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一天到晚除了拿手机玩游戏之外还是玩游戏,父母亲讲不得,越打骂,越玩得凶,有时候还振振有词,说将来会有出息呢?试问一个连基础的文化知识都没有心思去学习的孩子,将来真的会有大出息吗?你信吗?大家肯定都不相信。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讲数学的尖尖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我持反对态度。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孩子迷恋的是游戏的暴力、性等因素
教育行业有很多大师总是提倡快乐教育,其实教育真的是快乐的吗?如果本来是快乐的,又为什么要提倡快乐呢!答案是否定的,这只不过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后一种正向强化,也就是孩子学习实际预期的是未来获得的好处。
游戏却是快乐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游戏能够释放孩子压抑的情绪,让孩子觉得放松,这其中掺杂大量的暴力因数、性因素,从各类游戏看,很少有孩子沉迷于知识性的游戏或者情节轻松的游戏,反而大部分孩子对于打打杀杀、扮演情侣等包含成人化因素的相当迷恋,不可自拔。
那么工作呢?很显然,工作也是辛苦的,枯燥的,和学习是一个级别的,哪怕每天都是面对美女、每天总是接触美景,也是审美疲劳的时候。所以学习不好,将来工作很难做得好。
二、长久的游戏会使孩子走向自我封闭
游戏存在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即使身处于网络交流状态下,孩子依然处于一个人创造的虚拟现实中,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逐渐与社会脱节,也就会将游戏中的暴力处理问题方式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出现讲不得、骂不得的现象,这是孩子自我封闭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与人交流,生活不自理现象会逐渐出现。
三、少数玩游戏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群体的成功
但总有孩子举例:某某在直播平台直播打游戏,收入几千万一年,实际孩子不知道的是,这些人哪怕是打游戏,也是当作工作来处理的,他们也在打到想吐的时候,他们实际不是沉迷,而是以一种严谨、客观的态度对待游戏,这些人的智商实际上也是天才级别的,即使他们不打游戏,他们也依然会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暴力、含有性的游戏会害了孩子一生,不要期待沉迷于游戏的孩子将来能走上正轨,除非他本身就是一个天才,否则还是正常点处理吧,该摔手机摔手机,该断网断网吧,孩子还小,还有“救”的机会,真到无药可救就迟了。
确实不可限量!简直世间少有,一千万个人里面有十个人会这样!真的是奇葩中的奇葩,战斗机中的战斗机!
小孩子现在玩游戏,教育他的时候,还振振有词,说将来有出息呢?他说的出息应该说的是做游戏主播,确实现在的游戏主播很赚钱。不过这类游戏主播有一个特点,口才确实可以。口才不行的基本上被埋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牛逼的主播成功,那是有上千上万个主播一无所有,打回原形。
虽然主播这个行业是新生的,不过现在开始也是需要一定的资本才能运作起来。那个野蛮成长的时期已经过去了。那些只会飙脏话的主播也差不多被禁掉了。现在开始要走正规化!再不正规化,主播这个行业就要关门大吉了。所以告诉你的孩子早点死了这个心。主播这条路没以前那么好走了。从历史里面应该也能看出个一二来,以前教书不需要教师资格证,有才就可以。现在没有教师资格证你就是有逆天的才华,你也当不了老师。以前会开车就行,现在没有证件开车那就是违法。时代不同了,时代在进步。现在流行的东西,等到他长大的时候,已经变成淘汰品了。
之前的主播会那么受欢迎,因为新颖啊。因为新,所以受关注。人都是好奇心很重的动物,当知道了新生事物的意思之后,人们就不会再关注了。如果真的想走这条路,问一问他能不能做到吸引人,能不能保持一直学习。不然沉迷在游戏里面很可能被社会淘汰,成为一个乞丐。当然也有人沉迷游戏成就了自己。这个是不能否认,是因为他在这一块玩出境界了。
每一个行业想做出一点成就,需要运气,也需要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没有工匠精神想成功真的很难。
@翔翊超爸 观点:玩手机游戏的孩子,将来是有可能成就不可限量的。
大家把玩手机游戏的坏处,聊的很透彻了,超爸反其道而行之,讲讲玩手机游戏的好处。
想象力的培养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想象力。如果牛顿没有想象力,发现不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缺乏想象力,发现不了相对论。
当你进入游戏世界,会被游戏设计者的想象力折服。游戏世界里,没有界限的想象力,让游戏充满着魅力。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出自己的想象力,只是需要植入一种积极思考的思维模式,需要父母做一些努力。
积极思考
所谓积极思考,意思就是说不能只跟着游戏设计者的思维去玩,而是要引导孩子:如果你来设计这个游戏,你会搞出什么新花样?
这在无形中引入了成长思维,所有的有成就的科学家,不会局限在已有的理论上故步自封,而是往前多想一步,探索未知的那一面。
游戏的设计,也会有暗藏的许多未知的东西,这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积极思考,是培养成长型思维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游戏
人生如戏,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在“升级打怪”中度过,学习考学是游戏,升职加薪是游戏,甚至婚姻也是游戏。
游戏思维贯穿这个人生,建立这样思维的孩子,更容易放松自己,面对困难。因为游戏思维的关键在于:
Game over! Try again!
再试一次,不断尝试,哪个成功者不是走过这一糟的?拥有游戏思维,给孩子有了try again的选择,成就正在酝酿。
结语
请注意,我在说游戏的好处时,规避了两个字“沉迷”。沉迷,不是游戏带来的,而是孩子处于逃避现实的选择。
为什么逃避现实?需要父母们仔细回忆自己的教养方式,在哪里卡了壳?沉迷,完全的跟着游戏刺激跑了,没有自己的思维,没有自己的主见,这当然很可怕。
所以,游戏本身并不是祸根,祸根在于如何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思维定向,满足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游戏只是他的工具,而不是全部。
我是@翔翊超爸 ,关注家庭教育的二孩爸,欢迎您的关注,点赞,评论!
[灵光一闪]沉迷于手机玩游戏的孩子将来的成就是不可限量的吗?[我想静静]
[泪奔]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过度概括”的“绝对化”提问![捂脸]
但凡这一类问题,因为“过度概括”省略了太多具体情况,然后给出一个看起来吸引眼球的荒谬的偏颇的“绝对化”结论[捂脸],
[机智]实际上,事物总有因不同的条件差异导致结果迥异[灵光一闪],例如:
1.同样是沉迷于玩手机游戏的孩子,里面有A类极端天赋顶尖的高手。[酷拽][大金牙]
我们都知道目前游戏电竞是一个庞大的繁荣的产业,这一类人是这个行业各个企业争抢的宝贝,前途确实不可限量[思考][得意]是可以依靠这个谋生的。
2.同样是沉迷玩游戏的孩子,里面有B类如:意见领袖、百事通等非操作技术人才,他们的前途也是可以期待的[吻][惊喜]是可以依靠这个变现谋生的。
3.同样是沉迷玩游戏的孩子,里面绝大部分是纯用户菜鸡类,[皱眉][擦汗]这一类孩子打游戏排名不能进入前万分一,也不是游戏里非技术操作名气排名前万分之一那种意见领袖、百事通级别,就是烧钱娱乐的消费者,[尬笑][红脸]是注定一辈子花钱那种。
古希腊神庙门口据说有一段话:[奸笑]人啊!认识你自己![嘘]
中国传统叫:自知之明[灵光一闪]
孩子木有“自知之明”[抠鼻]盲目沉迷游戏[发怒],我们想帮他[酷拽],
[机智]那就要“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灵光一闪]
我们先要做到“知人者智”[思考],充分认识了解理解孩子[灵光一闪],
然后再去有针对性做工作,[机智]让孩子有“自知之明”[泪奔],充分明白了解自己,这才能有可能破除“沉迷”[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