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也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好的注意力,这样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效率高,成绩自然拔尖。但现实是很多学龄期的孩子注意力水平堪忧。比如孩子总是坐不住,爱四处跑,根本一刻都停不下来;上课爱开小差、跟同学说话、小动作不断;要他写作业的时候,他就东张西望或者在纸上乱画……
家长面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往往失去了耐心,脾气上来了就打骂孩子。却没有想过也许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己也有责任。
家长可以想想自己平时有没有这几种行为:
1.从他出生开始,家里的电视机、手机就成为了他接触的玩物。一直保持高频率的接触,注意力就会被电子屏幕破坏掉。
2.有时以关心孩子的名义,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一会递水送水果,一会提醒离得太近,一会又指责孩子做得不好.
3.一次给孩子过多的玩具刺激。
如果家长有过这些行为,那么孩子的注意力正是被家长破坏掉的。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1.努力做一个不打搅孩子的父母,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
2.请尽早控制电子屏幕的接触时间,过多的刺激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父母陪孩子玩有趣的亲子游戏:比如隔空声音辨物,我们让孩子背对着,敲打物品,让孩子听声音分辨物品,或者我们轻声说话,让孩子根据我们的嘴唇和声音猜我们说了什么。
4.眼协调的动手游戏:比如好的积木,走迷宫,或者拼图,加强孩子的选择性专注力与手眼协调能力。
提升注意力,以下4个方法可供参考:
1.要善于调动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我们干一件事情动力源泉。兴趣浓厚,做起事情来就会干劲十足;没有兴趣,做事就吊儿郎当,很难搞好。所以,要提高自己对某事某物的注意力,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寻找自己对这件事或这个物品的兴趣点,找准了兴趣点,沿着这个兴趣点走下去,相信你的注意力肯定会提高。
2.要培养自己对某事或某物的感情。我们应该知道,如果我们做的这件事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是一段时期内不得不做的,那么,为了提高做事的效率,我们就得设法培养自己对这件事的感情。心理学讲得好:人是个感情动物。所以,我们对某事某物接触的时间长了,自然会产生感情——不论这感情是浓还是淡。如果再加上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那么,笔者相信,你对你正在做的这件事肯定会产生感情。感情同兴趣一样,也是人行动的动力因素,因此,只要你对这件事或这件物品的感情产生了,相信注意力定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3.要学会磨练自己的意志。有些事情,没有意志的参与,注意力很难集中,事情自然也很难完成,或做好。因此,在面对一些比较复杂、困难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去做,首先就得重视磨练自己的意志。意志变得坚强了,注意力自然由自己控制。
4.注意培养自己做事的好习惯。做事的好习惯不外乎就是:干脆、利落,有板有眼,不拖拉、不磨蹭、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等。这些好习惯养成了,做事时,不由你不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