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不是放任!
孩子幼儿时期多给些自由,培养其自主能力,适当引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接触的事物也更多受到的影响也会更大,这时候就不能放任自由了,应该多加劝导,建立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又不能让他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让孩子适当的参与和尊重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
孩子不应该让他放任自由,还是要适当地抓紧学习。
学习从不轻松、但要想有好成绩就要有毅力和坚持。
有些能力是天生的,但有天赋并不意味着少努力,而应该是更努力地获得成就。
父母“逼”出的是对未来的一项技能。
引导孩子不抛弃、不放弃,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父母这种“逼”,是帮助孩子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必修课。
人生前期不嫌麻烦
后来才不会错过让你心动的风景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蔡康永的这段话在年轻人听来,会有一种自己曾经可以做却没有尽全力去做的后悔感。
在做父母的听来,却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在孩子想放弃游泳的时候,应该对他说一声:孩子,你再坚持一下;在孩子觉得英文困难之时,应该帮助他爱上英文,给他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所以要教育孩子,不要太任性。
不要让未来的孩子埋怨你现在没有逼他坚持,折腾未来的你。
即使孩子没那么努力,相信依靠她的社会地位与收入,孩子将来也会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孩子被“逼”学习的过程可能是“残酷”的,但在残酷的背后,可以看出父母培养孩子各项特长的远见和指引孩子走向成功的决心。
最后,附上一段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学习的年龄被“逼”出无限潜能,每个父母都可以给孩子一辈子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