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我是「京妈说」,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每个爸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健康、快乐,但往往对培养宝宝却缺乏经验,觉得让宝宝看看电视、听听故事就可以了。
但其实,远远不够,就比如一岁的宝宝,这个年龄的宝宝是求知欲望最强烈阶段,家长们如果能注意多培养宝宝的好奇心、多和宝宝说话等,对提高宝宝的智力会很有帮助。
1岁的宝宝如何提高智力,更聪明呢?
想要提高一岁宝宝的智力,让宝宝变得更聪明,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有意的锻炼宝宝。
1. 多让宝宝认识新事物
1岁宝宝特别喜欢摆弄玩具和一切感兴趣的事物,并且对某种事物越感兴趣,观察和注意的能力也就越持久。
那此时爸爸妈妈们就可以借机引导宝宝认识并了解这种事物,并且还可以延升认识些其他相关的事物,这样就可以极大限度地提高宝宝的认知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比如,可以多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1岁的宝宝会对虫、鸟等小动物有很大的兴趣,也喜欢看树、花等自然景物,对四季的变化也是很敏感的,所以爸爸妈妈要耐心的陪宝宝观察和大胆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
另外,“日常生活”和“实际活动”是宝宝思维发展的源泉,家长们完全可以借助宝宝对事物的好奇心来提升宝宝的智力,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越多,就越能促进判断和推理思维的发展。
因而,家长们要尽量的让宝宝在玩耍中探索和获得知识,引导宝宝多多的发现身旁的事物。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就是他从小时候开始观察昆虫的热情中衍生出来的。
2. 激发宝宝的模仿兴趣
宝宝很多聪明的表现其实是通过模仿而获得的,可以说父母要做的不是培养宝宝模仿能力,而是激活宝宝模仿的兴趣。
如何激发孩子模仿能力呢?
① 讲故事时加入一些肢体语言。
当爸爸妈妈给宝宝读故事书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动作,比如说大象、鸭子、火车、飞机等是如何活动的,这些就需要家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力描述与表演,在家长的感染下,宝宝也会跟着模仿起来。
另外,也可以直接表演书中的故事,爸爸妈妈和宝宝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还可以轮替着扮演,比如小动物开会的故事,今天宝宝扮演大象,明天让宝宝扮演鸭子,后天让宝宝扮演兔子,这样就能增加宝宝模仿的机会,等到下次有人提起某种动物,宝宝就会通过动作模仿这种动物的习性。
② 陪宝宝玩“躲猫猫”游戏
“躲猫猫游戏”是能很好的发展宝宝思维能力和模仿能力的,非常适合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玩。
为了提高宝宝对游戏的兴趣,爸爸妈妈可以在玩的过程中,故意降低游戏的难度,比如躲起来时要故意露出身体某个部位让宝宝看到,这样宝宝就能积极的去找;当宝宝找到爸爸妈妈时,大人应该鼓励宝宝,这样宝宝会对自己有信心,也对这个游戏感兴趣,并且从中得到思维能力和模仿能力的锻炼。
3. 培养宝宝对时间的理解能力
这里的时间并不是指几点钟,认识几点钟是需要等到小学阶段的,1岁宝宝还不具备这个能力。我们这里的时间指的是“早上、中午、晚上”,让孩子认识时间是为了增加孩子对时间的观念。
妈妈们可以告诉宝宝“早上醒来要穿好衣服,然后刷牙洗脸、中午是吃饭睡午觉、晚上要洗澡”等。
如果家长有时间可以多带宝宝出去看看日出和日落,这么做不仅能够让宝宝感受到自然变化的美景,也能让宝宝把时间和具体的情景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对提高宝宝智力有很大帮助。
宝宝的智力除了从日常生活中慢慢提升外,跟遗传、饮食营养、睡眠会否充足等也有很大关系,由于1岁宝宝吃的辅食还不太多,不过要注意多种类的尝试给宝宝添加辅食,尤其是鱼虾类,有助补充DHA,可以给宝宝经常蒸鳕鱼吃。
另外,当爸爸妈妈觉得经常一块儿玩的宝宝,有的宝宝比自己宝宝说话早,有的宝宝比自己宝宝走路早,有的宝宝很爱笑等,就可能会想“是不会自己家宝宝不够聪明”,其实,这点就属于多虑了。
每个宝宝擅长的方面是不一样的,表现出“聪明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可以多挖掘宝宝的闪光点,平时也要多陪伴宝宝,让宝宝身心得到健康发育,那宝宝将来肯定会聪明健康、性格乐观。
京妈说:医学专业、营养师妈妈,母婴原创作者,分享专业实用又接地气的孕产育儿知识,帮助您靠谱孕育,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
12~18个月是训练宝宝吃饭的“黄金诱导期”。在这段时间里,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迅速发展,父母只须给予适当的诱导,就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很多父母看到宝宝初学吃饭时,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觉得这样浪费粮食不好,便不让宝宝自己动手,但是恰恰是父母的这种包办,让宝宝错过了学会自己吃饭的黄金期。
研究结果显示,夸奖能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有些父母不让宝宝做任何事情,而且不管宝宝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夸奖;而有些父母则充分认可宝宝的能力,而且经常夸奖宝宝。总而言之,经常受夸奖的宝宝或在稳定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宝宝,智商明显高于得不到夸奖的宝宝。另外,情绪稳定的宝宝比较乐观,遇到困难也不容易气馁,因此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对于婴幼儿来说,智力开发主要在于语言智力、逻辑智力、图画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人格智力、自我智力这七个方面。 宝宝的智力开发越早越好,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宝宝的七种智力进行全面的培养。在智力开发的过程中,父母要发现宝宝的特长,但也不能片面强调特长。适当的期望、良好的环境、正确的方法、积极的思考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早日成才。真正的智力开发就是要针对宝宝的年龄特点,按照规律,通过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使宝宝圆满地完成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发展任务,在智能、性格等方面协调发展,成为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社会成员。
0~1岁的宝宝大脑特征是“脑映像”,他们能在瞬间记住看到的事物。要开发这一时期宝宝的右脑,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宝宝玩“捉迷藏”,比如事先把玩具藏起来,让宝宝去找,或者让家里其他人躲起来,然后让宝宝去找,这些都是立竿见影的右脑开发游戏。父母也可以选择“音乐浴”来进行熏陶,优雅音乐除了可以锻炼宝宝的听觉,激化和活化右脑外,还可以培养宝宝的艺术情操。 当宝宝长到1~3岁时,有目的性地锻炼宝宝左半身活动是开发右脑的最好方式,这个时期宝宝的左右脑发育都处于活跃期,父母可以多鼓励宝宝使用左手进行绘画及拿物品,用左耳听音乐,以及增加左视野的游戏等。这一时期,和谐的乐曲同样可以开发宝宝的右脑,而用右脑记忆法训练宝宝的记忆,可以培养宝宝对图形的认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刺激指尖法开发右脑。国外学者主张这一做法可从儿童做起,比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手指尖上。”他将双手比喻为大脑的“老师”。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皮层中都有着相应的“代表区”,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现在许多父母让孩子练习弹琴,实际上是很好的指尖运动。双手的准确运动能把大脑皮层中相应的活力激发出来,尤其是左右手并弹的钢琴、电子琴等。 借助外语开发右脑。美国神经外科学者近年发现,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而且当孩子只学一种语言时,仅需大脑左半球,如果培养孩子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就会“启用”大脑右半球,因而达到训练右脑的目的。
我是体育健康教师,可以看看我的观点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f000001851f56a49610”, “thumb_width”: 1280, “vid”: “v020160a0000bp9makbrm1n0n28kpu9g”, “vu”: “v020160a0000bp9makbrm1n0n28kpu9g”, “duration”: 94.82, “thumb_url”: “2ff000001851f56a49610”, “thumb_uri”: “2ff000001851f56a4961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94.82, “h”: 720, “w”: 1280}, “ultra”: {“duration”: 94.82, “h”: 720, “w”: 1280}, “normal”: {“duration”: 94.82, “h”: 720, “w”: 1280}}} –}
你好,我是空妈,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想要宝宝更加聪明,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那么在宝宝还小的时候,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帮助他提高智力呢?
多跟孩子互动交流
由于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分的父母在家陪伴宝宝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就算是全职妈妈,很多时候也会因为琐碎复杂的家庭事务而,无法高效地陪伴宝宝。
其实我们的孩子在0-1岁这个阶段,大脑的发育是最为快速的,在1岁左右的时候,宝宝大脑的重量就能够达到成人的一半。
所以抓住1岁前这个黄金时期,多跟宝宝互动交流,是非常有助于促进提高宝宝智力发育的。
高效互动交流包括哪些内容
1、多跟孩子说话
有很多相关研究表示,宝宝的语言发育,与平时日常接触积累的词汇量有这非常大的关系。
日常积累词汇量多的宝宝,开口说话的时间就会比较早,并且这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突出,整体语言发育水平都比较好。
2、多鼓励孩子探索发现
好奇心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天性。那么鼓励一岁左右的宝宝,多多探索,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并且善于探索发现的宝宝,他们的敏锐度跟思维的活跃程度,也会明显优于同龄的宝宝一些。
喜欢探索的宝宝,在身体素质,以及个性方面也会比同龄宝宝更加勇敢、大方,不会畏畏缩缩地。
3、多引导孩子认识新的事物
在一岁左右的适龄阶段,多多带领孩子认识、了解更多新奇事物,也能够更加充分地打开宝宝“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更加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认识学习体系,为日后进一步规范地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总结一下,一岁宝宝智力发育处在关键期,家长只要稍微辅助一下,宝宝就能得到“质”的提升。
我是空妈——育儿是个繁琐长远的事情,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婴儿大脑神经元的生长及联结有赖于环境的刺激,环境越丰富,提供的体验与学习机会越多,大脑神经元联结形成的突触就越多。这三年期间,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关键是语言,是与父母的日常互动。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尽可能的促进宝宝智力发育:
- 1.无条件的爱
- 2. 多对孩子说话
- 有意识地说出宝宝看到的物体的名称。
- 对宝宝阅读绘本。
- 经常重复自己的话,加深宝宝的印象。
- 生活中随时对宝宝解释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情。
- 多对宝宝唱歌和念押韵的童谣。
- 3、让孩子尽情去探索
- 4. 用爱抚来灌溉宝宝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玩具玩几天就没有兴趣了,但是跟父母的互动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刻。所以日常父母可以经常陪伴孩子玩一些小游戏,即可以锻炼孩子大肌肉群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孩子智力发展。比如:躲猫猫、设置小障碍让孩子通过、手指颜料画、穿圈圈、盒子叠高高等亲子游戏。
过年的时候和我妈妈视频,妈妈问到:豆豆,你认识几个字了,皮皮哥哥都认识1000多字了。别一天看动画片,让你妈妈多教你认字。皮皮是堂哥家的小侄子,比我女儿大了2个多月。在很多成人的思维中,孩子的聪明是用认了多少字,背了多少首诗来决定的。
所以当朋友问我,1岁孩子怎样提高智商呢?是不是开始让孩子背诗?听完真的是哭笑不得。背书和认字只能说孩子的学习能力还不错,而学习能力只是孩子智商的一部分,咱们不能以偏概全呀,况且1岁的孩子话都说不全,背诗真的有意义吗?
我们常说3岁前孩子的教育会影响孩子一生,因为我们的人生是线性的,只能往前不能往后。而3岁前孩子的教育就好比地基,但是这里的地基指的是孩子与社会相处的能力,所以孩子的智力范畴范围应该更广。
我们在提高孩子智力的时候重要的是先要弄清楚智力的范畴。
心理学上孩子的智力包括四个方面
①动作能反映小儿的姿态、头的平衡、坐、立、爬、走、跑、跳及使用手指的能力,这些运动能力构成了对小儿成熟程度估计的起始点。
②认知能力:反映小儿对外界事物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也就是运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
③ 语言能力:反映小儿听、理解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④情绪能力:反映小儿生活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与神经运动和智力的完整性有关。
如何提高1岁孩子的智力
让孩子动起来
皮亚杰认为孩子的思维活动是以动作为基础的,思维活动是内化的活动。
1-2岁的宝宝属于感觉运动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婴儿依靠感官和动作来学习和理解他们的环境。认知结构建立在动作上,之后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协调。只有到了这一阶段的后期,活动才开始内化,形成代表具体事务的表征符号。
简单来说感觉运动阶段孩子的知识获得来自于吮吸、抓、抚摸、咬和其它对环境物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是通过内在的思维过程来操纵而做到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更多的探索空间,不要去阻止孩子,比如很多父母不会让孩子去摸热水杯。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的手放在水杯边间隔1厘米,让孩子感受杯子的热度。不要阻止,创造环境让孩子去体验。
父母们要知道,孩子的五官体验越丰富,大脑被激活的突触越多,大脑神经连接就会越复杂,反过来大脑的认知发展就会越好。
所以父母们要做的是:
-
提供安全的体验环境;
- 提供丰富的体验材料;
- 促进孩子好奇心的激发;
情绪能力
《儿童心理学》中提到,儿童的受欢迎程度和友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孩子能否成功的把自己的情绪和别人的联系到一起。
1岁的孩子拥有怎样的情绪能力?
1岁之前,婴儿最初的情绪能力来自于他人控制,比如孩子会通过哭来提醒抚养人来安抚自己;1-3岁的宝宝他们的情绪能力逐渐在转变为自我控制,比如1岁多的孩子可以在妈妈不在的时候去寻找妈妈;可以哭泣的时候来到妈妈身边求宝宝,所以1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调节情绪的能力。
如何培养1岁孩子的情绪能力?
首先建立安全依恋关系。心理学家发现母子之间的依恋关系越安全,孩子的情绪能力越强。当孩子可以在父母面前肆无忌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会害怕被拒绝的时候,孩子对接受他人的情绪也会更加敏感。所以对于1岁的宝宝争取做好回应宝宝的情绪。
把孩子的情绪描述给孩子听,让孩子认识情绪。孩子伤心哭了,还是生气哭了,父母可以把情绪描述给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
接受孩子的情绪。就是我们常说的,接受情绪,不接受行为。抱一抱、安抚一下,让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
教给孩子如何表达情绪。家长直接教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下怎样来表达情绪。比如遇见狗不要害怕;说谢谢要微笑。
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语言不仅是语言,心理学家认为语言影响思维的过程还有行动。
研究证明儿童从一出生就“准备好语言”了,并在各种条件下发展理解和产出语言的能力。但是后天环境同样重要,因为语言发展的原材料需要通过环境来提供,成年人如何提供,提供多少语言刺激形式的原材料也会在语言获得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来发展1岁孩子的语言能力?
让孩子多听。婴儿从出生开始就对人的声音格外敏感,想要孩子开口说话,词汇的储备要先从父母开始,尽量多和孩子说话,尤其是抚养人的声音,孩子更感兴趣。
和孩子多说话。《北鼻的异想世界》中做过一个实验,当妈妈和孩子的对话的频率增加,18个月的宝宝开口说的词汇会更多。
给孩子表达的机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让孩子尽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我懂,孩子还没说,东西已经递给孩子,应该尽量多的让孩子自己表达。
友情提示
18个月之后,孩子会进入到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很多孩子会变得超粘人、爱发脾气、倔强、说不听,很多父母感到头疼,其实这一阶段是孩子的成长期,对于父母来说也是最好的成长期。
孩子粘人是因为独立性越来越强,探寻新的世界,孩子需要更多的安全感。比如孩子走路摔跤了,立马会在妈妈怀里哭泣。当孩子独立性越来越强,他的好奇心也会越来越重,但是能力有限,所以很多时候他表现的更粘人、爱哭闹,因为好奇心强,不让做的事情还非要做,这就是孩子爱发脾气,还倔强的原因。
父母千万不要被孩子的行为气得晕过去,转换一种心态,孩子最难带的时候,就是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
孩子爱发脾气,我们可以教孩子认识情绪;宝宝很难过是不是;宝宝哭泣是因为伤心了;重复说给孩子听。
- 孩子倔强,就是和孩子沟通的好机会;讲理由、摆事实,总之多说几遍,先和孩子沟通几遍,在沟通的过程中,孩子听得多、说得多,语言能力自然就上去了。
- 孩子好奇心比较重,引导孩子认知世界;想要孩子认识世界,不能害怕不安全,相反创造安全环境,激发孩子好奇心。比如孩子喜欢抠洞,把洞都遮盖起来,只留下安全的洞洞,既满足了孩子好奇心,也减少了潜在的危险。
孩子的智力应该是一个孩子综合发展的能力,毕竟人是群居动物,孩子的一切能力都会体现在他与这个社会相处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