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确定
因为“试问君子动心否乎”这句话没有上下文说明,无法确定其具体含义和背景,因此我无法准确回答。
但如果从常见的语境出发,这句话可能是在询问对方是否感到心动或者有何反应等。
需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判断。
金圣叹说。
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
露白叚苍而外,有美一人。
试问夫子动心否乎?
曰:动动动动。。。
(此处省略35个动字)
长老说,不动心,不配为圣人。
性者,良知良能,知善知恶。识美识丑。
非石土无知无觉,不辩是非也。
阳明先生四句教曰: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存善去恶是格物。
体 ,识,意,行,各居其位而浑然一体。
此儒者功夫之高妙之处。期止于至善矣。
情欲意识,知之动之,未发为中,
发而皆中节者,体用中和,天人安泰也。
中道之用,关键是一个节字。
直心而自合符节。
节则出乎自然,从心所欲不逾矩也。
不是不知不动,不是无知无动,
更不是知而妄动。
无动于衷者,脑瘫,非人之常情也。
妄动者,禽兽,不知常,妄做凶也。
非道貌岸然一本正经庄严其事 。冬哄也。
非纵性任情肆无忌惮骄奢淫逸。独夫也。
中之用者,贵在有度。度而中节。
是为妙用。自然合节者,圣人者与?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也。
君子动心而忍性。归于天理。
圣人动心而合性,如如不动。
小人动心而乱性,穷斯滥也。
美女投怀,长老焉得不动心哉?
然长老果然动心者焉?
吁戏!圣叹不知此,
宜乎其不得其死。
孟子 《公孙丑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金圣叹,江苏吴县人。相传他出生时,孔庙传来一声神秘的叹息。
一年岁考,题目是《如此则动心否乎》,他很快完成文章,看看离交卷时间还早,于是提笔在文末添上几句:
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曰:动、动、……(共39“动”);主考官看了他的卷子,很奇怪,问他这么多“动”是什么意思?金圣叹答道:“孔夫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写三十九个‘动’字,在说明‘四十而不动心’”。
不知若夫子在天有灵,听到了作何感,怕也是苦笑不得吧。难怪他出生之时,夫子要叹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