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可以适当玩,但沉溺就影响学习,也影响身心健康,怎样让孩子不玩可以有以下方法:
第一、思考孩子最初是什么情况下,开始游戏并开始迷恋的,找到源头,才好对症下药。
第二、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多陪孩子,和他聊聊更多其他的话题,多带他去公园看风景,多参加一些亲自活动,让孩子觉得父母陪伴更快乐。
第三、进行兴趣转移。其他兴趣多了,那么陪伴游戏的时间就少了。比如写字 、画画 、春天室外放风筝,夏天去游泳 冬天去滑雪等等,有限的时间分散。
第四、需要家长耐心,不可急躁更不可打骂,否则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不愿和家长交流,收不到教育的效果。
感谢邀请。
这是大部分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难解的难题,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青少年玩游戏的现状
现在玩游戏的青少年阵容太强大了。我也曾沉迷于游戏,一个叫征途的网游。在我上高三的时候,这个游戏是非常火的。那时为了做每日任务领游戏道具,早晨五点就早早起床,骗父母去早自习,然后一头扎进网吧,做半个小时任务后再去学校上早自习。晚上10点下晚自习,再跟战队队友做半小时任务才回家。
一个青年沉溺游戏尚不能自拔,更何况孩子。
我童年时是红白机的时代,超级玛丽,魂斗罗这种现在看来十分无聊的游戏,就能让还是孩子的我乐此不疲的玩一天。何况现在各种画面精美,内容刺激,色彩丰富的网络游戏和手游。其中手游传播最广,因为现在的孩子手中一人一个智能机,与我童年相比,玩游戏的门槛太低了。
二,游戏对孩子的影响:
首先并不能一味的谈游色变,否定游戏,如今的游戏逻辑复杂,有一定操作难度,想玩好也很不容易。所以游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孩子的逻辑性,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动手能力,适当的玩游戏对于大脑的开发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问题在于,孩子自制力是很差的,当他们玩游戏得到乐趣时,变不顾一切的想要重复这种乐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手机电脑不离手的少年,因为游戏和父母吵架的少年,不好好学习不睡觉玩游戏的少年。这就又走入另一个极端了,也是现在家长最头疼的现象,在精神上,孩子把时间全放在游戏上,不吃饭,不学习,不睡觉。荒废学业,荒废童年,本该四处奔跑的年纪,却像个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在床躺着。在身体上,常玩游戏会对视力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三,家长如何做
家长要做的,就是如何协调孩子玩游戏和正常生活学习的冲突。
1.对于老实听话的孩子,注重引导。因噎废食要不得,大禹治水,重在疏导,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如何才是有效的疏导。有的家长不给孩子买电脑和手机,或者买了也不接互联网,于是孩子就去网吧、同学家,反而出现失控的严重后果。何况电脑手机是现今社会交流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如果家长多用些时间、多用点心跟孩子交流,引导他们健康的上网,甚至陪他们适当的玩会游戏,让孩子们想玩,爱玩的天性得以释放,自然不会沉迷。
二、适当限制。为防止孩子游戏成瘾,应该对孩子玩游戏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父母应掌握一些电脑手机游戏知识,跟孩子缩小差距,更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不懂或不大懂电脑的父母,可借助跟子女学电脑和手机操作,一方面动态掌握孩子游戏动态,另一方面让孩子当回“老师”,满足其成就感,为交流互动创造条件。但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一定要把电脑放在公共区域比如客厅,不要放在孩子卧室里,手机晚上该收回就收回,毕竟孩子自制力差是共同的弱点。
三、对于叛逆性强,不听话的孩子,家长要强硬一些,注重教育。在不懂事的小孩子心里,家长的宽容放纵是其变本加厉的资本。一定要确立家长的威严,应以为契机有意识有执行力地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主要依靠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育,坚决的地告诉孩子,不要成为游戏的奴隶,不听话会受到惩罚,让其从心里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当然,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疏导无效,十分顽固的孩子。
四、主动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家长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向自然,多参加一些户外的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给孩子奔跑的机会,让他们知道,除了游戏,生活还有很多开心的事可做。
码子辛苦,只想到这么多,个人看法,如果喜欢,可以点个关注哦。
如果有好的教育方法,可以下面留言。
怎样让孩子不玩游戏?
谢谢邀请。
敢肯定的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们。家长们很苦恼,我言归正传。
1,家长要尽可能多陪伴孩子。
记得我小的时候,各家各户孩子多,家长农活忙。虽然没时间陪伴孩子,但是有兄弟姐妹,还有邻居家的孩子可以一起玩如躲猫,逮羊,跳房子,打仗等游戏,个个玩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如今孩子少,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玩,如周末去野外游玩,爬山,孩子玩得高兴,又挤掉了玩游戏的时间,还锻炼了身体,一举多得。
2,家长要作孩子的榜样。
如今,很多家长下班回家后就拿着手机,要么刷微信微博流量,要么看抖音,拍视频,玩游戏。把孩子凉在一边写作业,作业写完,家长还在玩。孩子见家长玩得兴奋,开心,就有玩手机游戏的强烈愿望。
3,不要用玩手机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
我有一个学生,顽皮,不好好写作业,家长就说,你不调皮,作业完成了就可以玩一会儿手机。时间长了,孩子就以玩手机作为条件逼家长就范。所以,家长要严格控制手机,别让孩子有机可乘。
4,不要给孩子配手机。
有些家长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给孩子配备了智能手机。孩子就非常容易沉迷在手机游戏中不能自拨。这是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大家都低头玩手机,孩子有手机,自然会玩游戏。
总之,手机也是学习工具,家长也不可能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机,现在是网络社会,手机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是,通过言传身教,可以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
小时候,大概10岁吧,流行玩任天堂游戏机,魂斗罗、超级玛丽、坦克,都是很好玩的。那时我爸妈看我只能在表姐、表弟家看着他们玩,于是特地花“重金”给我买了一个。
放寒暑假也不严格要求,每天只要写完作业,复习完相应的课程,上完兴趣班,其余时间大概每天一两个小时,都可以玩游戏。也就是说,只要没影响学习,也没影响睡眠,我都是被允许玩电子游戏的。有时,他们还和我一块玩。
后来大概到初中就觉得这些游戏没啥意思了。看到任何新出的游戏,也觉得没啥新意,也就不再想玩电子游戏了。高中三年因学业目标,自己自动不玩了。
大学一二年级时,开始玩养成类游戏,还有仙剑奇侠之类的,但玩了一段时间,发现体验感够了,又一次自动不玩了。之后几年也没玩过。
后来工作,买了台小时候的复古游戏机,感到很怀旧,那承载的是我童年和少年时的欢乐回忆。但它不会影响工作,也就玩了半年,就把它珍藏起来了。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
一、不是现在的孩子喜欢玩游戏,而是“玩游戏”是人性本能,以前的孩子也喜欢。只是那时没有这么多机会接触。
二、电子类游戏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照人性设计的,被它吸引很正常。
如果想要完全杜绝它,要么就是别生活在现代社会,要么就是希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还能做到“反人性”,也就是希望TA跟一般人不一样。
三、家长最好了解,希望孩子“戒掉”游戏,就像告诉自己要戒掉所有的爱好一样。
这是个重点:如果父母能戒掉所有别人认为“不好的事”,比如抽烟喝酒看电视打牌,那么才有机会以榜样的身份,言传身教给孩子。
四、当然,人生的确有很多比电子游戏好玩的东西,所以当孩子体验过电子游戏,不被打压、压抑,那么他很有可能玩一段时间就不想玩了。
但他这股好奇心和探索心还保留着,那么当TA去探索一门新语言、新技能时,TA就有可能自然转移,自然选择对TA更有利的,也更好玩的。
可是,如果TA没有经历过“电子游戏原来不过如此”的感觉,那么,TA就容易一直被此物牵引着,反而有碍于TA在其它更有深度的事物中,找到价值和快乐。
五、孩子也有可能是觉得现实生活不太好玩。比如亲子关系、家庭互动、朋友关系无法让TA得到满足,就到游戏世界里去找快乐,可以说,这是一种“逃避”方式。这时,家长加强亲子沟通很重要。
六、具体操作上,可以?每天适当给TA玩游戏的时间,不要求TA戒掉,也不责备TA。安排具体时间,比如每天晚上8:00-8:40是玩游戏时间,前提是在这之前完成了学业。
人性是这样的:越压抑越持续,越不让一个人做什么,越说要戒掉什么,很有可能TA会反弹,之后沉迷于此事。
更何况,未来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了,很可能会玩游戏能带给TA价值,而不会玩游戏也很可能影响TA的交际…这些都是未知的。
作为家长,最好就是别将游戏当成猛虎野兽,而是最好自己也去玩玩游戏,体验一下它的乐趣,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它会这么吸引孩子。然后制定相应日常规则就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让孩子不玩游戏啊,这个问题其实就和怎样能让你不工作一样,其实这是孩子的天性,是很难改变的。
我相信你希望问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不玩儿手机游戏,因为我们都知道手机游戏,大部分对于孩子来讲是影响非常大的,一般都是负面影响!
首先呢,放平心态。
跟孩子做朋友融入到游戏当中,你可以去尝试的玩一玩孩子所玩的游戏,然后呢,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先进入孩子的世界,才有可能跟孩子有效的沟通,我相信你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已经跟孩子沟通过无数次了,希望孩子不要玩了,但是孩子就是不听,如果你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也许你的一些建议他自然就会听,也不需要其他的一些方式方法!
其次作为家长呢,要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不是言传而是身教,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自己在那里边刷视频,边看新闻玩手机,那么我们还希望我们的孩子不玩手机去认真努力的学习,本身这一件事情就是矛盾的。所以呢,我们的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自己先创造一个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环境,有了这个环境的支撑,孩子在这样环境的影响下,自然也会喜欢上学习看书之类的。
最后,游戏至于孩子就像食物之于人一样,孩子天性好玩,关键是看玩什么!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掌握更多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学会更多的与孩子积极互动的方法,比如在家里面如果不出门的话,我们就可以带着孩子做各种手工,然后做各类的小游戏。我们经常从电视上看到一些综艺节目,在那玩游戏,我们能不能跟孩子们一起玩呢?而不是单纯的去看。
如果你有专业的条件,也可以学一学专业的育儿知识,比如一些感统小游戏,锻炼孩子专注力,身体协调力等等一些体育小游戏,锻炼孩子的身体爆发力等等,如果可以外出,要积极的带孩子外出去玩,去打篮球啊,乒乓球啊,羽毛球啊等等,这些孩子都一定会喜欢,只要能够让孩子的身体舒展开来,把孩子的能量消耗掉,他自然就不会在游戏上消耗太多的能量。
您还有其他方法吗?
感谢头条给的答题机会,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其实这个事很好解决
但需要家长孩子老师的配合
孩子为啥愿意玩游戏?因为孩子在学校里被压抑,不快乐,觉得学习没意思。
在家里父母只要求学习成绩,父母关系不好,孩子在家里缺少爱,缺少积极关注。
这时候夫妻首先要感情好,并且夫妻是爱学习爱读书的人。
孩子看到父母这样,受到这样的熏陶,他也会去学习,看书。
老师不要只当应试教育的机器,因为咱们中国的教育不是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
老师当做了教书匠和考试匠。
这样老师也不快乐,学生也不快乐,每天只是应付一些必要的事情,活像个机器。
可以说应试教育害了所有牵扯到其中的人。
那么改变是怎么开始呢?首先父母不要再给孩子施压,孩子不是不愿意学习,而是看不到学习的兴趣点。
比如说孩子有网瘾,你想想他为啥愿意玩呢?一定是游戏的哪个点、哪些点吸引住他了,让他觉得游戏要比学习更有意思,对吧。
那么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教育本来是快乐的,让孩子自由成长的,可是中国教育却是压抑的,被动的,枯燥的,无聊的,那么孩子只有通过玩游戏来躲避了。
如果还不让孩子玩游戏,万一他选择自杀怎么办?
成绩到底有什么用?作为离开应试教育多年的我,真的没感觉有啥用。
咱们要去找到孩子的兴趣,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可以让他锻炼身体,比如打球跑步,学习60分就行。
因为我们以后所能用到的知识只是之前学过的5%而已。
需要给孩子正向引导,需要家庭环境有关爱,需要父母爱学习,需要老师会教育,有方法,这样孩子慢慢发现环境改变了,他慢慢就不再想玩游戏了。
人的注意力是会转移的,如果强硬地让他转变,而不是他自己主动去转变,反而会加重他爱玩游戏的念头。
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互相配合。
首先题目就不对!
如果改成:
【怎么让孩子不沉迷于游戏?】
是不是会更好一点?
我们经常说游戏伤身,难道不是因为沉迷游戏伤身嘛?一天24小时,有一半时间打游戏,这种情况,你才有资格提问:怎么样让孩子不玩游戏!
言归正传!胖刘不请自来回答一下问题
首先,作为家长,你要了解这款游戏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为什么孩子会愿意花时间去玩游戏而不是写作业,你可以试着融入孩子,你也注册一个看看?因为很多游戏注重的是益智,操作灵活度,如果你认同这个游戏,你可以规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参与!
第二,环境是最大的老师!作为父母我希望以身试则!你自己在玩游戏,打麻将,怎么让小朋友好好学习,家庭氛围是你关心的第二因素。
第三,带孩子参加活动,不管是周末周边游,还是小区公益活动,去!就完事了!玩归玩!小朋友必须写感悟!不仅锻炼语言组织能力更锻炼的眼界与勇气!
…………………我是个可爱的分割线…………………
孩子的好坏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请你一定要认真培养!
老师说过:为什么你去面试,面试官会问你爸妈干什么工作的?什么性情?
因为,当你三四十岁的时候,会和你爸妈性格类似!
好了,言尽如此!
好好教!
掰掰
这个游戏应该是指手游网游之类的吧。说起来估计谁都有一大堆道理,但实施起来是很难的。我们可以为了不让孩子玩游戏,转移其注意力,也就是说让他喜欢上别的游戏。我自然也赞同这种做法,但是怎么培养孩子爱上别的游戏呢。室外活动,篮球、足球没场地,整个城市都没有更别说家附近了。何况还有天气影响,很难。那么花钱报兴趣班,有多少孩子是因为真正喜欢才去的。下课后还不是照样玩游戏,不可取。再说家长能做到不玩手机吗?还是不打麻将?等放弃自己的习惯爱好。所以,让孩子不喜欢玩游戏几乎做不到,但是我们要掌握方法让孩子少玩,比如限定某个时间可以玩一个小时。这个时间段可以选择做完作业,练完琴,等待开饭时。只要孩子听话,完成学习计划完全就可以玩一会儿游戏,一味的禁止弄不好适得其反。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只要我完成了既定任务就可以玩,而且爸爸妈妈不反对,他也会为了这个小目标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