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爸狼妈”式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否可行

问答分类: 育儿“虎爸狼妈”式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否可行
10 回复
0
超人不够超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25之前

不可行。因为你面对的是活人,不是机器,你从本质上不可能做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别人,即使这个人是你的孩子。

0
愚人自话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25之前

感谢邀请,自己的经验以及看过许多别人分享的育儿文章,觉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是要不停的学习和成长才行。

\”虎爸狼妈\”式的家庭教育方法分两种情况来了说。

首先,在教育孩子的学习,品德,做人等方面,父母要站在同一条战线,以一方教育孩子为主,另一方来配合,把孩子往正确的方面去引导。切忌,一方在教育引导的时候,另一方来拆台,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也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认知,那就是:严的那个不爱自己。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也要随时看看育儿文章,尤其是哪些过来人的成功案例的分享,有些是可以去借鉴的,不能以自己认准的那个理念,一尘不变的几十年前的思想来教育孩子,那样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也会信服不了孩子的内心。不管父母本身文化水平的高低,相信只要有一颗勇于去学习的父母,教育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不要把\”虎爸狼妈\”式的教育,理解为字面的直接意思,如果父母不仅在行动方面,对孩子严加管教,而且在语言方面也是太过严厉,或者带有恐吓之意,以大欺小,以家长的身份来命令式的教育,那会有太多的隐患,只等孩子爆发的时候,会追悔莫及。

严厉一定要分时间,事情,不能一概而论。该严厉的,该管教的,是不容商量的,一定要严加管教,这个是把孩子往正确的方面去引导。\”亦师亦友\”的关系最好,家长和孩子有些时候是老师的身份,有些时候又是好朋友,无话不谈,这是最好的一种关系模式,这样的关系中长大的孩子,即便到了青春期,也是不会出现家长们焦虑的\”青春叛逆期\”的。所以既要严的时候的管教,孩子信服与你,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家是孩子永远的温馨的港湾,父母对他的爱是不变的,但是爱是有原则的。
“虎爸狼妈”式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否可行

0
慧画点亮生活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25之前

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位的套用虎妈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教育是门艺术,还是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一味的严格教育,只会扼杀孩子独立自主以及创新的精神,让孩子变得谨小慎微,退缩胆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或者叛逆反抗。是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

0
朶朶妈妈成长记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25之前

不管是虎爸虎妈还是狼爸狼妈什么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孩子特别狠,要求特别高,想要在一种高压之下培养出他们认为的成功懂事的小孩。小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是有特定时间阶段的,这种盲目的高压要求只会损害小孩的天性,虽然你最后可能会得到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值得你骄傲的孩子,但是他的心理健康发展好不好却不好说了。而且高压下的教育肯定会压抑小孩子的天性和多样性的发展,批量生产出来的小孩子才是教育的悲哀

“虎爸狼妈”式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否可行

0
暖心老师讲故事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25之前

我个人认为不可行。

过于较真过于严厉未必能调教出满意的子女,不留余地不留空间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时候会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作为父母本意是好心,可是在心智不全的孩子那里多半会成为恶意。久而久之、长年累月,留给孩子的只有不好的形象,很难想象在那样压抑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到头来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此,我觉得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留给彼此足够的空间,让孩子有自由发挥的机会,父母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正确的引导,逐渐养成孩子健全的性格和良好的三观。父母更多的是纠错者的角色,而不是独裁者。我个人觉得父母相对子女应该是一种亦师亦友的角色,大家欢声笑语戮力前行不是更好么?

0
帅帅育儿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25之前

虎爸狼妈,的方式教育是对子女不行的,我国历来都提创父严母慈的家庭教育,言传声教,和风细雨,把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

0
京锐教育石老师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25之前

会飞的鱼,这种方法教育孩子不可行。怎么个不可行呢?请大家网友听我析一下我个人的见解。一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二是家长的一举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今后成长。三是家长要和孩子打成一片变成孩子们心中孩子王。四是家长的教育方法不能是打骂,要切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不能以古老的方法教育孩子。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在这样良好的气氛范围里才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的观点就讲这么多谢谢!

“虎爸狼妈”式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否可行

0
龙之峰帝人2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25之前

不赞同,多年带娃感悟❤:孩子喜欢学习,是天性也是好奇心的驱动,当他们学到了知识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因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受到鼓舞。

而虎妈会强加“结果导向”的意识给到孩子。孩子开始慢慢的意识到,他们学习必须更快的学会,必须比别的孩子学得好,否则就是不对的,就会挨批评。

从这个时候开始,对于那些学什么都很快的孩子,他们依然能够得到正面激励,但是对于天赋不均衡的孩子来说,学习让他们所感受的单纯的快乐,开始慢慢的消失了,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是压力,我女儿也并非天赋异禀,但我更愿意做一个放慢脚步陪伴她成长的人。

-END-

0
阿十儿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25之前

什么是成功的教育?是通过父母一系列的手段方式让孩子考上好大学吗?这太片面了,也有违教育的本质。良好的心态,三观正,会妥善处理自己情绪以及人际关系,这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讲,虎爸狼妈的教育意义又在哪里呢?

固然成绩重要,上好大学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康的心态和感知幸福的能力。只有孩子受到过尊重,才会学会尊重他人,只有孩子感受过爱,才能学会爱与表达,美国斯坦福大学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显示,一个人能否生活的幸福,唯一重要的是他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与自己亲密的人的关系。

学习是能获得成就感的探索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制力也是不断调整加强的,成功的人最重要的品质自制力,学习力,开放性思维,受挫力没有一项是通过父母的强迫高压获得的。

当然,孩子的目标是当一个成功的孩子,而不是一个成功的成年人,父母肯定需要一些条条框框和管教,但教育永远要想到长期目标,而非短期的听话,或是以单纯的成绩论判断教育的成败。

0
旅途中的美食美景 管理员 回复于2023-11-25之前

谢邀。

家庭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场所,而对于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的中国父母来说,孩子的教育没有经验可言,要实现他们的梦,就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

因此,当家长的要善于学习、及时总结,掌握家庭教育的智慧。

智慧1

家长是孩子最忠实的老师。 美国人赫伯特说过:“一位好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事实正是如此。

著名美籍华人赵小兰在谈到她为什么能成功时说:我身后有一位成功的男人,我的父亲赵锡成。他有6个女儿,4个哈佛,一个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个玛丽女子学院。赵锡成有一句话,什么是成功人士?自己事业的成功,只成功了一半,把自己的子女教育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我很欣赏这句话,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理智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所以,我的理念是:孩子的事没有小事,有些事会影响他的一生。孩子的成长机会只有一次,能伴随孩子的成长,为他倾心付出的时间可能就那么一段,机会失去了,再也找不回。

因此,我期待我们所有的家长成为孩子的知音,成为孩子亲密的朋友。

智慧2

虎爸狼妈式的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 中国的家长,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即使有,也只是长辈们说的“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一本叫《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卖了几百万册,正是父母们这种心理的反应。过度关心,过度照顾会剥夺孩子成长的空间。

《扬子晚报》的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不少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你想,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不考虑任何事,不明白管理自己,怎么会成长呢? 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过多限制、过多干涉也会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

我们常常居高临下:“你是我生的,我让你听,你不听,找揍!”几年前,在美国,有个华裔提出家长要做“虎爸狼妈”,我比较就不赞成,即使孩子上了好大学,那大学以后呢?即使成功,也只能是个案。

因为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那些宣传在误导父母。

智慧3

有道德的人更聪明是教育的常识。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而家长容易陷入一俊遮百丑的误区。只要分数高成绩好,父母就放心了。

事实上,知识只能管某个阶段,而道德影响人的一生,我的教育生涯中,感受最深的是德者智。知识的缺陷可以弥补,而道德出了问题,不可挽救。

智慧

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

孩子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现代科学的研究早已证明,正常人大脑的能量只用了25%左右。

现在中、美、俄,都在进行脑科学的研究,想了解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

有个事实:一个9岁的孩子随父亲出去旅游。路上车胎爆了。父子二人下车,准备换车胎。结果这时千斤顶坏了,一下把父亲的腿压在车下,情急之中,这9岁的孩子居然用双手把车抬起来。

事后,人们又让孩子抬汽车,他怎么也抬不起来了。所以,不管怎么说,我们要相信孩子有无限的潜力。残疾人周舟不也成为很棒的指挥吗?

聋哑女孩周婷成长为美国著名大学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赏识教育的杰作。

智慧5

培养孩子的特长。 家庭教育中切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该让孩子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

那么,什么爱好最好?特色最重要。有了爱好的孩子,即使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名牌,也会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我欣喜地发现,现在的90后、00后不少孩子有特长,有的爱音乐,有的爱绘画,有的爱好文学,有的爱运动、喜欢各种球类,有的重史学研究,有的爱数理分析,还有的注重环境考察,这多棒!很多伟人、名人、优秀人才,用特长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李岚清的篆刻、邓小平的桥牌、普京的武术、钱学森的小提琴,还有李肇星的诗歌等等)。

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但他(她)的爱好,会提升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

智慧6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读书是主要任务。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

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

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人。他们读书的态度近乎宗教。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他们每人年均读书60本。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

是否读书跟他是否大学毕业没有关系,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