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问答分类: 育儿家长应该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8 回复
0
子畅MrsChange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家长是需采取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不知道你家孩子多大,因此就不做技巧、方法上的具体分析了。

但咱么可以从整体说说,家长在孩子的教养上,最好是能保持“爱”与“规则”并存。

什么时候讲爱,什么时候讲规则?是不是要又分年龄阶段?

其实,“爱”和“规则”犹如硬币的两面,它们是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从本质上来说是同一回事。

因为养育孩子时,有品质的爱,总是带有规则的;有品质的规则,总是带有爱的。就和东方哲学提倡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同一个道理。

举个例子:

从年龄上来看,0-2岁的婴儿,他们需要无条件的爱,养育者的确是越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会让他们越安全。但,满足需求不代表没有规则。你的确可以无条件给予TA爱,但如果TA要一天吃100颗小糖果,你会答应吗?这关系到TA的身体健康,那么你还是会有规则的对吧?

也就是说,无条件的爱,不代表宠溺,不代表父母没有原则。而规则,不代表没有爱,不代表严苛。

你可能会说,这好难分辨啊,还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一点放松,什么时候多些规则。

你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考量:

一是情绪层面。当你给予TA爱或规则时,经过协商,是不是情绪上彼此都是轻松的。如果亲子间通过协商,认为可以执行,比如今天只写一门课外作业,不用写两门。孩子很开心,你也觉得让他放松一下挺好,自己心里也不纠结。那么,这个“爱和规则”就做到了平衡。

二是现实层面。是不是这件事对大家都有益处。

比如:TA吵着要一天吃100颗糖,如果你同意了,虽然情绪上TA开心了,你可能勉强觉得情绪上可以接受。但这对TA的身体无益。那么,就不能随意打破规则,纵容了孩子。

再比如:最近已经给孩子买了很多玩具了,TA还非得吵着要买一款新的,并且在玩具店门口哭闹。那么你就要清楚,如果此时给TA买这个玩具,以后TA就可能以为通过哭闹就能掌控别人,这样对TA性情培养不利;

另外,TA还可能通过哭闹来掌控你,认定只要在外人面前哭闹你就会破坏自己树立的规则,你的权威性会被打破。这时,你就会内心坚定许多,知道怎么做是对自己和对孩子都有益的。就不会因为一时尴尬、觉得没面子、怕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而松口给TA买了。

总之,0-2岁婴儿,父母都需要爱与规则并存地对待他们。那么孩子年龄越大,越需要父母将这两者合二为一,通过智慧运用在生活里了。

0
遇见向暖的记录馆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随着孩子的长大,如何和孩子交流,怎么交流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是多数家长头疼的事情。你和孩子脸红脖子粗的争执半天,他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转身就走,留给你一个他的大背影。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的和孩子交流,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呢?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1.不要总认为你是大人,孩子就必须听你的,无条件服从,没有说“不”的权力。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跟风似的,谁家长报了什么兴趣班、补课班,自家娃也得必须报。不管孩子的愿不愿意,你都得上,不能说”不去“。我是大人,我的话你就得无条件服从。

2.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家中大小事情的决定,可以试着让孩子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孩子。平时做完作业,孩子想要做什么,自己安排。不要总抓着孩子,放在自己眼中,才是放心的。

3.当和孩子发生冲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再和孩子探讨问题。冲动是魔鬼,这话也适合和孩子沟通中。网上时常会爆出一些亲子之间,发生的悲剧案件,多数都是情绪失控造成的。避免发生这些悲剧,学着控制好情绪。

4.说话的语气,不要过于命令化,让孩子觉得你就是对他发号施令。心里出现了反作用,交流只会适得其反。 比如,”时间都过了多久了,你怎么还没有去写作业。听到了没有,快点去,还要我说几遍?” ”妈妈你总这样说,我不想听你的。你能不能别这样说了,我已经知道要写作业了。“这是儿子对妈妈说的。 ”你已经超过写作业时间了,儿子。\”爸爸提醒儿子的话。 \”爸爸,好的,我知道了,谢谢你的提醒,我去写作业了。“

同样都是孩子交流,孩子为什么只听爸爸的,不听妈妈的? 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子吗?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还是自己身上。估计不用说也猜到了。而是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不对,令孩子心生厌。

育儿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跟着孩子成长,时常反思自己。找到适合的,有利于和自家孩子相处的育儿方法,才是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借鉴他人的育儿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用的自家娃身上。

0
QQ老师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和不同阶段孩子沟通,建议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和他们讲大道理是没有作用的。哪怕家长说我是为你好,孩子也是理解不了的。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心理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讲再多抽象的道理都没用。

举个例子,孩子要吃冰激凌,你不让孩子吃,你对孩子说吃冰淇淋会拉肚子。可孩子不听啊,就一直哭闹。这种情况下有的家长会妥协,有的家长会发火。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他的内心世界就只有一个声音:我要吃冰激凌,拉肚子什么的不重要,不理解,听不进。如果换种方式告诉他:你记得你上次吃了冰激凌肚子痛吗?最后还去医院,医生给你开了药。爸爸妈妈不希望你肚子痛,所以现在不能吃冰激凌。而且上次的药很苦你记得吗?吃了冰激凌肚子痛就要吃很苦的药,你愿意吗?

这样同孩子讲,他才能意识到爸爸妈妈真的是为我好,而不是简单说一句我为你好。

所以和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沟通要具象化。

和年龄比较大的孩子沟通需要注意的是,沟通的方式比沟通的内容更重要。

现在的孩子追求平等与尊重,父母用高高在上的态度是没有办法好好和孩子聊天的。

沟通是双向的,不少父母认为孩子不懂事,需要听从父母的安排。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生活阅历少,有时候会不懂事,但不代表可以不被尊重。

建议家长平等的和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想法,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倾听,被理解,那家长的话就更容易被接受了。

为人父母是一门学问,顽童家庭教育始终与你相伴!

0
樱桃依依育儿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樱桃小五月妈妈,分享下我的心得吧,家长和孩子的正确交流,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1: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要就事论事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那么作为家长更多的时候和孩子的交流,对于错误轻则指责,重则会延续出孩子的其它错误,会把孩子一系列的否定掉,这样做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的不利。

其实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2:尊重孩子,不要摆大人的架子

有些家长和孩子交流,总是觉得自己是大人,所以总爱给孩子讲大道理,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孩子就要照着去做,其实这样做只能让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更好的方式是要尊重孩子,给孩子发言选择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变得有主见,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彼此尊重,和孩子成为朋友,这才是亲子沟通的最好方式。

3:给孩子空间

孩子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想去探索,不过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都会说不,其实这样做不太适合,在安全的情况下,要给孩子空间,让他们有自我的探索感知,这样更愿意和父母沟通其中的感受,父母对于一些教育可以在这个潜移默化中来解决。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儿,那么和孩子的沟通,也要做到平等,学会倾听孩子,给孩子空间和自主的机会,要尊重孩子,这样才能更好的交流,和孩子成为朋友。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0
晴朗说生活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聊天,是需要技巧的。和孩子的交流,是双向的,并不是家长单方面的说,孩子单方面的听。想要引导孩子,首先要让孩子觉得你是站在他的角度上为他着想,而不是你觉得你是“为他好”。

想要孩子和你聊天的第一步,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找一个孩子熟悉的话题。这个时候,他愿意顺着喜欢擅长的内容来说。就像你问孩子什么是吃鸡时孩子知道,但你问孩子美国股市为什么熔断他才不理你呢。

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觉得自己是家长,孩子就要听自己的。把孩子当同事来对待,交流相处,是个不错的方式。

对于孩子的观点不批评,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尊重是交流得以进行的保证。

有了彼此的良好的关系,你所说的观点,孩子才会考虑,思考是否可以借鉴。

我是快乐生活的悠悠妈,聊教育,谈带娃,说保险,闲话生活,欢迎关注我的魔灵号

0
烦恼嘎嘣脆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其实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已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了。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吧。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这样引导孩子才能够正确的。

0
郑漂D南阳老乡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压力非常大。其实家长只要科学的管理好孩子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过程中,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家长更应该充分的理解孩子,对于一些孩子做出的事情,要给予孩子尊重,这样孩子才会听出家长的建议,能够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过程中,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对于一些孩子做出的事情要给予尊重。每个人都是有上进心的,孩子也是想要有更好的成绩以及做到更好的效果,在学习方面要看大量有益的课外书,并不是要一味的进行学习,给予孩子最具体的学习帮助,也能够更好得教育好孩子,为了能够让孩子不会与家长做对,当孩子犯了错时,家长必须要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告诉孩子的错误在哪里,也应该就事论事,千万不能够发脾气,只有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孩子也能够将犯过的错误及时的改正,才能够正确的成长起来。我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方法。

0
沙漠里的胡杨树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感谢邀请!

交流要改变双方的角色,不是与父母和子女的角色进行交流,而是双方与朋友间的角色开始交流。平时与孩子相处,可以轻松一些,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说教。我举个例子,孩子上一年级时,一天中午,我回家就听到婆婆和女儿在争吵,女儿说笔是她捡到的,她就可以留下,婆婆不同意她留下,说以后会让她变坏 。让我评理。

我去看了一眼那支笔,因为我经常到文具店买办公用品,知道那笔价格不便宜,我没给孩子买,她自己也不会买。

我就拿出笔对女儿说,这笔真漂亮,你是怎么得到它呢?女儿讲述了她捡到笔的经过。我就给她讲,如果你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丢了,这时你会怎么样?(肯定很难过),你希望捡到你东西的人归还吗?(希望)同样别人丢了心爱的钢笔,也希望你归还。你觉得呢?下午集队女儿就把笔交给了失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实践,通过她自己的经历认识世界,在她遇到困惑时,偶尔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