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封闭在家,到底怎么和孩子在家“玩”,今天将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主要有:亲子互动玩、独立玩乐。
第一,互动玩。我们一定要在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互动。无论是婴儿还是幼儿,适当的互动对孩子发育的好处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绘本亲子共读:这是一个很经典,也很简单的亲子陪伴方式,但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亲子共读绘本收获的感知和能量对于孩子的影响可以认为是终生的。绘本的内容扩容孩子的眼界、知识储存,并不断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才,而父母陪伴孩子的共读时光则是给予了幼儿满满的安全感
第二,玩具。除了绘本,还有很多玩具可以作为亲子互动的必备道具。比如拼图、积木、雪花片、磁力贴等家家都必备的玩具外
第三, 角色扮演游戏。说白了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过家家,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在家什么都不要做,你就乖乖听她安排,她让你扮演那个角色你就扮演那个,让你当观众就乖乖坐着or躺着(切忌玩手机)。然后,静静看你家孩子表演,结束了别忘记给孩子一个“奥斯卡的小金人”。
居家带娃对自己的孩子当然好啊!自己的娃一定要自己带才适合,他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喜欢?看什么样的书,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都一目了然。这样的孩子肯定?很自信,很聪明智慧![玫瑰][玫瑰]
居家带娃主要有:亲子互动玩、独立玩乐等等这些游戏,小孩爱玩什么,你就帮他玩什么,在这里我给一下几点参考建议:
第一,互动玩。我们一定要在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互动。无论是婴儿还是幼儿,适当的互动对孩子发育的好处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绘本亲子共读:这是一个很经典,也很简单的亲子陪伴方式,但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亲子共读绘本收获的感知和能量对于孩子的影响可以认为是终生的。绘本的内容扩容孩子的眼界、知识储存,并不断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才,而父母陪伴孩子的共读时光则是给予了幼儿满满的安全感
第二,玩具。除了绘本,还有很多玩具可以作为亲子互动的必备道具。比如拼图、积木、雪花片、磁力贴等家家都必备的玩具外,从小培养孩子的能力还是很重要的。
第三, 角色扮演游戏。说白了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过家家,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在家什么都不要做,你就乖乖听她安排,她让你扮演那个角色你就扮演那个,让你当观众就乖乖坐着or躺着(切忌玩手机)。然后,静静看你家孩子表演,结束了别忘记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奖励。
这一次疫情,打乱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自从启动了“停课不停学”,家长就开始了烦恼的陪读之旅。其实,这种特殊时期,是孩子最乐于接受教育,最容易激发内驱力的黄金时期。
如果家长能与孩子有效地沟通,让孩子把自己好的品质和能力发挥出来,从而就能获得意义感和成就感。而意义感和成就感,是激发孩子内驱力最重要的源泉。
可是我们也常听不少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很不像话,好好地同他讲道理,他却不以为然,道理比你还多,有时还把我们父母的话看成是没有意义的唠叨,总之一个字——烦!父母为孩子烦,孩子嫌父母烦。这样,父母和孩子能坐下来交流才怪!
但问题出在哪里?这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还是沟通方法的问题?究竟应该怎样和孩子沟通呢?
父母请把孩子当成客户
现在的父母常常把自己当成产品经理,表示要把孩子打造成最出色的产品。乍听上去,好像没错,再往深处去想,仿佛又站不稳脚跟。
不妨这么想一想:产品经理打造出一款所谓好的产品, 判断标准是什么?一定是这款产品经过市场或者是客户的检验之后,好不好用。
而我们做父母的,学习各种育儿知识、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环境,辛辛苦苦一番折腾之后,如果在孩子那里没有得到好的效果,孩子也不会给好评,那从根本意义上讲,父母打磨的各种方法、环境、物质等产品,都是不够成功的。
所以,如果父母是产品经理,那孩子一定是客户。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也是如此。想象一下,我们在工作中和客户沟通,是不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费劲心思去为客户服务?
想要和孩子有一个好的沟通过程,就要把孩子当客户,全方位投入地去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
平等地对待孩子,多换位思考,拥有一颗同理心,尊重和理解他们的言行举止,孩子才愿意对父母张嘴,把自己的内心交付给父母。
对孩子好好说话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以及家长教育专家海姆·吉诺特博士在她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家里的客人和自己的孩子忘记带雨伞了,我们一般会怎么做?
很显然,当客人忘带雨伞了,我们会温和提醒“亲爱的,你的雨伞忘记带了”,可能后面还不忘再寒暄一句“常来玩啊”。
但如果是我们的孩子忘记带伞,那我们的态度就立马不一样了。
我们可能会说“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你妹妹一样呢?你都四岁了,就不能长点记性吗”?
说完这些觉得不够解气,不够让孩子长记性!
可能还会补充一句“我不是跟在你后面捡东西的奴仆,我敢打赌,如果你的头不是长在肩膀上,你都会把头弄丢的”!
大多数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都会不自觉地采取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指责孩子哪里做得不对,需要改正。
现实中的我们也是一样,总是扬言自己爱孩子,心疼孩子,可是在遇到和孩子有关的问题时,首先就败在了不能好好说话上面。
相信每个父母都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言语和行动要一致,甚至言语要赶在行动面前,因为作为最直接的表达,如果话不好听,孩子就已经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爸爸妈妈付出再多实际行动,补偿效果都可能打了折扣。
学会倾听和提问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有时候家长会特别着急,孩子话还没讲完,就开始评论了。
敲黑板注意啦!要让孩子把话讲完,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向孩子求证,然后才能进一步理解到孩子隐藏的一些感受,合理有效地沟通。
聪明的父母知道光听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巧妙的提问。
妈妈:你今天在学校开心吗?
孩子:开心
妈妈:……
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很常见?孩子回答完之后,妈妈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要避免封闭式的自问自答,就要学会适当提问,引导孩子做良性的沟通。
比如:
“今天在学校都有哪些事儿让你比较开心呀”
“你觉得老师都好在哪里?”
有时候父母可以刻意地不那么聪明,或者说是示弱,先把自己放空了,不要带着问题的答案去提问题,让孩子主动张口,真正做到有效沟通解决问题。
孩子的沟通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着我们的沟通方式。所以,抱怨孩子不听话、不配合的时候,想想我们平时与孩子是怎样沟通的。
只有双方做到良性的互动,沟通才会更顺畅。从今天开始,试着和孩子好好沟通吧!
这个问题还是根据个人,如果不考虑经济的话,可以多考虑亲子互动,这样可以增加感情,如果孩子比较小,可以给孩子读绘本,陪她玩玩具。如果孩子大一点,可以带着他做手工,一起学学英语什么的,给孩子做辅食多研究点新菜品。总之,陪伴孩子的成长也是让自己再体验一次童年时光,把自己童年未完成的事情再做一遍。如果想挣钱呢,可以考虑做个兼职,仔细挖掘一下自己的长处和兴趣所在,在孩子睡觉等空闲时间,为兼职做规划和准备,当然还是要以孩子为首位,不能本末倒置哦。
你好,我是一个全职宝妈。我每天都是给女儿读绘本,做亲子游戏。这些游戏都可以增进感情。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1a6ce5e2faa84964b5c7aef49cde820d”, “thumb_width”: 512, “vid”: “v020167b0000bptdvkfeqk8de53hltgg”, “vu”: “v020167b0000bptdvkfeqk8de53hltgg”, “duration”: 67.13, “thumb_url”: “tos-cn-i-0022/1a6ce5e2faa84964b5c7aef49cde820d”, “thumb_uri”: “tos-cn-i-0022/1a6ce5e2faa84964b5c7aef49cde820d”,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67.13, “h”: 288, “w”: 512}, “ultra”: {“duration”: 67.13, “h”: 288, “w”: 512}, “normal”: {“duration”: 67.13, “h”: 288, “w”: 512}}} –}
我觉得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手工艺品装点家里挺有意义的,比如说拿废旧的物品改造成有用的东西,既环保又实用。孩子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明白了废物可以再利用,杜绝浪费。增强孩子的环保知识,又把家里装饰得很有创意,这对孩子来说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体验。看着和孩子做的东西变得有价值,是不是会觉得很有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