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头剪刀布
2.抓石子
3.翻卡片
4.接火车
5.跳皮绳
6.滑泥土
7.烤红薯,烤土豆
8.过家家
9.挑火柴棍
这些都是我这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做的,是不是证明我们玩过这些的人已经老了?。岁月匆匆,回想过去,真的特别怀恋小时候的时光。每天在大人的庇护下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快乐的嘻戏着。现在回头看去,却是父母满脸的皱纹,满头的白发,而自己却未能照顾着他们。
希望所有人都珍惜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
感谢邀请!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国家刚刚经历过自然灾害,国民经济正进入全面的恢复期。从我记事那天起,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当时村委会(那时应该叫生产大队)、学校都挂有宣传标语、漫画,向村民、学生宣传林彪反党集团的滔天罪行。记得那时我应该是六七岁吧。
如果要问小时候,做过那些开心快乐的游戏,说真的还真不少,细细数起来有五六种之多,那可全是幸福的回忆,既温馨又甜蜜。
丢手绢
这是七八十年代男孩子、女孩子都爱玩的游戏,也是体育课老师时常组织的活动之一。属于农村传统的儿童游戏。开始前,我们准备一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或座下。游戏开始后,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自己的位置时坐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如果没有被抓住,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表演节目,并重新开始丢手绢。表演的节目可以是跳舞、歌谣、讲故事、唱歌等。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有一首儿歌叫“丢手绢”,歌词大意是:
“丢,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滚铁环
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男孩子经常玩的游戏。
铁环大多数是用圆钢筋打制成的,直径大约在一尺五寸到三尺不等。家里比较困难的,还用粗一点的铁丝绕在一起使用。
玩的时候,手拿着前端做成钩的铁棍推动。铁环转起来如车轮,跑得快铁环就不会倒,可以比速度赛跑,也可以玩花样,我们这些同龄孩子,经常在一起比谁跑的快,有的孩子跑着跑着跌一跤,铁环照样往前滚。我们趴起来依旧推着跑。有时,我们还比较谁的铁环大。有的小朋友为了搞到好的铁环,经常损坏自已家里的水桶,眼睛盯着箍水桶的铁圈圈。为此,不知挨过家长多少次打。回想这些,满脑子闪现那时温馨的画面。
打沙包
打沙包也称丢沙包,是我们男孩子最喜爱的游戏。打沙包就是将我们一群孩子分为两组,一组扔沙包,另一组躲沙包。扔沙包的一组再分两组站在场地的两端,躲沙包的一组站在中间。两头扔沙包的轮流砸中间躲沙包的人,如被砸中则退下,不允许再参加比赛。如果躲沙包的人接住沙包,则多一条命,允许该组一名学生重新加入比赛。
当然,打沙包游戏版本很多,演绎变化的规则也不一样。例如,像打垒球一样跑四角,那一个队成员率先跑完那一队获胜。
打沙包是集体项目,讲究团结协作,培养孩子配合意识。同时,打沙包运动量比较大,有利于生长发育。
斗鸡
“斗鸡斗鸡膝
对膝,一跳一跳真有趣。摔倒在地不怕疼,盘起脚来再继续。”
这首打油诗形象地描述了斗鸡游戏的玩法。这也是我童年最喜欢的游戏,组织方便人多人少均可;场地要求简陋,只要有炕大的平地,便可以开始游戏。
此外,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还有弹弹珠、跳皮筋、翻绞绞(翻花绳)、玩纸包等等。
那时候,我们的童年生丰富多彩,虽然没有现在的游戏机,没有现在的儿童乐园,可我们那时充实、阳光、欢乐。
我爱我的童年,更爱我们那个时代的游戏。一代人的回忆,满满的乡愁,甜蜜的童年。
喜欢内容请关注渭水河畔。
今天我回忆起小时侯的游戏,情不自仅的笑起来,那时的童年念书的少,春冬没事打鞋底窝,男孩子们到一块把鞋子脱掉凑在一起,用剪子包伏锤的方式输赢,输者看守众鞋脚站在鞋上,是赤足看守,其他人手拿一只鞋用力投向堆鞋,用鞋投跑看守足下鞋抢走,至投剩一只鞋为赢,这时看守拿起这只鞋,扣上自己头顶上跑,众人拿着投抢的鞋从后投向此人,一直跑到预规定地点为止,被鞋打的非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