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培训8年时间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是应该帮助的。
帮孩子整理错题本,是帮助抄题,帮助画图,帮助剪切粘贴图片,这些对于孩子来说,自己做和别人做没什么区别。反而给孩子节省了时间。
相对的,孩子应该做的事,是对与错题的归纳,总结,二次做题强化记忆,反复翻看加深记忆。这些父母不应该帮助。
也就是说,比如:这一阶段孩子做了关于一次函数求解析式的题目,那么孩子应该知道的是,哪些题是同一类型,哪些题目相似或者相近。标注出来之后,让父母抄在本子上。孩子需要做的是,再次做一遍这些题目,归纳出统一的题型和解法,举一反三。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能对比,发现解法的不同。并随时翻看,加深印象。
总之,抄题这种体力活,肯定家长干,其他的脑力活,则必须让孩子做。
不要说什么都交给孩子,也不要说什么都交给老师。毕竟孩子是自己的。
以自己的经验来看,错题本的整理非常有用,但是不建议家长帮忙,我自己的孩子在整理错题本的时候,第一个学期其实就是简单的抄题,重新做但是到第二个学期就有很大的进步了,孩子需要在整理过程中,慢慢地总结、探索,不过抄题确实有点浪费时间,建议给孩子买一个家用打印、复印机,非常好用
这要看是多大的孩子了,一般来说,作为教育最好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说,一般是要求学生自己整理错题的,自己动手,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反省,那是再好不过了。当然,像一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家长还是需要帮忙整理的。小孩子有些事情还是做得不够太好,而错题本是学习阶段很重要的工具,不可马虎对待。
以上便是本人的见解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长不必帮孩子整理错题本,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整理错题本的过程也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整理错题本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必要的学习能力。如何整理错题本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一般来说,作为学生应该每个学科都有一个错题本,错题本要进行管理。通常错题本整理包含几个部分,一是错题要完整记录下来,对错误部分要用颜色笔进行标记。第二步对错误部分进行分析,分析错误的原因,第三步要回归课本进行分析,看看错误部分是出自课本的哪个章节,课本中概念是如何表述的,自己的错误理解是什么原因。第四要进行针对性练习。这样四步下来,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错题有效管理。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错题本的使用方法也要注意。我在长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错题本整理的很好,但是之后很少使用,甚至考试前,复习过程中也想不起来使用错题本。错题本整理好后,应该作为自己独特的复习资料,应该说是最有效,最适合的复习资料。我们在考试分析中发现,如果错题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十有八九在后来的考试中会反复犯错,每次考试考到题目时,似曾相识,但是不能准确记忆和理解,最终还是再次成为错题本的补充内容,十分可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犯错后没有高度重视,缺少反复练习,反复复习所导致的。
错题本用好了十分有利于学业成绩提升,用不好就成了一个摆设。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家长有必要帮孩子整理错题本,然而对于初中以上的孩子家长可能会因为自身知识的欠缺而无力去做这件事。
因为低年级的孩子,缺少对于重点和难点的认识,缺少在大量的题海中区别题目的能力,家长可以将重难点整理出来,有助于孩子更快更好的学习,更加有效率,还能在孩子做完后给孩子判出来,将易错点进行一个二次的练习,利处还是很多的。
但随着孩子年龄和年级的增长,我们就需要锻炼孩子分析能力,需要他自己学会自主学习,也就不能再替孩子整理错题本了,再者,家长的知识水平也可能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知识的增长,这时,我们就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了。
在我身边还真的碰到过父母,帮孩子整理错题本的。一位同事的女儿上高中都是由我这位同事帮他整理错题本的。因为她当时说女儿没有时间去整理这些东西。
其实在我看来,如果时间足够充裕的话,还是自己来整理效果会更好。毕竟你在整理的过程当中,相当于又重新审视了一下题目,重新把自己的做题思路捋了一遍。这样来说肯定是事半功倍的。当然,如果说每次在整理错题的时候都是很机械的那种,就是把试卷扣下来贴上,把答案抄一遍。那样的话自己整理和家长帮忙整理,其实就没什么区别。所以父母帮忙整理错题本到底好不好,不是对于这个问题而言的。而是来看学生当时的一种状态。如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能够很认真的去把这个问题整理一遍。那么就自己去整理,不要去依赖别人,因为对于自己的成绩来说这样做最好。如果真的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整理这些题目,还有其他的东西要去忙。当然你也可以让你的父母帮你整理。
但是在我看来学习是自己的事,还是自己整理比较好。而且是很认真很专注的去整理,而不是机械的照搬照抄。
毛主席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收集错题是一个提高学习成绩很不错的方法,前提肯定是孩子知道自己哪个地方出现的问题,然后重复再重复。这个过程必须得孩子独立完成,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家长帮忙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滋生孩子懒惰心里!
你好,我是一名高校教师。按理说,错题本距离我已经非常遥远,但是,从小自己整理错题本的习惯,让我受益终身。所以你问家长该不该帮助孩子整理,我认为不应该。错题本需要自己亲力亲为,才能有意义。
第一,错题本不仅仅是记录错题,而且可以初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错题本的功能就在于对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加深印象。如果由家长代劳,这一遍强化记忆就错过了;而且,如何将错题弄懂,将自己做错的题目由难到易排列,或者将自己做错题目的原因归纳总结,这个环节锻炼的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家长可以从旁引导,切不可越俎代庖。
第二,更正错题的成就感,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自我修整能力,是自学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能在初中、高中阶段就培养好孩子的自我修整能力,孩子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就能无缝衔接新的教育形式,跳过迷茫期。同时,在初中、高中阶段,一旦能够体会到自我修整带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会消除大部分的挫败情绪。换句话说,总结错题,纠正错题,能够提高孩子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我认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信。这个环节如果家长做,错题本只会成为孩子的挫败感来源,而非成长记录。
第三,错题本就是读书笔记的雏形。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错题的收集,对我日后的读书笔记有很大帮助。做错题的感想、正确的思维方式、自我激励等等,都在我的错题本中有所体现,现在流行的思维导图,与我当年分析自己错题的思维路径异曲同工。因此,做一个好的、有效的错题本,对学习的促进功不可没。而这个环节,必须孩子自己来,才能真正有所提高。
我觉得家长可以适当地引导和帮助孩子整理错题本,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来,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
收集错题,就是筛选不扎实,不过关的知识,把它们整理出来,再认真学多几遍,有针对性的,哪里不懂学哪里。这就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先说说小学生阶段吧,有些孩子刚进入小学,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他来说就是一张白纸,也没有养成这种整理错题的习惯。家长可以循环渐进的进行引导,这个年龄段,小孩学东西快,又忘得快。在作业本上做错的题,已经改了,懂了,可是,一到考试又做错了,然后再改回来。到了期末考试,同样的题还是同样做错。这就是容易忘记,不注意的地方,没有反复加以练习。所以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把每一次纠错的题都整理出来抄在错题本上。爱写字的孩子自然很乐意做了,如果孩子懒得动手的,那就以鼓励的方式引导他,让他自己把错题抄出来再做一遍,还要时不时的考考他的错题,加深他的记忆,或者以轻松做游戏方式为互动——错题闯关,闯一关得一奖励,提高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做题正确率提高了,学习进步啦,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
再说说初中和高中的阶段吧。这个阶段学习任务加重了,作业特别多,早早起来背书,吃早餐上课,中午写作业再午睡一会,晚上又要做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时间上是有些紧张了。家长有时间的话,而且孩子又应付不了这么多的情况下,家长是可以帮助一下整理错题。把错题的题目抄出来,不要把答案也抄下去。抄题目出来相当于买了一本手抄的练习册。家长负责抄题目,孩子负责做题。把缺漏的知识点补上,做完题之后隔三差五的拿出来复习恐固。这也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学习气氛和达成的一种默契。话说回来,这只是暂时性的帮忙,只是一个缓和的过渡期,家长慢慢放手,孩子要慢慢的做出时间调整,制定学习计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家长,这也是培养独立的能力,面对不同的困难有自己的解决方法。以后孩子走上社会,适应能力就强了。也就是说,家长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以后的路要靠自己了,家长只能在背后默默支持你了。
所以,在孩子学习的道路上,家长可以适时的指点和帮助,让孩子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助孩儿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