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是现在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去商场看看,这种不给买就哭闹的案例比比皆是。
有能力解决这种问题上的家长,几次下来,孩子这方面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不会解决这种问题的家长,长此以往,就会养成孩子乱要东西的坏习惯。
那具体遇到这种孩子乱要东西情况怎样解决呢。
第一、主要在于家长的心理,一定要摆正,一定要冷静,本着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给孩子改掉坏毛病的方向出发,正面应对,积极处理,语言缓和,态度坚决。切不可因为被孩子哭闹搞烦,发火,形成最终变成发泄情绪,惩罚孩子的状态,这样非但达不到想要的结果,更可能反其道而行之。
第二、孩子成长过程好奇心,探索精神无处不在。包括要东西,有的孩子能克制,有的克制不了。比如这件玩具孩子想要怎么办,他只有不断试探家长的底线,不停的要,家长不给买,不停的哭,家长居然给买了,好吧,那孩子就知道家长的底线在哪里了。如果这次他哭了,你给他买了,那么下次他同样哭了,你没给他买,孩子很冤枉,他不理解为什么同样是哭,两次待遇为什么不一样。那只能哭的更用力一些。再说孩子哭的时候什么话都听不进去,因为他负责理智的那一部分脑子,已经关闭。
第三、遇到这种情况,父母的目的有了,孩子的心理有了,剩下的就是怎样去解决。
1.现场需要一个主要养育人留下,其他所有人暂避。这样孩子只面对一个家长,更容易冷静下来,再者也避免了家家长意见不同意,难以开展下一步工作。
2.任由孩子哭闹,可以适当安慰,如妈妈可以等你哭完,想哭可以在哭一会,妈妈陪你(而不是去哄),语气一定要缓和,态度一定要坚决。不要怕周围人多丢脸,家长情绪要尽量平静,不要被孩子影响。
3.等到孩子完全不哭了,该擦眼泪擦眼泪,该给喝水给喝水,尽到家长的责任。讲道理,要简单,易懂,告诉他规则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以,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带离现场。
几次重复,孩子很聪明,会知道妈妈很坚决,这种方式要不到玩具,以后他就不会这么干了。
三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也有了察言观色的能力了!也有了一些自我意识!好多时候,他们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当他们提出无理的要求后,他们会观察大人的反应!当大人同意他们的无理取闹,他们肯定按他们想要的结果进行下去!当大人要反对他们的做法时,他们就会取消哭闹的方式去想达到他们的目的!这时,有些家长就过不了这个苦情计!屈服了!小孩子有了第一次通过无理取闹而获胜,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周而复始!所以,做父母的要起好头。要学会跟自己的小孩坚决说“不”!
看着就烦,烦了想骂,骂完又打,打了心疼,没过两天再来一遍,气得想吐血。说归说,气归气,最好还是得想办法教育好孩子。
教育孩子,得讲究方法,方法对才能有效果。讲方法前,我们先来分析了解一下这类孩子。
按敏感期理论,儿童在两三岁会出现人生的第一“反抗期”。这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四五岁后这种反抗会进一步表现在不服管教。当大人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变得非常暴躁。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被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独立性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成长现象。
三岁孩子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与刻板性,如果在加上父母过分宠溺和娇纵,太过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建立也不到位,结果就是孩子任性耍横,家长难以管教。
所以,在对待孩子任性的问题上,既要充分理解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规律和需求,也要反思日常教育孩子方式是否得当。理解加矫正,双管齐下,才能真正管教好任性的孩子!
懂得了任性孩子的特点后,我们再来讲具体应对办法: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孩子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变形金刚,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家长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我们赶紧去看看。”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2)预先提示
在家长已掌握自己孩子任性行为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带你出去。”
(3)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可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家长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4)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孩子在每餐吃东西后都习惯不擦嘴巴,还任性地说:“我不喜欢擦。”家长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像白雪公主的吗?我看白雪公主就比你干净。”
(5)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总的来说,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也不必太紧张,重要的是疏导。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切勿姑息,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孩子那种“我独占”、“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我是Youkey,关注我,育儿路上与您同行!
亲可以在自己能力承受范围内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确实满足不了孩子,如实告知孩子,宝贝的愿望很重要,妈妈看见了。然后说明你的理由,比如:太贵了,妈妈舍不得花这个钱。
孩子被拒绝后,哭闹是必然的,这个时候妈妈在孩子旁边,拥抱他,告诉他,妈妈会在这里等着你。期间不要评判孩子,让他情绪得到释放。孩子看见妈妈的坚持,同时也没有被骂,孩子情绪流通后就好了。这是大部分时候被满足的孩子。如果孩子的需求经常被家长拒绝的,孩子撒泼打滚是必然的。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想满足当下的需求。
我家大儿子,下学期读大班,也是喜欢不停地买买买,到超市自己推着购物车,开始几次装了一车,几次后,他就会分辨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因为他还不识字,我就会读商品上的字告诉他,这是什么,告诉他家里有了,或者他自己说不要这个。如果不买,我会直接告诉他,儿子的愿望很重要,妈妈看见了。但是我不想花这个钱。虽然他会感到失落,不过他知道妈妈要是能买,不要他纠缠都会买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