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推出了“公田法”,即抢劫富人的田地充作国有,用以保障军粮供应,虽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后果,但确实保证了南宋最后十几年的军粮。贾似道搞的公田后来也成被元朝充分的利用,忽必烈犒赏功臣、漕运基本都是用的公田带来的收入。
变法过程中贾似道急功近利而对政局造成了极其不好的影响,对政权的覆灭都起了很大作用。
贾似道的公田法实施本来是为了改变国家税收、货币贬值、强制征粮问题,然而他不明白在专制皇权年代,再好的法律到了基层实际执行就会变本加厉。贾似道的公田法有点类似于《大明王朝1566》严嵩父子推行的改稻为桑,是为了敛财给皇帝补财政亏空,根本不是为了民众利益。原来的和籴也没有因为公田法推行而停止,这是一害未除又添一害。
公田法摧毁了南宋的中产家庭,中产之家破产,国家的税收实际上更少了。贾似道的公田法是饮鸩止渴杀鸡取卵,公田法对于高官家族没什么损害,倒霉的是人数最多的中小地主。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反对公田法,包括抗元英雄谢枋得。
宋恭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实行了14年的公田法被废除。这之前的1274年 御史对皇帝说:“皇亲国戚,寺庙已经占据了国家大部分田地,他们不用负担国家赋税。州县财政困难,对百姓横征暴敛,百姓只能卖掉子女妻子交国家赋税。”可见公田法并没有缓解土地兼并问题。再过一年南宋灭亡,这些公田都被元朝用来封赏功臣。
贾似道(1213年8月25日-1275年10月),字师宪,号悦生,台州天台县(今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南宋奸臣。京湖制置使贾涉之子。
他十一岁时,父亲死了。他终日在社会上无所事事的游荡。而他从一个地痞无赖逐渐混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不得不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南宋端平元年(1234),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为宋理宗所看重。淳祐初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任江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再调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加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宝祐二年(1254)加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后晋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开庆初年于军中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宋理宗以“师臣”相称,百官都称其为“周公”。宋理宗驾崩后,立宋理宗养子赵禥为帝,是为宋度宗,宋度宗即位后不久,贾似道升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咸淳九年(1273),襄阳陷落。德祐元年(1275),贾似道率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于丁家洲(今天安徽铜陵东北江中),大败,乘单舟逃奔扬州。群臣请诛,乃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行至漳州木棉庵,为监押使臣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
公田法是南宋政府为增加赋税收入而向民间强制征购土地的措施。南宋末年,豪强兼并,膏腴土地集中于贵势之家,农民田土日少而差役日重,难以负担。同时,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景定四年 (公元1263年),知临安府刘良贵、浙西转运使吴势卿,献公田计划。丞相贾似道奏准,下诏买公田。设官田所,以增印的会子等为资金,先在平江、江阴、安吉、嘉兴、常州、镇江六郡施行。每亩起租满1石的给价200贯,1斗的180贯,以下递减。实际每石只给价40贯。所购公田置公田庄管理,六郡共达350余万亩。田亩仍租给农民耕种,官府按原有租额课征。南宋灭亡,这些田地成为元代江南官田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