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消费谱系下的差序格局
中国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信息接触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消费者的需求谱系非常宽广,在这样一种完整谱系的大背景下,一系列的热点也向波浪一样的从中心城市向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市场波及出去。
中心城市目前的消费重点:房产、汽车、IT数码产品、旅游、健身美容、金融产品等
二线城市:房产、汽车、IT数码产品、饮食、休闲等
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各种生活必备快速消费品及耐用品
2:区域主导的习惯差异
历来中国不同区域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地方文化,这种地方文化也逐渐渗透到了他们的消费习惯中。尽管目前信息沟通越来越便利,这种差异依然在潜意识里面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例如:
南方区域(以广州为代表)的实用主义
东部区域(以上海为代表)的崇洋情节及名牌追求
北方区域(以北京、沈阳为代表)的面子情节及好大追求
西部区域(以成都为代表)的休闲主义
中部区域(以南昌、武汉为代表)的精明、理性方式
3:年代背景决定的信息差异
过去一个世纪中国社会变化很快,这种社会变化的“年轮”差异通过消费者自身生活年代深化到了意识中。这种差异最大的影响就是消费者接触的信息以及对应的主导消费产品有着巨大的差异。
60年代及之前生人:这类消费者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因此信息渠道主要还是来自于传统的方式,对IT数码类产品相对来说略有排斥。但因为资源积累的原因,其中不乏家庭高端大宗消费品的消费者。
70年代生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较高,目前属于社会中的主力军。高知、高职,乃至中高收入的背景让这类消费者称为城市主要消费群体。而且已经到了购房、购车的阶段。因此是家庭普通大宗消费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80年代及之后生人:教育程度高,但社会积累不足。是目前时尚个人消费品的主要消费人群,例如中低端的手机、数码产品等。
4:资源决定的品位差异
近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给具有不同背景的人群的机会是不一样的。这种机会差异和背景差异以及能力差异导致中国消费者目前资源拥有程度的差异非常大。
随着拥有资源的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差异非常大,选择产品的层次也差异很大。拿手机为例,有些消费者认为根本不需要,有些则会选择非常高端的商务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