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戏,生活里很多这样的例子,凡事都有个过程,因为玩游戏偷家里的钱别人的钱玩的也是比比皆是。
有些孩子经过大人的正确引导,孩子也逐渐知道钱的重要,游戏里还要升级要付出要打装备,想要好好生活没有钱是不行的,而上学有个好学校学一个好专科都是不错的选择。
大人正确引导,孩子自己醒悟都可以让孩子走出沉迷游戏走出虚拟世界。
但是孩子偷钱的行为绝对不能惯着,要好好管教,不能姑息甚至纵容。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也有一些孩子课余时间玩游戏还真没耽误学业,做到劳逸结合有忙有闲了。适当游戏没问题,偷用家人或者别人的钱绝对不行,必须好好引导教育。偷自己家的钱还好说一点,偷别人的钱就麻烦大了。那是犯罪了,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性,会彻底毁了孩子。
惯子如杀子,不管家里有什么样的条件也不允许孩子这样打游戏还说讨厌妈妈,孩子从小就要教育他尊老爱幼,要细心的和他沟通不要在打游戏,要好好学习,如果天天打游戏肯定会影响学习的。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剩下怎么做父母应该知道了,看你能做到不吧!
孩子的成长在童年时已经注定了他的品质
我看了很多成功人士包括商界、政界、艺术、运动的不同领域的自传或者传记,他们不约而同说起童年时都强调妈妈对他们影响很大,可以说起到决定因素。
(推荐你看看这本书就知道你孩子要什么)
这些成功人士普遍印象最深刻的都是童年时母亲的行为和思想对自己的影响,包括母亲说过的话,而且大部分人回忆的时间段都是在几岁大的时候,不会超过七八岁。
(孩子的成长必须得自己来)
何想而知在孩子6岁之前一位母亲的行为和思想,包括语言对孩子影响多大。恰恰很多母亲在这个时间段是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家或者阿姨带的,所以母亲的教育是缺失的。
(孩子需要母亲陪伴成长)
没有在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时间段种下优良的种子,就不能奢望能收获好果子。
很多母亲总以为孩子小不懂事,等他大一点再教育也不迟,这种错误思想导致孩子教育错过最佳时机。
(玩耍和交流都非常重要)
所以本文的孩子充值上万元玩游戏,妈妈教育,孩子不听还讨厌妈妈非常正常,因为这个孩子已经不会轻易接受妈妈的教育。
正所谓你不教育自己孩子自然有人教育,要么是社会的不良风气,要么是网络上乱七八糟的东西,要么是生活环境中别的孩子不好行为等等都会教育你家孩子。
(孩子从小就要培养的,可以请教练)
所以不要借口工作忙就放任自流把孩子交给阿姨和老人家。其实每天的时间还是能挤出来的,坚持跟孩子每天玩游戏,坚持每天阅读,坚持每天聊天,坚持培养孩子一项有益的技能,坚持每天多点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尊重自己孩子,多倾听孩子的声音,和孩子约定一些行为习惯,灌输一些正确做人道理……这一切都得妈妈来。
(引导孩子学习技能)
生而不育是罪过!
当然是不是错过最佳时段就无法挽救了呢?我认为你只要加倍尊重和信任,用爱与包容,用鼓励与支持,付出十倍的努力。兴许孩子慢慢会被感动,从而重新和你成为朋友。
我魔灵号有一篇文章: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你也可以借鉴一下。
现在手机不只大人手机不离手,孩子玩手机有的比大人还溜!尤其是玩各种吃鸡,荣耀类游戏。玩游戏充钱买装备,但是一次能花上万元,一般人不会这么做。但是浙江嘉兴的叶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今年2月10日,家里办酒席,大人没空照顾儿子,他老婆就把手机给他11岁的儿子玩,孩子安静的玩手机,夫妻两人忙着也没留意。直到2月14日,无意中翻到手机中的扣费短信,一共有几十笔,加起来有差不多1万7千多块!妻子回忆自己最近没消费这么大的金额啊!再仔细查看消费记录,都是10号当天消费的。两人找来儿子询问,儿子承认是自己玩游戏时候充了钱,但是不知道这么多。 但是用微信支付是需要支付密码的,孩子怎么会知道呢? 原来是他记住了妈妈购物时的密码。
通过这件事情,首先给广大家长提一个醒,平常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用手机消费,或者密码之类的要保密。毕竟孩子小,没有什么金钱观念。
其次是游戏开发公司,屡次出现的未成年人玩游戏消费大量钱财,这种游戏漏洞真应该用心整改一下!比如玩游戏充钱必须指纹密码,或者脸部识别功能等等。
最后,真的不知道现在智能设备的普及,是好事还是坏事。方便了大家,可是问题也是很多。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引以为戒。
首先教育孩子都要越早下手越好。而且温和的教育永远比一板一眼的教育要好。
孩子从出生就要建立和妈妈亲密的关系,他怕伤妈妈的心,他1岁前就懂事我怎么做,妈妈会伤心会生气。
那么6岁前,建立规则纪律的时候,孩子看电视超过半小时,玩游戏超过二十分钟就要坚决说不。多带孩子建立更多的兴趣。比如写毛笔字,画画,玩乐器,读书,听书,运动,户外旅行,交朋友聚会聊天,走访每个亲戚分享等等。当孩子生活很丰富,有很多爱他的人,也有很多他爱的人,有很多求知的事情吸引着他。游戏就没那么有趣了。
观察他身边朋友,玩游戏太厉害的,保持距离。
到了12岁以下,就是多一些高质量陪伴,特别形成非常亲密的谈心习惯,互相说说心里话。越来越少吼叫,教训,唠叨,需要有技巧的形成很好的聊天家庭氛围,一起讨论家里的事情。
12岁以上,多帮助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结实优异的人群,去提高审美和精神气质。引导到正向的求知劳动爱人的大队伍里来。
另外,从小到大,孩子爱做家务的孩子,尊重亲属家人的孩子不会变太坏,一起做家务吧。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王登峰:作为现代社会科技进步带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变化,这是属于一种正常的使用。我们现在讲到的电子产品的滥用,绝大部分是指一种电子产品的依赖和成瘾。电子产品的使用,我们不能一刀切,但是一个原则是要有的,就是要有节制,越小的孩子,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越应该短。
尽管教育部一再的呼吁家长管理孩子上网,但在面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却没有很好的方式管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一般都是对孩子的责骂: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人家”
“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真没用/笨”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上网有问题,而是家长朋友没有好好管理孩子的上网时间。孩子开始接触网络的时候,家长觉得孩子小就任由孩子玩,甚至孩子哭、闹拿手机去哄孩子,直到孩子离不开了,影响学习,视力下降,才说孩子沉迷网络。
儿子打游戏充值妈妈工资卡上万元,妈妈教育他,他还说讨厌妈妈。
我们想要教育玩游戏上瘾的孩子就要分析原因,找到原因才能找到解决措施。
分析:
一是平时玩游戏时,家长没定下规矩。小孩子我们也要让他知道规矩。小时候我们告诉孩子,要走了,和人说再见,吃饭要洗手等等。孩子刚开始玩游戏时,家长定规矩没?
二是平时关心和关注不够。孩子刚玩时,家长不关心,随孩子玩,没能及时用有意的活动爱好兴趣等引导孩子。
三是孩子习惯养成了,才想强势改,没有循序渐进。就象大人戒烟戒酒,能说戒就戒吗?
四是最重要的,孩子没有金钱意识。能为游戏充值1万多,说明孩子不小了。不小了的孩子不知道1万多是什么概念,是父母缺乏金钱教育,劳动教育。孩子不理解1万多是家长多长时间,付出什么劳动得到的。
针对上述原因。解决措施:
一是要立规矩,多大孩子都要立规矩。月科孩子要是养成定点吃睡习惯,大人省多少心。老人常说,小孩别总抱,该抱撒不了手了。
二是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占用他们玩游戏的时间。当他有一个特长受到大家表扬时,他就很自豪,很自信,愿意为这个特长努力并继续得到称赞。女儿小学时成绩平平,我就陪她并发现她数学不错。督促帮助她在期中期末数学取得前几名,女儿从此才习惯让自己优秀起来。
三是要有耐心。谁说来着,一个好的习惯养成需要21天。可是我们当家长常常让孩子1天把坏习惯戒掉,可能吗?要想让孩子戒掉游戏,不如自己也拿出一个坏习惯,和孩子共同约定共同戒掉,看看我们戒掉的过程和结果如何。
四是要让孩子知道钱的来源,价值,让孩子看看你工作的环境和样子,试着让孩子在外面挣哪怕IO元钱回来,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大人工作的辛苦和不容易,孩子才能心疼家长,至少不浪费钱,知道自己以后挣钱靠什么。
慢慢来,耐心来,孩子18岁之前我们该说的说完,18岁之后,我们再说,孩子听不听的进去可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