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带孩子的家长,陪伴时间再长也白搭
你都怎么陪娃?
每天给孩子读一个小时的绘本,讲很多故事书,每周带孩子去一次海洋馆或者动物园。
送孩子去早教班,玩亲子游戏……
然而很多人就简单粗暴多了,直接给个iPad看动画片。自己在旁边睡睡觉,刷刷手机,省时省钱又省力。身边很多小孩子都开始上早教班,家长工作太忙就也给孩子报个早教班,把孩子交给早教机构。
对于陪娃这件事,每个家庭之间的区别非常大,可能有条件的家庭确实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条件。普通的家庭,就显得盲目了一些,不知道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有帮助的。
而在0~3岁的时候,是宝宝发育的黄金期,各项能力都在飞速发展。这时期,给孩子更科学的早期教育、高质量的陪伴,才是投入最小、未来收获却最大的事情。
什么是高质量的陪娃?
先澄清下面几个误区:
误区一:陪娃=24小时不离开孩子???
陪伴孩子需要时间,但是孩子更需要自己的时间。
当孩子自己在琢磨一个东西非常投入的时候,何必要去打断他呢。孩子也需要自己思考的空间,高质量并不等于高密度。
误区二:陪娃=一定要花大价钱???
陪伴不是带孩子花钱去学这个、看那个才是必须的。对于撕纸巾都非常有意思的宝宝来说,大人世界的“游戏”,说不定并不感冒。
误区三:陪娃=让孩子听话???
陪孩子,是陪TA玩耍,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不是看了书就要识字,读了绘本就要学规矩。养孩子千万不要太功利。
究竟该怎么做
才是最好的陪伴?
有句歌词唱的好“不做你的世界,只做你肩膀”。 不一定非要花大价钱,家长每天的陪伴、互动、交流,对宝宝的影响会很大。
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新奇,其他的先放一边,先陪他认识自己。
比如,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宝宝会发现,手是可以抓住东西的,腿和脚是可以走路的。
比如,用身体触觉去感受周围的事物,宝宝会发现水是会流动的,风是凉爽的。
再比如,尝试去描绘色彩,原来在宝宝眼里,大海也可以是五颜六色的……
说了这么多,妈妈们肯定觉得还是非常抽象。我们写过非常多陪娃的方法,还有一些简单的在家操作的小游戏、小手工,可是一直都缺少一个系统的学习。去早教班,又负担不起昂贵的费用,经常有很多妈妈们留言向我们求助。
是的,经过长达一年的研究和筹备,爱折腾的我们,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东西。
它是一个从宝宝出生起就适用的的“陪娃大法”,也是一个帮助宝宝的“科学成长秘籍”。
它还是一个在家就能享受的价值上万的专业“早教班”——“年糕妈妈早教盒子”系列早教课程。
它会让你明白,其实早教可以很简单,在家就能轻松做。
长年卧底在早教班的家长们,肯定深有体会,陪孩子上过几次早教班之后,才发现这个课是给家长上的。 原来摸一摸小朋友胳膊也算游戏?翻身也算游戏?excuse me?老娘白花花的银子这么好折腾吗?!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早教班上的东西不是你不会,而是你没有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位已经从事早教行业十年了的资深早教老师也说:
“早教其实更多的就是一个陪伴,陪孩子玩。往往父母们总是期望太多,连孩子最基本的天性都被忽略了。”
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玩。同时在玩的过程当中,锻炼宝宝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交往……等等各项能力。
仔细想想陪孩子玩这件事,并不是只有在早教班才能进行。所以我们决定帮家长们把“早教班”搬回家。
要做这样一件事并不容易,首先,要保证跟早教班一样,课程丰富。
所以我们邀请到了不同领域的资深早教老师,开设了多个课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400个小游戏视频,每一个小游戏都对应着一种或多种能力。
运动课 ▽
艺术课 ▽
音乐课 ▽
感官课 ▽
看一个课程是否专业?首先当然是看理论依据,先让大家感受一下我们的资料来源:
所有理论依据均来自建构主义理论、DAP发展适宜性实践(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欧美先进教育哲学(蒙台梭利、瑞吉欧等)、 Zero to Three 等机构研究成果。
不光如此,还有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给予了很多专业性意见,他们各自在教育、儿保、医学、心理等领域都有相当专业的背景和丰富的经验。教案撰写老师,以及视频拍摄老师,均拥有十年以上教学经验。
这阵仗,叫我们“强迫症团队”一点也不过分。
那很多妈妈问:“游戏里用到的东西太复杂了,我家里都没有,还不如去上早教班算了。”图样图森破,光是看看视频就完了?当然不是。
所以我们提供一共近100种课程教具,分月给您寄送到家。
▲ 这只是我们很小部分教具哦
为了这些,采购小伙伴已经被我们逼疯了,形容我们说:“你们就差不给用户配个孩子了。”(想法不错哦,但是应该不合法吧?)
还有光是不合格的产品,就被我们毙掉了不止一麻袋……
还要符合自己家孩子的年龄段。
所以我们做了一个超级酷的系统,给每一个家长推送更定制化的,更符合自家宝宝月龄发展的课程。从会走会爬到会唱会跳,一路陪伴孩子的成长。
简单好操作,家长们只需要跟着视频带着娃做。
视频时间不能太长,要照顾到家长的学习时间。所以每一个小游戏时间都只有几分钟,简单易操作。
……
当然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价格,掐指一算也就是早教班的零头吧。
还有很多很多细节,我们正在不断的打磨、调整,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跟大家见面啦。
做这样一个产品,是希望让早教回归家庭,在宝宝成长的路上,家长才是那个最重要的角色。
高质量的陪伴,不一定要高的价格,但一定要科学系统的指导。
超值打卡返现活动
除了丰富有趣的课程设置,还有回报率非常高的打卡活动:
每个人都有21天打卡、100天打卡、300天打卡的机会!
两年卡、年卡都有超值奖励!
如此丰富的打卡奖励,相当于只花了一点小钱,就享受到了超值年卡:
-
144节科学系统的视频课程:内容有趣不枯燥,娃学的超开心~
-
近100多种教具:丰富多样、免费寄送
-
宝宝五大领域全面发展:语言发展、关乎大脑的大运动发展、还有精细动作、认知和社交培养
-
各种高效陪娃的妙招:让你躺着也能陪娃
-
贴心的小助手售后服务:专属一对一服务。
还在等什么?下载年糕妈妈APP,进入早教页面,即可观看试听课程并了解更多信息啦!
您好,感谢您的邀请!我是高级育婴师、母婴KOL福林妈咪,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现在,孩子的起跑线越来越提前,上一个好的小学和幼儿园已经不算有优势了,而是要让孩子在一岁之前就开始和别的宝宝竞争。
是早教班费用比较贵,动辄就是一万块,很多宝妈希望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发育,但却被这昂贵的价格吓住,难免会想知道,早教班到底有用没有,花这么多钱到底值不值?
首先,我们要知道早教的功能到底是什么。早教的目的有两个,通过游戏增加宝宝和妈妈以及其他宝宝之间的互动,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开发孩子的身体智力及情感。有些机构为了招生,会在宣传的时候夸大早教的效果,宝妈们要有更理性的认知,正确认识早教的功能和效果。
那么,宝宝参加了这样的早教,怎么会有什么明显的改变吗?
@秋叶红:我家宝宝七个月的时候去了早教班,一个月之后,孩子自己已经玩得挺有章法了,拿起玩具知道怎么玩,不再是只知道放进嘴里啃,跟宝宝说话他好像也能更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还是有些作用的吧。
@七七妈妈:我带着宝宝去了几次,老师会让引导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设计的一些游戏也挺合理,要说起来爸妈在家带着宝宝也能做,但是一方面想不到,而且怎么引导也不够专业,另一方面没有这样的游戏条件和环境,找不到那么多宝宝聚在一起。
@士多帮:我家宝宝一岁,老婆非要带着孩子去,一周两节,一次两百多,主要是花费时间,去了之后感觉挺不值的,没觉得孩子有啥变化。看情况吧,如果宝宝不太能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或者有其他问题,而自己也有时间有经济能力,可以去试试。
总的来说,要不要带宝宝去早教班,宝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孩子的发育情况
孩子们的发展存在差异性,在不同的方面都有自己的优点,发育早晚也有所区别,对于才一岁的宝宝来说,宝妈们不需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或要求,而如果觉得孩子的潜力还很大,而自己不知道如何开发,那花钱花时间,都是值得的。
二、宝妈宝爸的带娃能力
早教班的老师都会经过比较专业的培训,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但是如果宝妈宝爸自己就能担任这个工作,而且也有时间每天陪伴孩子,那么在家也可以进行早教。
其实广义的来说,我们每天都在给宝宝进行早教,陪孩子玩玩具,跟孩子说话等等,这样的陪伴可能更为重要。
三、家里的经济情况
另外,费用也是宝妈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早教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并非能让孩子一下子变成天才,如果拿出这些钱来会让家庭的其他方面变得比较艰难,可能要慎重考虑,不必过分担心,有钱人家的孩子又将领先自家孩子一步,孩子人生的路还很长。
早教确实对孩子有一定的作用,也会给宝妈宝爸更多的育儿启发,但是,培养宝宝本身并无定法,多多陪伴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育儿水平,对孩子来说更为重要。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福林妈咪,每天为您推荐落地实用的育儿知识,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长朋友好,1岁孩子该不该送去早教班?其实我的答案是真没那个必要。
家长将孩子送去早教班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让孩子的成长先人一步。
那么与其花高价将孩子送去早教班,不如按照孩子的心智发展阶段,给予恰如其分地陪伴。
省钱、省力、科学、健康。
首先,要抓住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知识点:关键期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人的一生中,婴幼儿期智力发展最快,这一时期就被称作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开发智力,效果事半功倍。错过关键期而弥补,则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不可逆的影响。
3岁之前,婴幼儿脑部急速发展,满3岁时,脑部已接近成人。
婴幼儿发展一切的基础,就是脑部发育。要想让孩子更聪明,就必须给孩子的脑发育创造好条件。在婴幼儿期,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摄入足够营养,保证脑重以正常的速度增长。
除了摄入足够的营养之外,外部的环境与经验为婴幼儿的成长带来的影响尤其重要。在儿童成长关键期,对脑部发育进行开发和刺激非常重要。错过关键期想弥补,可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很多家长倾向于在关键期让孩子接受知识类的培训和教育。
但是,比起让孩子学什么,更重要的是亲子互动。父母与孩子互动越多,脑部得到的刺激也就越多,其中既有心理因素(例如孩子感受到了安全,更乐于探索)也有生理因素(增加有益的神经递质比如内啡肽,减少有害的神经递质比如皮质醇的分泌)。孩子哭闹发脾气时,抱抱Ta吧,Ta不是脾气坏、性格差,Ta只是需要多分泌一点内啡肽。
第二,要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知识点:依恋
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称依恋。
借助于神经科学以及脑电图、正电子断层扫描、核磁共振等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压力和心理创伤会妨碍大脑的成熟,健康的依恋则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成熟。
除此之外,孩子与未来伴侣的依恋类型,与Ta童年时期与父母的依恋类型基本一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也是孩子今后婚姻家庭幸福的良好保障。
如何建立亲子间安全的依恋关系?
关于依恋的各种类型和发展阶段,以及依恋的风格对大脑发育的影响,经常和孩子互动、交流、有助于孩子安全型依恋关系,触摸和爱抚对宝宝脑部健康发育有重要帮助。多抱抱孩子,就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省钱、省力,又有效,何乐而不为。
宝宝的0-2岁,是建立起安全依恋关系的“机会窗口”。以下几点是安全依恋关系中应该具备的特征。
1)父母能够明白孩子的行为,并做出热情积极的反应时;
2)父母对宝宝表达爱意——爱抚,亲吻,怀抱;
3)在每天的亲子活动中—喂奶,喂饭,哄睡,换尿布,交谈,玩耍,洗澡;
4)当父母和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个事物上时;
5)当宝宝信任父母,相信他们会好好照顾自己并能够带给自己舒适的时候。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律,不要打扰孩子的专注
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中。智力发展之所以具有主动性,是由于智力结构本身只有活动的性质。好奇心构成了儿童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孩子因好奇而沉迷于某件事,父母不要打搅孩子的专注。
比如,孩子在沙滩上一心一意挖沙子一下午,这不是无聊,更不是傻,这是专注,请让Ta继续挖下去,你带着微笑,欣赏Ta专注的背影就好。
很多家长关心培养孩子的什么能力,将孩子送去学什么等问题。
其实目标不是逼出来的,而是玩出来的。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每天下班就躺倒在沙发上玩手机的父母,指责自己的孩子贪玩、不爱读书、不爱学习?不如先改改自己的习惯,孩子都是擅长模仿的,你捧起书,孩子自然也放下手机,伏案学习。
同时,自律带来自由,如果能培养孩子学会自律,将给孩子的将来带来非常大的优势。
如果有能力的话,尽量让孩子从出生后就开始接受启蒙。以我从事多年的经历来说,早教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说尽量从出生后就开始早教启蒙呢??
因为0-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最快速的一段时间,也是性格能力成型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宝宝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如何早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宝宝大脑能开发到何种程度。
1岁时候,正是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和品格习惯培养的时期。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① 语言表达方面:这个阶段大多数宝宝已经开始“咿咿呀呀”的学说话了,也能大概理解别人所说的话了,到两岁左右基本都能说简单的短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此时一定要有意识的锻炼宝宝的语言能力。
家长可以陪伴宝宝一边玩,一边引导宝宝开口说话,如:“你的耳朵在哪儿?”“妈妈在哪儿?”。让宝宝可以将语言和对应的东西联系起来。
② 性格习惯方面:宝宝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也有了独立做事的欲望。
这个阶段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灵活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婴儿期他通常只是双手摇、敲打或者扔玩具,但现在宝宝的注意力可以放在学习走路以及对事物的模仿和了解上。
可以通过搭积木、益智玩具、看绘本、做游戏等早教方式来锻炼宝宝手眼协调,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开发智力的效果。
③ 视觉感官方面:一岁左右的宝宝对颜色和形状会非常敏感宝宝,对颜色和形状会非常敏感,对周围的一切也非常好奇:
西瓜为什么是圆的?
苹果有没有绿色的?
晚上天会变黑色?
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敏感时期,对孩子进行颜色、形状的感知训练,锻炼和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
提供几个视觉训练实用方法:
1、买颜色、形状区分的绘本,在家里就可以引导宝宝区分简单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2、以身边的存在物品进行引导,如青苹果和红苹果,圆桌子和方桌子…
3、有针对性的亲子小游戏:如连连看。在地方放置多个物品,引导孩子把相同的颜色或者相同的形状的东西放在一起。通过简单的玩具或者卡片就可以做到。
我是王老师,有8年的早教经验,欢迎一起交流育儿问题。?
如果以上回答能帮助到你,记得点个赞哦,谢谢~
试着说说!对于早教!只是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一个美好愿望!说好听点是幼儿教育,说难听点就是劣童教育!反正孩子是你的!与别人无关!
对于早教每个人的理解都有不同!不过把家长的愿望强加在一岁幼童的身上,这好像有点过分!这和有条件没条件关系不大!这和懂不懂怎样为人父母关系很大!有个别人,老是拿条件说事!好像条件好是你靠自己创造的!这种人没智慧还自以为是!
在人类世界里善良和邪恶是并存的!有条件就可以为所欲为?就可以剥夺或略夺孩子的人身自由和尊严?这些人懂啥叫尊老爱幼?无语!(完)!
谢谢邀请!
早教班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有必要的!教育的作用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教育受益的过程可能是几个月,几年,或者一生!阶段教育对孩子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一岁的孩子接触的早教内容可以有大运动,精细动作,走步,绘本识图等等!孩子的能量是巨大的,追上孩子的成长!
1,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家带一岁的孩子,教育理念和方式上面会有一些适应性的差异,一岁的孩子需要父母陪伴,但是工作忙碌的话,需要爷爷奶奶带着去早教中心参加课程!早教老师年轻化,有耐心,适合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接触,也会更加有亲切感!
2,早教并不是教孩子如何学习竞争获得高分高表现,而是发掘孩子的优点,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兴趣,培养独立性,尊重孩子!《爱与自由》就是这样的教育理念!早教相对于孩子的敏感期而言,还是有所帮助的,帮助孩子平稳渡过敏感期!《抓住孩子的敏感期》里面详尽的描述了关于孩子的敏感期,人一生的重要敏感期,塑造孩子完整的性格,缓解原生家庭的成长压力!
3,早教拓展孩子视野,让孩子更加有活力,带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润物细无声,早期教育是一个新型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会慢慢渗透到宝宝的生活里面!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同时,也要学会融入社交氛围!鼓励孩子打开内心世界,去探索美好事物!
我认为早教其实分两种,一种就是上早教班,早教班是一个可以促进亲子感情,还可以培养孩子秩序性的很好的场所。试想下有多少家长能抽出进一个小时的时间,所有的关注都在自己宝宝身上,同时现在的孩子都很宝贝,家里都宠着,而课堂上却要按照老师的思路走,对以后进入幼儿园是不小的帮助。在早教中心,孩子可以学会与同龄人相处,孩子更开心。第二种就是家庭早教,从宝宝出生起,我们大人就在言传身教,宝宝从16个月开始,认知能力飞速发展,这时候家长有意识的引入早教,宝宝会给你惊喜的回馈。我现在每天只花10分钟专项性的陪孩子玩,不是为她多有智力开发,而是作为妈妈我,我更知道怎么和她交流了,因为每次一说到家庭早教,好多宝妈说宝宝8个月开始不知道对着他该干嘛,有兴趣的可以点我的头像看视频,教你怎么陪孩子玩。我是职场宝妈,上班很忙,下班还要兼顾自己的副业跨境电商,其实家庭早教游戏就几分钟,只是说你在陪孩子的时候哪怕时间很短,也要高效,孩子会很喜欢。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两种早教一点都不冲突,反而是相互补充。如果觉得早教班贵,就先开始家庭早教吧,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他们需要家长的陪伴。
△ 蔡笑晚
△ 蔡天文
△ 蔡天西
△ 蔡笑晚一家1983年拍摄的全家福
01 抓紧早教时机,不违背认知规律
02 重视数学思维的开发、培养
△ 蔡天西和蔡天武
03 保持孩子对成功的信心
△ 蔡笑晚和妻子
他有几个通过鼓励增加孩子自信心的小技巧。
第一招,与孩子争论。比如跟孩子聊到某个话题,他会有意识的跟孩子们争论。
不建议送去早教班!
巴甫洛夫说,你的孩子出生三天在开始教育就已经晚了两天半。
意大利著名早期教育蒙特梭利说对人类最好的教育是最早期。
早教当然是越早越好,但是家长要区分清楚早教和超前教育的区别。
早教越早越好,超前教育却不能做
什么是早期教育:
孩子从小到大都是以观察爸爸妈妈日常的行为习惯来学习,模仿成长的,父母只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算是早期教育了,比如你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那么在孩子4个月就可以开始了,因为4个月的孩子视觉系统发育已经很好了,你可以坚持每天自己看书,让孩子第一时间看到的是爸爸妈妈在学习,等他懂点事会走路的时候,你还是在学习,孩子也就学会呆在你身边翻看绘本小书了。这就是早期教育。
超前教育也叫提前联系,幼儿园的孩子学习认字和学加减法就是超前教育。
早期教育主要是多陪伴,多互动,多给宝宝讲故事等,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孩子从小基本上全是模仿看护人的。
谢谢邀约。关于这个问题,身边有很多年轻的妈妈都问过,当时一起讨论的结论是:如果作为父母或者其他固定养育者有时间、有观念去陪伴孩子0-3岁这个关键的婴幼儿阶段,那答案肯定是不需要。因为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发展特点就是和养育者建立信任基础,通过和养育者的互动得到最基础的安全感,而这个安全感也会伴随孩子一生,决定了孩子与他人的一切关系模式。
而在这个年代要满足这看似简单的两点:有时间、有教育理念,真的很难也很稀少。至少意味着一位高知高产的主力军,要暂停自己的事业,一心把养娃当做唯一的兴趣。这样的父母有,一般都是别人家的,出现在各类大V号的养育专家或者畅销书作者….
所以很多家长就有了另外一种迫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送到专业的机构,至少能让孩子收获眼界,有更丰富且安全的游乐环境,基本的社交意识。这样的选择,对于父母没有时间,只能把孩子交给长辈们来带的家庭,一定程度弥补了隔代养育的一些陋习,比如过度溺爱,到了该建立规则的年龄(8个月以后)依然没有规则感。因环境刺激不够,语言发展缓慢等问题。也针对一些没有科学正确养育方法的家庭,一方面通过早教,孩子定期的学习运动、艺术、语言等内容,还能让孩子通过团体的形式学习到一定的规则和社交意识,更重要的方面是一些好的早教机构会针对家长定期展开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心理发展阶段,提供不同的、科学的、有效的互动养育方法。家长也能在学习到正确的教养知识后,在有限的陪伴时间里,提供给孩子多欢乐、少遗憾的童年。
希望以上回复能帮助到您和所有认真爱孩子的父母们。
作者介绍
罗 轩,昵称Lois
80后,今年前的十年,一直在国内一家心理学上市公司任职
从基层到总监岗位,如今一枚自由职业者:)
一个两岁宝宝的妈妈
一个从事心理学工作十年的职场女性
一个以追求自由、正直一生为目标的独立个体
2019人生功课:开启与生命和解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