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使用暴力:
很多父母总是看到孩子对自己吼叫,就责怪孩子脾气暴躁,但实际上是很多父母经常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孩子的暴躁很有可能就来自于父母的影响。 父母需要给孩子设立一些惩罚机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用暴力去鞭打孩子。 很多父母总是喜欢打自己的孩子,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乖乖听话。 但这样的暴力行为,无论是对孩子的身体,还是心理,都会有极大的伤害。 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要用温柔的语气表达自己强硬的立场: 爸爸妈妈尊重你的选择,不会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但是你也要有基本的底线,不可以做出超越底线的事情。
2、不要和孩子冷战:
如果父母面对孩子的吼叫会冷漠应对,但是父母的冷漠并没有起到能让孩子冷静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冷暴力”。 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发脾气对自己吼叫,是听不进去别人讲的话,自己也不想应对孩子。 但这时候的父母如果害怕麻烦而选择和孩子冷战,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主动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3、道歉不强迫:
面对孩子对父母大吼,大人要冷静,在客观分析事情后,如果确实是孩子做的不对的情况下,就需要让孩子道歉,但并不代表必须要在当下立马道歉。 很多大人往往在发生冲突的当下就要逼迫孩子道歉,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做法,父母其实可以在孩子情绪冷静后再和他沟通,在此过程中,孩子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不对,相信孩子也是会主动道歉的。
1、多“关爱”,不“溺爱”。
当孩子有情绪时,家长不要急着妥协或斥责,而是要引导孩子把不愉快的原因倾诉出来,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并给予安慰关怀。
2、教孩子“换位思考”。
与家人发生冲突时,如果孩子不懂得换位思考,那么他就无法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对方会有什么感受,那么也就难以明白到这么做会给对方带来何等伤害。
3、家长也需“自我反思”。
有的家长平时自己也会经常与自己的父母争吵,互相责备,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弱,如果经常处于这种家庭氛围中,也难免受到坏的影响,开始向家人发脾气。
4、换个途径宣泄负面情绪。
如果孩子易怒,家长可以多多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运动会使人体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刺激神经兴奋,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消除疲劳感、疼痛感,还能使人身心愉悦,精力充沛,变得更积极、更有意志力,有助摆脱负面情绪。
5、轻柔地和孩子说话。
孩子总是在我们面前尖叫,做家长的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常常大声呵斥孩子,别吵了,是不是心情烦躁时对另一半大喊大叫。
6、多关注孩子。
大声吵闹是孩子吸引家长关注的最便捷的方式,当孩子发觉你忽视他,就会做点什么来引起家长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