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遇上不听话的学生该怎么办?特此作答,以下仅代表个人看法。
一、首先提出该问题,表明您的教师身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已然成为现代义务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个别学生行为、性格表现”突出“例如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管理;尝试违背自身意愿,做出偏激行为以此来获取老师、学生或家长的关注;性格叛逆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合理化建议等都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个性发展,所以遇到不听话的学生实属于正常现象,应该平常心对待。据网上调研数据分析表明,教师已然成为高压、心理问题频发的职业,对于教师个人应该调整心态,及时疏导自身消极情绪,耐心协调师生关系。如果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阅读一些教育心理学书籍,或者空闲时间听一听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栏目、课程。
二、其次要对于主体-学生,我们要学会去分析他的“个性化”原因,对症下药,学生这个角色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不妨同样的尝试把自己当做这个年级段的孩子去感同深受该学生的心理活动,也许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答案,当然在这里我用了“尝试”这个词,因为我知道什么换位思考、感同深受没有相同经历的人是很做到的,有一段时间网友们突然很痛恨这个词,也许你也在朋友圈有刷到过类似这样话“我也是第一次做人,凭什么要拿你的委屈来为难我”,“同样生而为人,我为什么要站在你的角度去想问题”。虽然我们素未相识,我却能感觉到你是一个善良、可爱的人,教师是一份伟大而光荣的职业,你尊重、热爱这份工作,所以尝试着换位思考,可建立与学生的信任感,你会发现孩子是这个世上最单纯的群体。
三、最后针对此现象,我觉得可能出现以下两个原因:1、原生家庭的教育导致的性格问题差异,家庭教育一直是大家重点关注的话题,但是在中国依旧只有少部分家长愿意花时间精力去陪伴孩子,从而忽视学生的性格问题从而与学生不听话的现象形成因果循环,家校合作至关重要。我曾经在辅导机构工作过,每天结束完课堂都要花一个小时与微信群的学生家长沟通孩子学习情况,所以在平时我们有必要建立与家长的沟通,取得相互信任,团结统一战线,每个礼拜需要对重点关注的孩子家长有一次沟通2、孩子不听话,与其它孩子变现差异明显,很有可能是心理缺乏安全感,你可以用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多沟通交流,或者利用“契约精神”来引导学生纠正自身不良行为,例如约定如果你在课堂上能坚持一天不打断老师讲话,我就授予你一天的班长职位或者奖励你…..,捕捉孩子的需求点,通过行为约定让他明白纪律的重要性。
教师是一份长期且艰辛的工作,第一次回答问题,希望能帮助到你,希望你幸福快乐。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我们应该找到他为什么不听话的根源,不能严厉批评,因为这样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而且会更不听话,也不能去打学生,这会使学生更加叛逆。另外我们也可以与家长沟通,和学生谈心,真诚相待。其实他们还是会听话的,因为没有谁一开始就是坏学生,不听话的学生。
在我们农村,有不少留守儿童。孩子有爷爷奶奶照看。有的爷爷奶奶过分地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任性顽皮,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刚批评教育好,没过几分钟又是老样子。经常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仍一无所获,甚至让人感到越教越差。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学会采用冷处理的方法。面对有逆反行为的学生,教师也会产生不满与急噪的情绪,这时教师要善于控制和提醒自己,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要用成人的成熟与冷静控制住事态的发展。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让学生的情绪先稳定下来,再真诚地与其交流,尝试双向沟通,取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慢慢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矫正逆反行为。
如果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生气,甚至发火,进而和学生发生冲突,会有损自己教师的形象,严重降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自己对学生都不好。无论怎么说,他们都是孩子,调皮一点也是很正常的。作为教师要细心观察,灵活处理,找到学生不听话的根源,反思学生的不听话行为,和自己的处理方式和行为,以博大的胸怀真诚地爱每一位学生,关注、理解、赞赏和支持他们。
所谓的“不听话”的学生背后隐含着诸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自身的性格,学生阶段生理心理特征等。只要我们真正找到他们不听话的根源,对症下药,相信我们一定能教育好不听话的学生。
教师要有爱心,以博大的胸怀真诚地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位学生。不管他的成绩是优还是差,不管他的家庭是富还是贫。作为教师,决不偏袒,不戴有色眼镜看人。如果教师因学生容貌、智力、性格、品德等方面的差异而对学生存在不公,有偏袒行为,就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学生一旦形成逆反心理。往往把老师、同学的批评、帮助,理解为跟自己过不去,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轻视自己,伤害自己,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
教师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融洽相处。“亲其道,信其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不断提高师生沟通的能力。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甚至在有些方面向学生学习,例如在计算机应用上,有的学生的能力要好于教师,可成为教师的教师。教师向学生学习,走进学生,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地位,反而会更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对有逆反心理,不听话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亲近可帮助他摆脱逆反情绪,化解逆反心理。
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在不同情况下所反映出的闪光点,加以引导、扶植,促使其朝着自己追求的方向发展。表扬与鼓励往往比批评和责备更有效。
学生不听话,出现错误,教师应该进行批评,但是尖刻的批评,粗暴的数落,常常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样,采取乐于接受的批评方法,更显得重要。学生乐于接受的批评方法,不外乎以褒代贬,先褒后贬、间接提醒,委婉地提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正面谈心和榜样对比……
要及时地与其家庭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需要耐心地做这些学生家长工作,坦诚地交换意见,提出合理化的有针对性的建议。齐抓共管,帮助学生和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只有变化的教育,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呆板、重复、武断的教育方式只能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变得不听话。教师应善于打破已成的教育习惯,以创新求变的态度改革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断学习,开拓视野,全面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