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依靠纺织麻布来维持艰难的生活。孟子非常聪明,看见什么就学什么,而且模仿本领特别强。 起初孟子家在墓地附近,每隔几天,就会有送葬的队伍吹着喇叭经过他家门口。好奇的孟子就跟着送葬的队伍学着吹喇叭,引得一群孩子跟在他后面跑着玩儿,大家一起玩儿送葬的游戏。孟母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问题,看到孟子整天吹喇叭玩儿送葬游戏,赶紧就把家搬到了城里,住在屠宰场的旁边。搬到城里后,孟子每天都到屠宰场去看杀猪,那些屠夫杀猪时手脚利落,十分熟练。孟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没过多久,他竟然能帮着杀猪了。孟母非常着急,又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于是,每天早晨,孟子都跑到学堂外面,摇头晃脑地跟着学生们一起读书,并且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当时,孔子的孙子正在这里当老师,他见孟子学什么都很快,而且记忆力特别好,就非常喜欢他,还让他免费进学堂读书。后来,孟子果然没有辜负孟母的期望,成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好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好的环境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典故被广泛传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典故: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三次迁居,最终选择了一个良好的邻居和学习环境,使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2. 曾子杀猪:曾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的妻子有一次为了哄孩子而欺骗他说要杀猪,曾子知道后,真的杀了猪来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
3. 岳母刺字: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以激励他为国家尽忠。
4.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母亲郑氏,用荻草秆在地上写字,教欧阳修读书识字,使欧阳修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这些典故都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