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很多小孩思想都还不够成熟,做事会比较叛逆,所以遇到这个时期的孩子,你不要用强硬的语气,手段来对她们,你越是不让做的,她越想去做,你可以和她当成朋友一样聊天,或者把她当成别人家的孩子来对待,这样你们可能会相处得更愉快,说不定你们还会成为好朋友,这样有什么心事,什么想法都告诉你,这样就不会老是和你犟嘴了
孩子脾气犟,总是和家长顶嘴,就是因为之前他们的一切要去家长都满足,他们的一切行为家长可能都默许。正是因为这样,让孩子养成了他说了算,他的要求家长必须满足的习惯,当下一次家长没有按照孩子的意愿去办事的时候,孩子就会开始和家长顶嘴了。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一开始就不要无原则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开头做好了,孩子知道家长也会说“不”,他们也才不会过分任性。
首先孩子犟嘴就是家长教育的失败。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怎么画图全看家长。从小教育孩子要多注重孩子的心理,主要是关心引导孩子,以理服人,不能以暴制暴,小时候武力可能能解决问题,孩子长大了,逆反期了,反抗就来了。
我家孩子高二了,我也想让他全力以赴的去学习,可是也事与愿违,他的精力还是没有都用在学习上。寒假他们有学习小组让家长去值班盯着孩子们写作业。我值了一天班,只在椅子上坐着,我就累坏了。我深深的理解了孩子们太不容易了,他们学习一天下来该有多累呢!以这个话题,我和孩子聊天,我们聊的特别愉快,他也不怼我了,也不犟嘴了,总之比唠叨或强迫他学习还有效。
尽量不要唠叨,能把事情说清楚,道理讲明白即可,孩子们长大了,已经进入青春期,逆反期,越唠叨越逆反,该犯的错误让他们犯,只要不是太严重的,可以犯,家长只是监督引导即可,不要太在意细节,孩子们撞的头破血流了,就吸取教训了,大的错误,不可逆的错误不能让犯。
刚刚念高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
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口罗口罗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难怪此时,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