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小孩四五岁都会背诗词、讲故事,自己家的孩子每天只知道看动画片,有必要着急吗?

问答分类: 游戏别人家的小孩四五岁都会背诗词、讲故事,自己家的孩子每天只知道看动画片,有必要着急吗?
0
育儿经 管理员提问 3 年之前
10 回复
0
思并快乐着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26之前

以我教育自己孩子曾经走过的弯路为例,来给问题中的妈妈提一些建议和忠告。

很惭愧,孩子婴幼儿时期,我的教育是缺位的。没有任何早教,没有陪读,没有陪玩。那个时候我一心沉迷于自己的工作,孩子则交给姥姥,或者电视或IPAD。

孩子从出生,一直到小学4年级,平时在家里的状态基本是:我在看书或写作,孩子在看电视或iPad(做完作业后),孩子爸爸在健身,互不相扰。

这种对孩子疏于管教的结果是:孩子在任何事上都比别的孩子慢一拍。在别的小朋友已经能流利表达内心想法和要求的时候,孩子语言依旧停留在只会蹦词的阶段。回家问他学校的事,很少能有说清楚的时候。至于说诗词歌赋,讲故事更是奢谈,话都说不利索还能期望什么呢?

到了小学一年级,孩子学拼音那个难啊,让我在辅导的时候差点气得背过气去。小学语文造句,总是造得颠三倒四,组词也是经常出问题。作文思维也是奇离古怪的。前几天回看他小学由课内诗歌扩写成的一篇作文,都笑哭了(见下图第二段)。孩子不仅语文不行,数学也让人挠头,到了小学6年级计算还在掰手指头。

责任缺失,放任不管的结果是:到了小学5-6年级,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小升初的巨大压力。孩子成绩上不去,意味着小升初可能会沦落到收底校的风险,那样对孩子的前途影响太大了。

回顾孩子的小学6年级,我觉得是我感受到的人生压力最大的阶段之一。整整一年,我几乎把重心全部集中到了孩子的学习上,天天都在琢磨怎么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可以说,孩子小学5-6年级,我对孩子的教育走的是“生拉硬扯”,“拔苗助长”的方式。万幸我的孩子比较乖巧,不叛逆,高度配合我给他制定的学习计划。

一年多突击,小升初的结果还算理想。但也有瑕疵,孩子的语文成绩拉分比较严重,这就是他童年教育缺失的代价。语文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功夫,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记忆和诵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这种特点就对父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孩子的早期阅读,父母需要持之以恒的陪伴,这种陪伴要一直坚持直到让孩子“习惯成自然”。这个阶段,父母的角色不可或缺。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很多父母,都是在懵懂走完很长一段路后,才蓦然惊觉自己的教育缺失,这个时候肿么办呢?要个老二从头再来吧。

问题中的父母,孩子才4-5岁,这个时候还来得及。陪读,陪伴,让孩子与电视,iPad保持一定的距离,引导孩子进行一种更有意义的阅读探索,这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最有价值的关爱。

以上,供参考。

0
Veeyn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26之前

别人家长,都带孩子出国游,你家孩子只能在家看动画片,孩子该着急吗???

别人孩子四五岁都会被诗词,讲故事,自己孩子每天看动画片,家长该着急吗???

背后的原因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天才,一切都是通过不断努力获得的。小孩子的天性都是玩耍,游戏。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四五岁背诗词?你知道家长付出了多少努力吗?你知道家长使用了多少训练孩子读书练习的办法,才让孩子学会了背诗词吗?你为孩子的学习付出相应的努力了吗?其他家长付出了十分的努力,才收获孩子背诗词。而自己孩子痴迷动画片,家长付出了几分努力呢?

解决的办法

对比结果很容易,生气也很容易,可是,最重要的是去追究结果背后的原因,去改变,去努力。生气只是情绪的表达,无济于事。一个成年人,一个对自己对孩子负责的成年人,应该是对今后的行为负责,为以后的结果努力,而不是看见当下的结果,只做情绪的表达!

况且,我觉得四五岁的孩子,所作所为,更多是家长管教的结果。如果孩子行为散漫,那说明家长管教不严或者教子无方。孩子没错,如果孩子错了,那就是家长的错。孩子的天性是不一样的,家长要想办法找到适合着急孩子的教育办法。

所以,不要花时间去纠结是否应该着急,而是要追寻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个人意见,欢迎点赞和评论!

0
欢乐1463924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26之前

我认为对于今天讨论这个话题没有大惊小怪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我始终这样认为,孩子聪不聪明主要在于天赋,有些孩子生来大脑就聪明管用。就举一个事实例子来说吧,我村一家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儿,同样是父母辅导,一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后来又当了公务员,一个在家种地,还吃喝玩乐,把家里搞的一塌糊涂,这就是天壤之别。

这就说明一个道理,有天赋的孩子不用父母催促就知道用功学习,没有天赋的孩子家长就是把心操碎了也是白搭。

我们要知道这个道理,自古以来都是当官的少,种地的多。

0
董江波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26之前

真有必要着急,快乐教育,最终害了不少孩子,而且,数量数以几百万计。

没错,你在6岁上小学之前,大玩特玩,讲究快乐。可是,别忘记了,人快乐后边,还有一个教育,合起来叫快乐教育,而不仅是快乐。

而是,一边游戏,一边学习(背诗词、讲故事、数数字)。

孩子看动画片,没问题,现在很多动画片,本身就是喻教于乐。

建议,看汪汪队立大功,百变布鲁可,小猪佩齐这一类的;千万不要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

前者,就是快乐中有知识;后者,就是打打杀杀特无聊。

最后,关键是坚持;不要求一天学多少,一天有半个小时学习,就可以了,这是孩子的耐心。

我家孩子,现在一周上两节英语课,两节中国舞蹈课,一节60分钟。

然后,每天看大概2个小时动画片,我给她讲6个故事。

今年九月,大宝上幼儿园。小宝刚5个月,教育,还没提上日程。就这样,现在大宝小家伙,会自己看图画书了,能够讲故事了,能背十几首唐诗了,数数能到30几了。

0
唐映红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26之前

孩子四五岁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背诗词,会讲故事,而自己家的孩子每天只知道看动画片,作为父母当然应该感到汗颜,感到惭愧,感到警醒。

应该警醒的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会这会那,这丝毫也不重要;应该警醒的是自己家的孩子“只知道看动画片”,这反映了自家孩子已经养成了很不好的行为习惯,未来进入学龄后的学校适应也会变得困难。

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孩子在3~6岁的年龄阶段,大体相当于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敏感期,通过大量的游戏和活动来发展,这就需要父母有足够时间陪护孩子,支持孩子。相对地,一个孩子如果在这个年龄阶段“只知道看动画片”,那就意味着孩子缺少游戏和活动,缺少父母的陪护。许多家庭为了省事,给孩子播放动画片,孩子就安静下来了,但是,这样的作法对于幼儿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当孩子沉浸在动画片的世界里,必然就会减少其他游戏、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这样的孩子大概率就会成为所谓的“电视宝宝”(当然,现时代也可以通过电脑、IPad来看动画片)。

适度地看动画片(而且还需要家长拣选过)有助于孩子的想像力,但沉溺在动画片里就适得其反,会桎梏孩子的想像力。更关键的是,电视、电脑、IPad、手机这一类的电子产品其实并不适合幼儿;但是又天然地对幼儿有强大的诱惑力。负责任的父母应该在孩子3岁之前避免孩子接触电子类产品;3岁之后必须对幼儿接触和使用电子类产品严格限制,控制时间,控制内容,在3~6岁学龄前安排孩子更多的游戏、活动。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有在现实的游戏、活动中,孩子才有机会与玩伴互动,发展他的情绪和社会性;也只有在现实的游戏、活动中,孩子才可能发展他的全面能力。

不言而喻,给孩子安排的游戏、活动中,就包括阅读的活动。阅读是需要启蒙,需要父母示范和引导的,没有哪个孩子生而就会阅读,就爱阅读。至于背多少首诗词,会讲多少个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要在父母的示范和引导下学习阅读,享受阅读,习惯阅读,爱上阅读。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证实,阅读和聊天对于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常阅读的孩子相比于不爱阅读的孩子,在他们12岁的时候,大脑已经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经常阅读的孩子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更多,这意味着他们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都更好。

不过,对于四五岁的孩子,父母示范和引导阅读是好的,但关键应该是激发孩子内在的兴趣和动机,而不应该给孩子外在的压力和目标,后者几乎必然损害前者。直白地说,父母不要怀有功利心和虚荣心,觉得孩子能背多少首唐诗宋词能让自己倍有面子之类,都是对孩子内在兴趣和动机的戕害。

当然,其中有些孩子与生俱来就有阅读障碍(中文环境下大约有5%的孩子有阅读障碍;英文环境下高达30%的孩子有阅读障碍),这一类孩子对阅读比其他孩子更困难。父母也不要给这一类孩子施加压力,这一类孩子的天赋是在图形阅读方面,比大多数其他孩子有想像力的优势,包括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在儿童期都反映出类似的阅读障碍问题。父母除了阅读的示范和引导,更重要是要多与孩子交流、聊天,倾听他讲,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总之,四五岁的孩子竟然“只知道看动画片”,无论如何都是父母应予重视,并且悬崖勒马加以矫正和调整的情形。如果不能及时矫正、调整,就会影响到幼升小之后的学校适应,进而对孩子未来的整个学涯带来不可低估的损害。

0
安家妈妈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26之前

今年春节的时候,正好陪着孩子在看电视,中央一套在挑战不可能这个节目里头,请来了一位5岁半的小男孩,挑战唐诗300首。

其中抽出单独的几句填空,小朋友马上就能填出所有的答案,还能完整的全篇背诵。

孩子当时还没有开始启蒙唐诗,只是跟我诵读过上卷的声律启蒙和三字经,也没有做过任何的唐诗的诵读启蒙。

当时看完这个小朋友的表现,他非常的羡慕。

就不断的和我说:我也想这样,我也可以的。

我就对他说,你看这个小朋友今年5岁半,可能在他三岁的时候,家人就在给她不断的听唐诗。他也不断的读,如果三天就能记下一首诗,用了三年的时间,背熟唐诗三百首,完全不是问题。

你要是想和他一样,那你也需要每天固定的抽出一点时间,去学一学新的文章,背一首唐诗,然后,不断的巩固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这个小朋友的刺激,从那天起,孩子真的和我一起,开始听唐诗,用两天的时间把一首诗记熟,再过几天复习一遍。

从春节到现在差不多一个多月时间。统计了一下,我们也慢慢熟读会背诵了十几首小学生必背的唐诗。

最重要的是,他并不是很机械的去背诵,而是和我一起学习这首唐诗,诗人的背景,每一句的意思。现在背诵对他来说,并不是一项很辛苦的事情,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办法,他也在学习古诗的内涵找到学习唐诗的乐趣。

其实,想要让孩子和其他人一样,学会一些东西,最重要的还是家长是否做好了准备,有没有想清楚如何学,如何教?有没有真的安排足够的时间给孩子做好学习的计划。

现在的孩子家长焦虑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外界的信息给予的太多,自己无法分辨出,到底什么是最应该让孩子学的,在孩子这个年龄里,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同样的焦虑,我也有过,当看到同样年纪的孩子,英语启蒙,一年或两年已经有了很好的提高,而我自己的孩子,明明和他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也一样在做亲子阅读,学习英语分级阅读,可是效果却真的差了很多。

当时也非常的急躁,给自己和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后来慢慢的调整过来心态。因为发现,真正学习是不应该让孩子处于被逼迫的状态。而这样强迫式的学习效果,非常的伤害亲子关系。

如果孩子学习成果并不是很好,应该考虑的是,学习方法是不是有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个方法适合其他孩子,对我的孩子是不是有用?我的孩子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

每个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所以也是,最有资格为孩子做出学习规划的老师。家庭的作用永远是高于学校,而家长的态度,肯定是最能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

0
穿越平行宇宙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26之前

没有必要。

六周岁之前的孩子大脑前额叶区域还没有发育成熟,对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本身就不擅长,没有必要跟风搞什么早教。中国没有这样的社会调查,但是在美国和德国都做过大数据体量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的时候学习很多东西虽然在小学低年级能有优势,但过了三年级就会出现明显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模式问题。

六周岁之前的小孩认知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玩。各种各样的玩,跟同龄人玩,被家长老师哄着玩。作为父母要多与六周岁的孩子进行语言交流,没事就跟他聊天跟他说话带着他玩,能带着出去玩就带着出去玩。即使是对三个月大的宝宝说话他也能感受到你的情绪和要表达的意思。

从七岁开始小孩进入学习的黄金时期,一直到青春期,然后开始另一种混乱模式。

我儿子小时候我给他选幼儿园就一定给他选不教知识只带小孩玩的幼儿园。一年级的时候我儿子成绩并不出众,到了二年级下学期我儿子的成绩好像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三四年级一直名列前茅。五年级去美国读书,当时考小托福,他的成绩接近满分。而他的同学中有很多三四岁就开始学少儿英语的,但是英语成绩都不如他。现在我儿子在美国读七年级,成绩一直在年级前五名。

所以家长不要着急也不用跟风,符合成长规律的教育、学习模式才是科学的。

0
妮妮公主妈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26之前

太有必要着急了

四五岁的孩子,虽然不必强求他认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会算多少数,但孩子如果只知道看动画片,对他的未来是百害无一利的,学龄前的孩子,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培养的。

一、良好的阅读习惯

再贵的学区房都比不上自己家的书房。

得阅读者得天下。

可见,阅读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父母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多重视。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从会说话,能听懂话就开始绘本阅读了,再晚一点上幼儿园也要开始阅读了,等上小学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已经积累了很多绘本故事和科普知识了。可以说,如果没有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你家孩子已经远远输在起跑线上了。

二、专注力的训练

我们不建议孩子幼儿园时期学习小学的内容,不代表孩子就可以一直放任不管。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训练专注力的关键时期,关系到以后得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在家的时候,可以陪孩子做一些专注力训练的游戏,比如拼图、乐高、赛车时间等。陪孩子读一些锻炼专注力的书,比如《幼儿园大发现》、《哪里不对劲》等

三、社交能力

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多参加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能找到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给孩子多带一点玩具和饼干,让他分享给别人。

四、国学磨耳朵

你可以不要求孩子像别人家孩子一样会背很多古诗词,但不能不给孩子磨耳朵,一定要让孩子多听,《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笠翁对韵》、《增广贤文》等,都是必听书目。

想要自己的孩子不落人后,家长必然要付出很多,想要轻轻松松带娃,让孩子每天沉浸在动画片里,是肯定不行的。

如果现在放任孩子看动画片,以后,就不要怪孩子成绩上不去,因为,别人家娃在学习,父母在陪读,你们家娃在看电视,父母在玩手机。

0
小谢老师说一年级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26之前

四五岁的孩子喜欢做什么、会做什么,只是表面问题。

大人的理念和执行力才是关键问题。


孩子会什么,藏着父母的期望和规划。

别人家的小孩会背诗词、讲故事,说明别人家的父母注重对孩子学习内容、学习能力方面的规划,也说明了父母对孩子在学习方面有所期望。

你的孩子只知道看动画,说明你在孩子学习这块,目前还没有太多想法,更倾向于快乐童年、自由成长这类的理念。

没有对错,选择不同而已。


孩子会什么,藏着父母的时间投入

再聪明的四五岁孩子,也不能自己学会背诗词和讲故事,也不是每天口头提醒就能做到的。

必然是有大人在教、在引导、在监督,孩子会的越多,说明父母在这一块的时间投入越多。

看动画,其实是不需要父母费什么力的,电视一开就完事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父母偷懒了。


每一个孩子背后,都藏着父母的投入。

不投入没问题,不要和那些投入的人比,更不要拿父母的错失去责备孩子不聪明、不努力、比不上别人。

说到底,你只投入了一块钱,怎么好意思跟投入几十块、几百块的人比较收益呢?

0
漫步秋叶 管理员 回复于2021-11-26之前

看到题主的困扰,想到了我一个同事和你有过一样烦恼。

那个同事一直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会读唐诗讲故事了,他们家的孩子,说话还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朝外蹦。为此同事用了各种方法去教孩子,从同事口中听说,孩子的妈妈甚至为此半夜流泪。

可以看出,孩子爸妈的焦虑。这种焦虑传染给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不自信,更加不愿意去“说话”。

虽然我们一直安慰同事不要急,但同事还是执拗地预约了专家,给孩子做了脑补扫描检查。当一切正常的检查结果摆在同事面前时,同事才不得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正常的。

其实,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都不一样,长处也不同。孩子说话的早迟,一方面与孩子的生长有关,一方面则与孩子平时的成长环境有关。

如果带孩子的人只顾着做自己的事,不与孩子进行交流,孩子又怎么会说话早呢?

就像我那个同事的妻子,在家带孩子时,大多数时间都交给了手机和电视,每天和孩子说说话的时间很少。那孩子说话迟也是可以预见的。

我的小宝三岁,属于特别爱说话的类型,你问她一个问题,她可以从首先然后,到因为所以,一口气说好多。我并没有特意去训练孩子的讲话方式。但每晚特别的睡前故事是我们最亲密的交流时间。

我给小宝讲的睡前故事不是童话故事,也不是书上的任何故事,我们的故事是小宝一天中遇到的事情,以小猪历险记为主线串联起来的。我们的标题通常都是《可爱的小猪猪今天调皮了吗?》或者是《妈妈的小猪猪今天遇到了什么?》

一开始是我将小宝一天中的事挑几件来讲,后来就变成一问一答,再后来就是小宝一个人讲。

可以说,小宝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从睡前故事里学来的。

虽然,每个孩子的成长不一样,有的孩子长牙早,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孩子说话早。但无论孩子说话早迟,我们做父母的都要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长。

孩子爱看动画片,并不是天生的,试想,如果有更有趣的事情,孩子就不会粘着电视机。就像我在家陪小宝时,若是我看手机忽视她,她会开电视看动画片。但,如果我全身心陪她玩,她就会特别开心,更不会要看电视。

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总是喜欢的,也是拉开孩子与电视的唯一有效方法(当然,严厉要求,也是方法,只是少了一点爱。)而心不在焉的陪伴,只会将孩子推向电视。

所以,看到孩子与别人家孩子的不同,重要的不是着急,而是采取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