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8月8日上午,浙江宁波11岁男孩小龙(化名)离家出走了,这可急坏了他的妈妈刘女士。为什么孩子会离家出走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孩子玩游戏。正如题主所问,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请容寒石冷月结合离家出走的小龙案例给你分析。
6年前离异的刘女士从四川来宁波打工,后重组家庭,儿子小龙3年前被来宁波插班读书。
小龙平时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他在班级里的成绩非常不错。由于平时妈妈和继父在工厂里上班,每天早出晚归,妈妈刘女士每天早晨就得把早饭和午饭给儿子小龙准备好,而晚上由于回来的晚,小龙一般都得在8点后才能吃上饭。就在这种情形下,孩子仍然能取得好成绩实属难能可贵。但是小龙却不这想,他说自己学习成绩好只是为了让老师和同学瞧得起,也是为了讨大人欢心。
小龙在8月7日晚,因玩手机游戏被妈妈罚跪两个多小时,结果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从小龙的一日生活来看,他平时放学后或在周末与假期里基本上一个人在家,由于没有玩伴,只能在妈妈下班后说说话,孤独已经成了孩子的生活常态。对于小龙妈妈刘女士来讲,她的育儿观念是必须要让孩子出人头地,再也不能过穷日子。因此,她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格,甚至有时尽乎苛刻,儿子如有犯罪,轻则罚站,重则罚跪两小时。这不,在8月7日晚上,小龙因为玩手机游戏半小时就被妈妈罚跪两个多小时。令刘女士没有想到的是,恰是因为这次惩罚孩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出现了儿子小龙离家出走的那一幕。
关于能否给孩子配手机的问题,需要根据情况而定,绝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像小龙这样特殊的家庭,母亲和继父平时一天都在厂子里忙着工作,如果不给孩子配一部手机,还真没有办法掌握孩子的行踪。但是问题又来了,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只要一个人在家里,手里有一部手机且能上网,孩子焉能有很强的自控力?面对这种矛盾,给孩子配手机既然有需求,但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好手机使用和管理的规则。如父母在家时,当着大人面允许孩子用手机,或玩游戏,这样就不至于失控。但是对刘女士来说,显然她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尽管她对孩子管教很严格,但是她忽略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小龙离家出走现象,虽然并不常见,但是却暴露出重组家庭孩子内心世界很孤独的一面。
从对小龙的了解来看,在这个重组家庭里,他渴望像别的同龄孩子一样,能够有父爱和母爱,包括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能疼爱自己。但是小龙的生父性格暴跌,让孩子以前就无法和父亲亲近,来宁波做插班生后相当于进了一个新的家庭。在这个新的家庭里,小龙妈妈严格的管教让孩子内心始终有一种压抑感,始终得不到放松的情形下,孩子内心世界是很孤独的。小龙的离家出走,目的是想回四川老家,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去,然而他哪有这个能力呢。最终还是被派出所民警给找到了,并送回了家,并对小龙的母子做了教育。
结束语:小龙的离家出走,看似与手机和游戏有关,但这背后远不是那么简单。通过寒石冷月老师上面的分析,相信家长朋友们一定能读懂小龙出走的真正原因。如果小龙妈妈有机会读到我写的这些文字,她至少应该清楚自己的育儿观念出了问题,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的内心情感需求,再用无理严苛的惩罚,很容易伤害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更让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在这种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里,如果家长不改变观念和管教方式,指不定以后小龙还会做了什么不计后果之事。
手机的话千万别随便给孩子配。
孩子好奇心非常强,控制力也很差并且普遍贪玩,家长不可能24小时守在孩子身边,若配手机的话玩得更厉害!
实在是要给孩子配手机的话,可以设置一个密码,这样孩子可以接听电话,但不能自主浏览手机。
另外,如果想要双向自主打电话,可以考虑老人机或是儿童手表。
最后我想说的是,家长在孩子身边,一些孩子尚且不能全程一心一意的学习。因此,家长打电话督促孩子学习时,即使孩子最终没有完成学习作业,家长也不应该过分的指责孩子,更不能随便体罚孩子。
这位家长在家里安装监控,监视孩子学习,孩子自己感觉没有任何偷玩的机会了,就跟生活在囚笼里一样,还被罚跪了两个小时,孩子感觉住在家里受到了压迫,甚至心理上感到强烈的压抑,他不离家出走,长久下去不得心理疾病啊?
所以说,孩子离家出走,家长首先得反思自己教育方式上的过失,应该警醒,以免孩子做出更多偏激的行为。
8月8日,浙江宁波11岁男孩小飞给家里留了一封信后离家出走,原因是头天晚上玩了半小时手机后,被妈妈刘女士罚跪两小时。刘女士随后报警,不久民警在邻村找到了出走的小飞。据小飞说,他出走是因为想念老家的亲人和朋友了。
孩子出走时留下的信中写道:“妈妈我要走了,请你不要找我,我只是出去几天,放松一下身体。放心,会有人收留我的,并且我知道我是个废物、窝囊废、累赘,这些年让你们生气不是一天两天了。放心吧,我走的时候会带上书的,会好好学习的。我还会收集一些素材写一篇作文的,所以你们真的真的不要来找我,我自己会回来的。
谢谢你们这些年对我的照顾,我知道是我还没有懂事,我走了肯定还会给你们减少很多负担,再见!请你不要伤心,要好好上班,多挣点钱,放心,我过几天就会回来的,您不要哭,也不用来找我,再见!”
由此可见,该事件反映的根本就不是该不该给孩子买手机的问题,而是该不该多陪伴孩子的问题。
这封信让笔者这个为人父者看了,既辛酸又欣慰。辛酸的是因为没有父母陪伴,小飞居然认为自己“是个废物、窝囊废、累赘”,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欣慰的是,他是一个十分懂事明理的孩子,父母望子成龙的想法他都知道,对于自己的出走,只是本着一种散心的心理。
据悉,孩子妈妈刘女士六年前离异后从四川来宁波打工,不久重组家庭。三年前,小飞插班到宁波当地的学校就读。
夫妻俩都是普通工人,早出晚归每天工作近12小时,基本上都是只有给孩子做饭的时间,根本就没有和孩子沟通玩耍的时间。望子成龙的妈妈也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为了监督孩子学习,就从网上购买了一套监控,装在20平方米的暂住房里来关注小飞的一举一动。
所幸儿子小飞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异,这让每天忙于工作的刘女士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自己学历低,所以刘女士希望儿子能通过学习将来改变命运。她表示,“家里穷,想要孩子能出人头地,只有读书这条路。”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希望孩子的这一次出走让妈妈刘女士认识到,陪伴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方式,从而能在忙于工作时多陪陪孩子,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温情的一笔!
至于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对于自律的孩子来说,给他配了也不会影响学习,适当的玩耍还会有益身心;而不自律的孩子,即使不给他配,他也会想方设法找机会玩耍!正确的方式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导,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马上删除!
说实话,看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以后,我有一种心痛的感觉。但是对题主的这个表述,并不支持,因为这件事的发生与是否给孩子配备手机是扯不上关系的。
我认为,没有必要给孩子配备手机,如果需要联系的话,可以配备低配置的电话手表,而不是手机。
事件梳理——
【时间】2020年8月8日
【地点】浙江宁波海曙区龙观乡
【人物】刘女士和儿子小飞
【事件】因为小飞玩手机被刘女士罚跪两小时,次日小飞写了一封信离家出走。
【经过】
❶四川的刘女士,六年前离异,来到宁波打工后重组家庭。儿子小飞插班到宁波当地学校就读,小飞在学校的成绩比较优异,属于班内前五名的学生。
❷刘女士夫妻俩由于工作天天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小飞。
❸为了掌控小飞在家的动向,刘女士购买了监控摄像头,装在暂住房里。
❹刘女士望子成龙心切,对小飞的要求也极其苛刻。一旦小飞做错了事情,轻则罚站,重则跪在地上两小时。
❺8月7日晚,因为小飞玩了半个小时的手机,刘女士便罚儿子跪了两个多小时。
❻8月8日上午,刘女士通过家中监控没有发现儿子的踪影,从工厂跑回了家。发现小飞留下了一封信:
“妈妈我要走了,请你不要找我,我只是出去几天……”
小飞出走的原因分析——
❶20平方米的房间,一个监控摄像头,11岁的小男孩独自呆在这样的小天地里,没有玩伴,没有娱乐活动,只有单调枯燥的学习,小飞的压抑心情可以想象:
妈妈我要走了,请你不要找我,我只是出去几天,放松一下身体。
从小飞的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他疲惫的身心。
❷刘女士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疏忽了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并且在责罚的时候,让孩子伤了自尊:
我知道我是个废物、窝囊废、累赘,这些年让你们生气不是一天两天了。
孩子在家实在感到无聊或者相关作业完成之后,拿起手机只看了半个小时,就遭到了刘女士的责罚:跪在地上长达两个小时!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对自己孩子的严格要求,属于典型的“虎妈”形象。在我看来,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孩子偶尔看看手机,放松一下未尝不可。
❸小飞的出走属于理性的安排。通过小飞留下的那封信,足以看出小飞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他的出走是理性的:
放心,会有人收留我的;放心,我会带上书好好学习的;会收集一些素材写一篇作文的;我自己会回来的。
尽管如此,毕竟孩子年龄太小,刘女士是放心不下的,她在寻找无果后,选择了报警。
在民警的帮助下,在邻村一户人家门口的台阶上找到了小飞。
小飞出走引发的反思
作为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错,很正常,但是不能走向极端。
在关注孩子学习的时候,也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不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沦为书呆子。孩子有属于他们的空间和天地。
在学习的时候要做到张弛有度,不能一味拧紧发条,不给孩子喘息的空间,更不能采取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要多关注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
至于给孩子配备手机的想法,我认为不可取。如果孩子不想让家长知道自己行踪的话,会直接关闭手机的,即使有手机也是形同虚设。
如果考虑家长和孩子之间联系方便的话,我建议给孩子配备电话手表,并且是低配的。
幸亏刘女士及时报了警,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悲剧。
我是朗月寒雪,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并且我知道是废物、窝囊废、累赘。这些年让你们生气不是一天两天了,放心吧,我走的时候会带上书的,我会好好学习的,我还会收集一些素材写一篇作文的,所以请您们真的真的不要来找我……”
这是浙江宁波一个11岁男孩出走时给妈妈留下的一封信。
8月8日,浙江宁波的刘女士通过家中监控发现,自己11岁儿子小飞留信出走,并自称“废物、窝囊废、累赘”。
因为刘女士夫妇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儿子的学习。可刘女士认为孩子想出人头地只有好好读书,所以就在家里按了监控,想时刻关注儿子一举一动。可孩子没有大人看管难免管不住自己,趁家里没人,孩子玩了半小时手机。
刘女士知道后,惩罚孩子跪了两小时,可能孩子越想越觉得委屈,一气之下,留了封信出走了。最终,民警在邻村将其找回。刘女士表示,以后有时间会多陪陪孩子。
从孩子留下的那封信中可以看出,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总让爸爸妈妈操心没好好学习,他还再深深的自责。
因为玩半小时手机就被妈妈罚跪两小时,这位妈妈显然做得有些过分。虽然是孩子,可11岁了,他也是有很强的自尊心的。
给孩子配手机,担心孩子玩游戏或浏览一些不良网站。不给孩子配手机,又担心孩子有什么事联系不上。因此,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一直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其实给孩子配手机无可厚非,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学会自律,学会分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手机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样也会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况且,即使学习也要张弛有度,适当玩一会儿有益的游戏也未尝不可,不要一说玩游戏就大喊“狼来了”。幸好孩子被民警找了回来,不然,就因为玩半个小时手机孩子发生什么意外,恐怕我们都不愿意看到。教育孩子要用对方式方法,野蛮、暴力的方式绝对不可取。要“以德服人”!(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昨天亲戚家的女孩子跟我交流,她说:过去也没有手机可玩,为什么还是有学习不好的孩子呢。虽然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孩子幼稚的想法,其实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不少,直接把手机列为了制约孩子学习进步的不良因素。好像孩子不玩手机了,就万事大吉,学习就一定能搞好一样。这不浙江的一位孩子妈妈,因为孩子玩了半个小时的手机,就罚跪了两个小时。
浙江宁波的小飞今年11岁,原本是四川人。自己的妈妈和爸爸离婚后。小飞的妈妈就来到了浙江宁波打工,然后又和现在的继父重组家庭,在三年前把小飞从四川接到了宁波来学习。
小飞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小飞妈妈一心想叫小飞出人头地,不像自己一样过苦日子。所以对小飞非常的严格。每天都是小飞一个人在家。因为妈妈和爸爸要去工作赚钱。为了好监护孩子,他们还在网上买了一套监控设施。但愿这个监控设施的安装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而不是仅仅是为了监督孩子。
这天小飞妈妈回来查看监控,发现孩子玩了半个小时的手机,于是就罚跪两个小时。罚跪的事情发生在8月7日。
第二天小飞父母正常上班,结果下班回家,找不到孩子了,孩子给她留了一封信出走了,小飞妈妈着急的不行,于是报警寻找孩子。孩子在信中写到:“妈妈我要走了,请你不要找我,我只是出去几天,放松一下身体。放心,会有人收留我的,并且我知道我是个废物、窝囊废、累赘,这些年让你们生气不是一天两天了。放心吧,我走的时候会带上书的,会好好学习的。我还会收集一些素材写一篇作文的,所以你们真的真的不要来找我,我自己会回来的。
谢谢你们这些年对我的照顾,我知道是我还没有懂事,我走了肯定还会给你们减少很多负担,再见!请你不要伤心,要好好上班,多挣点钱,放心,我过几天就会回来的,您不要哭,也不用来找我,再见!”
看了小飞给妈妈留下的这封信,心里五味杂陈,其实这是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呀,心里还是很健康的,没有想不开,只是出去走走,散散心,还带着自己的书本。看来小飞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在警察的帮助下,很快就在邻村找到了小飞。
通过这件事,其实也反映出,小飞的妈妈教育孩子有问题。本来作为父母的,因为工作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就不是很多,每天只有在晚上才有简短的时间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妈妈在和孩子的沟通中,不是鼓励和肯定,而是批评和否定。其实不光是孩子,就连成年人,每天都被指责没有能力,你说你会是什么心情。所以有句话说得还是有道理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小飞学习成绩不错,家长应该给予肯定和适当的表扬。可是妈妈严格要求,一味地去指责,这样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真的是个“废物、累赘、窝囊废”。你说这样的教育方式还不是失败的吗?
小飞离家出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念老家的亲人,就是带大他的那些老家的亲人。在这里,每天都是孩子自己一个人。孩子是需要大人陪伴,也是需要玩伴的。哪个孩子的童年没有几个一起疯的好朋友。可是现在的孩子们大多被关在家里,不出去,也没人陪伴,你说他偶尔玩一下手机,还仅有半个小时,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呀。
在小飞妈妈的心里就是怕小飞沉迷手机游戏,然后不好好学习了,最终是怕影响孩子的学习,这个出发点没错。但是方法绝对的错误。用罚跪两个小时来体罚孩子,更是不可取。
很多人都把手机当做影响孩子学习的头号因素,好像不玩手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一定能够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手机游戏也只是一种游戏而已,它的确是吸引人,但是它尤其吸引的是那些自控性非常差的孩子,痴迷其中。学习好的孩子,不玩手机的有,但是玩手机的孩子大有人在,可是影响人家成绩了吗?你会说,人家能控制自己,其实你说到点子上了,我们作为家长不是堵住孩子玩手机,而是培养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像小飞这样的孩子,每天都是自己一个人,很是孤单,做完了作业,可以玩会儿手机的,谁也不会一天老是学习吧,但是一定给孩子限定时间。说好是半小时,就必须是半小时,这点不能讲价,到时就收起来。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延时了还玩,那么家长就进行惩罚,第二天甚至第三天的游戏时间就会取消。这样来培养的孩子的自控能力,到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了,一定能够把控,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孩子失败在这上面,其实他就是不玩手机,也会把时间消磨在其他的活动中,只有学会规划的自己的行为的孩子,将来才会有出息。这跟手机无关。
现在是信息社会,没有哪个孩子不接触手机,把手机视为洪水猛兽也是不可取的,培养孩子合理利用手机,能够自控才是根本,不玩手机,但是在那里假装努力学习,也一样不会有好的效果。
小飞的妈妈肯定从孩子的出走中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不要一句我是为你好,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多些耐心、多些沟通,多些表扬,孩子一定会更为优秀。让孩子能够感觉到满满的爱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至于该不该买手机,这个看实际情况吧,建议小学生还是不要给孩子配置自己的手机。但是现在很多的学习任务都是在微信上发布,家长把自己的手机带走了,孩子没有个手机也是不方便。看具体情况吧,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是很关键的,买之前就要约法三章,如果买了肆无忌惮地玩游戏,立马没收,这个要和孩子事先要讲明白道理。如果随着孩子的心愿玩手机,可能最后针对把控不住孩子的网瘾。尤其是家长很少关心孩子的家庭,孩子更是容易深陷网瘾之中。
您是怎么认为的,欢迎留言分享,
11岁的小孩就这么有想法了吗?
今天看了一个11岁的孩子玩半小时手机被罚跪两小时,最后留信离家出走。
我们作为家长的,要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
大家都知道这个社会上没有手机真的说是寸步难行了,别对孩子玩手机那么敏感。
手机也是把双刃剑。以前我们一直不让孩子玩手机。这次疫情期间全国学生都在家里上网课。包括我在内许多老师,由于以前没接触过太多的网络知识,以致有有些操作都不会。不怕大家要笑话,在直播的时候有些操作还要问学生。
只要做好孩子的引导,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接触手机。给孩子规定上网时间,培养孩子自律,现在不会上网,也可以说是半个文盲了。
手机不是炸弹,毒品,没那么可怕。
大家说我说的对吗?欢迎在评论区评论。
首先,看了事情经过,很心酸。为孩子心酸。
㈠父母离异
对孩子来说就是不小的打击,没一个完整的家,父亲又太过严厉,从母亲对他的惩罚上看,母亲对他越够严厉了。所以心疼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真正的爱。重组家庭中母亲和继父整日忙碌,也还是缺少关爱,缺少陪伴。
㈡异地他乡
孩子从家乡转到宁波,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要从头适应,人生地不熟,缺少朋友。就玩半个小时手机,我觉得家长没有必要这么对待他。
㈢重组家庭
在这样的家庭,孩子肯定谨小慎微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做错了事,母亲又用这样的方式惩罚他,严重的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㈣自轻自贱
在信中,他竟然称自己是“废物,窝囊废、累赘”,这样自轻自贱,可见内心有多少委屈,又是多么自卑!
信中还可以看出,孩子是个很懂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我觉得可以适当的放松一点。
当然也理解妈妈的做法,妈妈希望他好好学习,有好的未来。不希望他染上了手机瘾,妈妈可以跟他商量敲定玩的时间,超时了,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如多背一篇文章,帮帮妈妈干一些家务活。
其次,再回答题主的问题,到底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
像这个孩子父母都在上班,一天都不在家,如果孩子没有手机,就没办法跟家长联系,有事情了,怎么办?
所以到底该不该配?
要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定。家里有人陪伴就不要配,即便配了;我觉得也不要配智能手机;配智能手机了,也不要给他冲流量。
成年人都控制不了自己,何况小孩子。现在手机上除了游戏,还有一些视频,刷起来也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事。能自律的人很少。
另外,长期玩手机、看手机,对眼睛伤害很大。颈椎腰椎都有损伤。
手机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也有好的一面,有些视频可以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在用这些的时候,建议家长陪同。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id”: “v02016950000bsq09rn0gk37kleqvds0”, “thumb_width”: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248a5e90bbc42c59eeadeccbf38418f”, “vu”: “v02016950000bsq09rn0gk37kleqvds0”, “duration”: 37.48, “thumb_url”: “tos-cn-p-0000/0248a5e90bbc42c59eeadeccbf38418f”, “thumb_uri”: “tos-cn-p-0000/0248a5e90bbc42c59eeadeccbf38418f”,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37.48, “h”: 720, “w”: 1280}, “ultra”: {“duration”: 37.48, “h”: 720, “w”: 1280}, “normal”: {“duration”: 37.48, “h”: 720, “w”: 1280}}} –}
我是@初中语文李老师 做有温度的教育,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现在手机是大家都在使用的设备,不夸张的说,不会用手机,就和文盲没有什么区别,但给孩子配手机怕他玩物丧志,不给配孩子想获取点其他的学习资料又很麻烦。
我的建议是可以借给孩子手机,但是不要给他配一个。我儿子现在用的手机,就是我之前用剩下的。手机里面给他下载了不少学习的软件,方便他查资料,也有一点小游戏,但也是益智游戏,不至于让孩子沉迷和乱消费。
每次都是晚上写完作业,有不会的题最后拿手机查,平时放假的时候也允许他玩一会手机。但是这个手机放在我和他爸爸的卧室,他要是想用,要经过我们的同意,而且是绝对不允许他把手机带到学校的。
手机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能不让孩子去使用,但是在他还小,没有什么自律意识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控制还是玩手机的时间,以免他真的玩物丧志。等孩子再大一些上中学之后在考虑给他配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