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放养式教育,不是放养不管,而是管教的格局不一样,也就是说管“大”的方向,在正确的方向下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不要总是在细节上挑剔孩子,允许孩子在细节上犯错,只要大的方向把握好,孩子会自己调整,犯的错误会成为他成长的宝贵经验,这样放养式的教育会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因为自信是做出来的,他们会在试错中调整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式前进,不断积累由错误到正确的成就感,学会信任自己。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不主张精细的养也不主张放养,而是正确去养,什么是正确的养?那就是从小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比如跌倒了自己要抓起来,不要去哭,哭解决不了问题,比如吃饭,能自己吃的时候,那就让他自己去吃,不要怕他吃的到处都是,收拾一下而已,能走就不要又背又抱,总之,他能干的就让他去干!去负责!其次要教他懂道理,不对的事情不能做,做了要认错并且以后不要再做了,对待长辈要有礼貌,对待小朋友要团结要友爱,对于培养兴趣方面也要根据孩子的妥好入手而不是硬逼填鸭,适得其反!真正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是要帮孩子自立自强有责任心,爱心及高情商而不是学多少知识!假如知识很丰富但没责任心爱心情商又极低,你是老板你愿意吸收怎样的人呢?
易中天教授在一次演讲中用当代养殖家禽家畜的放养,圈养,散养三种方式引伸比喻当前对孩子的三种不同教育方法,即:放养表示放任自流,失管失教。圈养表示培养温室花朵,不利孩子成長。散养则取两者中间值是培养孩子较好的方法。
近年来很多人都有提到放养式教育这个词,那么什么是放养式教育呢?放养不是不管,更不是在学习上想干嘛干嘛。而是要做一个环境,引导孩子自己主动去学。它的核心理念是:孩子天生都是好学的,而且在自由状态下学习效率最高。父母只需要引导好方向,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学习起来。相对于管理式教育,孩子的“主人”意识更强,孩子是自己身体的主人,不会落入“木偶”般,被他人操纵的生活。
个人觉得行不通,因为几千年来,我们的父辈都是沿用管理式的教育,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环顾我们国家那些高考状元工厂,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黄冈中学,没有哪一所学校不是严格要求,管理教育的。而且在我国,高中阶段可以说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阶段,如果稍加松懈,或者说施以宽松的放养政策,学生可能也松懈了。没有压力,没有鞭策,是不可能有动力的,所以在高中阶段,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过程痛苦了一些,但结果是好的,不是么?
何为放养式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孩子的喜乐来,给予最大的自主权给到孩子。那么这时候家长内心可能就要开始纠结了,这样只选择孩子喜欢的来学习,那学习的知识会不会不全面不完整,以后会不会被社会排斥等等问题。
放养式的教育不是说彻底放手不管孩子,任其他自己来发展,而是说在最大范围内减少他学习的时间,给他一定的时间玩耍,或者是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给予最大程度的理解。在他喜欢某项东西想去学习时,能够给予最大的支持,而不是否定他,打击他的信心。
家长们你们看看,爱迪生大家都知道吧,是第一个发明了电灯的人,但是他小时候可是十分调皮的,老师和同学都曾说过他是大笨蛋,学校也因为他考试不及格而开除他,但是他的父母放弃他了吗?没有!他喜欢思考和想象,但他的家人却从来没有抑制过他的思考和想象,而是支持他,再加上他自己的努力,后来成为物理学家。
讲爱迪生的故事,并不是说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爱迪生,但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成为不了爱迪生。所以,家长们,我们想让孩子成龙成凤,首先并不是去逼迫他们学习,而是应该在所报的众多课程中让他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程去深造,一旦激发起他的兴趣,还怕他不认真学习吗?
再来看我们所说的放养式教育,首先放养式教育对孩子对父母都是有好处的,孩子在这期间会加强自主能力,不会一遇见一点点磕磕绊绊就大呼大叫的,他们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掉,从而大大提升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不依赖于父母去帮他解决问题。
如果说放养式教育还能缓解家庭矛盾,你们相信吗?现在的家庭里面争吵的内容十有八九都是关于孩子的,一旦孩子有了自己的爱好,有了极强的自主能力,那么我们家长是不是也从教育孩子的这场战役中稍稍解放一下了,可以有时间做点自己的事情了,就大大的降低了家庭的矛盾。
但是放养式教育并不是让孩子处于安逸的环境中,要让他们经历他们应该经历的困难,否则放养式教育终将会不适合这类的家庭。至于如何选择,是用哪种教育来教孩子,家长们就要多多思考啦!
放养考上名校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所以不要拿自己孩子做实验,也别拿自己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