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材料:一次性纸杯(或家里废弃的酸奶盒、牛奶盒等等),一个球
游戏步骤:
步骤一:先给宝宝一两个纸杯,让他观察玩耍。然后再拿出若干纸杯,家长可以给宝宝演示下如何叠放纸杯,引导宝宝尝试,一开始可能会多次倒塌,家长多给宝宝一些鼓励,重新来放。
步骤二:通过不断反复尝试,宝宝对小手的控制能力会逐渐增强,对于摆放纸杯的位置也会越来越精准,从一层两层再逐渐增加难度。对于大些的宝宝可以加入“城堡”“城墙”等故事概念,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步骤三:当宝宝搭建的能力越来越厉害,家长可以给宝宝一个小球玩具,“纸杯保龄球”开始啦,家长可以跟宝宝来场保龄球比赛,看谁击倒的纸杯最多。
如果宝宝一开始根本就打不到“保龄球”,也不要笑话他哦,不然小家伙会用最简单的方式“Game over!”
锻炼能力:
看似简单的小杯子,确是提升宝宝各项能力的法宝,现在市面上还有很多“速叠杯”“飞叠杯”的游戏竞赛,关注过的家长一定会被这项炫酷的手部运动所震撼。
1.手、眼、脑协调能力:将纸杯堆叠成塔状,看似简单,却需要宝宝良好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通过不断重复相同的动作,锻炼小手的灵活度、精准度,增强眼睛对物体的追踪能力。
2.空间立体想象力:与积木类游戏一样,不断地叠搭尝试不同的造型,对于培养宝宝空间感非常有帮助。
3.培养专注力和抗挫折能力:想要做到精准叠搭纸杯,需要较高的专注力,否则稍一分神就可能会倒塌。另外,通过不断试错纠正的过程,还可以培养宝宝的对应挫折的积极心态,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小小的进步,都可以增强宝宝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这项简单的纸杯游戏,现在已经进入很多学校课堂,成为孩子们不断尝试花样和挑战自我的必备玩法,不如就现在,带着宝宝玩起来吧。
请点击下方 崔玉涛育学园“查看官方网站”,了解更多知识。
幼儿教育引进中国并没有多久,难道中国在这之前就没有幼儿教育了吗?当然不是。之前我们也有,只不过主要是通过民间的传统游戏来实行,而这些传统游戏,对孩子的发展来说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举个例子,各位家长,您跟孩子玩过躲猫猫吗?孩子多大可以躲猫猫呢?我们家的孩子是三个月左右,三个月的时候怎么玩?简单。孩子躺在那儿,用手绢盖在他小脸上,把手绢揭开的一刹那,你说一声“哞……”,他就会哈哈大笑。
可见,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就可以互动,而且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明白:看不见爸爸妈妈不代表他们不存在。物体的客观存在性其实就是通过这种游戏让孩子得以感知的。
过段时间,孩子大了,他也会模仿你,跟你玩躲猫猫,如果你觉得特别没意思,甚至说“烦死了”,这可不行。你得配合着他,跟他一起玩,这样他才会觉得很快乐,于是孩子就会和你有更多、更主动、更积极的游戏互动。
孩子会走路时,妈妈一定要跟孩子玩“突然消失”的游戏。怎么玩?趁孩子不注意,赶紧躲起来,孩子找不到妈妈,就会心慌,没有安全感,于是他会四处张望找妈妈,他会到抽屉里去找吗?不会!因为他会想:妈妈有多大?最小能躲到什么后面?通过这样的推理,孩子的空间概念就建立起来了。
等到再大一点,就要换一种方式玩躲猫猫的游戏:用一块不透明的东西把孩子的眼睛蒙上,这样就不能靠视觉,纯粹靠听觉——通过环境中的声音来判断妈妈在哪儿。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得到了锻炼,所以这种游戏玩的越多,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越集中。
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让孩子揭开蒙眼布,作弊就没意义了。还有一点,蒙上眼睛之后,因为黑暗恐惧症的原因,孩子会害怕,妈妈要给提示,制造出一点声音,让他有迹可循。
这种传统游戏在民间有很多,而且游戏中是有大智慧的。
孩子会坐以后,妈妈会拉着他的手,一边做动作,一边唱: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就是不让宝宝去。宝宝一听不让他去,就呜呜呜的哭,是不是很有意思?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儿歌吗?不是。
拉着孩子起来、躺下、再拉起来,再躺下去……这个过程就是在给孩子做前庭平衡以及腹肌背肌训练,为爬行做准备,与此同时还有节奏以及情商沟通。
老鹰捉小鸡类游戏、扯皮条、指星过月、摸瞎鱼、弹玻璃珠子、修房子、折飞机、斗鸡、编花篮、踢毽子、滚铁环、跳大绳、抓石子、割韭菜与老虎换山、掏个火、打瓦、打鬼、挑急急令、斗拐、猴抱蛋、小鸡赶火烧与摔泥凹凹、穿白楞叶与拍烟牌、揣包儿、叫手势与打鼻子眼、扣沙布袋、弹槐豆与堆宝塔、官打捉贼、足达熊、过家家、猜谜语、射覆与猜枚、绕口令、翻交交与折纸、解九连环、拼七巧板……
这些游戏可能部分年轻人都没听说过,但对儿童发展来说,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特别强调,早期教育一定要通过这些游戏来完成。
如果父母不知道怎么玩这些游戏,该怎么办呢?最好去了解一下,很简单的,一看就会。实在不行,就和孩子玩骑大马的游戏。
爸爸趴在地上,孩子坐到爸爸的后背上,嘴里喊着“驾,驾……”,爸爸就开始爬。我儿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当年他骑到我背上之后,就把我当摩托车,脚会模拟踩油门,嘴里模仿着油门发动声“唔,唔唔……”他脚一蹬,我就得往前爬,“下一站去哪儿呀?”“杭州”“好嘞,您坐好了,走嘞,唔”……
开学了,宝宝和家长都准备好了吗?对宝宝而言,所有的探索都是学习。我们恰恰可以抓住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游戏中发展宝宝各方面能力,为宝宝的未来储备必要的学习力。
【视觉游戏——理解能力的源泉】
看,是一切学习的基础,通过各种物品、颜色以及对事物的理解来锻炼孩子的视觉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彩虹盘(适合年龄:2—4岁)
方法:找张大张的白纸,画8个圆盘,和宝宝一起把8个圆盘涂上颜色。然后鼓励宝宝到家里的各处寻找相应颜色的物品放到盘子里,可以是玩具、物品、蔬菜。水果等。大多数2岁的宝宝都超喜欢这种“寻宝”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对颜色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
我的故事(适合年龄:4—5岁)
方法:在家里收集旧报纸、杂志,在一张空白的智商建立三个组别:动物、地点、颜色。在收集到的资料中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就可以发挥想象来编故事了。大人可以先来一遍示范,然后鼓励宝宝发挥自己的想象。
汽车拉力赛(适合年龄:2—5岁)
方法:把宝宝心爱的汽车用可擦洗的水笔写上数字号码,用纸箱或者纸板做一个斜坡,和宝宝一起试试,哪个号码的汽车跑得远。还可以同时把两辆汽车从斜坡上退下来,看看谁会赢。在操作中,宝宝还会有这样的体会:原来不同高度滑下来的汽车快慢会不一样,滑的远近也不一样。
【注意力游戏——所有学习的基础】
专注的孩子,学习能力更强。对于宝宝而言,让他专注的事情一定要有趣,而且可以深入下去。
摸一摸,猜一猜(适合年龄:2—3岁)
方法:收集大自然里的各种七七八八的东西,比如树叶、花瓣、小棍、石头、羽毛等。把它们装在一个袋子里,让宝宝伸手到袋子里摸一摸,猜猜是什么。如果他猜对了,还可以问一些问题,比如这片树叶在树上呆了多久?它看到了什么小动物?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
宝物宝物,我来了(适合年龄:3—5岁)
方法:制作一个宝物袋,把一些糖果、小饰品都收入其中,藏在家里的某个地方。然后提供一些图片线索,如沙发、花盆、柜子等家里的摆设、物件,让孩子根据线索去寻找。等宝宝大一些了,可以把图片换成“图片+文字”,最后变成纯文字线索。这个游戏对宝宝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都是很好的锻炼。
那样听,这样说(适合年龄:4—5岁)
方法:给孩子读一个故事,让他仔仔细细地听,然后鼓励宝宝用身边的玩具、物品建立情景,把故事复述出来。另一个版本是,给宝宝读一个故事,但不给他看图片,让他根据故事画图片。
【数字游戏——数学思维启蒙】
数学,注定是宝宝未来要涉猎的领域,在宝宝小的时候,没有必要给孩子安排枯燥的数学学习,却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开始慢慢接触,开启“数学很有趣”的初始启蒙。
我的“大富翁”(适合年龄:4—5岁)
方法:找一块纸板,让宝宝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线条,比如一条弯弯曲曲的蛇,一个迷宫、一组汽车跑道等。然后一起用水彩笔、贴纸给纸条做各式各样的装饰。还可以用纸片在“路径上”设置一些特别的标志,比如“休息一会儿”“往前走三步”“往后退两步”等。找一个骰子,或者从1—10的扑克牌上随机抽一张,抽到几就走几步,碰到“标志”就需要按照“标志”的内容做。
小猫钓鱼(适合年龄:2—4岁)
方法:用不同颜色的纸剪成小鱼,给每个小鱼编上号,粘上磁铁。找一根木杆做钓竿,上面同样粘上磁铁。然后用钓竿划过小鱼,钓上哪个数字,一起念出来,再接着钓。
配对对(适合年龄:3—5岁)
方法:准备20张卡片,10个一组分成两组,每一组写上数字1—10。家长拿一组,宝宝拿一组。家长拿出自己组的卡片给宝宝看,让他找出自己手中一样的卡片。这个游戏不仅让宝宝认识了数字,还很好地锻炼了宝宝的记忆力。
小马快跑国际教育有运动会、Art Fun欢乐艺术课、Baking烘焙课等亲子类活动;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关注小马快跑国际早教!
我介绍几个既不需要花里胡哨的玩具、又简单有趣、对场地也没啥要求、适合跟一岁以上孩子玩的小游戏。
1.打击乐手
所需材料:拨浪鼓,勺子,锅碗瓢盆,铃铛,鼓
怎么做:
使用打击乐器制作音乐。
找一首有趣的曲子,最好是有令人兴奋的节奏的曲子。和宝宝一起玩,也鼓励宝宝自己玩。
推荐曲目:Queen《we will rock you 》,“咚咚哒”的节奏太好把握了!
学到的技能:协调,倾听技巧和音乐探索
2.大玩家
所需材料:大型纸板箱、或商店购买的游乐隧道、或剧场
怎么做:从纸板箱,隧道或玩具屋中创建一个堡垒。包括入口和出口,并鼓励你的孩子进出。
一开始可能孩子不太敢钻进去,这就需要爸爸妈妈身先士卒了。
等孩子们钻进钻出很熟练了,我们可以增加一点“扮家家”的假装游戏元素来增加乐趣。比如敲门、按门铃,询躲在里面的孩子:“有人在家吗”。
学到的技能:社交技能,大动作技能和探索他们的环境。
3.打电话
所需材料:玩具电话或旧手机
怎么做:给你的孩子一个电话,你自己也拿一个。假装和对方打电话,也可以假装和一个虚构的人在打电话。
变化:有些电话可以录音,录好自己和孩子的声音并播放出来,就更有趣了。
所学技能:语言和社交发展
4.海滩派对
需要的材料:沙子,水,桶,匙子,塑料铲子,大桶
怎么做:当你的孩子已经18个月以上了,沙子和水的游戏是很棒的活动。用水或沙子填满一个大盆,让你的孩子可以自由地挖掘,倾倒,舀,等等。要是担心把家里弄脏,可以把这个大盆子搬到外面去,找一块合适的空地。
爸爸妈妈可以与他们一起玩,一起聊聊天,鼓励他们模仿你正在做的事,你也尝试模仿孩子们正在做的事。
加点变化:旁边其他的孩子看到,可能会加入进来,虽然18个月的孩子还不会有商有量地一起玩,但他们会模仿对方的方式,这就是平行游戏,这是孩子社交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学到的技能:创造力,精细动作技能,触觉刺激和社会发展
5. 管道通话
所需材料:卷纸用完后,剩下的纸巾筒
怎么做:对着纸巾筒与宝宝说话,或发出奇怪、有趣的声音,看看孩子听到这种“不同寻常”的声音,是如何反应的?
这么大的孩子正是对语言充满兴趣的时候,语言本来就是在模仿声音。
对着纸巾筒说话,正好让孩子体验到新颖的声音,增加了幽默感,孩子会觉得说话很好玩,更愿愿意开口说话。
所学技能:听觉,语言、社交技能。
6、小小快递员
怎么做:让孩子到屋子里的各个地方,按妈妈发出的指令,“拿到”他的鞋子、带上皮球、找到爸爸的杯子、找到妈妈的围巾……全部给妈妈送过来!
这个游戏,不仅让孩子能够练习“接受语言”这个技能,也让孩子有机会对爸爸妈妈展示:你看,我能拿这么多!我真厉害!
加点变化:等孩子能比较熟练地根据妈妈的指令拿东西了,我们就再加点难度和乐趣,比如:如“丝巾要顶在的头上带过来”、“皮球要踢过来”……游戏嘛,当然好玩、有趣、幽默最重要了。
学到的技能:理解方向,记忆技巧
7、“我被粘住了!”
怎么做:剪一条双面胶带贴在地板上,让孩子在胶带上跑跑跳跳,孩子在粘性表面上扭动脚趾时,会觉得非常有趣。这也是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体验不同触感的好方法。
加点变化:把一些小玩具贴在粘性的胶带上,再让孩子尝试把它们拿起来,看看是什么感觉。
技能学习:感官认知,肌肉力量,身体意识
8.点点滴滴
所需材料:口红
怎么做:给孩子脸上涂一点口红,然后分散孩子注意力,几分钟后,将孩子放在镜子前看看孩子有什么样的反应。
要是孩子会摸着自己的鼻子,或试图擦掉口红,这表明孩子已经意识到,她的反思中有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因为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没有“自我意识”,但一岁半以后,孩子就渐渐明白自己和镜子里的那个人的区别了。
当然,如果孩子暂时还没有反应,不要担心,很快就会有的!
加点变化:在镜子面前,给你的孩子的头上戴一顶有趣的帽子,看着她脱下;给孩子搭上彩色的丝巾,看孩子扯下来。
学到的技能:自我意识和身份。
这些游戏都简单、方便,对场地没什么要求,要用的材料也很普通,每家都有。
陪伴孩子玩这样的亲子游戏,不仅有利于孩子积累感知印象、帮助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也让孩子体验了初步的交往关系,有利于孩子练习社交的技能。
而且,做一个会玩、有趣的家长,更容易拉近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有爸爸妈妈的陪伴的小游戏,胜过任何高级昂贵的玩具。
我的孩子马上三岁了。就以他为例子谈谈吧。
没有特别有目的的去和他玩什么固定的亲子游戏,而是平常想到什么就玩什么,他突然对什么感兴趣就陪他玩什么,都是随机的。决定权和选择权都在他手上,他选择,他体验,他承担。
比如他小时候喜欢撕书吃书,就买给他给他读,经常一起亲子共读,现在他可以一个人静静看书。他喜欢躲猫猫,我就经常配合他假装找不到,“急”得在家团团转找他,直到他乐不可支喊“妈妈,我在这里!”有时并没带雨靴出门,他要学佩琪乔治跳泥坑,就由着他去跳,春夏秋冬皆如此,冷了他自己会说“妈妈快点回家吧!我冷。”不冷就跳好久,我在一边等,让他尽享属于童年才有的快乐。
春天到了,看到风筝在天上飞,他也要放就迅速买了给他,飞起来时他很开心,风筝被他拖在地上跑也很开心。没有谁规定风筝一定要在天上飞,无论玩什么亲子游戏,最大的收获就是开心。
什么是你理想的亲子游戏呢?是你带着功利心想要把他培养成天才,逼他玩不感兴趣的早教机,还是把能玩的都呈现给他,让他自己选择,然后尊重他的选择就够了。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都是他说了算。
每个成年人都期待能活出自己,这个愿望在每个人还是孩子时就存在了,请在亲子游戏这个环节,帮你的孩子做好人生的第一个功课。
不要担心她笨,担心将来的成绩智力等,只要你相信你的孩子是聪明的,她就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不要人为的去乱开采,破坏了她的灵性。知识后天可以补,智慧补不了,它就藏在灵性里。
我女儿4岁半,我和女儿的亲子活动有捉迷藏,每回捉迷藏都给女儿逗乐,每回数完10,我问“臧好了没”,她总会大声的回一句“臧好了”,完全把自己的位置暴露出来,还有我女儿比较喜欢听儿歌和跳舞,我就会在网上搜幼儿园的早操舞,还有老师教她们跳的舞,音乐一开,我俩就一齐跳,女儿表情好认真,但某些动作做出来又好搞笑,听到女儿喜欢的歌曲就,一齐唱,你唱一句我唱一句的,还有做家务,一人拿一把扫把把家里扫的干干净净的,还有踢球、吹泡泡、一起玩玩具,一起画画,听她讲故事,其实亲子游戏就是要父母多陪陪小孩,那怕只是说说话聊聊天,特别是一个小孩的,自己玩着玩着就会感到孤单,想有人陪她玩,但父母陪小孩玩的时候就要放下你的手机,有些父母手上拿着手机点点点,眼睛看的是手机,坐在孩子身边就叫陪伴,那只是你坐在小孩旁边玩手机,小孩没感觉到你是在陪她玩游戏,陪小孩玩我觉得还挺开心的,小孩也开心。
我家宝宝一周8,游戏还不是很会,平常在家最多的就是一起看绘本,躲猫猫,拼积木。
出去的时候,喜欢踩掉在地上的树叶。大人踩一下,小孩踩一下。踩完他哈哈大笑。小孩的世界,很淳朴,开心了就大笑不停。
我们住在学校里,校园里有个鱼池。有一次我们带他去游乐场玩钓鱼,送了一条金鱼。回来之后,我怕鱼被养死了,带着娃把鱼儿放到学校的鱼池里。娃每天都要去看望一下,虽然不认得哪条鱼是他放的,不过每次看到鱼儿游来游去,他就很开心。个人觉得亲子游戏不在于很繁琐,开心就好了。
现在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常常会忽略孩子,没时间关心照顾孩子。这就需要抽时间进行亲子游戏,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教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
做家务 陪孩子一起做家务,在劳动中可以迅速拉近关系,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培养孩子勤劳,勇于承担劳动的优良品德。父母做家务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使父母的影像更加高大,孩子会更加信任和孝顺父母。
散步谈心 吃过晚饭后出去散散步,把自己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全身心的陪陪孩子,这个时候关闭手机,让孩子感觉到这个时间是完全属于你们一家人的,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打扰到你们。孩子会认识到:原来父母这么在乎我,我的地位很重要!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幸福感,一往无前,勇于奋斗。
游乐场 动物园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地方,在这里他们会玩的非常开心,非常放松,这种愉快的心情也会转移到父母身上,以后会更加喜欢跟父母在一块。还可以提高视野,丰富知识,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还有很多很多,旅游,踏青,放风筝,做手工艺品,看电影,读书……
其实,孩子想要的很简单–陪伴。
#朴货研究所#
孩子的任务就是玩,那么平时有哪些亲子游戏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呢?
陪着孩子扮鬼脸,做各种各样的表情陪着孩子一起玩。有的时候孩子还会模仿你。可以多带着孩子照镜子,让孩子认识自己,也可以通过镜子一起玩扮鬼脸的游戏。
用绳子,或者是丝带,系着一个玩具,在孩子面前慢慢地晃过。孩子的眼睛会追着你手中的玩具走,他会试着伸手去抓。
用一些软的,孩子一抓就会变形的弹性玩具,交给孩子玩。通过这些玩具的变化,让孩子体会不同的新奇玩法。还可以用干净的矿泉水瓶子,里面放进去几个铃铛,让 孩子通过晃动矿泉水瓶,发出声音,自己探索,并且树立自信心。
教会宝宝触摸不同材质的东西,爸爸妈妈们可以抓着宝宝的手,让他去摸不同材质的东西,毛绒玩具,丝巾。或者是木头。让孩子自己认识周围的世界。
到处爬,走,是孩子的天性,不要刻意的去阻止孩子。孩子会喜欢翻家里的抽屉。大人可以先把家里可能会伤到宝宝的小玩意收起来,孩子喜欢翻,就翻,等他过了这个阶段,就不会再一起翻抽屉了。
给孩子准备一个玩具收纳盒,可以把他的不同形状的玩具放进去,拿出来,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触摸不同的形状带来的手感。
鼓励孩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一开始孩子是出去好奇,大人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慢慢地教给孩子,让孩子把做家务看成一种自然行为。
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孩子喜欢的动画片,或者是绘本里的故事。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扮成故事里的人物。加强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平时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鼓励孩子复述家长讲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