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需要怎样管理?

问答分类: 育儿我们的孩子需要怎样管理?
9 回复
0
源小米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我是一名老师,我和很多人的看法都是一样的,就是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你看那个12岁男孩子就因为被母亲说教几句,然后持刀杀了母亲,还能面不必色拿母亲的手机给老师发短信请假,这出悲剧的背后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现在很多家庭是几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但是养的孩子却不如以前质量高了。就像老师最喜欢说的一句口头禅: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其实这真的是老师心底的话,现在重点班的学生整体素质都不如以前的平行班,抗压力能力不行,性格骄横自私的比较多。以前老师送走一届学生能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现在送走后赶紧想把这一届的记忆删除,不是老师变了,只是现在的学生太自我了,成绩好不是老师的功劳,是家长基因好,是自己努力的,成绩不好全是老师的错,课堂不讲补习班讲,这样的谎话还特别有市场。

想把孩子教育好,不能指望学校,最重要的地方是在家庭。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送到老师手里孩子的性格基本上形成了,只是需要老师与家长配合来矫治小毛病小缺点了。

想把孩子教育好,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要让父母先学会如何做合格的家长。在工作中接触过不少家长,生孩子是给老人生的,只管生不管养,来给孩子开个家长会能嫌弃死。我们在学校里教学生公交车上要让座,孩子在现实中因为没有去抢座位,被家长骂半天,什么傻子,呆子的字眼都能从家长嘴里吐出来。

家长性格温和,积极上进,有平等意识,孩子都不会差到哪去,凡是生活中孩子品质有问题的学生都是难管的学生,背后都有不称职的家长。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想勿喷。

0
Sandm沐沐曦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正确的引导,品格的养成,周围环境的影响

0
我是大门牙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谢邀。

我简短的回答一下

首先定义一下管理这个问题,其实不应该是管理,而是这个家庭里面得有规矩。

所以我们引出第一个话题

1:权威

父母在孩子面前是要有权威的,你说的话没有权威,孩子就处在失控的边缘,

请注意,我们说的权威,不是压迫和威胁,而是孩子对于规矩的认同感,

孩子认为:爹妈说的有道理,或者不管有没有道理我得听你的,这就是对你的认同感。

但一定要注意,不是说:老娘或者老子就是规矩,小孩子懂什么。

请您一定不要有这种想法,时代变了,孩子更自私也更容易察言观色,他会哭他会闹更想乘机假装上吊,无非是知道你会妥协。

你不是规矩,是大家都认同的规矩才是规矩,而孩子没有规矩自然也就成了熊孩子,也就导致了很多家长疲于奔命,希望说能管理自己的孩子。

但你不以身作则,给出错误的示范,你在孩子面前有什么权威?

孩子说:妈妈爸爸,你不也是这样做的吗,你一生气一巴掌盖过去:我们不一样。


不,你们一样。

2 心态

中国式的父母总是觉得我是为孩子好,所以我希望他按照我的要求的做,但往往事与愿违,反而适得其反。

家长费尽心思,孩子疲于应对,拔河式的拉锯会耗散掉双方之间的感情。

孩子回家早早的把作业做完,开始玩手机看电视,你一看:hey,好小子,还敢看电视,作业做完了没有。

孩子胸脯一拍早做完了,你心想不对啊,那就继续给你加任务。

啪啪啪,第二天有寄了一堆三年高考五模拟,孩子一看,蒙了,既然提高了做作业的效率,反而要增加工作量,更没有自己自由时间,那我就拖好了。

这个跟我们在工作的时候,领导看你完成了业绩后,反而给你更多更难的任务,拼命的压制你不是很相似。

所以,孩子不是你的财产,更不是你的时有物品,而是上天赐予你的礼物,请给他空间和有自己选择的机会。

3 爱

为什么要谈“爱”呢

一个家庭不谈“爱”而是冰冷冷规则,那是法庭,而不是家庭。

孩子总会犯错,你也一样总在犯错,大人和小孩都是一样的。

请给对方犯错的机会,在对方认识到自己错的时候,请接纳他,或者在需要的时候维泰这份错误买单。

这样你们之间距离就拉近了,彼此之间会更加亲密。

写在最后,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孩子更需要鼓励和表扬,请在他做对事情的事情赞赏他,在他做错事情的时候,找个固定时间慢慢跟他沟通。

这才是“管理”小孩的正确方法。

希望对您有帮助。

0
LightStone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管理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我们来细聊下:

1 父母的表率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时间最长的老师,是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都希望孩子养成好的心理素质,与人为善、心胸开阔、尊重父母、尊敬老师、勤学上进、勤俭节约等等,父母首先要做到,行动上的影响作用远大于语言上的教育作用。比如,希望孩子尊重父母,长大后孝敬父母,你首先要以身作则,尊重和孝敬自己的父母,包括配偶的父母。父母的言行不一对孩子的反作用最大,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程度会降低,甚至鄙视,对父母的正确教育也会画上一个问号,从而很容易接受外界不良影响。

2 教育目的性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多种,但目的应该是一个,也就是说教育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说,孩子小的时候对物件没有价值上的观念,如果孩子有意破坏一件并不贵重的东西,都要进行批评,但如果孩子无意中损坏了一件很贵重的东西,即使你很心疼,也只能是提醒孩子以后小心一些。小孩或大孩犯了错误,大人会生气,甚至非常生气,真想狠狠揍他一顿,这时需要冷静地考虑一个目的性,目的是教育孩子改正错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加深对错误的认识,但是绝对不能把大人解气作为目的,大人教育中的错误常常是“把我气得狠狠地揍(骂)了他一顿”,这就是犯了目的不明确的错误,把大人解气作为目的了,而不是把教育孩子作为目的。再者,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受大人当时心情或情绪的影响,高兴的时候大错不管,不高兴的时候小错就打,是错误的。教育孩子要就事论事,一定不要把上次的错误累加到这次。

3 赏识教育

孩子需要大人的赏识,大人要留意孩子的优点和成绩,并经常告诉孩子,经常表扬孩子,表扬的作用大于批评的作用。第一,使孩子树立信心;第二,通过表扬可以使孩子考虑到没有被表扬的那些方面的不足;第三,为了得到表扬会更加努力;第四,心情愉快,事半功倍。表扬和批评一样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一样的,是让孩子更好,只要通过表扬能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要用批评的方式。可以这样想,你今天上班受到领导的表扬,哪怕你明明知道表扬得有些虚,但你仍然会很高兴,一天心情很好,当天的工作也完成得很出色。反过来,我今天刚一上班就被领导批评了一通,哪怕我明明知道批评得对,我仍然会很不高兴,一天的工作也没干好,说不定明天还要挨批。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4 儿童的自尊心

孩子(哪怕小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孩子一旦没有自尊心,恐怕就很难教育了,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不要当着他的同学(甚至其他大人)的面批评孩子,最好是只有你和孩子两个人的情况下批评,批评过程中就事论事,不要用有损孩子自尊的语言,比如,你没治了、你还有脸回来、我看见你就烦、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孩子等等。孩子大多都会耍些“小聪明”,大人很容易看穿,但是只要无关大局,不伤大雅,尽量不要点破,而就有很多大人为了表现自己的“伟大”,次次揭穿,可悲。

5 诚信教育

听到不少家长说,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就有意不告诉家长,或谎报成绩,甚至修改分数。我可以肯定的说,是家长之过,是家长的一些行为导致了这种现象。或者是家长平时没有诚信的表率;或者孩子成绩不好时,不管问题所在,棍棒相加,悲哉。

6 青春期反抗心理

中学生处在青春反抗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看到了一些教育与现实的脱节,并对其扩大化,独立意识加强。这个时期的教育往往最难,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思想空间和行为空间。不要管得太死,要给孩子留有思考得余地,父母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进行引导。打个比喻,小的时候,你告诉他这个果子是甜的,可以吃,那个果子是苦的,不能吃。孩子会听你的,只吃甜的果子。大的时候,你同样告诉他,他不一定会相信,他要都尝一尝,你不要担心,一方面告诉他那是苦的,一方面允许他去尝,这就是给孩子留有实践的空间。但是,有毒的果子绝对不能让他去尝,这是原则,有松有弛。这样,孩子有实践的空间,一般不会去碰毒果。相反,只允许孩子吃甜果,酸的、苦的、毒的果子一概不许碰,孩子不辨轻重,误尝毒果的可能性岂不增加。

7 目标适当

作为父母,都望子成龙,但目标要适实,不可过大,目标过大等于没有目标。例如,我们都希望孩子成绩越高越好,比如孩子有80分的成绩,你可以85分作为期待的目标,在孩子看来目标并不遥远,不管成与不成,孩子会努力争取;如果你以95分作为期待的目标,在孩子看来很遥远,想着即使努力也难以实现,于是孩子会放弃努力,岂不事与愿违?再者,人都有能力的限制,经过努力没有达到目标也不可过责,否则,孩子会怨你不了解他的努力与辛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以后会放弃努力。

8 与孩子交朋友

与孩子具有朋友式的关系,对于教育孩子是大有帮助的。经常有家长埋怨,孩子与同学之间有说有笑,有说不完的话,和家长却什么话都没有,错在谁?在家长。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最和谐的交谈往往以平等的关系为前提。比如,同事之间可以很自由的聊天,建立很好的关系,但与领导谈话一般要谨慎的多。我们都有这种经验,同样的一句话,朋友说的或是自己很不喜欢的人说的,效果大不相同。如果是建议,朋友的建议可能采纳,而你不喜欢的人的建议难被采纳。如果是批评,朋友的批评,你可能接受,从而反思或改进。而你不喜欢的人的批评,只会使你反感。我们教育孩子,是希望孩子做的更好,批评孩子,是希望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你的教育和批评能否达到预想的目的,效果如何,与你和孩子之间是否具有朋友关系密切相关。比方说,和小孩说话,站着说和蹲下来说效果大有区别,蹲下来使小孩产生平等一些的感受,容易沟通。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沟通中要建立一定的平等关系,包括年龄上的平等。比方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一部分内容没有理解,心理沮丧,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我会说,别着急,这部分内容确实比较难懂,爸爸小的时候学这部分内容也是遇到困难,着急的不行,后来老师怎么怎么讲,我怎么怎么考虑,才把这部分内容彻底弄明白。孩子遇到思想上的问题也用类似的办法开导,效果很好。这就是与孩子建立年龄上的平等。大人不要害怕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要使孩子知道人(包括大人和孩子)都有不足,都有缺点,都会犯错误,这不可怕,只要努力改进,争取进步,就是好的。这样说,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只会提高,而不会降低。

9 提供有力的帮助

孩子和大人一样,会遇到各种困难,包括学习上、思想上等,需要大人的帮助。这种帮助要切实、符合孩子的心理程度和理解程度,避免空洞的说教,有能力就帮,没有能力就明确告诉孩子你帮不了,再想其它办法,不可不懂装懂,长篇说教,与事无助。帮助孩子要亲临其境,不能想当然。打个不一定很恰当的比喻,孩子被大石挡路不知如何过去,你作为家长不能斥责孩子“真没用,这么小块石头就挡住过不来了!”,也不要站得远远地说“过来,过来。”。我认为,有能力你就把挡住孩子的石头搬走;或者,帮助孩子越过去,伸出一只手或一个指头给孩子,使孩子增加信心,一个指头的作用远大于一大堆空话的作用。再者,引孩子绕过石头,然后让孩子回头看看,石头确实已在身后了。孩子遇到的困难,不管大小都要认真对待。有的家长,孩子学习上有些吃力,问难一些的问题时,能够耐心指导;但问到很简单的问题(或者大人认为过于简单)时,横加斥责,几次过后,孩子再有问题不敢问了,小问题逐渐积成大问题,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大人后悔莫及。

0
落依晨霏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管理孩子,教育孩子”,这是个“沉重”的画题,就连父母双双高学历的家庭,也常有教育孩子的问题。

在为人父母这件事上,让大多数人空前站在了相对相同的起跑线上!

究竟如何教育孩子,这是个持续性问题,没有完整答案,更没有标准答案。

孩子的教育是单行线,不送你后悔。因为后悔的代价太大!

我觉得,所有为人父母者,在学习教育孩子这条路上,都应时刻做好打场“持久战”的准备,并随时随地在行动!

0
淡泊的花猫f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首先,谢谢邀请

我觉得父母应该从四个方面管理孩子:

一、父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形成一个好习惯。” 

比如:改掉粗心的毛病,不随手放东西,会整理自己的东西,不剩饭,节约粮食,出去不拿别人的东西,懂礼貌等等,还有最重要的学习做作业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所以家长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二、长期观察留意孩子的兴趣,喜欢什么,在那些方面变现特别聪明,有天赋。我们要留住孩子的喜欢,激发和培养的孩子的兴趣。

比如孩子对自己的有兴趣的事十分用心,这是家长都能观察到的。比如:爱好画画的孩子不用家长布置任务,自己就画来画去,不知疲倦。如果稍加赞许和指导,进步就更快了。比如买东西找零钱时,就可以锻炼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讲述与小朋友玩儿的过程,锻炼交友说话的能力。

三、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样更能影响孩子。要多孩子交流沟通商量,不要觉得孩子小,什么都替他做决定,什么都帮他安排好,相反要从小教会孩子独立思考,自主生活,又常和父母沟通的能力。

四,父母多陪伴孩子,不要忙着工作,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几面,见面只关心孩子学习。要经常带着孩子去旅游 ,拓宽孩子的视野和见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现在这个社会,做孩子不容易,做好父母的更难,可怜天下父母心!

0
布衣小语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近距离照顾好饮食起居,多交流多沟通;不远处关注其思想行为动向,做隐形的翅膀,引导而命令他的飞来过往;不过问他的隐私,除非他愿意和你讨论;远距离放飞其梦想。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相信爱孩子的家长们,一定能做得越来越好,教育孩子也是自己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愿我们大孩们和孩子们一起共进。

0
四川唐姐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如何管理孩子,父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现在的爸爸妈妈在管孩子上可以说是左右不讨好,教吧,就会有人说你教错了;不教吧,就会有人说你竟然不教育孩子。

真是骑虎难下!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要怎么解决,可是门大学问。

1、要帮助孩子进行分析

孩子思想一般都是比较幼稚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了。

但是这里的帮助并不是让爸爸妈妈全部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要在孩子想法的基础上进行改善,这样才能带给孩子启发。

让他们下次遇到同样问题时还会来找父母拿主意。

而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手足无措的时候,爸爸妈妈最正确的做法不是找出方法去解决,而是帮助孩子分析这件事情。

然后引导孩子怎么去做,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探索和解决。

2、培养孩子的家庭意识

培养孩子的家庭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更好的融入家庭。有些爸爸妈妈对孩子可以说是百依百顺,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样会容易造成孩子以后比较固执已见,而且容易顶撞大人。

所以一定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的做任何事情,没有担当、没有家庭的责任意识。

3、恩威并施很重要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要恩威并施,既不能对孩子太严厉,也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骑在大人头上。

太严格的家庭容易导致孩子变得畏手畏脚,有任何想法也不敢说出来,长大后性格也会比较内向。

太宠溺孩子的家庭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捧杀,让孩子变得自大和盲目自信,不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

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对孩子恩威并施,该鼓励就鼓励,该惩罚就惩罚。这样既不会让孩子难管教,也可以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容易导致孩子过于依赖父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进行放羊式的教育,没有人给他指路,则容易让孩子走上弯路。

所以管孩子可以说是一门大学问,综合来看“中庸”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方式。

0
清语Violet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首先,非常感谢邀请。

我认为管理孩子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给予充足的爱。

现在,家长们都很重视学区房,有的甚至斥巨资购买学区房。私以为,最好的学区房就是自己的家。如果一个家庭里,父母长辈都很爱读书,那么这个家庭里就会弥漫着一种读书的氛围,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喜爱读书。因为孩子最开始会模仿周围人的行为,而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能够做好表率,就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同时,我认为孩子的童年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孩子的以后生活的幸福指数。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要给孩子足够的爱,让他感觉到温暖与安全,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灵。他就会把父母认为跟亲近的人,可以倾诉一切,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以及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解决他们无法处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