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父母暂时还没有到了老小孩的年纪。因为很多时候他们依旧把我们当作小孩子,就好像我爸,明明自己年纪大了,搬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叫我走开。他就要自己去做。
有时候亲戚看不过眼,和我父亲说,她都多大了呢。你就歇着吧。
可是我爸还是如此。
可是他们的改变是,在面对现在出现的种种新产品,就会觉得力不从心。不得不找我们问了又问。
有时候我们会表现得有点不耐烦,他们却都是傻傻地笑着。
每一次我们都会觉得后悔语气过重了。
但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不管父母把自己骂成什么样了,很快就忘记了。
当然我们是不会骂我们父母的。
只是说,真是因为年纪越大,父母越来越多不懂的地方需要我们做子女的好好地去教他们了。
把他们当成我们小时候那样,手把手,耐心一点吧。
父母老了,我们应该怎样和老小孩儿相处,这是一个涉及到每一个家庭的问题,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应该把他们视若珍宝,我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和他们相处:
一、以孝为先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的光荣传统,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容易,在我们有能力的基础上,让父母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应该是每一个做子女的心愿,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要让父母感到满足感和幸福感。父母恩情比天大,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每一个年轻人,都懂得乌鸦反哺的道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父母有生之年,回报父母恩情,孝顺父母。
二、以顺为孝
何为孝,以顺为孝,顺即是孝,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是真心实意为孩子好, 父母永远都不会害你、背叛你,听父母的话,不会错。这句话,只有待有了生活经验的人以后才能真正明白。顺着他们的心意,让他们顺心顺意,他们心情就好,身体自然就好。
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父母年老后,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陪在身边,想一想,一年到头,真正待在父母身边的日子能有多少,在他们健在的时候,多陪在他们身边,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总之,我们与父母相处,应该多考虑他们的心情和心意,多顾及他们的感受,有时候,爱和责任不需要表达,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证实。
谢谢邀请,人老其实了特别害怕孤单,总想着有人在身边陪着。可是子女都有子女的事情,要操心自己小家的油盐姜醋,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做,要挣钱,现在这个社会钱不好挣还特容易花,没干啥?钱都不知道用哪儿去了!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待在他们身边陪着的。可是他们不理解,想着那有那么多的事,都没有时间陪他们。所以啊,他们就想着做点事情引起子女的注意,比方说不舒服吧!没有看到子女的时候,跟人聊的特开心,跑的特别快。一看到子女了就不舒服了,说自己腿疼啊腰疼啊哪儿都疼啊什么的,立马走路一拐一拐的。你说前一秒他没发现你,你看见他走的比我们都还快,一看见子女立马就这样了,你还不能戳破!想想都想笑?!我家奶奶就是这样的。其实啊人越老越怕孤单,就想儿孙满堂围着自己转,人老了想的也多,总怕孩子们嫌弃他们的老态,所以就特别敏感,很小的一件事,不经意的一句话,我们觉得很正常,他们就会莫名的生气了!?搞得我们一头雾水啊!所以对老人就要像对小孩子一样有耐心,尽量顺着他们的心意就好了,他们怎么样高兴,我们就怎样应对,老小老小嘛!说的就是他们这样的老小孩?!
我的父母都80多岁了,他们真的像老小孩儿了。走路很慢,颤颤巍巍儿的,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我们姐弟四人,只有我离的最近,我每天都要回家看看,做些家务,洗洗衣服,有时做点饭,很多时候什么也不做,就是聊聊天,听父母说说东家长西家短,一件事他们会说好多遍,重复唠叨,我总是耐心的听着,我知道我还在上班,也有自己的家庭,没有多少时间陪伴他们,也没能为他们做许多事情。最近,老父亲的视力不好,心情不好,弟弟妹妹带着他去了好多医院检查,却没能治好,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劝解,让父亲接受现实,
老小老小,他们想做什么就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啊!
所谓孝顺,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成,就是以顺着他们想做的方法来体现孝啊!
哈哈哈,真的,说的很对,老小孩,我都是这样分老人的,不同的分群,我用了不同的对待。六十到六十九岁之间的归小学生,以理讲理说服,七十到七十九岁的归幼儿(幼儿园的孩子)以哄,说好话哄老人高兴,开心。达到八十岁的,我就以婴儿?形式对待,讲理哄都无效果了,他们不会听,只有能满足的就满足,不能满足他们的就说好听的话,以转话题,满足罗。反正我是这样做的,我的爸爸,七十多岁了,生病住院,那种严重的脑梗,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认不了人,记不清现在的事,但对他过去的成芝麻烂古的事都记得,所以我采用了七十岁到八十岁之间的方法,照顾他,结果不错,效果很好,他认得我,记得我,什么都听我的,可以说配合的很好,当然,只不过我累点。但我很庆幸,我的爸爸让我照顾得幸福带着笑走的,我没有遗憾,没有受良心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