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不能打骂吗?

问答分类: 育儿孩子真的不能打骂吗?
10 回复
0
来乐粑粑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有一个笑话说,男孩子12岁以后,父母千万不要再打了,为什么?

因为父母打不过了!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揍,终于有一天,孩子发现父母老了,自己强壮了,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他把拳头挥向了父母……

我不禁浑身颤抖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 父母要想管教好孩子,千万要改变观念:

打骂教不出品行兼优的好孩子。

如果你说服不了自己,换个角度想:

1、自己小时候也是被父母打骂成长的,现在混得怎么样?

2、如果打骂有效,为什么全天下的父母没有100%一致采取这个方法?这说明,一定有比打骂更好的方法。

既然不能打骂,又要管教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评论区很多答案都说到了点子上:

1、父母要学习如何当好父母;

2、言传身教;

有关教育的书籍,自己看了几本?找工作都还得先准备简历和上岗证呢,育儿这么重要的事情,不能赤膊上阵哦!

有关教育的大V,自己认识几个?他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又为什么?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能做到身体力行吗?要求孩子爱读书、爱学习,自己就不能天天抱着手机;要求孩子运动能力不错,自己就不能天天葛优躺。

如果您的孩子还小,恭喜你,在童年时期,一定要记得给足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现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令人心痛的新闻。有些孩子因为学业受挫轻易结束生命,有些孩子遭遇性侵、校园霸凌,却没有选择向最亲近的父母求助。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在童年时期,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质量不高,孩子内心的爱与安全感不足。

我们以为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其实充斥着太多的责备、评判、恐吓、威胁、误解、要求、否定……甚至打骂。如果父母一直自私地想着,打骂一顿,自己就完成了教育的责任,而没有去真正关心孩子的感受,孩子就学不会体谅父母的感受,就故意跟父母对着干,久而久之,越打就越不听话,形成恶性循环。

打骂的孩子是不会有安全感的。父母是最亲密的人,都不爱自己,自己又该如何跟老师、同学相处呢?

孩子的人生啊,还那么长……他什么才能学会自我疗伤呢?

0
享育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艾玛,艾玛,每次我家孩子顶嘴的时候我也有一样的冲动。这时候一般什么专家说的“要考虑孩子,要冷静”全都抛之脑后了。

然后我会拼命的告诉自己“我生的,我生的,我生的”。我女儿从小思维清晰敏捷,每次顶嘴都头头是道,甚至好几次给孩子他爹说的哑口无言。这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这是聪明,这是聪明,这是聪明”,有时候孩子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顶嘴,我还会告诉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孩子的角度”。。

(以上纯属幻想,虽然我每次还会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但是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一巴掌拍在孩子的小屁股上,因为我怕我教育出一个没有规矩狼心狗肺的牲口!你可能觉得我这话说的过,但是我们小时候谁没个怕的人,因为怕或者因为爱而迁就才让我们成了现在的我们,一个有素质有教养出门不大吵大闹的我们)

有孩子之前,写文章全是大道理,要求父母们冷静、换位。有孩子后发现生活真的不是文字那样简单而苍白。

比如,第一次带我闺女去吃西餐。(她爸爸说的,女儿可以不教她攀比,但要有见识)西餐厅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安静优雅的环境了,女儿第一次去,琳琅满目的自助选择让她异常兴奋。小人儿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又觉得那个好吃。我带着她,她拿着盘子。一盘子装的满满腾腾的。

“站在女儿的角度,她觉得这些都是好吃的,我等下一定会吃完,我每样都想吃。我选择不出到底该先吃哪样后吃哪样!”孩子的想法没错啊!

“站在我的角度,我要让她知道食物是可贵的,珍惜是必须拥有的高贵品质,浪费是十分可耻的行为,不要眼大肚子小,你可以分批次取食物,但很明显,你现在的食量不足以吃这么多,一定会浪费。”我的想法是不是也很棒?(为自己鼓掌!)

下面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伊伊,你拿了这么多,你确定你都吃的完么?”

“能吃完!”

“如果不吃完怎么办?”

“哎呀,麻麻,我肯定能吃完!”

“你看你每次在家吃饭都只是一小碗,这里的食物可比一小碗多多了。你真的考虑好了吗?你确定能吃完吗?如果浪费,妈妈该怎么处罚你呢?”

很明显这时女儿为我的不通情达理感到厌烦了。皱皱小眉头却振振有词的说“在家里吃的少是因为妈妈做的饭没有这里的好吃,而且爸爸会帮我吃。”(好了,伊伊说我做的饭不好吃,小火苗被引起来了)

“爸爸也拿了他刚刚好能吃下的分量,妈妈也是,所以我们不会浪费,更不会帮伊伊吃,伊伊要吃掉自己拿的这些。如果你吃不完或者吃撑了,爸爸妈妈不会帮你分担,你要硬把这些东西吃完,你的胃会不舒服,回家可能会拉肚子。”

“麻麻!”伊伊声音明显变大了:“吃顿饭,能不能不这么烦人。哎呀,真是让你烦死了。一顿饭都不让好好吃!”(你还别怀疑,这真的是一个4岁的孩子脱口而出的话!)

很明显我被震慑住了一下,但是心中的小火苗被蹿腾成了一个火簇。“你怎么跟妈妈说话呢,你浪费食物,妈妈好心提醒你,你还不耐烦了!”我的声音虽然明显比刚才有气势了,但……我还是脱口而出了这句经典台词“怎么跟你妈说话呢!”

“那你以后不要带伊伊吃好吃的,你带伊伊来又不让伊伊吃,妈妈比狼外婆还坏!”这话说的,我会无言以对?只会让我的火苗蹿腾一个高度!

“那妈妈以后不带你吃好吃的,你就在家吃妈妈做的饭(我承认我为了刚刚伊伊说我做饭不好吃这事儿记仇了),而且妈妈跟你说过农民伯伯种粮食多辛苦,厨师叔叔要费多大的力气才能做这些好吃的饭菜,还有很多小朋友连饱饭都很难吃,可伊伊却在浪费粮食!”

“我就浪费了,是爸爸付钱带我吃的!”你说,你说气不气人。不过女儿委屈了,说这话的同时,眼睛已经充盈泪光了。我还是有点心软了。

“那妈妈这样好不好,我们分批次拿,先拿这些,等伊伊吃完我们再来取另一半。这样既不浪费,也不会因为吃不到不开心。”

“不,伊伊都要拿走,伊伊要吃,你是坏妈妈,你不让伊伊吃东西,我要告诉姥姥,让姥姥收拾你!”伊伊这话是哭着喷出来的!是的,她哭了,在一个安静的餐厅里嚎啕大哭。

这时候,你觉得我会蹲下来哄她?错了吧,前面我已经说了我的小火苗在一次次容忍中升腾!这一次也算是到达了我的临界点。冷静、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等等等等这些全都抛掷脑后了。

我一把抢过伊伊手里盛满食物的盘子,一边叫了一声孩子爸爸的名字给了他一个眼神,示意他处理伊伊拿的这一大盘菜(教育孩子这方面,我和孩子爹还是比较观点相同的)。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拽着爆哭的伊伊出了饭店,丢了一句“那我们不吃了,既然你觉得爸爸妈妈给你吃好吃的你就该浪费,那我们就不吃了。”

这个举动,你可能说女儿不是我亲生的。说句实话,宝贝哭的时候,我比谁都扎心!

但是这个问题我绝不能妥协,虽然我承认我也有点被脾气驱使冲动了。但原则性的东西,教养的东西,我必须坚持。

1、孩子不可以浪费!

2、不可以不知道感恩,反而对自己所得都认为是应该的!

3、不可以在公共场所大哭大闹,大吵大叫!

(这三点是走出饭店后,我严厉的对着伊伊强调的)

“什么时候哭完,闹完,什么时候知道错了!什么时候我们回饭店吃好吃的,吃爸爸为你付钱买的吃的,吃自己那一份不浪费的食物,安静地吃。”

最后你问我怎么样?

呵呵,前面我忘记说了。孩子姥姥也在呢,能怎么样,孩子姥姥出来当了个和事老,把伊伊领了进去。孩子说的让姥姥收拾我,果然,姥姥出来拯救了她。其实我也是心疼,不然哪可能让姥姥那么轻易就把伊伊带进去?一顿饭,伊伊没在大吵大闹,吃了自己应该吃的那一部分,吃完饭亲了她爸爸一口,虽然整个过程还是没有理我。

所以啊,教育这事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大家的方式方法不同,但只要道德基础在,有的原则,我觉得当家长的该严厉的时候是必须的。

前几天,“他还只是个孩子”事件不再次发生了么!孩子划坏汽车,父母不但不道歉还振振有词的说“孩子弄坏的,你找孩子赔啊!”要知道什么父母教育什么样的孩子,子欲养而亲不叫,你不怕以后你的孩子不负责任,没有道德,不懂孝顺么?你不怕你今日的纵容变成他日后放纵的通道么?

所以这种事儿,我觉得大家都说不要动手打孩子,又有几个家长做得到?但是不能过,毕竟孩子的心也很脆弱。也不可对原则问题心慈!

0
树下酒仙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留点耐心,听听这“小屁孩”与你争论的焦点,是否有点道理;如有点意思,应耐心引导;现在孩子接触事物早,好奇心强;总有说不完的“理”,这并不是坏事;但是如果在家或在学校犯了错误,回家批评教育不改;反而强词夺理,就应该严历一点;打打屁股吓唬吓唬,不可一巴掌抽过去,往往失手了,伤击了性命后悔晚矣。

孩子在家看父母,如果你本人也常当着孩子面顶撞父母;这不能怪孩子了,你的遗传基因已传给孩子了;那么你自己要改,然后再背后讲解给孩子听,我相信孩子发觉你变好了;他也能慢慢地纠正自己的顶嘴的坏毛病。

常言道:惯子不孝肥田收稗壳,生儿不教父自过矣。

教育孩子还是要有点耐心的,娇生惯养动不动撒娇的孩子;且不听话目无长辈的孩子,应加强家教;你从小幼苗不育好;将来长大了,虽有所改变;可一当学坏不讲理,变成老子天下第一,你将后悔莫及了。

请记住:上梁不正下梁歪,祖上积德恩泽子孙!

0
汉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师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但老师,汉惠心理工作室负责人。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打骂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很多打骂孩子的家长都会认为打骂孩子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手段和方法,并且很见效。

是的,打骂孩子是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害怕父母打骂自己,他们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是自己不好的原因。因为年幼,所以打骂他们,是能够即刻起到效果的。源于幼小的孩子对父母的恐惧。并且父母也了得用这种方法,因为不用任何学习,也不用去告诉孩子任何道理。

所以打骂孩子是因为父母没有其他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且打骂这种方法简单粗暴,立刻见效。但是打骂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会留下很多后遗症。这个后遗症的影响,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被打骂的孩子中有一类人会普遍自卑,低自我价值感,中规中矩,没有活力,害怕权威,害怕承担。被打骂的孩子中的另一类人成为认同了这个粗暴的父母的教育方法,他对小朋友有可能也是用打骂的方法长大之后也可能用打骂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一类孩子有的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就开始和父母公然对抗,然后有的还有肢体接触。

所以打骂孩子的父母,有可能就是小的时候被父母打骂长大的。有可能你们在小的时候有一个决定,我长大之后我再也不打自己的孩子,我一定要好好对待他,可是当你有了孩子之后,你仍然用打骂的方法对他,因为你只学习到了一种对待孩子的方式。这种方法已经深深的被刻在你的潜意识中了,成为了你的自动化反应。

打骂孩子的另外的弊端是恐惧会压抑孩子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因为孩子随时在提醒自己不能做让爸爸妈妈不开心的事,以免自己挨打,他把注意力都关注在这件事上了,那么用在学习思考创新上的注意力就少了很多。

所以你要不要来学习,另外的方法,可以用不打骂孩子的方法,照样可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结果呢?而且这种方法比用打骂的方法教育孩子更有效,更能促进孩子人格的完善,更能帮助和支持到孩子达成目标。

0
盛世中华万民同乐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小朋友要奖罚分明,尽量不要轻易动手,多多鼓励,尤其是父母言传身教,做好榜样很重要,多培养兴趣爱好,从小养成好习惯。

0
亲子心理咨询师朱珠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开展过一个「波比娃娃」实验。

实验是这样的:研究人员将 48 名儿童分为两组,一组接触攻击性榜样,另一组接触非攻击性榜样。

一开始,攻击组的儿童会看见成人反复使用各种方式攻击波比娃娃,除了身体的攻击,成人还会使用攻击性的语言,持续约 10 分钟。

另一组中,成人和孩子则在实验房间内玩玩具或者拼图游戏 10 分钟。

之后所有的孩子,都被带到另外一个拥有吸引人玩具的房间,但在不久之后会告诉所有的儿童这些玩具是给别人准备的,以激发他们的挫败感,进而产生愤怒情绪。

然后再将他们带到最后的房间中,那里有各种攻击性与非攻击性玩具,这当中也包括之前出现的波比娃娃,所有的儿童都将在这个房间中呆够 20 分钟时间。

结果发现,攻击组的男孩子每人平均有 38 次模仿了成人的身体攻击行为,而非攻击组只有 1.5 次。

而且不只男孩女孩也会受影响变得更具攻击性。在这次实验中,攻击组的女孩子平均有近 13 次攻击了房间里娃娃。不仅如此,女孩子们还表现出了另一种攻击行为,那就是用带有攻击性的语言去攻击玩具。

这同时说明,对暴力行为的模仿与学习,女孩并不是「绝缘体」。只要暴力行为强化地够多,时间够长,女孩一样会变得暴力起来。

实验结果令人反思。实验结果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孩子如果目睹了攻击性的行为,就会进行模仿,尤其是男孩子。换句话说,如果爸妈打骂孩子,那就等于告诉孩子可以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孩子会觉得:凡是让我不高兴的都可以用暴力解决。渐渐他们也会模仿这样的方式,去处理自己遇到的不顺心事或者是挫折。父母用打孩子的办法让孩子听话,可能短时间能决了问题,但当孩子感觉被施暴对象是自己时,回应暴力的只有暴力,长远来看后果比我们想象中严重得多。

另有研究显示,小时候经常被打的孩子,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往往会对伴侣有更高的暴力倾向。小时候常被打的人成年后自杀风险、药物滥用的风险都会更高。在暴力中长大的孩子还更可能用极端的方式对待自己和生命。

即便没有变得暴力,经常被打的孩子性格也会走向两个极端:一端是自卑,唯唯诺诺没有主见。另一端是暴躁、情绪化。

0
波罗密2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谢谢老铁邀请,我认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作为自然界中,万物灵长的人类,实际上是一个善恶交织的复杂体,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状态,孩子的心中有时也藏着小野兽,否则十二三岁,就能残害自己的亲生父母,在现实生活当中,就这有这种血淋淋的教训,从小孩子没有敬畏之心,等长大了之后,就不会受到约束,就有可能作奸犯科,一旦孩子养成坏习惯,再去修正就麻烦了,小时候也要给孩子立规矩,这是必须的,孩子有时候没有善恶分辨能力,在立规矩的同时,实际上在教孩子如何去做人?别再捧杀孩子了!

0
一点心理学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顶嘴,是家长站在自己的角度说的。

孩子,可能只是在表达自己的看法。

你可以告诉孩子在适当的时间表达,比如听家长把话说完之后再说,插嘴是不尊重人是不对的。

但不可以通过打孩子的办法,来阻止他的表达。

很多家长,说孩子缺乏自信,说孩子没有主见。可是,您有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的某些行为,阻碍了孩子表达主见?

有句话说,家长亲手剪断了孩子的翅膀,却责怪他不会飞翔。

但愿您不要做这样的父母。

0
洗剑乌江1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孩子是必须要打的,尤其是男孩子。打,是一种强调,是表示严重性,通过打,使孩子认识到后果,体会到任性的快感是一时的,任性的后果是痛苦的,人的成长必然是从任性走向规矩。但打是手段,目的是教育。之所以说打是手段,就是说打孩子是时是理智的打,这个是很难的,绝大多数家长打孩子时是在气头上,时是很难理智的。所以动用打这种手段教育孩子时切忌生气,切忌以打出气。随着年龄的增长,打这种手段的作用会逐渐减弱,一般来说,男孩八九岁以后就不要再打了,女孩四五岁以后也不要再打了。

0
永恒的遗忘者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受罚的方法最好。小时候难免挨打。没挨过打长大后。他是个不正常的孩子。被别人打了心里很容易扭曲。不听话而且经常犯错不长记性的该打。 打也是别打头。屁股。小腿。手掌。这个部位。目的就是让他长记性而不是拿他出气。经常打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失去信心变内向性格。甚至会变孤僻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