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教育孩子:1、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2、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3、要坚强不气馁
《傅雷家书》写的是傅雷在国外学习期间给儿子傅聪跟儿媳弥拉的书信内容,这些信是1954年傅雷远赴波兰留学时写的,终结到1966年傅雷夫妇自尽结束。傅雷整整十二年写了上百封信件给儿子,贯穿儿子留学,结婚生子的这几个人生阶段,也映射了傅家的命运起伏。
”
1.
把人格教育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作次要。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的教育重点,应当在伦理与道德方面,不能允许任何一桩生活琐事违反理性和最广义的做人之道;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拥护正义,爱憎分明,守公德,守纪律,诚实不欺,质朴无华,勤劳耐苦为原则。
2.
把艺术教育只当做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学艺术,并不一定要他成为艺术家。尽管傅聪很早学钢琴,我却始终准备他更弦易辙,按照发展情况而随时改行的。
3.
即以音乐教育而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正如学画的不能单注意绘画,学雕塑学
《傅雷家书》出版于1981年,它是傅聪自1954年留学后,傅雷先生写给他的家书集锦,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
《傅雷家书》被认为是中国亲子教育的经典范本,一直畅销不衰。
读《傅雷家书》,傅雷先生教育孩子的三个很有效但又经常被很多父母忽略的教育理念。
一、直白地向孩子表达爱意
很多父母,尤其是老一辈的父母,总是羞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认为行动上爱孩子就够了,但傅雷先生先生可不这样认为,他在寄给傅聪的信中,这样写道: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傅雷先生不但直白地表达自己的爱,还不时地帮妻子表达对孩子的爱:
“别忘了妈妈之于你不仅仅是一般的母爱,而尤其因为她为了你花的心血最多。”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爱就要大声说出来,这更能让孩子明白父母对自己的感情,给ta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坦然地向孩子道歉
对很多父亲来说,直白地向孩子表达爱意很难,做错事儿向孩子表达歉意更难。
这一点,真的可以好好向傅雷先生学习。
傅雷先生在第一次写信就连着两封信向儿子道歉: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
“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傅雷先生送儿子傅聪去波兰学习后,他发现自己以往对于傅聪太过严厉,因此写下自己深深思念的同时,也向儿子郑重地道歉。
这点真的很可贵。
谁都会做错事情,如果因为我们是父母就端着,那么对孩子伤害会更大,也会给他们造成以后做错了事情羞于承认错误的错觉。
三、毫不吝啬的夸奖和表扬孩子
跟上面两点相比,夸奖和表扬孩子相对来说容易一些。但像傅雷先生这样夸奖和赞扬孩子还是不多见。
“想不到你有这么些才华,想不到你的春天来得这么快,花开得这么美,开到世界的乐坛上放出你的异香。”
“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具与苦功给点破了,我很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
我们很多父母,小时候是很会表扬孩子的,但长大了就很少夸孩子了。殊不知,对很多人来说,不管多大,都会在意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和夸奖。
所以,父母们不要再不好意思了,对于孩子,不管多大,能夸就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