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到家庭教育中去?

问答分类: 育儿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到家庭教育中去?
10 回复
0
柠檬说哦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14之前

见景生情,随时随地,教孩子诗词歌赋。

我是个八岁孩子的母亲,现在日本生活。孩子周围会说汉语的就我们夫妻二人,通常情况下,就我们母子二人。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在没有语言的环境下是怎么教孩子中国传统文化的。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跟孩子讲汉语,我负责教孩子小学汉语课程,给孩子打基础。孩子的爸爸负责教中国文化典籍。

爸爸在教孩子的时候,基本不是坐在课桌前教,而是遇到什么情况,应情应景的教。比如吃饭了,孩子没把米粒吃干净,就可以教孩子《悯农》。比如看到秋天的风景,就可以教,《沁园春·长沙》。如果看到瀑布,就教《望庐山瀑布》、《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等这些诗词。很多时候我们是一边出去游玩,在行程的车中教孩子。这样结合实际景象或情景教孩子,孩子很快就理解了,记得还特别牢固。

再比如教孩子背诵,《大学》、《中庸》……等在快背诵下来时,开始一句句给孩子讲什么意思。背下来了,也理解意思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时不时再让孩子背诵。当然了,孩子背下来,大人自己也得背下来。

就这样我们坚持八年,我的儿子可以背诵长篇的,《心经》、《大学》、《中庸》、《离骚》、《孙子兵法》等等十几篇。其他较长的诗词《春江花月夜》《水调歌头》……

虽然在没有语言的环境中,孩子的汉语与中国孩子没什么区别。回国时跟任何人都可以无障碍交谈。我们自己的努力,只是不想孩子忘记中国优良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学习的不只是这些先人给我们的经典,还有更重要的中华美德,需要我们一代代去传承,去坚守。

简单说了说,自己教孩子方法,希望能有一点点提供参考的价值。

图为:父亲教孩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到家庭教育中去?

0
七白星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14之前

有句老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种生物遗传现象也被借指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后代,今天看来这话过于绝对,但是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是非常的大,有的人是在用一生治愈童年,特别是儿童时期的教育更为重要。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偿试:

1.作为父母应积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身体力行,自己不懂怎么给孩子去传承?

2.通过听觉传播。包括听大人讲历史故事,听古典音乐,听历史故事广播,听讲座等方式让孩子学习。

3.通过视觉学习。读书应该是主要方式,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观看有历史故事的电影或动画片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名胜古迹的旅游也非常的有用。

4.通过身体学习。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都需要用手用脑去学习。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指的是古琴,围棋,书法,国画。从小学习受益匪浅。

5.靠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带动孩子。包括文明礼貌,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等等。所谓的“子不教父之过\”是有道理的,但是作为父母首先做好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终身学习,绝非虚话!

0
蓝兔有话说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14之前

中国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深广无比。它积淀了五千年,肯定有我们多少生都学不完的智慧。对我们的生活与人生有着极大的作用。但就是这个提法,现在我们要改正过来——好多人说中国过去的历史与文化概念,都用上这几个字:传统文化。其实,就是这几个字,是阻碍了我们对自己国家过去历史与文化的研究与继承,影响了我们现在去尊重自己国家这么博大精深的文明。

传统,这个词在过去好多年前就因为多种原因而被污染了,说过去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不是破四旧就是黑王类、不是这样难听就是封建性质的东西,等等情况、历史的影响很严重。由于中国过去一段百十年历史中的阴影,像封建礼教等等这些提法,过去的历史,早就把这个传统两个字给抹黑抹得太黑了,现在人们的提这两字传统,就反感。人们认为,那些过去历史被打倒的、害人的东西,怎么能成为我们知识与教育材料呢?

所以,在此,我提议,凡是提中国文化的,就用中国文化这四个字来代替,就行了,既简单又涵盖面相当全面。可以避免上面的问题。郑重建议。不要再使用传统文化这个提法,而是要用中国文化这个概念。

现在国家提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地发扬中国文化好的、优秀的东西,力度还是相当大,相当到位。这是一个好现象。值得好好提起我们中国人这个信念。

在自己家庭中提倡中国文化,发扬下去,从细微处让我们自己受到中国文化的良好教育,是值得大家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的问题。可以多多选择中优秀文化典籍: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心经、十善业道经、孝经等等中国优秀文化书籍来读诵学习。尤其是弟子规和太上感应篇,这两个东西,我们应时时学习,多多背诵,运用到我们平时的生活与工作当中,直接可以运用的。这两个东西相当重要,文字少,但其实,它能顶得上那些西方励志学好几百本的知识含量,只要我们去好好学,好好记诵,相当熟悉了之后,不管是平时生活,工作还是交友、解决问题,都可以顶得上他们励志学大师好几百本的著作。我说的,一点也不虚假的,我自己本人在过去读了好几十本励志学著作,对他们著作,我不是诋毁,不是轻视,但一比较我们中国文化这些老祖宗的东西,他们著作,真是的显得很小儿科。

0
潇洒涓娟细流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14之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的馈宝,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会对整个家庭有很好的良性引导作用,一个好的家庭是国家安定的最基本单位。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也是人类唯一一个文化发展没有断代的民族。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西方工业革命的崛起带来的新思想使传统文化遭受冲击,我想冲击只是暂时的诸如红茶里加注一些奶变成奶茶,佛教传入中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禅宗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奋而聪明的民族善于借鉴与发挥。

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民的生活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但生活质量与品质还有待提高。这种提高是思想认知与价值观的提高。我个人觉得中国目前阶段正是传统文化生发的时期。传统文化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渗透是方式方法家庭教育是下一代的培养。中国有句古语在说这个人不好时表达的一句话(你这个人没有家教没有教养),这里的家教是指的家庭教育。一个人儿时的成长最初阶段是在家庭里度过的,这个时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他的脾气秉性在七岁之前就已经形成,所以在这个时期孩子是今后人生的关键。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他会注视父母每一个举动并印记在脑海中虽然不懂也不明白但日后的某一天他会在脑海中提取出来。中国还有句话叫身教大于言教,家长的身体力行就是孩子的表率这正是我上面所表述的。如果您有孩子为了下一代,我们做家长的为何不首先改变一下自己呢?家长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自知与自醒。其实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0
影视丶小峰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14之前

您好,我是杨雪乐,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到家庭教育中去?”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来源于家庭,而我本身认为原生家庭的教育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并深入孩子的性格和三观。

教育,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我觉得更是对一个人的了解。我爸爸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还不知道你嘛,你什么样子我没见过”。

有一次我在我同桌的怂恿下特别想报英语补习班,刚好那天中午赶上我家的家装工人聚餐,我爸喝多了,我和我爸说了说我这个想法,我爸张口就来“你怎么可能会认认真真的学啊,无非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钱。”后来我还是报了补习班,结果和我爸爸想的一样,我没有认真学英语,无非是真的不喜欢,到最后我高考英语70分。
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到家庭教育中去?

可能这个就是家庭教育的“因材”吧。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进去,更多的是方法,也就是我所理解的 “施教”。

我从小到大都是我爸爸对我进行管教,从行为举止到衣着外貌对我都有一定的“要求”指导。

出门不能穿居家拖鞋,不能穿睡衣,不能披头散发……即使在家也要衣着干净整洁,出门可以适当的打扮自己让别人看着舒服,头发最好要高马尾给人一种整洁利落的印象……等等
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到家庭教育中去?

这些“说教”下,我真实的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礼”

是何物。在说教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长幼尊卑”。

不知道各位在家里是不是会有直呼其名的现象,我就会有。我小时候会在家直呼我姐的大名,但是每次我这样我爸就会训我,很严肃的内种训。之前还小不懂,慢慢的长大了,就知道了。哦~她是我姐姐,我不应该这样直呼大名,是很没有礼貌的表现。后来无论是谁,只要年长我或者有经验比我丰富的人,我都会带上符合对方身份的称呼,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爷爷奶奶…。后来我上了大学参加了社团,有了除学习以外的交际圈子后,我爸爸会在聊天中教我说,和别人说话时带上“您”字,不吃亏。
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到家庭教育中去?

这些细小又常见的都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在我父亲的严厉说教中、在他温柔的陪伴中、在他慈爱的照顾中,都是他对我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家长对孩子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尊重每一位家长的教育,无论是怎样“施教”都是爱孩子的表现啦。

感谢你的阅读和观看,如果喜欢,就给我点点关注吧。(比心哦!)
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到家庭教育中去?

0
李尘琛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14之前

非常欣慰看到这样一个正能量的问题!

家庭中最重要的是和谐,而制造和谐的一定是家庭每位成员,而成员中占着主要位置的是女性或者母亲,因为我们都深知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大多数女性又是家庭中起居生活的决定和决策人!所以女性的传统文化熏陶着整个家庭乃至向整个家族延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源泉,凝结着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落地生根,对于涵养儒韵民风、构建百姓的幸福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软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1.首先辨别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组织或公司的真伪很重要!

1)一个真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的组织是不会用来盈利的,但不代表一定要全公益~利于更多人去复制

2)发起人,组织或企业已经有了至少5~10年的经验!这样会从最完整,完善的系统中学习到精髓!

2.其次,如果可以的话,整个家庭都要去由浅入深的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一辈子也学不完,所以无需深度专研所有!

3.切记,让传统文化融入家庭一定是以家长为本,而不是孩子,我遇到很多不太幸福的家庭,家长总说孩子不好管,送他(她)去学习,改变下孩子!

也遇到一个这样的家庭,儿子小学,学完传统文化后回家为父亲端来洗脚水,可是父亲却直接问孩子想要什么玩具或者是不是想要钱?

这个孩子直接转身就离开了,但是他会想的是不是传统文化没有用,还会不会继续学习和信任古圣先贤!。?

难道不可怕吗?

所以一个家庭重点是家长而不是孩子,信息必须对称!

有没有遇到母亲自己玩着手机却大声斥责孩子别打游戏好好写作业的家庭?

有没有遇到先让孩子坐上圆桌,却告诉孩子要喊人懂得礼貌的家庭?

有没有家长不知道中元节,重阳节,甚至总把中秋节和端午节时间搞混的家庭?

这些都是我遇见的!

所以我认为,要想家庭幸福,孩子优秀需要家长一起学习,和孩子成为同学的关系,去选择合适自己家庭状况的学习班去学习,然后成为义工帮助更多人,身体力行,言传不如身教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

修为浅陋,如有不妥,望大德大智老师指导!🙏🙏🙏

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到家庭教育中去?
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到家庭教育中去?
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到家庭教育中去?
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到家庭教育中去?

0
家庭教育指导师王绍伟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14之前

传统文化渗透家庭不是照搬,照抄。而要灵活应用,去粗取精,学精髓,精文化。美德,孝道和为人。

繁锁仪式,形式主义要不得。封建礼教,文化糟泊要去除。

只有这样才能把传统文化更好渗入家庭,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传承下来。

0
形神合一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14之前

说到传统文化在家庭的传承,就很容易想到我们历史上的世家文化。杨家将、呼家将以忠君报国为家风;还有书香世家、音乐世家、金融世家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尊重社会道德的基础上,以法制为前提,重视文化与品德教育,一辈辈人迎着同一个目标前进。除此之外,一个家庭或家族也需要有一定的家规去辅助、去指引,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鞭策

0
橙儿宝贝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14之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不断提升,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这些年国民的生活条件,人均收入及消费的快速提升,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不良的社会现象,导致很多年轻人或很多年轻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实就是缺乏中国人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当下有很多机构的传统文化培训教育课程,这些课程还是很好的,但是,很多父母都学习了很多的传统文化培训课程,但是学习不代表就有收获,很多家长抱怨对孩子的教育上并没有好的收获,其实,大家可能都走入了一个误区,就是,有没有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因材施教”,“持之以恒”的为孩子去做,是否自己的意识通过学习得到成长改变,是否更了解你的孩子,所以很多家长是不是没有做到,而就抱怨,放弃。

所以,要想更好的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还需要家庭内部有氛围,父母有意识,学校有国学课程,共同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学习传统文化,应用传统文化的平台。

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到家庭教育中去?

0
眼枳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14之前

一是要制定一个目标,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很宽泛的名词,到底是想夫妻举案齐眉,还是要妯娌和睦,还是要培养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等精神,还是说只是想营造一个书香门第的氛围,这个很重要,有了目标,才能更有侧重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是要积极行动,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家人的事情,有一个人如果不支持,就很容易被带歪,从而“近墨者黑”,从而什么也办不成。所以必须要全家一起行动。

三是要强化学习。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所有的传统美德除了后天耳濡目染,在书本上都是学得来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全家一起读书,自然而然有一天从量产到质变,从而自然而然达到你所追求的那种境界。

四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水滴石穿,坚持看好书,做好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日积月累,你和你的家庭自然会变成你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