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孩子喜欢玩游戏,这是普遍的现象,游戏开发商的主要受众就是学生,不管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玩游戏的不在少数,喜欢玩游戏不可怕,悠闲时玩一会游戏可以消磨时间。
可怕的是孩子沉迷游戏,耽误学习,熬坏眼睛,造成身心精神障碍,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发现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必须早期干预,以防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更严重的还有网瘾少年因玩游戏时间过长造成猝死的也不是两只手能数完的。
孩子沉迷游戏影响功课是最普遍的,等孩子上瘾了想戒掉游戏是很难的,不管你如何劝说诱导都收效甚微,强行干预后果也很严重,新闻上就有因父母干预孩子打游戏剪掉网线,孩子直接跳楼而亡。
所以发现孩子喜欢玩游戏必须早期干涉,加以引导,甚至直接拒绝,报些兴趣学习,让孩子忙碌起来,没时间玩游戏,千万不要大意,时间长了游戏瘾会更严重,想戒掉回非常难,希望你早期干预不要出现我举例的后果。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孩子在很小时就会接触到电子产品。从而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而且呈现出低龄化的现象。一份儿童网络安全的报告经过研究发现。
91%的儿童在6岁前就接触手机,而很多9-10岁的孩子,已经跟成年人一样沉迷于手机。
因此我的观点是孩子喜欢玩游戏,家长是需要干涉与引导的。同时引导方式很重要。别让手机毁掉孩子!接下来我将从,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解决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
很多家长会说,自己的孩子打游戏成瘾,是孩子不自觉,孩子的问题。其实并不仅仅如此,接下来我将从游戏设计者的想法,孩子缺少陪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只有我们发现孩子沉迷游戏背后的原因,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走出游戏的沼泽。
(1)游戏设计者的想法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其实本非只有孩子的原因。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家长与游戏设计者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而游戏设计者则希望能够吸引孩子玩游戏。
父母常常的想法会是都是孩子不自觉,都是孩子的问题,你就不能够沉迷于游戏就应该好好学习,因为你是学生。这时父母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强制者,监督者规定孩子一定要去做什么。而游戏设计者却扮演的是服务者的角色,他们思考的是怎样改进能够让孩子更喜欢游戏。所以孩子当面临着这样的抉择时,会选择那一边,结果我们可想而知。
了解了游戏设计者的心理,并看清楚我们所处的位置,才能够更好地思考出解决方法。其实孩子沉迷于游戏,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孤单。
(2)缺少陪伴的孩子
很多孩子常常会说,自己感觉很无聊。确实能够理解,在独生子居多的今天,孩子缺少玩伴,也缺乏父母的陪伴。所以在这些孤独的时间里,孩子常常与手机为伴,在网络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弥补在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价值感,在游戏中找到归属感。
我曾带过一个学生,因为父母忙于做生意。所以孩子常常一个人在家,家长感觉到孩子很孤单,就给孩子买了一个手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孩子天天沉迷于手机,不仅如此也越来越叛逆。
所以无论工作多忙,都要留出一些时间给孩子,只有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与爱时,孩子的心才会回归到家中。
解决方式
面对孩子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呢,有些家长会强制孩子玩手机,而这样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接下来我将从强制玩手机的后果,与科学的引导技巧两个方面进行讲解。
(1)强制孩子玩手机后果
1.孩子开始怨恨父母:所有强迫孩子的行为,都会让孩子对你产生不满的情绪。因为这时的孩子,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当被强制时,孩子会感觉是家长剥夺了他的权力。
2.一输一赢的局面:孩子会觉得是父母用自己的权力逼迫自己,这件事情并非是自己愿意的,从而会让孩子玩手机这件事情,变本加厉。
3.无法培养健全人格:孩子会悄悄的背着父母玩手机,对父母撒谎等行为。
(2)科学的引导方式
1.给予孩子陪伴:给予孩子陪伴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如果刚开始孩子还不领情,可以从关心孩子开始。比如;妈妈看你打游戏的时间有点长,眼睛会不会感觉有点发困,肩膀会不会有点麻了。接着可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比如妈妈看到你一直在打游戏,妈妈感觉很心疼你。我们可以一起聊聊天好不好。或者请孩子帮个忙。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2.与孩子约定好时间:告诉孩子我们可以把时间做一个规划,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我们要怎样去合理的支配这些时间。将孩子的时间进行迁移。可以玩游戏,但是要有度。当孩子开始有所改变时,一定要给予及时的鼓励。
3.找到手机的替代品:可以带孩子做一些运动,或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书籍,乐高等,让孩子能够找到游戏的替代物。
当然在于孩子的相处中。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家长与孩子在一起时,最好远离手机。家庭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途,也相信父母与孩子在前行的路上能够相互支持,一同进步。
首先对于游戏这东西,你要怎么看?有些人也可以靠它来生存生活,当然沉迷的负面影响居多。其次孩子的自制力都比较差,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长在这方面应该有所干涉与更多的引导,而非强烈干涉,避免孩子沉迷与叛逆。
为了能更清楚的说明这个问题,本文较长,请耐心读完。
一 现状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权益保护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了《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研究报告》,其中包括:
在中国,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 2019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用户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只有6.9%的未成年人没有接触过互联网。
小学生的比例非常大,那么他们通常在互联网上做什么?结果显示,前三名是在线学习,听音乐和玩游戏。
很久以前有人进行过调查。自小学以来接触过网络游戏的学生人数占76.3%。不难看出,互联网时代正在迅速发展。
在这些学生中,接触网络游戏的比例最高的是小学5-6年级,其次是小学3-4年级。
还有数据显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第一个玩网络游戏的群体。
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开始玩网络游戏的比例为82.6%;其次是中高中生,占81.4%。低年级学生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开始玩网络游戏的比例为73.3%,比高年级学生低9.3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学得好的孩子会更早地玩游戏。
二 观点
家长和老师:禁止孩子玩游戏,或者尽可可能减少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马化腾:“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恶魔,父母不仅应该看到游戏的负面影响,还应该看到正面的事物。例如,游戏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互动。”
他认为,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但这不是禁止它的适当方法。
马云:游戏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失去对游戏的控制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管理游戏。
在两个成功人士的眼中,允许孩子们玩游戏,也认识到玩游戏的好处,但一定不能克制。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玩游戏会引起儿童的视力下降,自身认知和感觉能力下降等问题。这时,父母需要管理。
三 父母如果生下了高度网络成瘾的孩子,该怎么办?
让孩子们退出游戏!
4种技巧:
1.找出为什么您的孩子沉迷于游戏
为什么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一些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孩子非常孤独。他们缺乏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只能在虚拟游戏中依靠这种情感。
一些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因为他们喜欢游戏后战斗的胜利所带来的成就感,他们只是认为游戏很有趣。
对于前者来说,如果孩子由于缺乏家庭伙伴关系而沉迷于玩游戏,那么父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以帮助孩子摆脱寒冷的游戏。
通常,您必须与您的孩子多说话,以使孩子更安全,并逐渐改善沉迷于游戏世界的现象。对于后者,父母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2.逐渐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父母可以就可以与孩子玩游戏的最长时间达成协议。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例如,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最多玩1个小时,星期六和星期日每天最多玩2个小时,并玩30分钟的单一游戏
其次,与您的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列出当天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每个任务可能需要的时间。
3.制定规则
为了防止儿童沉迷于游戏,有必要制定规则。
在制定规则时,您可以与孩子讨论并考虑孩子的意见。毕竟,孩子是规则的承担者。如果您自己制定规则,则孩子必须执行该规则。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则,父母也必须制定惩罚规则。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此外,父母需要注意,如果在规定的游戏时间内,父母不得干涉孩子的自由,也不能始终监视和等待。由于这段时间是给孩子们的,他们必须完全自由。
4.转移兴趣
孩子喜欢玩游戏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在家很无聊,无所事事。
父母可以兼顾工作和休息。例如,如果您玩游戏半小时,则必须休息十分钟,然后再读书一小时。
这样,孩子的心会逐渐平静下来,从而减少了孩子玩游戏的时间,也养成了孩子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很多兴趣的孩子的生活常常充实。
现在很多人离不开手机,可以说手机成了人们身体的一部分了,孩子自然也不例外,游戏内容对他们有吸引力,游戏升级让他们有满足感。
首先,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玩,并表现出自己也很喜欢玩游戏,但玩一次之后就不玩了,让孩子知道自己虽然很喜欢但是能控制住自己。接下来就要找一些孩子能玩的桌游,比如积木、跳棋、象棋之类的,陪着孩子一起玩。记得要让孩子赢一些,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
其次,给过孩子找一些玩伴,让他们体验到在现实游戏中那种放声大笑的感觉。其实孩子并不是离不开游戏,他们需要的是那种满足感和快乐。只要家长能够在游戏外让他们体会到,那他们自然会淡忘游戏。
最后,家长切记不要粗暴地制止他们玩游戏,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他们做的事,他们就越是向往。希望这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游戏可以毁掉家长所有的努力!孩子玩游戏,家长干涉是必须的。但干涉了之后呢?是家长忙着自己工作不与孩子沟通,或是自己拿着手机刷视频打游戏,还是一个电话家长就跑到麻将馆了呢?
生活缺乏乐趣,才是沉迷游戏的主要原因。而家长陪伴是孩子最温馨的港湾,陪孩子玩玩芭比娃娃,陪孩子一起躲猫猫,陪孩子说说童话说说历史,偶尔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威严,放下那其实可有可无的面子,教育则会事半功倍。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孩子喜欢玩游戏,家长一定要干涉,但不能一棒打死,直接禁止孩子玩游戏,而是要引导孩子合理地安排玩游戏的时间。
孩子喜欢玩游戏,家长为什么一定要干涉,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个人觉得主要出于以下两大方面的考量:
第一、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而且游戏对孩子来说,又是比较有吸引力,层出不穷的游戏更给予孩子在视觉上和感觉上带来很强烈的刺激感和新鲜感,所以很容易让孩子沉迷于玩游戏,而孩子一旦沉迷于玩游戏,就会影响孩子在学习上的兴趣和专注力,长期以往也会影响孩子的成绩,甚至让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生活中因为沉迷于玩游戏而废弃学业的孩子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一些孩子为了玩游戏而做出一些比较极端的行为,比如偷父母的钱等。因此家长一定要干涉孩子,避免孩子沉迷于玩游戏。
第二、玩游戏会使孩子长期面对电子产品,而这种行为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带了不良的影响,主要影响体现在孩子的视力下降和眼部疾病风险增加方面。由于电子产品的日常化,现在的孩子玩游戏都多依赖于电子产品,而电子产品中产生的蓝光又会伤害孩子视网膜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并且孩子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也会导致眼睛干涩和疲劳,从而引发更多的眼部疾病问题。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且不断攀升,并且呈现出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的趋势,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造成的近视高发现状。而这种情况也严重地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孩子喜欢玩游戏,为什么不建议家长直接禁止孩子玩游戏这种行为呢?
因为物极必反,如果家长的做法太极端也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反而会导致孩子偷偷摸摸玩游戏,利用其他非空闲的时间玩游戏,孩子一旦找到机会玩游戏就会陷入长时间的玩游戏状态。如有些孩子为了躲避家长的监督利用睡觉时间玩游戏,从而影响孩子的睡眠时间和质量,这样更加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家长一定不能一棒打死,而是要引导孩子合理地安排玩游戏的时间。
孩子喜欢玩游戏,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合理安排玩游戏时间?
第一、家长应当面和孩子约法三章,可以允许孩子玩游戏,但要和孩子约定好玩游戏的时间,比如孩子晚上按时做完作业后,允许孩子玩20分钟游戏。周末孩子在家,完成了家庭作业可以允许孩子玩30分钟游戏。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家长一定不能让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过长,现在的电子产品都可以设置游戏时间,所以家长也要把控好这一环节。
第二、家长可以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给孩子增加多些活动,这样可以降低孩子想玩游戏的心理需求。很多时候孩子沉迷于玩游戏,也是因为生活上没有其他兴趣爱好能够吸引他的注意力。比如男孩子,家长可以培养孩子打篮球的兴趣爱好,这样孩子周末可以约些朋友一起去打篮球,这样不但能锻炼孩子的身体,还能避免孩子在家无聊而想玩游戏的心理需求。
孩子喜欢玩游戏,家长必须进行干涉,但是干涉一定要讲究方法,疏大于堵,切忌简单粗暴。
1、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玩的是什么游戏,对游戏的喜爱程度,有没有同学、朋友参与一起玩。
2、针对上面的了解进行针对性的干涉,时间进行控制,交友情况摸排清楚,游戏内容进行调查。
3、玩游戏不可以一刀砍断进行堵,以免激化矛盾,引起孩子逆反。也不可以过度放纵放任自流,任孩子沉迷游戏,损害身体和前程。
4、和孩子多陪伴、多交心,让孩子信任父母,带孩子一起参与有趣的活动,把孩子的兴趣从游戏上转移到现实中。
5、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给他介绍优秀的伙伴,引导孩子科学健康的社交,孩子成长过程中能交到好朋友特别重要,家长在这方面要有远见和智慧。
6、发现孩子已经对游戏比较沉迷了,管理和干涉遭到强烈抵抗。家长要针对孩子的情况深入了解和认识,深度发掘孩子沉迷的原因,和孩子解说ta为什么会这么喜欢玩这个游戏,游戏里有什么套路让ta上瘾,把孩子对游戏的沉迷转移到游戏的设计和制作上,再给孩子一起分析一下为什么有的人玩游戏可以特别厉害,还能赚到钱。这些游戏周边的学问会给孩子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我们要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想上进,即使在游戏中。抓住这一心理就可以让孩子从一味的沉迷中转移心思,让ta思考更多的东西。
这些是我自己玩游戏,我教《游戏设计》课程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