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我,80一90年代的趣事,曾记得当工人,月薪不足100元的工资,节省出500元买了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没事一家人围着看,孩子最喜欢的节目,常看小一休,花仙子,霍元甲,陈真之类,”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家里没啥玩具,后期40元买了个变形金刚,当时最贵的了,一般人买不起,孩子爱不离手,天天翻来翻去折腾,还有一辆小单车骑着四处乱窜,我家里根据当时年代的现实条件,给孩子的投资玩具,算是最好的了,比较同时期,确实是给孩子带来了童年不一样的感觉。
告诉孩子我们象它们现在这么大的时候,那个年代没有手机电脑我们玩的都是猫捉老鼠,丢沙包,跳皮筋,推石滚!那时候的娱乐活动。比现在好玩多了!把他们那个兴趣和天真带到我们那个时代。让它们知道我们那个时候的童趣。
一、打陀螺。小时候的我们从山上砍茶树(榨茶油的那种)或者青杠树回来。锯下一截,把一头削的很尖,另一头是平整的,在上面画上各种图案,就做成了陀螺。然后去找棕榈树?叶撕碎,去掉筋,做成软鞭,用来揪打陀螺。一到中午休息,几个同学就在操场玩陀螺对对碰。干的热火朝天。现在的孩子顶多就是买一个会发光的陀螺玩具,兜几圈就算了,完全没有70.80.90后的快乐。
二、打“啵儿”。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称呼,就是把废纸折成正方形或者五角型。分为正反面,只要把对手的啵儿打翻过来就成了自己的战利品。小时候玩这个特别卖力。还有利用空烟盒子这城条状的“烟纸”,两个或者三个不等架在一起,用手扇风把对手的烟纸扇翻过来,就成自己的了。
三、最有趣的算是滚铁环和骑高脚马了。滚铁环一般在春夏季玩。一边滚一边享受金属摩擦发出的响声,经常跑的大汗淋漓,甚至是作文的好素材。现在几乎看不到孩子们滚铁环了,偶尔看到也可以说是珍藏版了。骑高脚马已经绝迹了[捂脸][捂脸]也叫竹马。一般在冬天,用两根木棒竖起来做马?脚,再选择合适位置,绑上横杆做落脚点,胆儿大的就把落脚点做得很高,小时候经常用“一人高”来形容。一个技术好的大小在上坡下坡都骑着高脚马,如履平地,引来同伴们羡慕的目光。学校的校运会也会有高脚马接力赛。
还有跳房,捡石子,弹玻璃弹等很多游戏,比现在一个人一手机一世界的孩子来说,童年过的丰富多彩有过之而无不及。毛主席说过“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强烈建议学校把这些传统游戏引进校园,让孩子们远离手机。做一个阳光而有实践能力的好少年!
过去孩子玩游戏,那就一个玩,野,推着铁环带动全身跑得浑身是汗。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点鼻涕、咳嗽家长也不过问,跑去。跟小朋友们捉迷藏、老鹰捉小鸡,两三场游戏玩过,能吃能喝什么感冒、头疼都被抛到九霄雲外。身体棒、吃嘛嘛嘛香,学校开个春秋两季运动会都能参加长短跑。现在孩子游戏真是丰富,商家精明,看到商机,商场里有大型的娱乐场,开发智商。形成吃、玩、学一条链的服务。家长领大抱小挤破头去参与,现在孩子太幸福了。他们从小就融入集体,接受各种各样锻炼、情趣、认知”、技能都能得到开发,童年就这样快乐的度过。
魂斗罗 超级玛丽 丢沙包 丢手巾 老鹰抓小鸡 桐树叶杆吹豆 链子枪 去河边沟边弄毛毛根那个甜啊 捉老扁担 大肚木有用毛毛草穿住 回去烤烤吃 沿着河道泥鳅 一走十来公里 下课了类比类比一起跳兔子舞 太多太多了
我是87年出生的农村人,记事的时候93年这样子,家乡才拉线通电,别说手机电脑了,黑白电视都没有的年代。像我那时就会玩什么过家家啦,跳绳啦,跳机器人啦,丢沙包啦[呲牙]我们女孩子经常拿着五个小石头找个角落坐着丢半天。偶尔还会跟着大哥哥们去田野边砌土窑窑番薯,每次都是我去捡柴火,分到的番薯又是最小的,不仅小个还吃了满嘴泥沙[呲牙]。还有抓蚱蜢,抓知了,抓肥肥胖胖的大青虫吓唬别的小孩[呲牙][呲牙][呲牙]。后来村里有了第一部黑白电视,14寸的,每天晚上自带小板凳去小卖部看电视,那时候觉得电视好好看,什么广告新闻全不错过。我记得98年《还珠格格》开播的时候,我经常放学在小店看电视没有回家煮饭,可把老妈气得啊,骂骂咧咧一顿又一顿的骂[呲牙][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