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脑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越用越灵活。
6岁前,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通过游戏来探索和学习,想要训练思维也是一样的,带他玩就好了。
上个月,小样妈去参加了一个大脑潜能开发的培训,主讲的老师是中科院的脑科学专家尹文刚教授。刚好现学现卖,给大家分享3个发展思维的小游戏。
1、记忆游戏
很多妈妈都希望孩子能拥有好记性,学过的东西记得住,不会忘。如何帮孩子训练记忆力呢?我们可以根据记忆的特点,给孩子做两类练习。
人在记忆看到的东西时,有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条记内容,记住我看到了什么。另一条记位置,记这个东西放在哪里。
比如桌上放了4样东西,苹果、梨、香蕉和橘子,只看一眼,我们或许能说出这4种水果的名称,却记不清它们各自的位置在哪里,因为我们常常更偏向于记内容。
在给孩子做记忆训练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几样玩具放在桌上,让他看3秒后拿布盖住物体,请他说出看到了什么。
也可以侧重于训练空间位置记忆。在白纸上画一个2*3或3*3的表格,在其中3格放上同样的东西,比如3个小橘子。请孩子看3秒钟,然后把东西遮起来,请他在另一张表格纸上把看到的内容还原。
2、左手右手摸东西
我们都知道,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它们各司其职,有不同的分工。比如左脑擅长逻辑,右脑擅长想象。
但其实,我们在做很多事的时候,左右脑是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的。左右脑的联系越紧密,我们的思维能力就越强。
我们可以陪孩子玩“左手右手摸东西”的游戏,来帮助他的左右脑建立联系。
找两个不透明的袋子,在里面放入同样的东西,比如各种形状的积木。孩子把左手伸进左边的袋子,右手伸进右边的袋子,然后听我们的指令,摸出同样的东西,都拿出圆形积木,或者都拿出长方形积木。
因为左手受右脑的控制,右手受左脑的控制,两侧大脑在判断摸到的东西是否相同时,就会有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从而起到训练大脑的作用。
3、看图说故事
我们在陪孩子看绘本的时候,就可以做这个练习。翻到某一页,请孩子看着图画,把内容描述出来。
因为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图像,在看图说故事的时候,孩子要把图形符号转换为语言符号,所以和上一个游戏一样,可以训练孩子两侧大脑的沟通和协调,另外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也特别有好处。
上面这3个小游戏,可以经常陪孩子玩一玩,聪明的大脑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我是小样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和早教游戏,喜欢就关注我吧。
宝宝思维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锻炼,而不是等到发现孩子的思维能力较差时再去弥补。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孩子们才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能够发现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学习知识。孩子不再生活在家长的影子下,会自己拿主意,做选择,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那如何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呢?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数字头脑风暴
适宜年龄:3——4岁
数字是开启幼儿逻辑思维的钥匙。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物品或者喜欢的游戏来激发孩子对数字的兴趣,引导孩子一边用嘴数,一边用手触摸物品,手脑并用,让孩子感知思维空间,建立数理认知。
提升发散思维能力:一形多物:它是什么?
适宜年龄:3——5岁
准备一支笔和一个画板,家长在画板上画一个圆,问孩子这个圆形的东西想什么,不一定要说出来,也可以让孩子指出来,像家里的某个物件,像自己的某个玩具等等,父母也可以在过程中不断引导,来提升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除了画圆形之外,家长也可以画很多其他的形状,有周围的物品代替也可以。
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涂涂画画
适宜年龄:5——8岁
你的孩子喜欢涂涂画画吗?不过,如果你认为做美工只能利用纸、笔、胶水、剪刀,那也是一种刻板的想法噢! 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除了鼓励孩子自由发挥外,多提供各类素材原料,丰富孩子的创意基础,也是相当重要的。让孩子随意自由的发挥,画她想画的,表达她想表达的任何事物,父母在过程中再进行引导。
培养幼儿各种思维能力,是幼儿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父母必须意识到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大意义,为幼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教育资讯,请关注Hi铃铃。
宝宝拥有好的思维逻辑,是每个父母梦寐以求的,这样可以让宝宝“赢在起跑线上”。可是,怎样锻炼宝宝的思维逻辑能力,也是每个父母所头疼是事情。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结合宝宝思维方式的7种主要表现方式,玖妈相对应给出了1种具有针对性的游戏训练:
1.学习分类方法(游戏:分蔬菜和水果)
游戏:家长准备一些蔬菜和水果,并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对孩子说:“妈妈不小心将蔬菜和水果混在一起了,宝宝能帮妈妈把蔬菜和水果分开吗?”当孩子在分开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家长可及时指出“萝卜是蔬菜,还是水果呢?”让孩子动脑子考虑后,再重新分。如果孩子还不能分正确,家长可教孩子“萝卜是蔬菜,应该放在蔬菜这边。”
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特点被归为一类,如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帮助引导宝宝找到分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可以多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让宝宝逐渐认识到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点。
2.了解顺序概念(游戏:摆盒子)
游戏: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盒子。问孩子:“宝宝,这是什么?”孩子回答以后,家长接着说:“对,这是盒子。哪个盒子最大?哪个盒子最小?”等孩子指出来以后,再让孩子“把这些盒子从小到大排起来”。
注意:事物按照大小、硬软、胖瘦等会有一个顺序,如小朋友们有时候会按高矮站队,这些训练有助于宝宝更好的把握事物特征。
3.建立时间概念(游戏:时间配对)
游戏:把每天及每周固定的行为或活动加以强调,例如白天上幼儿园时就告诉宝宝:“现在是早上8点你要去上学,我要去上班,下午五点爸爸会去接你。”下午接宝宝时可以告诉他:“已经下午5点,要放学回家了。”久了之后宝宝就会有时间与行为的联结。
注意:宝宝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如“立刻”、“等会儿”之类,理解其含义,对宝宝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帮助宝宝的表达更为准确并且更容易理解别人的话。
4.掌握一些空间概念(游戏:找玩具)
游戏:准备一个玩具架、许多玩具。家长对宝宝说:“今天我们给玩具找家。”把宝宝领到玩具架前对宝宝说:“把小猫放在玩具架的上面。”“洋娃娃放在里面’,“小汽车放在下面”,等等。让宝宝反复摆放,达到正确掌握各方位的目的。玩具放好后,家长再问宝宝:“××在哪?”让宝宝回答:“××在玩具架后面”。使宝宝在反复练习中认识上下、前、后和里、外等方位。
注意:宝宝并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间概念的,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因此要及早引导宝宝掌握这些概念。
5.理解基本的数字(游戏:分配树叶认识数字)
游戏:带宝宝去公园玩,让他收集一些喜欢的树叶,然后妈妈在地上写下1—10这10个数字,并让宝宝把拣来的树叶按照数字1放1片,数字2放2片的规律一直放到数字10。这样宝宝就在树叶的帮助下,直观地学会了1—10这10个数字,并了解了数名、数字、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了解各种形状(游戏:积木游戏)
游戏:让宝宝通过视觉观察形体物征、触觉感、知形体物征,如让宝宝看一看,摸一摸三角形的边和角,从而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在许多积木中,辨别不同的形体,如让宝宝按指示取积木,用三角形的积木搭房顶等。
注意:对于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圆形、方形、心形等形状,有必要慢慢教宝宝认,这种形状的分类也有助于提高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7.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游戏:融化的玩偶)
游戏:准备一个制冰盒,以及可以放进制冰盒里的几个小玩具。把小玩具放进制冰盒,在盒中加水,还可以在里面加入各种颜色的食用色素,放到冰箱里冷冻。倒一盆温水,把裹在冰块里的玩具放人盆中,妈妈引导宝宝观察冰块在温水中逐渐融化的样子。宝宝对逐渐融化的冰块充满好奇,并会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注意:宝宝虽然还小,但是逻辑思维中最初简单的因果关系就会在身边出现了,妈妈让宝宝吃饭,宝宝也许就会问“为什么要吃饭呢”,这些都是妈妈需要解答的,并借此帮组宝宝逐步理解这些简单的因果关系。
其实,训练宝宝思维能力的游戏非常多,玖妈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有不到之处,多多指教!
我觉得好多种游戏都可以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啊~
积木
魔方
魔方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空间思维能力,建立坐标系;锻炼记忆能力和反应力;
练好了可以作为特殊才艺,提升自信。
孩子玩魔方,其实也是放松父母的一个过程,孩子专注玩魔方去了,家长不必担心他们,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给孩子买个魔方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脑力,还可以让他们建立自信,十分有益。
七巧板
七巧板是用以启发幼儿智力的良好伙伴。能够把幼儿对实物与形态之间的桥梁连接起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形状分析及创意逻辑上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家长们广泛采用来帮助小孩学习基本逻辑关系和数学概念。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数字、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了解毕氏定理。
我觉得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单靠这些游戏来进行是不行的,还需要让孩子参加相关的培养课程,两者同时培养,效果会比较显著,可以试试火花思维的课程,在线模式的比较方便,适合3-12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