,你先高兴的说:“我终于赢了。”然后认真的说:“别骄傲,有赢就有输,如果再输了,我也不会放弃,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后来你又输了,“哦!我终于输了,又可以吸取教训长经验了。”
经常和孩子这样互动,经常让孩子看一些有关输赢的动画片,比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就可以看一看,经常跟孩子讲一些知名人士是怎样面对失败的,慢慢的孩子就会觉得输赢不重要。
孩子输赢心很重,也是正常现象。但为了避免孩子“输不起”这种现象,家长在和孩子玩游戏或者比赛时,应该注意这几点:
1、让着孩子要适度
对于孩子刚接触的游戏,为了激发其兴趣,家长在和他们玩时,一开始可以适度让着孩子,让其“赢”几局,体验游戏的快乐。但随着孩子对游戏的熟悉和水平的提高,家长就要逐渐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了,让孩子有输有赢。
2、提前制定规则,让孩子知道你在让着他
比如说和孩子下棋,家长可以提前和孩子约定让他几步,一旦游戏开始了,双方都要遵守游戏规则,不准再悔棋让棋。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你在让着他,而不是家长偷偷地让着孩子,使孩子误认为是因为自己的水平高才赢的。
3、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竞赛
由于大人和孩子的实力悬殊,双方进行比赛实际上本身就有些不公平。其实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玩游戏、比赛,这样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无论是输是赢,都更能反映孩子的真实水平,也能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4、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输赢
无论输还是赢,都是人生中必须要面对的,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输赢观:赢了不得意忘形,输了不垂头丧气!
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输了时,不打击更不讽刺孩子,也不用表现得过于紧张,家长如果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输,孩子也就不会那么在意自己的输;在孩子赢了的时候,家长也不要表现得过于夸张和兴奋,适度表扬和奖励即可,这样孩子才能用平常心对待输赢。
另外,无论孩子输还是赢,家长都可以在比赛之后引导孩子总结经验和教训,帮助孩子提高水平。
孩子输了比赛哭是种自然发泄,也是要求上进的表现,家长不能说“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应帮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
试着与孩子共情
接纳孩子的感受: “你输了很难过,妈妈能够理解。”——这只是“共情”的初级阶段,“妈妈小时候比输的惨多了”孩子一听情绪基本平复了,孩子也可能变成“二皮脸”,不拿失败当回事,习惯性受挫。
失败让人进步
培养一个人的正向思维,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告诉孩子:“失败是成功的妈妈”。利用每一次挫折进行训练。启发式提问就是很好的方式。狮子厉害吗?”“厉害”“有长颈鹿高吗?”“没有。”“跟海豚比游泳能赢吗?”“也不能。”“但是狮子还是很厉害对不对?”
每个孩子的自带基因里都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而未来是一个多元化竞争的时代,如果有条件,尽量给孩子更多的学习体验,培养全才很难,但总能发现一些适合孩子的舞台。只要有掌声存在,孩子就能找到自信,不会因某一方面的失败而否定自我。
教会孩子“赢“得技能
暂时性失利之后,通过努力,下一次赢回来,这是振作信心的根本。很多失败,其实离成功很近,只在关键节点,缺一点点技术。父母若能适当介入,教孩子一些核心技术,便能助推孩子成功。
生活小窍门,需要家长用心和孩子交流,才能培养出感情上的出众的宝宝。
赢其实很重要,这是竞争的社会
我女儿有个同学,也是努力追求赢,几乎不肯输。这不是坏事情,她能够在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比赛上拿到毫无争议的第一名。她会努力的赢,包括学习上也不肯落后于其他同学,所以每一项任务都做得比较优秀,赢是很好的特性。
如果他认知中觉得输赢不重要,会不会导致其他问题的出现呢?例如,输了也无所谓,那么我似乎也不需要努力了。成绩差一点就差一点,我输得起。
有些场合是需要追求赢的,但是也需要输得起
在陪女儿看《小猪佩奇》时,里面有一集印象挺深刻的,是猪爸爸的世界记录被打破了,然后佩奇很伤心。猪爸爸问:这个记录很重要吗?佩奇说:是的。然后猪爸爸就去准备了!这段让我发现在某些重要场合,赢是必须的,例如高考。
有人赢自然就有人输,在遇到输局时需要的是接纳比赛结果,孩子需要理解比赛规则然后接纳比赛结果,还需要看看那些在比赛中输了的运动员是怎样的。那些运动员并没有认为输赢不重要,他们也会伤心难过,但是还会尊重对手。作为比赛赢家,他们也需要照顾输家的情绪。
输赢很重要!但是在比赛(游戏)后是接纳比赛结果,帮助孩子分析如何可以赢回来,让孩子能有动力继续战斗。在赢得游戏时,可以关怀输家,让孩子成为被尊重的赢家。
欢迎关注@千里老师一起交流育儿经验,做有心爸妈,养育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