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叛逆期的孩子偷东西,家长要正确引导,要了解孩子的这么做的原因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让孩子了解金钱。孩子偷东西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想得到那样东西,至于是不是用钱买的,似乎还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在发现叛逆期的孩子偷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任何一种东西都是需要用钱去买来的,别人也得来不易。但同时告诉孩子,偷东西是可耻的,让孩子有正确的荣辱观。
2、让孩子归还物品和钱
如果孩子的东西是在外面商店或者别处拿的,事发后家长必须监督孩子或者陪他一起归还物品并道歉,而且必须是当面还,不能偷偷地放回去,这样能让孩子认识到这一行为的性质和相应的后果。如果孩子是从家里拿了钱,估计一下他到底拿走了多少钱,并向他说清楚这些钱必须偿还,孩子可以通过帮忙做家务来还钱。
3、帮助孩子树立物权意识
为了防止孩子随意偷别人的东西,家长一定要合理满足购物消费的需要,这就需要定期给孩子零花钱,引导孩子有计划花钱。同时,父母应该告诉他们的孩子,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只有在主人同意的情况下才能拿走。包括他们自己的玩具,如果他们不想给别人玩,他们也有不给别人玩的权利。
4、要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也要注意不要贪小便宜。如在超市里拿小零食吃之类的。孩子会模仿的。一定要告诉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喜欢要告诉对方,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才能拿。在超市也是一样,要先付款才能吃或者拿回家。偷拿的东西最好和孩子一起还回去,还要给对方道歉。
1. 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为什么偷东西,有没有特殊的原因或是不满,给孩子充分的宣泄和表达的机会。
2. 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让孩子清楚知道偷东西是不对的行为,并且会对家庭和自己造成不好的后果。
3. 重申家规:家里有什么规矩和价值观念,要让孩子再一次知道并深刻理解。
1.
要教育孩子勇于承认错误。 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青少年也不例外,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掉偷窃的行为。一旦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父母应该及时将物品归还物主,同时要教育孩子致歉或赔偿,不要让孩子将错就错或存在侥幸心理。
2.
要端正态度,正确引导。 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偷窃行为时,不要表现得过于愤怒、失望和吃惊,更不要随便夸大事实,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父母此时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和说服孩子。
加强勾通讲明道理,以理服人勿用暴力。
孩子叛逆期有许多不合常理的言语和行动,多勾通能多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以便对症下药。多晓之以理,不要动手,多给孩子一点尊重沒有错。要家校互动,压缩一下孩子与社会人士接触空间,比如在校老师负责,家长校门口接送。
1、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是一个谬论,如果家长们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给孩子标上小偷的标签,更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处处提防孩子,这样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严重的话会让孩子自暴自弃,把孩子推向深渊。
2、保持冷静,了解孩子背后的想法。
如果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偷东西,从根本上杜绝孩子偷东西的行为,一般造成孩子偷东西的原因有,别的孩子有自己的孩子没有等,了解清楚之后,教育孩子,家长注意,孩子慢慢就会改变。
3、提升孩子的认知。
很多孩子知道偷不对,但还是会去偷,因为他们真的不懂偷东西的后果,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种物权概念更是不清楚,父母要告诉他们,偷东西是违法的,将要面临很多处罚。
4、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欲望。
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没办法消除,只能不断提升自制力,学会控制欲望。所以,家长需要注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教育,引导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教孩子学会向父母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需求,对于不合理的需求,家长在拒绝之后要给予解释,让孩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足与遗憾,以消除孩子通过不良行为方式满足欲望的需要。
5、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为孩子提供赚零花钱的机会,让孩子明白赚取钱财的艰辛。家长可以让孩子帮一些忙,并支付给他一定报酬,引导孩子学会用劳动获取报酬,并增加孩子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心。
6、让孩子承认错误。
孩子的成长本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正、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敢于承认错误,才能更好地吸取教训,完善自身。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学会担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千万不能一味的采取体罚的方式,因为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让孩子学会认错,还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甚至这种阴影可能会跟随孩子一生。
7、让孩子付出代价。
如果是偷了多次,并在教育后仍无改善的孩子,父母要让孩子付出代价,比方可以偷走孩子他们心爱的物品,让孩子知道失去东西的感受,对于特别顽皮的孩子,父母可以吓唬孩子说要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