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讲究卫生,卫生习惯不好,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要常洗手,早晚刷牙,同时还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讲好公共卫生的教育,让孩子养成不随手扔垃圾的习惯。
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三、学会节俭,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开运动会、去春游拿10元、20元还嫌少。
四、上网要有度家长要在看电视、上网上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多读书,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这样的纠正效果会更好。
五、待人有礼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有的孩子客人来了不知道问候,甚至还有的孩子满嘴脏话,而家长往往以我这孩子真不懂事就轻描淡写的过去了。
第一步是“确权”,即明确权利,简言之就是父母要把做事情的权利归还给孩子
明确哪些权利是孩子的,孩子能做的事,父母尽量不要伸手,让孩子独立完成。无须“包办”或替代过多,这样孩子就会慢慢知道“我要做什么”“我怎么做”。
第二步是“谈判”,列出清单、明确任务。父母要以平等的身份来与孩子交流沟通且达成共识,获得孩子的认可。其实,孩子到4岁时就已经具备了沟通的能力,这时,父母不妨试着跟孩子平等“谈判”。
第三步是“立规矩”,这是养成好习惯的一个核心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为”,好习惯的建立同样要遵循这个原则。
第四步是“行动”。前三步是好习惯养成准备期,“行动”是最关键的,也是最艰难的。如何 “行动”呢?其实就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行动时,父母要坚持“一致性”和“一贯性”原则:
“一致性”就是规则一旦建立,大家都要遵守;“一贯性”就是在正常的情况下,要让孩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做。
第五步是“检验”。习惯成自然,当孩子在不需要提示时仍能自觉主动地做出良好的行为时,就是好习惯养成的标志。
如果孩子未能养成好习惯,父母也不要过分担心,可以根据检验结果来调整优化过程,比如孩子做事拖拉,父母不妨试着先把权利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