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刚满1岁半不久,昨天带他去体检,检查出在语言表达方面不足。宝宝不会说3个字以上的话语,2个字也说的不多,大小不会分,积木不会搭。但是日常跟他对话他都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知道,但是就是说不出来。陪他玩玩具还没说清楚怎么玩他就没耐心不玩了,有时候我在玩想引起他的注意,他就不让我玩,或者自己在那里胡乱玩,看书看着看着他就乱看,乱指书上的东西然后问你,一本一页几个字才10来页陪他看完都很艰难。要怎么做才能突破这些?谢谢。
回答怎么互动前,先来说两点题外话:
首先,宝妈先不要着急,对宝宝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每个宝宝的发育速度都不一样有快有慢的,此次体检发现有不足但并不代表孩子没有在发育,体检最后的答案是此时期宝宝发育的一个参考值,大人们依据这个参考值在后续的孩子培养里有轻重缓急地去做。
从题主的补充问题里看出宝宝的语言能力和手部的精细动作两方面稍有不足,那么大人们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就要多注意这两方面的锻炼了。
每个人学会一项技能都需要过程,宝宝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大人的引导、帮助、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大人要先淡定,不着急有耐心地陪孩子一起成长,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的。
其次,规矩先不要那么多,适当地顺着孩子的意愿和兴趣走。
孩子再小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小思想小意愿和兴趣爱好。互动过程中,适当地顺下孩子也很重要,这样孩子的积极性才不会被打扰到。
我家宝在1周岁多的时候,玩具她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书本她想看哪本想翻哪一页看我们都随着她。我们大人很少去干预她,只管尽心去陪伴她,到后面再去慢慢地引导她按照玩具的正确玩法玩,看书要一页一页地看。我们只有先保持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才有将这事继续下去的可能,所以有时候还是迁就下孩子吧。
大人做好以上两点后,接下来就是怎么与宝宝互动了。个人觉得做游戏是最经常最有效的互动方式。
游戏不仅有语言交流也有肢体活动,能一次锻炼孩子各方面能力。比如捉迷藏,你躲我找或我找你躲,不仅可以让孩子活动起来还可以让孩子开口与你交流。捉迷藏可以是找人也可以找物,把孩子的某一样玩具藏在身后、藏在另一件物品后面然后鼓励孩子去寻找,找到了给孩子鼓励,找不到时候引导孩子叫你帮忙等等,这些都算是个孩子的互动。
再比如说叠积木游戏。积木我相信是每个宝宝都有的玩具。因为它是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手部精细动作的玩具,平常我也会跟我家孩子叠积木玩,但孩子总是贪玩的,叠没几块给你推倒,然后自己开心地在那大声笑。最开始我就让她推,我叠她推的反复几次后我就开始趁机引导她跟我一起叠了,然后叠得高高的在一起推倒。而很多时候孩子就会为了得到后面将积木推倒的乐趣专心致志地叠积木的。
其实与孩子互动的方式还有很多,用时高时低的声音,夸张的表情和动作给孩子讲故事;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作逗孩子哈哈笑;跟孩子玩各种有趣游戏等都能起到与孩子的互动作用,家长们多点耐心、爱心、包容心,孩子都会是活泼开朗好动的。
感谢邀请。
与一岁半的孩子互动其实很简单。
我女儿一岁半时,我就把她的玩具放在客厅的沙发边。
我那时家里用的沙发是独立型的,一个沙发坐一个人。即可以一个一个地推开到客厅边上,也可以把它们推在一起排成一排五张组成一组靠墙,当床铺使用。
每天从下午六点至九点,我和女儿就在客厅玩,我和她商量:“宝宝,你要示意妈妈,你想干什么?”
女儿那时讲不出几句话,她想跳舞,她会做推开沙发的动作,那我们就一起把沙发推开到客厅的北面和南面靠墙处,腾开空间,我们俩跳舞玩,客厅有二十平方米,只放有一组转角矮柜和一组沙发。就是想宽一点地方跳舞。我们一般玩跳舞游戏半个小时,又改变玩另一种。
如果女儿想听故事,她会拿出故事书,指着书中的一个故事,她嗯嗯几声,叫我讲故事。有时我逗她:“仔仔,要学会说话哦,要讲故事的名字出来,妈妈才讲故事!”
我女儿一直憋着,记得她讲的第一个字是”叭”,忘记了是一岁半?还是一岁八个九个月?
有一天,女儿调皮举着扫把在客厅玩,我洗干净衣服凉好,从阳台走进客厅,看见一个人她玩的正开心,我吓一跳,因为那扫把眼看就要扫到客厅正中央的吊灯了,我马上制止,告诉她:“仔仔,不能举长竹扫把玩的,万一你碰到头顶上的吊灯,叭一声,它碎了,掉下来,碎片伤着我仔仔哦,要流血的,好怕。”我女儿想了好久,不再举长竹扫把玩了,但是第二天,她一个人玩时,见我做饭期间来观察她,她大声自言自语:“叭。”
我马上表扬她,为她竖大拇指。虽然女儿在七个月时,无意识叫过爸、爸,但这回的叭,她是有意识学习的。所以,我一个劲夸她。我们互动,教女儿看图学认字。
女儿想玩认字的游戏时,她会指着图片书叫“叭”。那我们就一起玩识字的游戏。
在女儿一岁半期间,我们的互动,都是女儿选择内容,我引导配合。
你好,跟一岁半孩子互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
1.可以多跟孩子交流。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发生了什么事?午餐吃什么?吃什么水果?这些都可以跟孩子说一说。
2、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是一种很好的跟孩子互动的方式,好处多多。不仅可以促进你和孩子亲子间的交流,通过不断的阅读,还能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帮助宝宝的语言发展。同时,培养宝宝阅读的习惯。当然,选择的书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如果绘本的内容对孩子来说理解难度大,那会打击ta阅读的积极性。一岁半的话推荐《你好,小熊》系列或者是《小鸡球球》系列,还有五味太郎的《小金鱼逃走了》等等,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不是趣味性。
3、游戏互动
比如玩沙玩水,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沙子和水。带孩子在公园玩或者到沙滩玩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沙子,通过抓、捏这些动作还可以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
比如分类游戏,把各种不同形状的意面放在一个盘子里,请孩子把形状一样的挑出来放在一起。
感官游戏,在冰格里加水并倒入不同颜色的颜料,冷冻后拿出来,让孩子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还可以用冰块来作画。孩子一定会很喜欢。
互动的方式有很多,在这里只能简单举几个。只要家长用心陪伴,孩子一定会感受得到。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一岁半宝宝不会说三个字的很正常啊,我家女儿一岁半那天才会叫阿姨,可是她进步非常快。她一岁八个月就会背诵七首唐诗,其中包括《小儿垂钓》这首七个字的诗,还会唱几首歌。
和宝宝互动很重要,我那时候除了做饭收拾家务就是陪女儿,是那种高质量的陪伴,我不会在她玩耍的时候我偷懒玩自己的,我总是和她一起玩。比如搭积木,捏泥巴。我总是在她取得小进步时夸奖她。
我总是不停的和她说话,就连哄睡我也是背唐诗或者唱歌。所以说女儿一周半之前,别看她不说话,可是她记着我说的话了。
我每次给她洗水果,我要告诉她这是什么,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我还会给她做各种造型的蔬菜水果,馒头,总是不厌其烦的问她是什么,她不说话我就自问自答。
我带着她读书,给她讲故事。我读到小鸡我就等着她说“叽叽叽”读到小鸭她就说“嘎嘎嘎”
她爱吃草莓,我总是问她吃什么,她就说“莓莓”
经常带她去公园里玩,见很多的小朋友,还有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教她打招呼。看到蚂蚁,总是带她追蚂蚁,观察蚂蚁,慢慢的她看到蚂蚁会说“蚁蚁”
如果你想让孩子多说话,不要总是在他指什么你就给他拿什么,他给你眼神,你懂了也要装不懂,让他说,他说出来了,要适当夸奖或奖励。
还有一个小方法就是不和她说孩子话,就是不说叠字,就说咱们平时说的话,这样孩子慢慢就会说话了。
孩子说话有早有晚,因为每个孩子个体都存在差异。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长,宝妈不要太着急。
你该教孩子的慢慢教,孩子总有进步的,加油!
“看她冲着我笑,自己就忍不住抛着她玩。”37岁的父亲为了逗两个月大的女儿开心,玩起了将孩子抛起来再接住的游戏。可当孩子第三次被抛起后,他却没接住,女儿摔在了地上没能救活。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出于对婴儿的喜爱,喜欢和宝宝做一些亲子游戏。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游戏,大多隐藏着巨大的危险。而这六种游戏,家长更要注意了,一定不可以和宝宝玩!
抛宝宝
空中飞人抛接游戏,对宝宝来说可是童年中最刺激的运动,他们常因此被逗得哈哈大笑。 事实上,轻柔而有节奏的摇晃有助于孩子平衡器官和运动器官的发育,但是像这种抛接游戏,宝宝的大脑、脊柱、和眼睛都将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① 小婴儿的大脑发育不成熟,大脑组织中毛细血管丰富,缺乏结缔组织支持,而且大脑的比例相对于成人大,在抛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大脑与颅骨的碰撞,造成大脑表面组织和大脑内部小血管的广泛破裂出血,后果相当严重;
② 小婴儿的脊柱支撑能力很差,抛接过程很容易造成脑震荡和脊柱的损伤;
③ 小婴儿的视网膜十分娇弱,抛接游戏也可能会造成视网膜的损伤,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伤害。
捏鼻子
捏鼻子易使宝宝的鼻黏膜和血管损伤,从而受细菌、病毒的侵犯。同时也容易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拔萝卜
“拔萝卜”也是常见的亲子游戏:家长拉住孩子的双手或脑袋向上提,让其离开地面,嘴里还念念有词:拔萝卜,长大个…… 在这里,茸马医生要郑重提醒各位家长:突然的拉伸或者扭动,很容易伤害到宝宝的手腕、肩关节等,导致脱臼。 严重的话还有可能损伤脊椎,伤害到颈椎神经,造成部分瘫痪或者永久性高位截瘫,对孩子今后的生活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有这样一则真实案例 家住郑州的10岁男孩亮亮,在和叔叔玩“拔萝卜”游戏玩得正高兴时却突然大哭不止,说脖子疼。经医生诊断,亮亮的颈部脊椎损伤,最终确诊为全身瘫痪,后半生要依靠轮椅生活。
张口接物
许多家长喜欢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骑膊马
很多孩子都玩过“骑膊马”的游戏,坐在老爸肩头威风又好玩。 但家长应该注意的是,不到1岁的孩子不能玩这个游戏,因为孩子太小无法抓稳父母,容易造成事故。 和大一点的孩子做“骑膊马”游戏时,动作也不宜剧烈,否则家长容易弄伤颈骨、肩骨。 提双臂转圈圈 这种动作很容易使宝宝拉伤,甚至会造成肘关节及肩关节的脱位。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不禁开始有这样一个疑问,这些游戏都不能玩,那有没有什么安全地和宝宝互动的游戏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接下来茸马医生就给大家推荐几个既安全、又有利于宝宝身心成长的体格锻炼游戏:
宝宝体格锻炼三大建议
① 抚触,游泳;
② 空气浴、日光浴、水浴。 空气浴:户外活动,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钟; 日光浴:接受阳光,每日10~15分钟,时间安排在上午10点左右,避免暴晒,保护眼睛; 水浴:接触温水,水温33~37℃,时间10~15分钟,每日1~2次;
③ 被动体操:1~6个月宝宝训练俯卧抬头、拉臂起坐、侧翻身、四肢屈伸等;6~12月宝宝训练仰卧起坐、滚、爬、扶站、扶走等。
和宝宝适当做体格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强健肌肉和骨骼,促进体格生长,提高身体的机能平衡和大脑的协调及敏捷性,有利于智力发育。 同时可以增加宝宝的食欲,改善肠胃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可谓是一举多得啦!
茸马医生提醒家长 任何游戏都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在进行亲子游戏的时候家长更是要小心谨慎,防止宝宝受到伤害。
别太心急,宝宝都是不相同的,我们要有耐心,我家有俩宝,大宝说话晚,但上幼儿园就好了,小朋友多,想表达的也多了,可是二宝么,自他一出生姐姐就在他身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相比大宝那会儿冒话要早,我个人觉得家长陪伴固然重要,但长期的陪伴会形成习惯,多多让他接触同龄的小朋友会更有帮助,因为他想表达的多了,自然就说的多了,个人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