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孩子刚刚开始初中生活,对于初中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此时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在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里也向成人靠拢,类似成人的愿望在他们心里大量涌现。同时,他们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缺乏,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因此,我们要了解存在于他们自我意识中的几组明显矛盾。
初中学生自身具有独立和依赖的矛盾、自负和自卑的矛盾、 沟通和封闭的矛盾,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发生极端变化。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从青春期开始,孩子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他们既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又会萌发许多孤独和感伤,并且有自我封闭的倾向。
此时,家长和孩子之间要保持积极互动的亲子关系,教育孩子,实际上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每个作家长的人都应该明白,当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时,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正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观色,他们会从我们身上学习生活。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对孩子的行为给以正确的强化是教育孩子的关键。青春期的少年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也希望能有人倾听自己的话。这种需求较少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而同龄人的思想水平接近,对事物的看法有有更多的共同点,容易沟通、更可信赖。同龄朋友可以帮助青少年增进对自我的了解,可以帮助青少年肯定自我的价值,和朋友交往可以缓解不良情绪。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懂事,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所谓的不听话,常常感到焦虑不安,无助,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1.首先,这是一个正常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有了独立的意识,总是想探索新的事物,新世界,而我们总是愿意让他们按照我们的固有思维模式去生活,这就出现了所谓的不听话实际上就是家长的高度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跟不上孩子的高度,就出现了叛逆
2.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只有家长不断的学习,有句话叫家长成长百分之一孩子成长百分之百,只有我们成长了才能更好的托举孩子,做到有效的亲子沟通。而不是用我是家长,我懂的多孩子就得听家长的,这种固有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孩子在家很调皮,玩起来不知道白天黑夜,家长们刚开始还能心平气和,可是孩子无动于衷,就会忍不住大发雷霆,有时候急了还会打一巴掌,孩子就听话了,家长们总结的经验是:不听话还是打最管用,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
“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很管用”。可是真的有用吗?曾有人做过实验,把36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非常严厉甚至于苛刻的对待,另一组则很温柔,两周以后,第一组的18个孩子,有14个还是愉快的玩,第二组则只有8个。
所以,被暴力威胁的孩子,在没有人阻止的情况下,就会抓住机会好好玩。
而被温柔对待的孩子,是自己本身不想去玩,当没人阻止的时候,还是会保持第一次的态度。
所以,不要用打来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只会适得其反,家长认为打孩子有用,就会继续,形成恶性循环,其实根本没用。
有时候也是家长的纵容,使得孩子不听话,当孩子不学习、或者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只是用嘴说,没有付出行动,这会让孩子当成默许。
到底该怎么做,孩子才能听话?
一、注意说话方式,尽量用中等的语调和语速来和孩子沟通,从氛围上先获得孩子的好感。
二、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家长白天工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不要过于唠叨,可以利用早饭晚饭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子互动,多肯定孩子的进步,少否定孩子,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三、用行动代替语言,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很有权威,说了孩子就会听,可是玩是孩子的天性,当权利受到侵犯,只会适得其反,要树立威信,但不是打孩子,当你每次说到做到,孩子就会知道家长说话的分量,而不会去触碰底线。
总而言之,只要保持冷静沉着的态度,尊重孩子,尊重自己要维持的约定,就不会和孩子发生争执,态度很重要,做到“四两拨千斤”,孩子有力无处使,就没有反抗了。
孩子不听话让父母很头疼也让父母很着急。其实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很听话,但是面对孩子不听话现象,一定要两方面来看:
1、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能力和体力的发展和提高,有了越来越多的独立意识和想法,有了自己的主意,所以有时这种不听话,或许能帮助孩子更好认识和探索世界;
2、建议父母首先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如是否提建议的方式出了问题,或出发点有问题,改变自己,或许和孩子的沟通就好了,孩子不听话的现象就不存在了。
1. 保持冷静和尊重:当孩子叛逆时,家长容易感到沮丧和愤怒。尽量保持冷静,避免与孩子发生冲突。尝试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2. 沟通: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与孩子谈心,分享经验和见解。通过有效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3. 表达期望:给予孩子清晰的期望,让他们知道家长对他们的要求。同时,鼓励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 倾听孩子的困扰: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遇到各种烦恼和困扰,家长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陪伴他们度过成长的困惑期。
5. 尊重孩子的隐私: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一定的私人空间和自由,尊重他们的隐私,不要过度干涉他们的生活。可以适当地给予孩子一些自主权,让他们在尝试中学会成长。
十四岁孩子不听话,是进入青春期了,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要理解、尊重孩子,不能以暴制暴,压服孩子遵照家长意见行事,与孩子交朋友。
2.在理解、交流过程中让孩子明白道理。
3.在孩子经历的过程中陪伴他成长,指导他走出情绪问题或认知误区。家长的陪伴、指导与引导意义重大。
14 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学业、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挑战。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不听话、叛逆等行为,这是孩子寻求独立和自主意识的表达方式。
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换位思考:家长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感,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意识。
2. 放低身段:家长应该降低自己的身段,和孩子成为朋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和互动。
3. 理解和宽容:家长应该理解和宽容孩子的错误和叛逆行为,不要过度批评和打压,以免让孩子感到沮丧和绝望。
4.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5.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的决策和执行中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应该以理解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 14 岁的孩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的挑战,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