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七岁了,总是不听话,还老跟父母大声说话,该怎么办

问答分类: 育儿儿子七岁了,总是不听话,还老跟父母大声说话,该怎么办
1 回复
0
枸杞盟主批发零售 管理员 回复于2024-07-28之前

你看,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她「听了但迟迟不行动」。

这就是「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不一致所带来的结果。

孩子很聪明——你看,你一发火,她可不就听话了?这是因为你「发火」的行为和语言上希望她赶紧行动的急促感相一致了,她自然也就行动了。

昨天在餐厅吃饭,隔壁桌大概两三岁的小男孩突然抓起了餐桌上的钢制刀叉!

他的妈妈显然很着急,于是

坐在对面大吼

道:快放手!放下来!

但是小男孩不为所动,依然玩着刀叉,于是妈妈提高了音调大喊道:「你快给我放下来!」

小男孩仍然置之不理,甚至都不看妈妈的眼睛。

妈妈更生气了,她一把抢过了孩子手里的刀叉,孩子的小手被刀上的锯齿划伤了,开始嗷嗷直哭。

这时,这位妈妈吼道:「活该,都跟你说了有危险,你非不听!这下受伤了,知道疼了吗?看你下次还敢不敢不听我的话!」

随后,她带一边拽着小男孩的手腕急速走着,一边嘴里还骂骂咧咧地离开了餐厅。

「妈妈,为什么阿姨说是这个小弟弟的错呀?」小萌疑惑地问我:「我都看到了,明明就是她抢走刀叉,小弟弟才受伤的。」

「你说得没错」,我揉了揉小萌的头发,「小弟弟受伤确实有阿姨的责任,但他也确实一开始就不该去碰危险的东西,比如这种用来切牛肉的刀叉。」

从小朋友不听话开始,到大人失控为止,这种情况我们早已不是第一次见到了。

为什么说完以后,孩子迟迟不行动,一定要到家长失控才听呢?这是因为对于小朋友来说,

非语言所传达出的信息更容易让他们接受,与之相对,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

比如,这位妈妈要求小男孩立刻将刀叉放下,但是她却没有出手制止小男孩玩刀叉的行为。这样的做法也就是给了小男孩选择,她要么可以听话,停下玩刀叉,要么可以不听话,继续玩刀叉。

显然,只有

前面的选项

而非两个选项

都可以被家长所接受。

危急情况下,我们不仅是要对孩子去说,要求他们停下来,还应该立刻上前,亲手阻止他们的行为。这样一来,在孩子的眼中我们就能做到

言行一致,即,语言上要求他停下来,同时行动上也要求他停下来。

当我们试图和5岁以下的孩子沟通时,既需要言语上的引导,也需要行动上的引导。

比如我们希望小朋友现在就出门,仅仅从语言上催促他们出门,往往收效甚微。

相反,通过一系列的动作,例如,将出门前需要穿的衣物放到他的面前,或者蹲下来和他对视沟通等等,我们就能让小朋友更好地从这些非语言的信息中意识到

要出门了,需要行动起来。

比如我们希望小朋友在外面跑的慢一些,于是我们会大声吼:「慢!慢!慢!」

由于着急,我们的语调往往是非常急速而且高昂的。这时候孩子只会听到我们语调中的

快速感

,甚至会踩着快速的语言节律,开始更快的跑走。

相反,如果这时候我们能将语调放慢,告诉他「慢——慢——慢」,他也会不自觉地跟随我们语调来放慢自己的节奏。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立刻冲上去牵住孩子的手,让他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应该慢下来或者停下来。

比如在公共场合,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安静下来。由于着急,我们告诉孩子小声一点的时候,声音可能比较大,因为这样才能够压过孩子的声音。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家长又表现出了言行不一致,即,语言想表达的内容是让他们说话小声一点,但是家长自己就在大声说话。

不妨将语调放得低沉一点,比划出「嘘」的手势等,这样往往效果更好。

上周六,我在广州受邀参加了知乎 X 方所的「一城一书」分享活动,当时有一位妈妈提问:「为什么我家孩子每次都不肯去刷牙?怎么说他也不听?」

「那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当他怎么也不听的时候,我们最后把他拽去刷牙,他也就刷牙了?」

「对。」这位妈妈点头。

「那是因为孩子很聪明,他非常知道你的底限在哪里——只有当你开始把他拽走,这才是你真正表达出要他去刷牙的讯号。

「下次,你希望他去刷牙时,不要只靠说;试试走到他身边,牵着他的手,一边带他去洗漱台、一边告诉他要去刷牙了,这样效果也许就会不同。」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很容易就出现这种

言行不一致

的情况,越是这样,孩子就越是不会接受来自语言的信息。

尽管我们讲了很多很多和孩子沟通的方法,但有时候,只需要留意下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是否一致,就能轻松解决很多育儿问题。

你可能还想看:

Cecilia:干货 | 孩子不听话,这里有比打骂更好的办法!

Cecilia:注意这 4 个小细节,娃突然就听话了 | 经验

Cecilia:为什么你明明已经说过,孩子却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