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受惊了,应该怎么办?

问答分类: 育儿孩子如果受惊了,应该怎么办?
0
亲宝宝 管理员提问 4 年之前

带儿子到邻居家串门,邻居儿子把一袋兰花豆打翻了,邻居看到立马站起来骂她儿子,突然间的怒吼把我儿子给吓到了,儿子晚上睡觉就不踏实了,还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多次醒来,怎么解决,小孩是不是会留下点阴影,怎么办

10 回复
0
育儿真探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小朋友白天乖巧听话,夜里入睡后哭闹、神情紧张,甚至半夜会惊醒坐起来,安抚好一阵子才会恢复平静,这种情况属于「夜惊」。

孩子发生夜惊,多因焦虑或外界强烈刺激引起,并不是什么中邪。

小儿受到惊吓后怎么办?

1.确保安全

宝宝夜惊发作时,处于深睡眠状态,家长不要立即叫醒孩子安抚,也不要呵斥孩子。只需要多加防护,确保孩子安全即可。

2.调整作息

维持固定的作息时间,该睡觉必须上床睡觉,不要让孩子跟着大人熬夜,避免孩子因睡眠不足导致夜惊发作。

3.舒缓情绪

入睡前不要让孩子看惊悚节目,或玩过于兴奋刺激的游戏,以免精神处于紧张、亢奋状态,这样才能减少夜惊发作。

4.提高抵抗力

由于小朋友身体抵抗力差,当遇到一些较强的流感病毒,症状会较为严重,生病期间容易心神不安。宝宝发烧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观察大小便是否有正常。

5.和孩子讲道理

像打针这种孩子抗拒的事情,家长不要用威胁的口气让孩子就范,这种激烈的方式,很可能造成小孩的焦虑。

夜惊常发生于 7 岁以下的儿童,在入睡后 2—3 小时内出现,男孩略多于女孩,通常在 1—2 年后自动消失,不需任何治疗。

0
杨角风发作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宝宝被“吓到了”,奶奶用土法治,一只崭新缝衣针一晚上生锈了!

杨角风发作,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不胜感激!

杨角风小的时候,经常生病,每次生病后,外婆都会带我去邻居家收魂,小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每次被划拉划拉脑袋,感觉脑袋就轻松很多,病也能好大半。

后来读书了,不再迷信,再有头疼脑热再也没有用过“收魂”的土办法,这种状况直到自己有了孩子。

杨角风是不迷信的,所以什么事情都希望能有个科学的解释,先把事情经过讲下:

有一天带两周岁的孩子外出游玩,回来的时候确实晚了点,并且走了一段黑路(没有路灯的路),回家后孩子变得不太活泼,总是让抱,一放下就哭,哭起来没完。好不容易哄睡着了,半夜又醒来哭起来,一摸额头好像还发烧了。

不敢怠慢,急忙送医院了,折腾一晚上,回来后,还是哭闹不停。这时候孩子奶奶说,可能是遇到不干净的东西吓到了,说给孩子收收魂。

然后她掏出了一把崭新的缝衣针,让对着孩子呼一口气,然后把针放到盛水的碗里,针尖对着窗外。再然后对着孩子喊三遍小名,“宝宝回来跟妈妈睡觉,宝宝回来跟妈妈睡觉,宝宝回来跟妈妈睡觉”喊完关灯睡觉,不允许再开灯。

小编也在网上搜了很多方法,说如果真的吓到了,针一晚上会生锈,小编还真不怎么相信!倒是孩子妈妈跟奶奶很虔诚的召唤孩子归来。倒是小编很期待明天碗里的针会变成什么样。

当晚孩子确实不怎么闹了,我想可能是吃的药起作用了,小孩子嘛,难免有点头疼脑热,注意饮食与保暖便可。

直到早上醒来,杨角风都惊呆了,放在窗边的碗里的缝衣针竟然生锈了,简直不可想信,那可是崭新的带防腐油的缝衣针啊。有没有被奶奶换过?

连收三天,直到最后一天的碗里的针再没生锈,奶奶说,好了,孩子的魂已经完全回来了!

不信迷信的杨角风简直惊呆了大牙,太邪乎了吧?肯定是奶奶放碗的水里放了醋酸,酸跟铁反应生锈了,对,应该是这样!

小编又赶紧查了一遍资料,这种说法最可信,其实孩子就是精神上被刺激了,大脑神经紧绷,头皮发紧,只需要按摩孩子的头部,轻声安慰他,让他感觉到安全感,整个人放松下来,这样安抚,由于小孩子天灵盖还没有长好,非常容易受刺激,这种收魂法其实就是精神疗法,很管用。

民间收魂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他们都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抚摸孩子的头部,并轻声喊孩子名字,让他魂回来,这好像是关键哦。

至于缝衣针为什么会生锈?暂时还没有答案,可能是巧合吧!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0
思雨妈咪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孩子受到惊吓应及时,搂抱孩子、轻晃孩子或吸吮,都可以暂时缓解哭闹。严重频繁哭闹,排除疾病以外,可以口服药物缓解。孩子受惊吓应多安抚孩子,具体做法以下:

一、多抚摸孩子,身体的抚摸最能给孩子带来安慰。妈妈要及时地关注他,多抱抱,增加肢体交流,让孩子知道自己被保护。温暖的怀抱可以稳定情绪。

二、和孩子说话,即使听不懂,妈妈熟悉的声音还是可以安慰孩子。当然,避免说让孩子害怕的事。

三、不要大声说话,刚受过惊吓的孩子,大音量、大动作,像突然举高孩子,都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可以给孩子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四、转移注意力,拿孩子平时喜欢的玩具逗逗他。如果不愿意,不要勉强。

0
蝶梦飞舞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六个月的宝宝已经能清楚的知道哪个是妈妈,那个是爸爸了。虽然不会说,但是爸爸妈妈抱孩子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孩子的辨识能力。

平时多陪伴孩子,多抱抱。有人总说:不要抱,抱多了孩子就不愿意自己坐,自己躺着玩了,就要抱着。我觉得孩子需要抱抱的时间就那两年,长大了,人就自己跑了。抱着抱着孩子就长大了。何必计较那些。

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实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害怕了,先应声安慰,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就在身边;然后抱起孩子,轻拍安慰,并轻轻的告诉宝宝“妈妈在,不要怕”。

在孩子睡觉时,家里可以有正常的声音,走动,翻书,整理衣服等。但是要避免出现惊吓到孩子的声音。

也可以在平时对带小宝宝外出接触其他小宝宝,接触不同的人,慢慢就好了。加油

0
J妈学堂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直接回答问题,宝宝受惊后,家长要做的就是安抚安抚再安抚。

具体安抚方法,

1、家长发现宝宝收到惊吓后,要拍拍宝宝,摸摸宝宝。要把宝宝抱在怀里,有最大面积的肢体接触,给宝宝增加安全感。也可以用手顺着宝宝的头发轻抚。

2、同时,要使用安抚性语言跟宝宝对话,比如,不怕不怕,妈妈在。没事,有妈妈呢。妈妈轻柔的声音会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

3、也可以给宝宝做抚触。肌肤之亲可能增加宝宝的安全感。

 4、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找一些有趣的物品或者玩具,逗宝宝开心,让他忘掉刚才的恐惧和惊吓。

 5、缺钙也会导致容易受惊,如果宝宝经常受到惊吓,需要进行微量元素测试,科学合理地补钙。  

下面是宝宝受惊的常见原因,家长可以据此避免宝宝受到惊吓

1、无防备的情况下,身心遭受突然的惊吓。比如:从高处掉落;突然听到巨响。  

2、睡眠环境嘈杂。噪音大,空气不清新,周围人流走动。

3、做违反自己意愿的事情。 比如被强迫放在陌生人的怀抱。

4、受到新事物的惊吓,比如第一次看到瀑布,第一次看到看到老虎。

5、缺乏某些营养元素(如钙),影响神经系统,就较易受惊。   

6、有的宝宝先天心理承受能力弱,对这种宝宝更早用心呵护。


希望我认真的每字每句和用心回答会对您有帮助。 我是J妈,硕士,翻译+教育行业十多年的经验,现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关注我的朋友,会在五月免费得到我录制的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文视频课程,同时组建学习打卡团,让我们共同前行。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

0
糖果妈妈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您好,我是高级育婴师、健康管理师糖果妈妈,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有的宝宝特别容易受到惊吓,突然出现的声音、鞭炮声,都会让宝宝哭闹不止。

容易受到惊吓原因

1.宝宝外出次数比较少,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玩,这样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就大大的减少了。当宝宝见到不认识的人时,自然就会感到害怕,不敢靠近。平时家长要多带宝宝出去玩,接触外面的世界,不要老是闷在家里。最好是多和同龄小朋友玩耍,久而久之,宝宝自然就胆子变大了。

2.平时父母对宝宝教育严格,要求也比较高。当宝宝出现哭闹不听话情况时,父母经常用吓唬或者大声呵斥来制止住。时间长了,宝宝就会变得胆小,一点点事情或声音稍稍变大就会特别害怕,容易收到惊吓。宝宝不听话,父母行正面慢慢引导,不能大声训斥。

3.宝宝自信心不足或者安全感低,有的宝宝对自己没把握、缺乏信心,也会形成他胆小的性格。家长应该慢慢鼓励,而不是责罚。

4.宝宝缺钙:缺钙宝宝入睡困难,夜间也容易惊醒,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钙含量,如果缺及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

受惊吓处理办法

1.及时安抚:当宝宝受到惊吓后,妈妈首先做的就是及时安抚宝宝。可以拍拍宝宝的后背、摸摸宝宝的脑袋,让宝宝感到安全舒服。多做肢体接触动作,宝宝会觉得妈妈是在安慰他。

2.转移宝宝注意力:如果宝宝因为声音大、陌生人多这种情况,可以给宝宝换一个环境,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宝宝的情况可能会很快得到改变,然后妈妈再找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零食或者儿歌故事等,让宝宝放松,相信宝宝很快就会开心的。

3.睡觉容易惊醒:有些宝宝入睡后很容易惊醒,睡觉之前可以放一些轻音乐,舒缓情绪。如果宝宝有要惊醒状况时,可以轻轻的拍拍后背,哼些儿歌等。随着月龄增大,惊醒症状会逐渐减轻。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糖果妈妈,每天为您推送安全实用育儿知识,感谢您的关注。

0
兵魔神V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看了所谓育儿达人的回答,原谅我不厚道地笑了——和孩子讲道理?也不知道这位达人有没有孩子,当孩子受到惊吓,哭闹不停的时候他会停下来听你讲道理吗?我们普通人很难对自己婴幼儿时期有所记忆,对于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受到惊吓很难说的清楚,但我所知道太多太多的孩子受到惊吓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叫一叫”。不懂的人肯定是一头雾水,知道的自然会明白什么意思。在农村里总有那么一个人,孩子受惊后会找到他,让他给叫一叫,你听不清他嘟囔着什么话,也搞不清他的手在孩子身上挥舞着什么,但孩子一会儿就会安静下来。由于都是老乡亲,大多都是无偿的。有时候医院的大夫都会让家长去找人叫一叫,别扯什么科学迷信之类,在事实面前讨论这些毫无意义。

0
时尚育儿圈子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安抚受惊宝贝4大计

1 拥抱宝宝、轻拍背部、柔声安慰

宝宝受惊后,常常啼哭不止,妈妈要立刻将宝宝抱起,并用温柔的声音安慰宝宝,轻拍他的背部,在屋中来回慢慢地走动,直到宝宝平复情绪。

2 按摩理疗

与妈妈进行肌肤接触,常能起到很好的安抚效果。妈妈可在宝宝的食指和中指的指尖中端抹些婴儿油,并加以轻柔的按摩,大约30~50下,这样有助于宝宝安静下来。

3 转移宝宝注意力

宝宝受惊后,妈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拿出可爱的玩具或是和宝宝做亲子游戏等方式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当出现新鲜事物时,宝宝常会忘记刚刚受惊的事。

4 合理膳食

某些微量元素(如钙元素)的缺乏会导致宝宝特别容易受惊,所以要为宝宝提供合理的膳食、均衡的营养,多吃水果和蔬菜。母乳妈妈则要注重自身营养的摄入,以便为宝宝提供优质母乳。

避免宝贝受惊的5个对策

使宝宝受惊的原因有很多,突然的声响、陌生的环境等等,为了给予宝宝安全、体贴的照顾,避免惊吓,需要妈妈日常很用心的呵护哦!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不在宝宝的卧室里安装电视、电话,不大声关门、说话,尽量给宝宝营造静谧的睡眠环境。

外出时,注意宝宝情绪

带宝宝外出时,要注意观察宝宝情绪。如果在陌生的环境中,宝宝有哭闹的现象,最好先暂时回家。

从小培养宝宝观察力

经常引导宝宝观察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变化,加强宝宝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不用言语恐吓宝宝

宝宝犯错或不听话时,父母不要用言语恐吓宝宝,否则经常性的语言刺激,会对宝宝形成不良的“暗示”,使宝宝变得胆小而易受惊。

经常爱抚、拥抱宝宝

父母要经常爱抚和拥抱宝宝,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这样有助于增强宝宝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时尚育儿》杂志,为孕、0~3岁家庭提供权威育儿、生活消费指南,点击右上角关注

0
采芊迷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家长需知:0-6岁孩子害怕什么?别在最佳安抚期用错方法!

0-6个月

现象:宝宝害怕响声,如雷声、鞭炮声、物品摔碎声音等声音。当听到较大的声响(60分贝以上)时,会被惊吓的大哭、皱眉、前臂急速屈曲、两手握拳、眨眼、全身发抖,甚至停止进食,表现出十分不安。

原因:0-6个月宝宝正处于听力敏感的初期阶段。

(1)太强的刺激造成生理的不舒服。

(2)对事件的不理解造成心理的害怕。

做法:妈妈应立即将宝宝抱离受惊吓的环境,并做好安抚工作。

(1)通过抱抱宝宝、轻轻地拍拍宝宝、摸摸宝宝的头等肢体接触,让宝宝感受到你在他(她)的身边,给他(她)安全感。

(2)通过说话、唱歌、做游戏,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忘记刚刚受到的惊吓。

6-12个月

现象:宝宝会害怕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害怕没有熟悉的人在场。常表现出别人一抱就哭、不理人、躲到父母的怀里或背后、大哭。

原因:6个月大的宝宝就能分辨父母、家人和陌生人,会有选择地面对周边的人际关系。

(1)对于时常照看自己的人会与之建立“强关系”时常黏着他们。

(2)对没有关心和照顾过他的人会与之建立“弱关系”,躲避他们以自保。

做法:

(1)逐步扩大宝宝交往圈。比如多带孩子进行室外活动,多接触一些陌生的环境、人、物,再慢慢拓展到其他陌生环境。

(2)允许孩子将熟悉的物品带到陌生环境中,增加孩子的熟悉感,再慢慢教孩子认识周边陌生的环境。

1-2岁

现象:害怕和亲人分开。常表现看不到妈妈就哭、看到妈妈要离开就紧紧抓住、一直回头看妈妈在不在、不愿意上幼儿园。

原因:

(1)孩子认知和心理发展较低,不知道大人离开后,还会不会回来。

(2)亲人离开后,孩子会感到不安、恐惧、害怕、无助。希望通过哭闹、喊叫寻求父母的安抚、关注。

做法:

(1)要和宝宝分开的时候,多逗留一会儿,告诉他,妈妈一会儿就来接他,并和他说再见。

(2)在和宝宝分离的时候要表现的平和,这样宝宝的情绪很快就可以平静下来。

2-6岁

现象:害怕想象出来的恐惧比如黑暗、死亡、独处、绑架者、怪物等。常表现出不敢一个人睡觉、怕黑、睡不好、不敢独自上厕所。

原因:

(1)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2)孩子无法分辨现实和虚幻。

做法:

(1)直接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害怕什么,帮助孩子直面恐惧。这是克服害怕的第一步。

(2)告诉孩子那些都不是真的,没有任何东西会伤害你。可以尝试在黑暗中带孩子绕着屋子走一圈,观察一下:这是你的衣服,这儿是你的玩具……。

小评果快乐育儿,分享早教育儿、安全教育、营养辅食等丰富知识,帮你快乐育儿。欢迎读者点赞、转发、收藏、评论。

0
三三小厨房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谢谢邀请!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是比得上妈妈的怀抱更好的了!妈妈的怀抱会让受到惊吓的宝宝安全,感受到安全,宝宝的情绪就会慢慢安定下来的,再轻轻拍拍宝宝的背,告诉他妈妈在身边,没有事,不要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