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慢慢地长大,一些宝贝调皮好动的天性就渐渐释放出来了。
如果家长的教育再不跟上,“熊孩子”的属性就锁死了。
轻一点的,不管去到任何地方都是周围人的噩梦;更严重一点的,高空抛物上社会新闻的芽妈也不是没有见过。
面对“熊孩子”,不少爸妈选择直接一顿暴揍,但效果基本等于零。
而“熊孩子”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不听话。
家长说什么都不听,有的甚至非常叛逆,爱跟爸妈对着干。
那么,父母要怎么说话,怎么做,TA们才会听呢?
芽妈觉得最好从宝贝一开始的教育做起。怎么做?接着看!
立规矩必须的
从小就给宝宝定好规矩非常重要。
为什么?
因为如果宝贝小时候在家里就没有规矩的话,当TA开始读幼儿园、上学、走进社会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地方都必须要守规矩。
而孩子会彻底懵逼、困惑、不安,一切都和在家里完全不一样,没有人会迁就自己。
相反,从小更守规矩、自律的宝贝,长大更能适应社会。
那什么时候可以给宝贝立规矩呢?别忙,芽妈查了资料。
美国早教专家发现,6个月内的宝宝没有“规矩”意识。
这时,TA们往往用哭来表达需求,爸妈要尽量满足。
6-8个月以后,爸妈就可以立规矩。
1岁以后慢慢的可以给宝宝讲道理了。
7-22个月是给宝宝立规矩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关键时期,爸妈立规矩可以这样做。
比如,有的宝宝可能和小伙伴打招呼是用“抓头发”的方式。
这时,爸妈就应该站出来给宝宝说“妹妹会痛,不可以这样。”
然后把宝宝的手拿开,宝宝是能get到你意思的。
重点来了!
全家人必须立场一致
爸妈在纠正宝贝坏习惯的时候,家里的老人最好不要出来护短。
或者妈妈在纠正的时候,爸爸出来阻止。这些都是错误示范。
这样孩子会搞不清楚TA的行为是对是错,没办法建立规矩。
要给孩子一些准备时间!
有些规矩是和时间有关的。
比如,规定宝宝的看电视时间、几点钟睡觉等等。
在给宝宝定规矩时,不要太过死板,应该给宝宝留下充分的准备时间。
学龄前的宝贝,时间观念还处在萌芽期,在TA们很专注的玩玩具或者玩游戏的时候,被打断就会大哭大闹,芽芽就是这样。
所以,芽妈给她定了1个小时的玩具时间,我会在40分钟的时候提醒她一次“还有20分钟”,50分钟的时候再提醒她一次“还有10分钟”。
这样慢慢的倒计时提醒,对她的心理上来说,是一个缓冲。
让她每次在不能玩玩具前都有了心理准备,之后她就乖乖遵守,不会哭闹了。
一定要说话算话
规矩有了,然后就是执行。
在执行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出尔反尔。
芽妈有个朋友,她给孩子定下了“事不过三”的规矩。
凡事只提醒两次,第三次的时候,妈妈就会用行动阻止孩子的错误行为。
有次她家孩子吃饭的时候,把饭勺乱扔。
她提醒一次、两次“不可以”,孩子没有理会。
第三次的时候,她直接出马端走孩子的饭碗,并且告诉孩子“乱扔饭勺是不对,不好好吃饭今天就不吃了。”
孩子被吓到了,结果第二天吃饭的时候就乖乖的了,之后都没有再扔过饭勺。
爸妈们一旦定下规矩一定要狠心下来严格执行,做到说话算话。
也不是说,爸妈就要大喊大叫或者对着宝贝念一堆大道理。
而是语气温和,态度坚定即可。
有时候,宝宝是个“小人精”。
TA们会一直试探爸妈会宽容到什么地步,如果爸妈心软一宽容TA就会得寸进尺。
父母一定要守住这个界限,坚持原则。
一旦对孩子说“不可以”,就要让孩子明白,大人是很认真的,不是玩笑。
沟通要及时认可孩子情绪
规矩要立,要执行,狠的时候该狠,但教育的宝宝的同时也别忘了做到认可TA的情绪。
有次芽芽搭的积木不小心垮掉了,她很生气,于是故意把积木砸到地上。
我制止了她,然后她就开始耍浑大哭。
那时,我没有先和她讲道理,而是陪着她到情绪平静。
然后才开始告诉她哪里做得不对。
再抱抱她,告诉她妈妈还是很爱她的。
最后我和她一起把积木捡起来放好。
宝贝不守规矩有时是在表达负面情绪,爸妈要马上认可并帮助梳理TA的情绪,再让TA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
在讲道理的同时也要传递给孩子被爱的感觉。
这样双管齐下,效果才会更好。
“熊孩子”不听话有可能是教育的方法出了错。爸妈的方法用对了,孩子不听话都难。
最后,愿各位爸妈都能成为“能狠、能温柔”的父母。
首先,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鲜活的生命。那么他就有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有自己的喜好和悲欢。
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先去尊重他,尊重他作为一个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家长认为应该怎么样。
在安全合理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满足他的需求。只要安全,只有合理,他开心就让他做,前提是不影响别人,不危害社会。
无条件接纳他,尤其小时候。给孩子足够的爱,让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受伤了,委屈了。和别家小孩闹矛盾了。此刻,又成了父母教育得一个好时机。而不是一有问题就是打骂。
很多事情商量着来,折中一下。孩子会特别听话。你将会收获一个活泼乖巧的孩子。
另外,就是培养孩子的一些好习惯。比如,家长每天阅读,言传身教,让孩子爱上读书。读书明理。长此以往,他都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禾禾妈,一个为了带宝宝辞去教师工作的我!一个爱阅读和喜欢分享书中观点的我!如果我的回答让你得到了一丝启发,欢迎你的关注,欢迎评论,欢迎点赞。
对于家长希望管理小孩好这方便,我给您的建议是:给孩子定规矩!规矩要简单、明确、具体,孩子才乐意照着做!
随不想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孩子教好?但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打交道,一定不能强势压迫,要让孩子在简单,明了,现实中实用的操作性强的情况下给孩子定规矩。
作为家长的咱们,其实要先了解好孩子的情绪,才能冷静处理他们的行为,面对面跟小孩子们沟通。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快乐的性格,需要家长表扬的要具体,批评的要明确,不能让孩子不服气有抵触的情绪。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每时每刻都是教育,要想管理好小孩儿真的得多学点知识,还得灵活时间到孩子身上。
我觉得在班级中小孩人多我们可以用管理这个词,但在家庭中小朋友更多的是陪伴,而不是管理。
3-6岁的小朋友主要是吸收性心智。
0-3岁的小朋友主要是完全吸收性,他们更多的是模仿。所以成人不管是在社会中还是家庭中都应该给孩子正确的示范、引导,孩子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6岁的小朋友会有一些选择吸收,所以成人还是需要做正确的示范,在遇到问题时需要在小朋友面前做到温柔而坚定,也许前几次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多坚持几次就能看到效果。
孩子有的时候会模仿,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所以成人在发现问题的时候需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在学之前需要思考一下。
在一个家庭中所有的家庭成员必须保持规则的一致性。如果有不一致孩子的秩序感就会错乱,他们就会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标准。
在家庭中很多时候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会有很多的感叹!在网上也能经常看到很多的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我们也都是每天在学习,每天都在摸索中。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小脾气,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是有思想的,如果觉得怒火冲上来了,请停下来,等一等,深呼吸。相信很多问题都能解决。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我们先来思考下,为什么比起家长,老师更能管理好孩子?
如果只是认为学校有纪律约束,那是片面的。您也可以给孩子制定纪律,但是恐怕他是不会遵守的。
老师能管理好孩子,除了老师的奖惩制度,校园纪律,核心因素是孩子对老师有一种敬畏之心。如果没有畏惧之心,所有的奖惩和纪律约束,都是空话。
所以,要管好孩子,家长对孩子要恩威并重。基本上,大多数家长遇到的问题都是没办法在孩子面前竖立威严,而只有慈爱。要管好孩子,必须克服只慈不严的情况发生。孩子毕竟生性贪玩,要是家长不采取强制措施,估计他就很难保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也很难遵守你对他的其它要求。认认真真地学,痛痛快快地玩,这就是我对自己孩子的要求,学习的时候,如果孩子顽皮耍赖,我必定拿出威严。玩的时候,我把自己当孩子朋友,甚至把自己也当成个孩子陪着他玩。这就做到了恩威并重,孩子即能学好,也能玩开心。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才健康有利!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父母最关心的事情,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却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孩子从小都需要父母的关怀和正确的教导与指引。
陪孩子读一本好书,给孩子讲一个好故事,给孩子带去更多的知识和指引,给孩子带去真正的陪伴。也能让自己受益匪浅。孩子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认知绘本,趣味性的绘本让孩子学习知识的同时带给孩子很多欢笑。
绘本能让家长与孩子建立起很好的沟通桥梁,让你理解孩子的思想,也让孩子了解新的世界。我家孩子每天都会选择几本自己喜欢的绘本自己翻阅,还会给大人讲故事,说明绘本里的事物她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希望她能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全民阅书,不光是孩子,大人也应该在喧嚣的生活中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陶冶自己的心境,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