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天偷偷打游戏,打了多次也没用。该怎么办?

问答分类: 游戏孩子天天偷偷打游戏,打了多次也没用。该怎么办?
6 回复
0
高中数学嗨起来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曾经有教育学者提出,越爱玩且越会玩的孩子越聪明、越有创造力、将来越容易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

 

上述学者的观点过于绝对,所以我们暂不对该言论的真假性探讨,先一同分析一下: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爱学习、爱书法、爱绘画,而我们的孩子却不务学业、屡教不改、竟如此地痴迷于手游(或网络游戏)呢?

 

我认为,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孩子感觉学习乏力,在文化课上,丝毫体验不到成长的成就感;

2.    孩子不喜欢现实的世界,想通过打游戏的方式使得自己断绝与学校和社会的往来;

3.    孩子周围的小伙伴都不爱学习,深受其他同学的影响;

4.    学校管理松散至极,使得学生们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业上;

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带动孩子成长的重要要素。家长喜欢打游戏、家长对待工作不认真负责,也势必会极大地影响到孩子,使得孩子跟风效仿;

6.    孩子正值青春期,正处在指东打西、指南打北的叛逆年龄。

 

 

打骂孩子不仅会使得孩子感受到身体上的痛苦,而且还会伤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很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该怎么办呢?

 

解决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1.多与孩子的班主任或各科任课教师沟通,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真实状态,即课堂表现、班集体活动的表现、与同学的交往,从而掌握到第一手的、宝贵的“学校的学生资料”;

2.对自己和自己家庭做一个具体地评估,看自己或其他家庭成员是否起到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如果评估结果不理想,那就应该从自身或家庭环境方面找原因,从而做出改善(改变),帮助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

3.要像朋友一样和孩子沟通,帮孩子规划未来的理想,与孩子一起分析他(她)的优缺点,并让他自己说出解决方案和执行计划;

 

4.注意:孩子的不良学习或生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变成的,所以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地,慢慢来,要有耐心!祝您成功!

 

以上表述,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帮到困惑中的您,也希望能够帮到和您一样有相同困境的人。

0
寓渔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作为一名90后中学班主任老师,我的想法: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它和电影、和小说、与其他任何娱乐一样,有优质游戏,也有垃圾游戏,如何分辨游戏,如何引导孩子对待游戏,这是家长和老师的努力方向。

玩游戏玩废的人,没游戏也很容易被其他东西影响,没有自制力,没有生活方向,更容易从游戏中找存在感,是游戏的错吗?即便在家不让孩子玩,孩子也会想方设法去看别人玩、去网吧玩、藏钱买手机玩、去同学家玩……

人生路很长,一些家长今天强制要求孩子不玩游戏,明天强制干涉他恋爱,后天强迫他去读家长看好的专业?与之相比,家长和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后,让他懂得如何正确选择,如何承担后果,如何适度娱乐,我想,这或许是更合适的态度。

在我小时候,经常有人说90后是所谓“垮掉的一代”,是被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毒害的一代,但,如今也没见到90后大批量的“垮掉”。每一代人,都有独特的娱乐方式,我们90后农村娃娱乐匮乏,对娱乐的记忆是弹珠纸板扑克牌,也没见我们90后就从此玩物丧志。

游戏在如今一些家长眼里是洪水猛兽,焉知未来的世界里,游戏不是另一种大产业?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未来,或许就是虚拟vr与现实交互的世界,有游戏思维,懂娱乐的孩子,没准赢在了起跑线。相反,快乐越多元化的孩子,他才不会沉迷游戏,因为,现实世界能够吸引他们,能给他们带来价值和快乐的事物太多了。而游戏,仅仅是诸多娱乐中的一个选项。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家长和老师重在引导!

以上是我的一点点看法,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0
大连金时广告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贪恋游戏的孩子其家长基本上没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的行为都是家长行为的翻版。有些父母下班回家,手机一拿,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觉得很正常啊,我爸妈回家就玩手机游戏啊,你们要是说玩手机不好,不对,你们怎么天天玩的那么上瘾呢?

小孩子不懂事,不懂得其中利害关系,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你越不让玩他们越觉得那东西越好,逆反心理是孩子都有的。他们只是模仿他们看到的!所以家长首先要戒掉手机!其次再想办法转移孩子注意力。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家长除了戒掉手机以外,应该多抽出时间培养孩子别的兴趣。周末带孩子出去玩玩,跟爸爸妈妈做游戏,一起做手工,一起郊游等等。小孩子注意力比较容易被分散,对于他们而言,和个稀泥玩玩和打个手机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是一样的。小孩子不懂事,打是没用的,越打越会出逆反心理,主要还是家长的引导起决定性作用。

对于那些上了初中,懂事了的孩子,家长除了做出表率之外还需要与孩子进行沟通。问问他们:为什么玩游戏呢?玩了游戏从中能得到什么?而孩子也许会告诉你:游戏好玩,同学们都玩,我不玩就和他们没共同语言,在学校就会被孤立。在别的孩子眼里就是不合群。孩子有时候玩游戏不一定就单纯为了玩而玩,很多情况是有潜在因素的。这些家长都得考虑进去。这些孩子家长表率作用是一方面,引导是一方面,了解孩子心理状态又是一方面。

你可以告诉孩子,游戏不是不可以玩,但是有时间限制,有其他先决条件你才可以玩。具体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才可以玩,由家长决定。孩子玩的时候就让他尽情玩,不要打扰,不要干预,养成规律的习惯就好了。

还有些大孩子就是打骂没用,教育不听,我行我素,主意比谁都正的那种。游戏影响了学业,只为了玩而玩的,有点游戏中毒上瘾的意思。这时候说服教育已经没什么大作用了,打骂也不会有太大效果,还会增加孩子逆反心理。

所谓“重症用猛药”,具体怎么操作有两种方式可行。一种是暂时放弃学习,让他吃吃苦,让他明白学习不好以后自己不会有好工作,不会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只能干社会最底层的工作,干最脏最累的活。一种是让他玩游戏,没白天没晚上的玩,玩够为止。期间也不用上学,就给他时间玩,玩到吐为止。但是吃穿用都给他最差的,饿不坏,冻不着就行。让他们玩了游戏,觉得没有什么收获,体验不到游戏的乐趣,家长再进行引导和教育,才能起到作用。

举个例子:曾经有朋友家孩子迷恋网吧,有一天他父亲上学校给他请了半个月的假。直接带孩子去了网吧,告诉他在这想上到什么时候都可以,网费他父亲付,但是吃喝你得自己解决,就是不准回家……一个星期后他儿子找到父亲,告诉父亲,他要上学,不上网了。欲成佛,先疯魔……也是一种方式。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有什么不对的希望大家指正。

0
记录宣威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孩子爱打游戏,打骂不起作用。


现在的很多孩子,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总是手机不离手,沉迷于手机游戏中不能自拔。而对学习上的事情呢,却置之不理,让很多家长束手无策,非常无奈。


那么,面对孩子,成天打游戏这样的现象,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喜欢打游戏的根源是什么?



孩子天生就喜欢游戏,特别是手机游戏,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吸引力,让孩子爱不释手,所以我们从孩子喜欢打游戏的这个现象可以探究到孩子的内心的想法,它更多的是喜欢沉迷游戏当中的一种娱乐性,一种成就感。


第二,孩子对于学习,感到枯燥无味,觉得没有乐趣。


孩子为什么对于学习上的事情总是置之不理,要家长反复的催促呢?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现在的作业,对孩子没有兴趣没有吸引力,做题过程中,找不到成就感,找不到价值感。


第三,家长的不断强化督促,让孩子内心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家长不断的催促,督促反复的强化,可能就让孩子觉得,针对性太强,目的性太强,内心会产生一种抗拒,一种逆反心理,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事情,这是家长的事情,从而他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那么怎么才能从根源上彻底解决孩子,沉迷于打游戏中的这种现象?


第一,家长应该参与孩子的各种活动,让孩子在活动游戏当中感受到快乐,并且寓教于乐。现在的很多家长,完全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监督者,一个督促者的角色,没有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娱乐这些活动当中,所以他们很难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家长参与进来之后带来的一种快乐。

第二,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让孩子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总是担心孩子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好,从而自己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时时处处在督促着孩子去做,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对学习,就会毫无兴趣。

0
胡小元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孩子天天打游戏,打,一点也解决不了问题

游戏,让人上瘾,让人着迷。不光孩子,大人也一样。

消除这种麻烦,个人认为最直接的方式是第一:收没他的游戏工具

第二最健康最有益的方式用另一种培训活动方式代替:上补习班、学习一门乐器、或者学习球类等诸多体育运动。在这种场合,有老师看着,不断上课,不断的在活动,孩子根本没时间去玩游戏

第三,多陪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分散他的游戏注意力

0
梦中泡泡 管理员 回复于2021-08-17之前

这真是个头痛的问题,手机现在就像毒品,一但粘上就难控制,我们天天上班不可能每时每刻盯着他,自从有了手机,孩子也不愿动了,不愿出去玩了,以前出去玩是挺开心的事,现在只要有手机哪都不想去,我也想知道有什么样的好方法能把孩子纠正过来,这也是大多数家庭存在的困扰!