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参加啦,为什么不参加呢?
我觉得孩子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学习知识,还在于学习如何在一个群体生活,如何与其他人相处。而这个技能也许比学习知识更有用。
所以,但凡孩子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我们一般都会参加。
一来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老师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背后付出的努力远比我们想象得到的多。要选择节目,要把小朋友教会,组织家长、场地,非常不容易。
二来也是给孩子机会感受集体生活,在比赛、活动中孩子可以感受竞争与合作。
第三,现在一个家庭最多两个孩子,周末与其跟别的小朋友相约出去玩,学校创造了玩耍的机会,不是更好吗?
会参加,也愿意参加!班级能组织亲子活动的频率也不高,一学期就那么一两次,和小朋友以及爸爸妈妈们在一起,不但能够体会到玩乐,还能交流彼此的育儿心得。在亲子活动中,留心观察,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的差距,优缺点一目了然,对自己也是触动,并能作为日后改进。
一般来说,班级组织的亲子活动,我们都是会参加的。平时周末都想带孩子出去玩了,正好班级有组织的话,孩子地方玩、有玩伴、又促进孩子的社交,我觉得挺好的。同时,跟同龄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交流,也可以学到一些不错的育儿经验。
幼儿园的时候,有很多次亲子活动都是安排在周末,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家长陪伴孩子。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没有家长会拒绝这种活动的。至少,以前我们班上百分之九十五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后来上了小学,我也组织了两年班上的亲子活动。说实话,这个时间肯定是只能安排在周末了,别的时间都不合适。家长们也是很乐意参加,小朋友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偶尔翻看以前的照片,还是蛮开心的。如今上四年级了,大家确实都很忙,没办法再聚到一起,只能自己私下邀约几个小伙伴一起玩了。
我们会参加,如果有时间有机会,我一定会参加孩子班级组织的每次亲子活动,因为班级组织的活动,是我另一个了解孩子在学校情况的窗口,可以通过孩子同同学的交往以及活动中的表现,也让我了解孩子平时的情况,也有可能到了解孩子另一面。
我家大宝现在幼儿园中班,有两次的亲子运动会都是在周末举行,每次我都积极参加,并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集体训练。每次亲子运动会后,我能明显感觉到与大宝关系的进一步紧密。
孩子肯定都希望父母能与自己一起参加班级活动,如果父母没去,孩子心里肯定会不高兴。如果父母确实没有时间,一定要给孩子说明原因,并找时间补偿孩子,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一般这种活动都不是老师组织的,而是家长自发组织的。这样的活动是否参加,是否经常参加,家长是要有判断的,不管是成人还是家长,减少无效的社交真的很有必要,比如:
1.经常组织和参与的几个家庭,家长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玩也玩不到一起去,这样的活动,就没必要参加。家长累,孩子也累,这年头大家没必要伪装,活的真才是真的。
2.经常组织参加的活动,孩子也不是很愿意,可以适当的参与,没有必要什么活动都参与。
3.家长和孩子之间明明就是两个群体,两种状态,不一样的三观,那也就没必要经常性的一起玩。
对孩子来说,教会他们选择朋友,教会他们如何和朋友相处,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和各种朋友在一起,这很有必要,孩子需要朋友,家长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就是为了能给孩子创造有利条件,帮他们找到朋友。
但并不是各种活动参加的越多越好,对孩子来说,小而精,孩子不累,家长也不累,那种闹哄哄的、乌央乌央一帮人的聚会,其实并不能帮孩子在过程中获得社交的技能和快乐,三五个人,三五个家庭我认为是一般组织孩子亲子活动的上限。
所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小型的组织,永远比一大帮人的聚会玩,来的更有意义。
孩子如果能有几个固定的小伙伴,从小一起玩到大,这也是很幸运的一件事,对孩子来说他们需要这样的固定的小伙伴,三观相同的父母,在教育理念上一致性比较强的父母,甚至在经济上大家都比较接近的家庭在一起,玩的才更愉快、轻松、没有压力!
就是平时班级组织的亲子活动我们都会积极参加,别说是周末了。周末一般都有时间,那能够和孩子参加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何乐不为呢。
我家孩子属于特别活跃,特别喜欢参加活动的,那作为家长怎么舍得让孩子失望呢。只要孩子开心,我乐意陪伴。
我们在周末很少组织亲子活动,一般是学校开运动会,或者是过节日时才有亲子活动,但凡有活动,我是最积极响应的那位,有一次,我为了孩子的端午节水果拼盘,在家里学了很久,后来,去学校时我和宝宝两个人合作的很好,这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也锻炼了自己的手工。真是好处多多。
还有一次我迟到了一会儿,连老师都的惊讶,呃,我就说嘛,你不会不来的。因为孩子是我的最爱,陪伴他们的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少,等他长大了!我们陪他们的过程就是自己慢慢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