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放手,勇于让孩子试错
复旦大学副教授沈奕斐说:孩子的成长是螺旋性的,要自己不断去试错,才会知道前进。
进化心理学家哈瑟尔顿和列托曾说:人类是以不断犯错的方式,来适应世界的,不允许孩子试错,意味着在谋杀孩子的生命力。
所以不要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孩子身上,不要凡事都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是独立个体的事实,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知道未来的路并不是平坦的,你必须要学会跌倒后自己爬起来的能力。这样孩子在未来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不会不知所措,不会摇摇欲坠。
2、延迟满足
父母不能为了孩子开心,事事满足孩子,而应该对孩子采取延迟满足的方式,让他从小就懂得“等待”的意义。
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让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让孩子学会与困难和平相处,懂得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才能获得长远的利益。
3、适度地表扬和批评
对于表扬,
第一要有限度,不能不分事实,即使是错的也表扬。譬如有的家长带孩子,看到孩子打桌子,欺负小动物了,不但不阻止,反而认为孩子很厉害,对孩子大肆表扬,不但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很厉害,还混乱了孩子的是非观;
第二,表扬要具体。不能宽泛地说,“你很聪明,你很棒”,要具体到事情上,譬如说“你这次的成绩很好,是因为你最近上课认真听讲了,对此妈妈要表扬你”。要多鼓励孩子的努力,而非聪明。
当孩子做错事,家长必须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然后告诉他“你是个好孩子,只是这次的行为不对,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改正”。而不能任其肆意妄为,否则一旦有一天,孩子因为做错事情遭受批评时,他是无法接受的,很容易走极端。你必须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4、多倾听,和孩子共情
阿黛尔·法伯说:“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
学会全身心地倾听他们的内心,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我们认同和确认孩子的情绪时,孩子会明白:“不管我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爸爸妈妈都能理解我,而且认同我的感受。”这也是走进孩子内心的第一步。
只要我们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和认同,他们就能平静下来。之后再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始终陪在他们身边,。让孩子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有你的陪伴和理解。
5、父母的以身作则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有玻璃心的大人,教育出来的孩子也有玻璃心。
对输赢怀有平常心,正视失败,承认失败。和孩子分享你的失败经历,让孩子认识到失败没有什么大不了,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有战胜挫折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