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笔目鱼记】
分享育儿知识
朋友家6岁的童童是个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强、想象力丰富、行为习惯良好、做事专心的阳光大男孩,到外面人见人夸,在学校老师喜欢。常常会有很多妈妈们前来询问,是如何培养童童这么优秀的?朋友常常引用朱熹的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就是阅读。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几乎构建了孩子世界的全部,惠特曼曾写下这样的诗歌:“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
全民阅读的倡导者聂震宁先生在他的著作《阅读力》中,也提出了阅读力的概念。他认为,阅读力是一个人的学习力、思想力和创新力,阅读力的培养实际是对人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那么阅读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具体的好处呢?
一、阅读给孩子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
因为阅读,孩子能常常神游在奇思妙想的世界里,还能认识大量日常生活中没有机会接触的东西,比如形态各异的自然现象、林林总总的动物、千奇百怪的风土人情等等。孩子在不断拓展认知范围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力,而孩子的想象力,则由此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二、阅读促进了孩子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美国著名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认为,孩子的词汇量,并非由日常对话中的5000个常用词和另外5000个不那么常用的词决定的,而是由生僻词决定的,在孩子获取生僻词方面,即使是简单的童书,平均每千字中生僻词也是日常对话最大生僻词量的三倍之多,是更有效的生僻词来源。经常阅读的孩子,词汇量明显比一般的同龄孩子丰富许多。
三、阅读优化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如今,图画书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其中不乏一些引导习惯养成、发展道德认知,培养安全意识的故事。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摄取了许多行为规范常识,明白了什么是正确可取的行为,什么是不受欢迎或危险的行为。
四、阅读使孩子成长更快乐
没有什么比做喜欢的事情更能带给人快乐了,阅读就是如此。即使阅读无法带来功立意义上的教益,仅仅就能为孩子带来快乐这一点来说,多花时间陪孩子阅读,多花钱给孩子买书,也都是值得的。只有内心充满快乐的孩子,才能正常的思维,才能专注于探索,才能获得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定位人生的方向。一个人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程度,与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是成正比的。所以,阅读是孩子健康成长、体察人性、认识自身的一条重要途径。
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垂垂老矣的国王,他缺少的恰巧是书里的智慧,如果你是明智的家长,从现在开始,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开始,让孩子读书吧!
欢迎【关注】笔目鱼记,分享育儿知识,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朋友家8岁的乐乐是个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强、想象力丰富、行为习惯良好、做事专心的小姑娘,经常有不少谦虚的朋友都跑来想她”取经“,每次朋友都是很轻松地回答说:“每个孩子的成长存在个体差异,成长路径也不通,但有一点就是要阅读,因为阅读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作用非常大,远远会超出我们的想象,那么阅读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呢?
一、阅读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当然阅读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比如,不认识字的儿童可以阅读绘本,复杂的语言概念被图画符号简单化了,也就是难得问题简单化了,孩子在图画的阅读中感知他所能了解和掌握的一切,随着时间的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慢慢的得到提高。
二、阅读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阅读对于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不仅仅是浅层次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很自然 地会就阅读内容或阅读画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倾听的过程中,有了丰富的体验,积累了大量素材,他们就能更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哈佛大学的一项3-19岁儿童语言和阅读能力的追踪研究结论告诉我们,儿童早期语言和阅读的条件、环境、能力高度相关,与他们的未来阅读能力以及所有学业成就也存在很高的相关关系。比如小朋友阅读绘本,即使不认识字,孩子可以通过图画来进行早期阅读,从而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阅读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孩子天生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5-6岁,孩子的创造性想象开始萌芽,通过阅读了解到一个个充满惊奇、趣味、想象力的世界。孩子幼儿时所看到、所听到的各种故事,在他们心中会撒下弥足珍贵的想象力的种子……身为父母,可以从自身做起,更多的时候陪伴孩子阅读,正向引导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去延伸。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阅读具有重要意义。我是阅读的受益者。青少年时代,我大量阅读,最终凭着在文字方面的特长,跻身记者行列;我家孩子也是阅读的受益者,今年如愿考上一所985大学。
对于孩子而言,阅读是成长的力量。具体作用包括:增长阅历、提高写作水平、养成学习兴趣、培养气质等。
第一:增长阅历。
孩子们由于人生主要任务就是读书,所以阅历少。特别是初、高中的孩子,经常就是家里、学校两点一线。他们没有别的经历,但是,阅读能带着孩子遨游书海,丰富孩子的人生。
我在学生时代,懂的就比同龄孩子多很多。包括中外历史、各地风俗习惯、生活小技巧等,我都知道一些皮毛。为什么呢?因为大量阅读。
我家孩子也是。有时开口说的一些人生道理,令我都觉得吃惊。这些道理哪里来的,阅读得来的。
所以,阅读能增长孩子的阅历。
第二:提高写作水平。
对于孩子们来说,作文是必考课,并且占的分比例大。但是,很多孩子怕写作文,觉得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我在学生时代,作文一直是老师拿着在班上宣读的范文。同学们送我一个绰号:成语大师。因为我知道的成语太多了,可以随手拈来,作文里使用的成语不重复。我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境界,就是平时看书多。
我家孩子也是。读初中时被誉为“才女”,多篇作文在杂志上刊发。因为受家庭的影响,她也喜欢看书,阅读量大。
阅读其实是吸收营养的过程。读的越多,可以输出的内容也越多,写作水平就越高。对于孩子而言,作文空洞无物是通病,问题就出在平时阅读量太小,无内容可写,无典故可用。而阅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和途径。
第三:养成学习兴趣。
阅读能让孩子安静下来,养成学习兴趣。
只要是喜欢阅读的孩子,基本上心都能静下来,心思用在了看书上,就不会去玩游戏上瘾,也不会疯玩,对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在我身边,书香门第的孩子,比如父母是老师的、记者的、律师的,孩子通常更喜欢学习。因为孩子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幼形成了阅读习惯,他对学习的兴趣浓厚一些,读书就更有动力。
第四:培养气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阅读,对于培养孩子的气质不言而喻。气质不是装得出来的,是言谈举止间的自然流露。阅读多的人,很少身上有匪气、戾气,而是温文尔雅,待人接物知书达理,落落大方。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家公司打工,没读过大学。算起来,他文化程度不高,也没多少钱。但是,他喜欢读书,少年时代起一直在大量阅读,气质极佳。走到哪里去,别人会以为他是一个老师。后来,一个家庭条件比他好很多的美女喜欢上了他,现在两人都结婚啦!
所以说,阅读能培养气质。
总结:
阅读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孩子来说,能增长阅历、提高写作水平、养成学习兴趣、培养气质等。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所以,家长们在抓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加强孩子的阅读,定会有意外之喜,甚至收到丰硕的回报!
儿童阅读对儿童的重要性?
一些科研报告证明,0——3岁脑细胞将互相缠结,而外部的色彩、形状、颜色、语言是很好的刺激源。所以对于婴幼儿(0——3岁)在早期儿童阅读来说,不是儿童阅读的内容本身而是在于图书所展示的颜色、状态、文字的音韵、节奏等,给予宝宝脑部的良性刺激。
众所周知,阅读对学习很重要。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去衡量阅读的重要性。大多数人的标准就是以是否促进孩子学习、能否提升学生的分数来区别。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给阅读蒙上了学习辅助工具的功利外衣。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育二十余年的老师,jint速读记忆专家今天就为大家来分析一下阅读对学习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能提升理解能力
我所在的学校非常重视阅读,每次开学习交流会,校长总是将阅读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学校里面大大小小的教室、房间,包括楼道的拐角处都设立了图书角,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随时随地的能够进行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教授语文并不是单纯的教课文,而是利用语文来引导同学们学会阅读和做人。数学老师也常说,学会阅读对提升孩子的理解力很有帮助,一些阅读能力不强的同学,在做数学应用题时会很吃力。所以,通过阅读来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对各学科的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而不是单纯的通过阅读来提升语文成绩,这是很片面的理解。
阅读可增加知识面
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有升学压力的中学,基本都禁止孩子们去阅读课外书,普遍认为课外书会耽误孩子们的学习。而笔者所在的学校,所有的图书角里面的书籍,课外书占有了很大一部分。很多人也会问,阅读课外书籍不是耽误学习的时间吗?其实,现在的考试正在慢慢的发生变化,从以前的只注重课本知识,到后来的发散性考试,这一点尤其是在语文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光是课本知识,根本不足以让学生来应付考试。不相信的话,可以翻一翻孩子们的假期作业,类似课外发散性思维的题目不在少数。
除了语文之外,其他科目也存在同样的状况,如果没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储备,甚至一些题目都看不懂,更别提提升成绩了。
阅读培养学习主动性
好多家长其实也是很重视孩子阅读的,曾经就有家长和我沟通过,说自己的孩子不爱阅读,让我布置作业的时候,顺带布置上阅读相关方面的作业。其实这位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阅读不等同于其他的学习任务,阅读不是一项学习任务,而是一种兴趣,一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如果将阅读强加给孩子,会让孩子感觉这是一个负担,即使孩子迫于压力完成阅读任务,这样的完成对于学习也是没有好处,甚至是有危害的。
所以,培养孩子正确的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主动的去阅读,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主动的去学习,这是阅读的带动作用。
阅读其实是可以让同学们受益终生的最美好的礼物,不论是平时上课还是开家长会,我很少在技术层面上讲阅读对学习的帮助,我所传授的就是如何让孩子们真正的领略到阅读的美丽,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而不是让孩子们带着提升学习成绩的功利心去阅读。
其实阅读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经常阅读的学生富有想象力,在回答问题上也能做到举一反三,学习更加的专注。打一个比方,如果孩子的学习像一场长跑,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阅读是一项长期运动,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显现效果,切勿揠苗助长,否则会适得其反。
0-2岁的孩子,感官迅速发展,喜欢运用五官探索与学习,对节奏强烈的声音、强烈对比的颜色及形状特别感兴趣。在人格发展过程中,0-2岁的正是孩子建立与他人基本信任感的阶段,通过早期简单的阅读,更有益于此阶段孩子的发展。 因此,这个阶段的阅读,可选择内容简单、颜色鲜明、形状清晰的书籍。以亲子阅读为形式,结合五官操作,通过物件触摸、声音传递,将更利于此阶段孩子的发展。例如《可爱的鼠小弟》《好朋友》《我爱幼儿园》等……
3-6岁阶段的孩子,手脚协调性、语言发展迅速,好动,并且对世界充满好奇,能通过想象力来学习新鲜事物,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阶段。 对于此阶段的孩子,少字多图的绘本,是最佳的推荐,内容需以正面、积极、辨别对错、好坏为主。父母在亲子共读过程中,要注意语言交流,引导孩子进行互动学习,学习独立自主、融入群体。以下书单适合此年龄段孩子阅读。
感谢知乎网友
Carmen卡门 孟凡夫 两位的分享。
俗话说:“开卷有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读一本书,就是与智者进行一次无声的对话,就是对阅读者进行一次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
我本人爱好读书,读的书也相当杂,小时候看那种小人书,连饭也忘记吃,后来长大些,又看《少年文艺》,然后就是各类古今名著,武侠传奇,《读者》、《青年文摘》等更是好几年都从不落下一期,等到高中大学了,更是成日在旧书摊前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去读,认识了很多作家:张爱玲、池莉、贾平凹、苏童、铁凝、钱钟书、杨绛……,每读一本书,我都会掩卷沉思,让自己的心去与他们对话,然后会对照自己的人生。
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增广见闻,最重要的是,读书可以增强你的阅读能力,读书可以令你的作文落笔生花,妙语频出。
总之,作为学生,读书能令你提高语文成绩,比一百个语文老师上课还有用,作为普通人,读书可以让你懂得人生百态,为你打开一扇步入社会的心窗,沉淀你的灵魂。
所以,我们好好的读书吧!如冰心所说:“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阅读,让女儿学业一帆风顺。我们夫妻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在西师工作。女儿1991年12月26日,一个重庆少有的平地积雪严寒日子出生,取名雪儿。自女儿在娘胎时,我们把录音机贴在肚子上播放中外名曲,在婴儿期,我们让她去观察满屋子墙上的,世界各民族儿童大头笑脸照,为她朗诵诗歌散文名篇,翻开儿童书讲童话故事,潜移默化下,女儿自小与书为伴,对书的感情有多深?至今记得,女儿的书从来都是她的宝贝,哪怕已经残缺不全,其他人也是不能动的,一次有几篇女儿的书页散落地上,被她不识字的奶奶当垃圾准备扔掉,竟然引得女儿嚎啕大哭,就像要了她的命根子。因为阅读,女儿在童年时虽然也像同龄人一样活泼好动,但却能保持同龄人少有的专注与安静,很多到我家的客人都有一个感慨,到很多家庭,看到的是家里的大人有看电视的、玩牌的、聊天的、打毛线的、孩子玩游戏的等等,就是非常热闹,但在我们家感觉特别安静,没有电视、音响的喧闹,一家四口,各自挑个角落,或看书报杂志,或书写文章作业,奶奶在一旁整理家务,安静中透出一股淡淡的书香。因为阅读,女儿小学时的作文
已经表现出特有的灵气和思想,被老师当范文是家常便饭,省市级的获奖也屡有斩获,同时其作文也常见诸于报刊、出版社等公开出版物。因为阅读,女儿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出国读研,学业一帆风顺。其中激发出的语言天赋也让人深有感触,她从初中开始对日语感兴趣,到高中时,家教日语老师是个研究生,很多方面就教不了她了,上大学前,就通过了中国能报考的日语最高等级考试。阅读,让女儿成长,阅读的习惯,一定会让女儿受益一生。
阅读,首先应该是阅世界。对于孩子来说,阅读就是感知世界、认知世界、触摸世界。阅读,能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充满对世界的好奇;阅读,能感知厚重、温暖、神奇的历史过往;阅读,能感知人世间的真善美;阅读,能陶冶情操,使人奋发向上;阅读,让孩子树立正确清晰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阅读可以送孩子轻松进985大学!
我家孩子就是沾了阅读的光,从小到大阅读陪伴着他,小学每年二十多本、初中每年十几本、高中每年近十本,除此之外,他还有另类阅读,就是看优质电影,每年也有三、四十部(可参看我之前写的文章《你知道吗?电影也是一种阅读》);每年要跑二十多个城市三十多个文化场馆,应该也算是一种阅读吧?
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根本没有时间补习,甚至有时候还不能完成过量的作业(我们规定到了睡点就必须睡觉),但是即使这样,他还是考取了上海的一所985大学。
根据他所阅读的书籍,我曾经还做过一个书单,推荐给初中学生80本书,并在自己所在的一所学校进行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所以,回忆起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阅读不仅能使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还会发展学生的智力。
我完全相信了!你呢?
蒋方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看书,那他(她)的价值观就只好由亲朋好友来决定。我们的每一次阅读,其实都是和作者价值观的一次对话。当你读过成百上千的书籍,就如同对话过形形色色的价值观,看的越多,经历的越多时,你便会在万千的价值观中产生出自己的判断、自己的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就是你自己的价值观。相反的,如果你不读书,你的价值观往往只来自于你的亲朋好友三姑六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