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告诉孩子离婚事实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彼此抱怨,让孩子感觉离婚后的父母更开心幸福,自己也更被关心。事实上这一点很难做到,因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对离婚仍然是否定的。所以,这一点要用行动让孩子感觉到。
◆不要让孩子卷入离婚事件,比如说离婚是因为她不听话,或者父亲觉得母亲没有教好她等等,这样的话会给孩子内心留下永久的伤痛,甚至无法再信任亲人。
◆如果母亲还年轻,努力寻找合适的对象再婚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因为孩子很小的时候比较容易接纳新来者,到了七八岁以后就困难一些,十二岁以后基本不愿意融入新的家庭。让一个青春期后的孩子接受继父或继母是件很费脑筋的事。作为母亲,最好争取在孩子5岁前有新的家庭,孩子接受起来要容易很多。
在这里,也提醒单身母亲们,孩子并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她只是你爱与职责的一部分,你还有更多的职责。要让自己成长,善待自己,不要放弃追求幸福的机会,越是这样孩子的心理发展就越好,因为母亲对生活的态度就是孩子对生活的态度。
2005年第8期的某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主人公田淑琴是一位单身母亲:
她选择了一个周日,带着女儿去公园游玩。玩得高兴的女儿说:“爸爸怎么不来和我们玩呀?”母亲抓住了这个机会,心平气和地把离婚的事情告诉了女儿。刚开始女儿不愿意相信,这位母亲很冷静地对女儿说,不是爸爸不要我们,是爸爸和妈妈之间有了问题,我们不愿再住在一起。但爸爸、妈妈都会像从前一样爱你。只不过爱的方式变了——如果这周妈妈陪你玩,下周也许就是爸爸陪你玩。女儿年龄小,似懂非懂地问:“是爸爸不好吗?”这位母亲很平静地回答:“分手不一定是谁有错,是双方感情出现了问题。不是我们哪个人的错,更不是你的错。”
当然,女儿知道真相后,有好长一段时间不爱说话,很少在母亲面前提到父亲。但有一次,妈妈带女儿回娘家,女儿听到小姨说爸爸的坏话,表现得非常激动,她大吵大闹:“不许说我爸爸的坏话!”这位母亲知道,不能把成年人的恩怨连带给孩子,否则会让她在心里埋下怨恨或自卑的种子。母亲给自己立了个规矩:绝不在孩子面前以婚姻的受害者自居。并要求亲朋好友,当着女儿的面不要谈论她爸爸的是非。
更难得的是,这位母亲一直提醒自己做个乐观的单身妈妈,陪女儿去兴趣班、逛街游玩,并鼓励女儿和爸爸制定每周出游的计划。渐渐地,女儿适应了生活的变化,懂事了,她开始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并主动关心妈妈,和妈妈谈心。她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妈妈》,其中写道:“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很好的人。虽然他们分手了,但他们对我的爱没有改变,我也一样深深地爱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