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心声,我来简单说一下
首先,你是怎么提醒孩子完成作业的?
“好了,吃完饭了,赶紧去写作业去吧。”
“认真写,好好写……”
“写不完今天就别吃饭。”
我相信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口头语,也许这时候,听话一点的孩子可能会自觉跑到书桌上认真完成作业;不自觉的孩子也许会磨蹭一下,直到在你的严厉警告下,不情愿地走到书桌前,边磨蹭边写作业。
在你的一声声“快点写,怎么还没写完?不要磨蹭……”的催促中,孩子才艰难地完成作业。
你是否每天这样“命令”孩子?
当你用上面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时,他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其实是:被命令、被控制。当大脑接收到的信息是“命令”或“控制”的时候,大脑首先输出的信息其实是“拒绝”,而不是“行动”。
所以说,当你命令孩子写作业时,他已经本能在抵抗了。
当一个人发自本能地去抗拒一件事情的时候,取得良好结果的几率也就微乎其微。
很多老师、家长在和孩子说话时,总是习惯性地命令、要求,挂在嘴边的总是这几句,“你该做什么?你不该做什么?你在这个时候要学什么?你该怎么听话……”
从来没有问过孩子,“你要不要做什么?你想做什么,接下来,你该怎么做……\”这就难怪很多孩子做起事情来特别被动,完全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与积极性。
参与感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大多数人不管是在工作或者学习中,往往都不太喜欢发号施令的人,因为那意味着你处于被动的状态。
只有当你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一份子的时候,你才会真心去为你的团队努力,这个团队可以是你的家庭、你的工作小组……对孩子来说,这个团队应该是能让其参与学习任务的任何团体。
换句话说,他们让孩子有归属感,孩子对他们有参与感。
就拿做作业来说,如果你只是每天让你的孩子去完成作业,那么对他而言,他只是在完成老师的要求而已,事实上,这个时候,孩子往往呈现的是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
只有当他从心底认同自己是“完成作业”这项任务的一份子,并且是最重要的主体时,他的大脑才会输出积极主动的信号。换句话说,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意识去主动完成作业。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对作业有参与感?
沟通时,尽量把祈使句换成疑问!
“吃完饭了,赶紧去写作业。”换成“我们现在吃完饭了,接下来该做什么?”
“先去写语文,写完语文再写数学。”换成:“你想先写什么?”
“快点写啊,别磨蹭。” “认真点啊。”换成“写作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先去写语文,写完语文再写数学。”换成:“你想先写什么?”
“快点写啊,别磨蹭。” “认真点啊。”换成“写作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由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思考。
给予孩子充分思考以上问题的时间,并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答
将简单的一句话分成三五句来讲,这样转换说话方式,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很累,可能会认为等待孩子自己回答,比你直接告诉他答案要节省时间。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经过思考,从嘴巴里说出来的话,要比听到的话有用得多。
还结合自身来说,“你要努力”和“我一定要努力!”哪个更能激励你?对孩子来说,亦是如此。
和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选择一个宽裕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沟通,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对于计划的每一部分,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认真聆听孩子这样制定的原因。
如果孩子有好的想法,一定不要吝啬你的鼓励!
制定计划算是前期统筹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于自我意识的激发和参与感的培养。
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和奖惩规则
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的好处是,孩子会更有参与感,而且当他们完成任务时,他们会更有成就感。
目标的制定可以从短期目标开始,比如认真完成作业、不磨蹭、作业正确率高;也可以从中期目标开始,比如期中考试的成绩进步、一个月内做作业的认真度提高;也可以从长期目标开始,比如学期末各科成绩进步等等。
不管孩子制定什么目标,充分尊重并帮助他执行即可。让孩子自行制定奖惩规则,不仅有利于培养其参与意识,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做温和、坚定的执行者
家长要根据孩子自定的奖惩规则,严格执行。当孩子进步时,不要吝啬给他的鼓励。当他没有完成目标,对他需要承担的责任也绝不能姑息。
规定时间,玩完再写
很多家长看孩子放学回来了,就开始催促孩子“快写作业去,写完好吃饭”“回屋写作业,写完再玩”……但事实上,孩子上了一天的课了,放学后想放松一下又有何不可呢?家长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宝贝,先去玩吧,妈妈30分钟后叫你写作业。或者先让孩子喝点水,吃点水果,大脑补充完能量再开始写作业。
让孩子自己选择
孩子排斥写作业时,家长可以这样说:宝贝,你想先看动画片还是先写作业呢?孩子心里很清楚“写作业”更重要,所以,为了让家长看到自己很懂事,便乖乖地去写作业了。
但其实你也可以这样说:宝贝,九点上床睡觉,现在还有两个小时,你要记得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呦!对孩子完全放心,让他自主选择的同时,也等于给他设置了任务。
把大作业分解成小的目标
不光孩子,大人面对一大堆的任务时也有压力。教孩子把作业任务进行分类,写作业前先用记事本规划一下:把书面作业放在前面完成,要背诵的、内容较少的书面作业穿插在中间进行。写一会儿背诵一会儿,交替进行可以使孩子得到休息,不易产生疲倦感。
陪孩子写作业
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能够更踏实地学习,精力也更集中,尤其是长期在外工作的家长们,和孩子共处的时间更是珍贵。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作业题目,和孩子一起背诵课文、听写单词;在孩子学习时送上一杯牛奶,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父母要爱学习
如果要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首先得让孩子爱上学习。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父母首先要很喜欢读书,并且不断学习。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来自于家庭生活,如果父母下班回到家都在看电视、玩手机,那孩子也会受其影响,在他的潜意识里,回到家就该看电视、玩手机。
允许孩子抱怨
家长曾经经历的,孩子正在经历着,所以,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允许和倾听孩子的抱怨,并告诉他:爸爸妈妈也是过来人,知道你的作业很多,但爸爸妈妈相信你会完成得很好!当孩子的抱怨得到了理解和回应,会更容易接受家长的建议,从而更专注地完成作业。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一下奥!!!!
我认为第一是兴趣,要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兴趣后学习就会有动力,还有就是要有伙伴,一个人干一件事情是无聊的,我们大人都会觉得很烦,小孩子在这方面更显突出,他们的兴趣爱好往往都是与周围好的小伙伴所影响的。因为他们之间彼此是最好的朋友能获得彼此的信任和认可。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
《寻找原因 多管齐抓 督促完成》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每次的作业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无法按时完成,这是最令老师们头痛的事。于是往往老师边批改边训斥,但收效甚微。那么学生的作业要不要盯?答案只有一个:当然要盯,而且必须盯。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及时完成作业的。我想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学生的懒惰——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更不要说孩子了。如果家长不重视的话,那就更容易让那些学习不自觉的孩子,能偷懒就偷懒了。虽说每天的校信通告知了家长孩子应做的作业,但由于有些家长没有及时检查,听凭孩子说已经完成就算了事,所以给了孩子“有机可乘”的空子,他们宁可到校被老师批评,然后补做,也不愿意在家里独自自觉按时完成。
习题的难易——现在的习题有些确实很难,连我们当老师的都要反复思考,相互讨论,才能确定比较合理的答案。这些习题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往往无从下手,有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连看懂题目的要求都很难,这让他们怎么去做?加上家长也不懂,所以一旦让他们自己做,就只能乱写一气,甚至“开天窗”,这也是造成完不成作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时间的仓促——当老师的都知道,学生现在在校时间很短,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仅仅是数学不好,或者是语文不好,他们往往英语也不好。所以当语文老师找他要作业时,他可能正在数学老师身边订正数学,反之当数学老师找他时,他可能正被英语老师叫着呢,他是班级的“大忙人”,遇到这样的学生,让他的作业怎么及时完成?本想放学留他完成作业,无奈,放学铃声响了,校车到了,他立马整理好书包,一声“老师再见”,足以让你“目瞪口呆”。他们心里明白,校车到了,谅你也不敢留他。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你除了摇头,还能奈他如何?第二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以至于有些作业一拖再拖……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当老师的该怎么盯?我想除了继续加强思想教育以外,确实需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勤与家长沟通——家长是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的最关键的人物,学生不及时完成作业,一般都是家庭作业,特别是周末的作业,所以面对这些孩子,老师要及时、经常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必须每天对照作业要求及时检查,让孩子逐步养成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提前讲解难题——有些题目因为孩子不会做,导致他们不能完成作业,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先要考虑到学生能否理解题目,如果碰到难度大的题目,教师在布置前适当讲解提示,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阶梯”,这样学生就不会有惧怕心理。教师这样做并不是让学生不动脑子思考,因为一旦他们做错了,我们还是要讲解的,只是先把问题解决在前而已,为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增强了信心。
合理安排时间——面对有些学生完不成课堂作业的情况,作为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尽量让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避免作业堆积,越拖越多。同时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让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分散指导,分散补差,相互督促,能有效地完成在校作业。必要时放学后教师适当留下辅导,但要取得家长的支持,让他们到校接孩子,不要造成孩子乘不上校车回不了家的局面。
其实找到了原因,同时各方面多管齐抓,共同努力,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是会有所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